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術涉及數據采集,例如涉及一種基于hplc和hrf雙模通信的數據采集方法、系統、設備及介質。
背景技術:
1、隨著社會科技的進步,電網數據采集過程中可使用的通信模式越來越多,其中包含了高速電力線載波通信(high?speed?power?line?communications,hplc)、rs485通信、光纖通信以及與高速無線通信(highspeed?radio?frequency,hrf)等通信模式。但是隨著城市電網環境的復雜化,數據通信過程中可能面臨著復雜多變的傳輸環境以及難以預測的傳輸干擾情況,導致電網中的數據傳輸失敗或者產生其他異常狀況。例如在電網數據量逐漸增大的基礎上,若數據接收設備無法接收到數據,數據采集系統的集中器或者電表會不斷嘗試重復向數據接收設備發送同樣的通信數據,造成通信任務對勁、耗費通信資源等問題,導致通信環境受到干擾。
2、相關技術中,一般采用多種通信模式融合的方式進行數據的采集、傳輸,但是目前的數據采集方式一般采用固定的數據傳輸路徑和優先級進行數據傳輸,在復雜多變的城市電網環境下,無法滿足對數據采集的精度等要求,導致目前的數據采集方法的采集效率較低。
技術實現思路
1、本技術旨在提供一種基于hplc和hrf雙模通信的數據采集方法、系統、設備及介質。
2、根據本技術的一方面,提出一種基于hplc和hrf雙模通信的數據采集方法,包括:
3、獲取預先構建的數據采集網絡拓撲、數據采集網絡拓撲的組網狀態和初始路由表;
4、根據組網狀態、數據采集網絡拓撲和預設的最短路徑計算方式,確定目標數據傳輸路徑;
5、根據目標數據傳輸路徑和初始路由表,生成目標路由表;
6、按照目標路由表采集關鍵負荷數據,并為多個電表分配權值,以根據關鍵負荷數據、權值和預設的排序方式確定數據采集順序,并根據數據采集順序采集多個電表的用電數據。
7、根據一些實施例,組網狀態包括初次組網和非初次組網;數據采集網絡拓撲包括多條通信鏈路、多條通信鏈路各自對應的鏈路通信質量以及多個通信節點;
8、其中,根據組網狀態、數據采集網絡拓撲和預設的最短路徑計算方式,確定目標數據傳輸路徑,包括:
9、在組網狀態為初次組網的情況下,根據多條通信鏈路,確定多條通信路徑,其中,多條通信路徑中的每一條通信路徑包含多條通信鏈路;
10、遍歷多條通信路徑,以確定多個通信節點之間的通信延遲;
11、根據鏈路通信質量和通信延遲,確定每一條通信路徑對應的通信成本并存儲;
12、根據最短路徑計算方式和通信成本,確定目標數據傳輸路徑并存儲;
13、在組網狀態為非初次組網的情況下,獲取預先存儲的目標數據傳輸路徑。
14、根據一些實施例,組網狀態為非初次組網的情況下,根據目標數據傳輸路徑和初始路由表,生成目標路由表,包括:
15、獲取初始路由表和歷史最短數據傳輸路徑;
16、將歷史最短數據傳輸路徑確定為目標數據傳輸路徑,并基于目標數據傳輸路徑對初始路由表進行更新,以生成目標路由表。
17、根據一些實施例,根據最短路徑計算方式和通信成本,確定目標數據傳輸路徑并存儲,包括:
18、在多個通信節點中確定起始節點;
19、基于最短路徑計算方式,根據多個通信節點在預設屬性上對應的屬性值,初始化優先隊列;
20、基于優先隊列、屬性值以及多個通信節點之間的目標鏈路邊權重,計算候選路徑的路徑長度;
21、根據路徑長度更新路徑信息,以根據更新后的路徑信息迭代優先隊列,直到最終的優先隊列為空,并將起始節點到其他節點的最短路徑確定為目標數據傳輸路徑并存儲。
22、可選地,上述方法還包括:
23、根據歷史通信數據,確定傳輸延遲;
24、根據傳輸延遲和預設的通信需求,對初始鏈路邊權重進行更新,以確定目標鏈路邊權重。
25、可選地,根據關鍵負荷數據、權值和預設的排序方式確定數據采集順序,并根據數據采集順序采集多個電表的用電數據,包括:
26、根據關鍵負荷數據和排序方式,計算多個電表各自對應的負荷電量數據與線損的相關度,以及電流電壓積分電量與實際采集電量的比值偏差;
27、根據預設的權重設置要求,確定相關度和比值偏差各自對應的權重系數;
28、根據權重系數、相關度和比值偏差,確定多個電表各自對應的復權分數;
29、根據復權分數,確定數據采集順序;
30、根據數據采集順序,對多個通信節點中的待處理節點進行節點排序;
31、根據節點排序、預設的雙模通信設置,生成多條數據采集任務,以采集多個電表的用電數據。
32、可選地,上述方法還包括:
33、檢測多條數據采集任務的執行過程;
34、在多條數據采集任務的任一條數據采集任務傳輸失敗的情況下,更新任一條數據采集任務對應的通信路徑的通信成本,以確定最新數據傳輸路徑,并按照最新數據傳輸路徑進行數據重采集。
35、根據本技術的一方面,提出一種基于hplc和hrf雙模通信的數據采集系統,包括:
