本發(fā)明關于一種振膜,特別是指一種能夠提高生產良率及效率的振膜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術:
1、振膜主要是用于揚聲器內,用以通過振動后來產生聲音,其振膜包含在中央形成有一膜片,并在膜片的外圍形成有彈臂,其膜片用以連接音圈,使其音圈在與磁鐵進行磁性作用時,通過音圈帶動該膜片并由該彈臂來產生上下的振幅效果,進而發(fā)出聲音。
2、現有的振膜在成型時,大部分可區(qū)分成黏貼式及射出成型式。黏貼式的振膜主要是將膜片與彈臂利用黏著的方式來組裝。而射出成型式的振膜則是將彈臂采用射出成型的方式形成在該膜片上。
3、然而,不論是上述黏貼式或射出成型式所形成的該振膜,往往在成型后,無法通過自動化的方式進行生產,因此在生產過程中,容易造成良率下降,且生產效率較差。
4、因此,如何提供一種能夠提高生產效率及良率的振膜的制造方法,即為本發(fā)明所要解決的問題。
技術實現思路
1、本發(fā)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振膜的制造方法,特別是指能夠通過自動化生產,以提高生產效率及良率的振膜的制造方法。
2、為達成上述的目的,本發(fā)明提供一種振膜的制造方法,該制造方法包含:提供一基座、提供一膜片、一成型步驟、一裁切步驟。該基座由衣本體部、一外接部及制造一連接部所組成,該本體部的中央具有一貫穿孔,該外接部設置于在該該本體部的外圍,并通過該連接部相互連接,且該外接部與該連接部上形成有一與該貫穿孔相連通的銜接凹槽。該膜片用以設置在該貫穿孔的中央位置處,并與該本體部之間形成有一間距。該成型步驟是指在該本體部與該膜片之間成型有一懸邊,以通過該懸邊連接該本體部與及該膜片,且該懸邊延伸至該銜接凹槽中形成有一延伸部。該裁切步驟是指在該本體部與該連接部的連接處進行切斷作業(yè),以同時切斷該連接部與該延伸部,以通過該本體部、該膜片及該懸邊形成該振膜。
3、在一實施例中,其中該懸邊還包含有一連接在該膜片上的第一接合部,一連接在該本體部上的第二接合部以及一位于該第一接合部與該第二接合部之間的彈性部,且該彈性部位于該間距的位置處。
4、在一實施例中,其中該延伸部是由自該第二接合部延伸至該銜接凹槽中所形成。
5、在一實施例中,其中該懸邊是利用硅膠材料利用射出成型所形成。
6、在一實施例中,其中該基座是由塑料材料所一體成型。
7、在一實施例中,其中該膜片是選自塑料或金屬材料其中之一所形成。
8、在一實施例中,其中該振膜在成型后,在該本體部的側邊位于該連接部的相對位置處形成有一第一切斷面。
9、在一實施例中,其中該振膜在成型后,在該懸邊的側邊位于該延伸部的相對位置處形成有一第二切斷面。
10、在一實施例中,其中該外接部上形成有多個凸起部。
11、在一實施例中,其中該外接部上形成有多個定位孔。
12、本發(fā)明相較于現有技術具有的優(yōu)點在于,本發(fā)明通過該基座的設置,能夠使該基座能夠被機械手臂等自動化生產機具進行運送作業(yè),進而使生產自動化,大幅提升生產良率與效率。
1.一種振膜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該制造方法包含有: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振膜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該懸邊還包含有一連接在該膜片上的第一接合部,一連接在該本體部上的第二接合部以及一位于該第一接合部與該第二接合部之間的彈性部,且該彈性部位于該間距的位置處。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振膜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該延伸部是由自該第二接合部延伸至該銜接凹槽中所形成。
4.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振膜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該懸邊是利用硅膠材料利用射出成型所形成。
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振膜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該基座是由塑料材料所一體成型。
6.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振膜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該膜片是選自塑料或金屬材料其中之一所形成。
7.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振膜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該振膜在成型后,在該本體部的側邊位于該連接部的相對位置處形成有一第一切斷面。
8.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振膜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該振膜在成型后,在該懸邊的側邊位于該延伸部的相對位置處形成有一第二切斷面。
9.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振膜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該外接部上形成有多個凸起部。
10.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振膜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該外接部上形成有多個定位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