36、數據采集模塊,用于獲取預先構建的數據采集網絡拓撲、數據采集網絡拓撲的組網狀態和初始路由表;
37、通信鏈路優化模塊,用于根據組網狀態、數據采集網絡拓撲和預設的最短路徑計算方式,確定目標數據傳輸路徑;
38、路由模塊,用于根據目標數據傳輸路徑和初始路由表,生成目標路由表;
39、優先級分析與順序協調模塊,用于按照目標路由表采集關鍵負荷數據,并為多個電表分配權值,以根據關鍵負荷數據、權值和預設的排序方式確定數據采集順序,并根據數據采集順序采集多個電表的用電數據。
40、可選地,組網狀態包括初次組網和非初次組網;數據采集網絡拓撲包括多條通信鏈路、多條通信鏈路各自對應的鏈路通信質量以及多個通信節點;通信鏈路優化模塊具體用于:
41、在組網狀態為初次組網的情況下,根據多條通信鏈路,確定多條通信路徑,其中,多條通信路徑中的每一條通信路徑包含多條通信鏈路;
42、遍歷多條通信路徑,以確定多個通信節點之間的通信延遲;
43、根據鏈路通信質量和通信延遲,確定每一條通信路徑對應的通信成本并存儲;
44、根據最短路徑計算方式和通信成本,確定目標數據傳輸路徑并存儲;
45、在組網狀態為非初次組網的情況下,獲取預先存儲的目標數據傳輸路徑。
46、可選地,在組網狀態為非初次組網的情況下,路由模塊具體用于:
47、獲取初始路由表和歷史最短數據傳輸路徑;
48、將歷史最短數據傳輸路徑確定為目標數據傳輸路徑,并基于目標數據傳輸路徑對初始路由表進行更新,以生成目標路由表。
49、可選地,通信鏈路優化模塊在根據最短路徑計算方式和通信成本,確定目標數據傳輸路徑并存儲的情況下,具體用于:
50、在多個通信節點中確定起始節點;
51、基于最短路徑計算方式,根據多個通信節點在預設屬性上對應的屬性值,初始化優先隊列;
52、基于優先隊列、屬性值以及多個通信節點之間的目標鏈路邊權重,計算候選路徑的路徑長度;
53、根據路徑長度更新路徑信息,以根據更新后的路徑信息迭代優先隊列,直到最終的優先隊列為空,并將起始節點到其他節點的最短路徑確定為目標數據傳輸路徑并存儲。
54、可選地,基于hplc和hrf雙模通信的數據采集系統還包括目標鏈路邊權重確定模塊,用于:
55、根據歷史通信數據,確定傳輸延遲;
56、根據傳輸延遲和預設的通信需求,對初始鏈路邊權重進行更新,以確定目標鏈路邊權重。
57、可選地,優先級分析與順序協調模塊在根據關鍵負荷數據、權值和預設的排序方式確定數據采集順序,并根據數據采集順序采集多個電表的用電數據的情況下,具體用于:
58、根據關鍵負荷數據和排序方式,計算多個電表各自對應的負荷電量數據與線損的相關度,以及電流電壓積分電量與實際采集電量的比值偏差;
59、根據預設的權重設置要求,確定相關度和比值偏差各自對應的權重系數;
60、根據權重系數、相關度和比值偏差,確定多個電表各自對應的復權分數;
61、根據復權分數,確定數據采集順序;
62、根據數據采集順序,對多個通信節點中的待處理節點進行節點排序;
63、根據節點排序、預設的雙模通信設置,生成多條數據采集任務,以采集多個電表的用電數據。
64、可選地,基于hplc和hrf雙模通信的數據采集系統還包括數據重采集模塊,用于:
65、檢測多條數據采集任務的執行過程;
66、在多條數據采集任務的任一條數據采集任務傳輸失敗的情況下,更新任一條數據采集任務對應的通信路徑的通信成本,以確定最新數據傳輸路徑,并按照最新數據傳輸路徑進行數據重采集。
67、根據本技術的一方面,提出一種電子設備,該電子設備包括:處理器;存儲器,存儲有計算機程序,當計算機程序被處理器執行時,使得處理器執行如上文的基于hplc和hrf雙模通信的數據采集方法。
68、根據本技術的一方面,提出一種非瞬時性計算機可讀介質,其上存儲有可讀指令,當指令被處理器執行時,使得處理器執行如上文中的基于hplc和hrf雙模通信的數據采集方法。
69、應當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細節描述僅是示例性的,并不能限制本技術。
70、有益效果:通過本技術所提供的上述實施例,通過獲取預先構建的數據采集網絡拓撲、組網狀態和初始路由表,結合預設的最短路徑計算方式,能夠動態確定目標數據傳輸路徑。這種方式確保了數據傳輸路徑的實時優化,避免了網絡擁堵和傳輸延遲,從而保證了關鍵用電數據的高效獲取和及時傳輸。通過為多個電表分配權值,并根據關鍵負荷數據、權值和預設的排序方式確定數據采集順序,該方法能夠優先采集重要負荷的用電數據,確保了數據的準確性和完整性。同時,還可以為后續的優先級排序和數據分析提供了堅實的基礎。基于此采集到的電表的用電數據的精度較高,整體提升了的數據采集的采集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