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抗拉性扶手帶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扶手帶,尤其涉及一種抗拉性扶手帶,具體適用于自動扶梯 上扶手的保護。
背景技術:
目前,自動扶梯在公共場所得到了大量應用,為人們的生活帶來了極大的便利。自 動扶梯一般在扶梯的兩側設置有扶手帶,該扶手帶隨著扶梯踏板在驅動機構的作用下進行 同步循環運轉。中國專利授權公告號為CN2736326Y,授權公告日為2005年10月26日的實用新型 專利公開了一種扶手帶橡膠鋼絲簾布,由橡膠帶和復數根鋼絲構成,鋼絲設置在所述的橡 膠帶中,橡膠帶的橫截面呈梯形,復數根鋼絲設置在橡膠帶的中部,復數根鋼絲均與橡膠帶 的橫截面垂直,復數根鋼絲沿所述的橡膠帶的長度方向間隔平行排列。在所述的橡膠帶的 中均勻間隔設置有10-25根鋼絲。雖然該實用新型有效地解決了在與其它簾布層貼合成形 存在的堵氣、位移等問題,且增加了粘著面,提高了扶手的挺直和拉斷強度,但其所包括的 多根鋼絲為整體、固定設置,一旦損壞,只能整體替換,不僅替換難度較大,而且增加了使用 成本,而且,該實用新型只能通過底面的兩端與扶手相結合,牢固性較低。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現有技術中存在的不易替換、使用成本較高、牢固性較 低的缺陷與問題,提供一種容易替換、使用成本較低、牢固性較高的抗拉性扶手帶。為實現以上目的,本實用新型的技術解決方案是一種抗拉性扶手帶,包括相互連 接的外層、抗拉層與滑動層,所述抗拉層的上表面與外層的內表面相連接,抗拉層的下表面 與滑動層的上表面相連接;所述抗拉層包括固定層與至少一根的抗拉條,固定層的中間部 位設置有與抗拉條對應配合的抗拉孔;所述抗拉條包括相互連接的內芯軸與外包圍體,且 內芯軸位于外包圍體的正中位置。所述抗拉條的端面為梯形、三角形或正四邊形。所述相鄰抗拉條的端面的圖形一致,且互為倒立。所述抗拉條的數量為4-20根。所述抗拉條的數量為8根。所述滑動層的下表面的正中部位設置有輔助固定體。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為1、由于本實用新型一種抗拉性扶手帶中的拉層包括固定層與至少一根的抗拉條, 固定層的中間部位設置有與抗拉條對應配合的抗拉孔,且相鄰抗拉條的端面的圖形一致、 互為倒立,該設計可以提高本實用新型的替換性,使用中,一旦發生抗拉條損壞的情況,只 需要替換掉已損壞的抗拉條即可,不需要整體替換,不僅操作難度較低,而且節省使用成 本。因此本實用新型不僅容易替換,而且節省使用成本。[0013]2、由于本實用新型一種抗拉性扶手帶中抗拉條的數量至少為一根,且其端而為梯 形、三角形或正四邊形,使用中,相鄰抗拉條的截面的形狀正好相互倒立,該種設計便于增 強抗拉條整體的抗拉強度,而且,本實用新型在滑動層的下表面的正中部位設置有輔助固 定體,該設計可以提高本實用新型與扶手結合的牢固性。因此本實用新型不僅抗拉強度較 高,而且牢固性較好。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立體結構示意圖。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剖視圖。圖中外層1,抗拉層2,滑動層3,固定層4,抗拉孔41,抗拉條5,內芯軸51,外包 圍體52,輔助固定體6。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說明和具體實施方式
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參見圖1-圖2,一種抗拉性扶手帶,包括相互連接的外層1、抗拉層2與滑動層3, 抗拉層2的上表面與外層1的內表面相連接,抗拉層2的下表面與滑動層3的上表面相連 接;本實用新型的特點之一在于抗拉層2包括固定層4與至少一根的抗拉條5,固定層4 的中間部位設置有與抗拉條5對應配合的抗拉孔41 ;所述抗拉條5包括相互連接的內芯軸 51與外包圍體52,且內芯軸51位于外包圍體52的正中位置。該設計可以提高本實用新型 的替換性,節省使用成本。優選抗拉條5的端面為梯形、三角形或正四邊形。優選相鄰抗拉條5的端而的圖 形一致,且互為倒立。這兩個設計可以提高抗拉條整體的抗拉強度。優選抗拉條5的數量為4-20根,進一步優選抗拉條5的數量為8根。本實用新型的特點之一在于滑動層3的下表面的正中部位設置有輔助固定體6。 該設計可以增強本實用新型與扶手結合的牢固性。由上可見,本實用新型不僅抗拉強度較高、牢固性較好,而且便于替換、節省使用 成本。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方式,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并不以上述實 施方式為限,但凡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根據本實用新型所揭示內容所作的等效修飾或變 化,皆應納入權利要求書中記載的保護范圍內。
權利要求1.一種抗拉性扶手帶,包括相互連接的外層(1)、抗拉層(2)與滑動層(3),所述抗拉 層(2)的上表面與外層(1)的內表面相連接,抗拉層(2)的下表面與滑動層(3)的上表面 相連接,其特征在于所述抗拉層(2)包括固定層(4)與至少一根的抗拉條(5),固定層(4) 的中間部位設置有與抗拉條(5)對應配合的抗拉孔(41);所述抗拉條(5)包括相互連接的 內芯軸(51)與外包圍體(52),且內芯軸(51)位于外包圍體(52)的正中位置。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抗拉性扶手帶,其特征在于所述抗拉條(5)的端面為 梯形、三角形或正四邊形。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種抗拉性扶手帶,其特征在于所述相鄰抗拉條(5)的 端面的圖形一致,且互為倒立。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抗拉性扶手帶,其特征在于所述抗拉條(5)的數量為 4-20 根。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一種抗拉性扶手帶,其特征在于所述抗拉條(5)的數量為8根。
6.根據權利要求4或5所述的一種抗拉性扶手帶,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動層(3)的下 表面的正中部位設置有輔助固定體(6)。
專利摘要一種抗拉性扶手帶,包括相互連接的外層、抗拉層與滑動層,所述抗拉層的上表面與外層的內表面相連接,抗拉層的下表面與滑動層的上表面相連接,抗拉層包括固定層與至少一根的抗拉條,固定層的中間部位設置有與抗拉條對應配合的抗拉孔,抗拉條包括相互連接的內芯軸與外包圍體,且內芯軸位于外包圍體的正中位置,相鄰抗拉條的端面的圖形一致,且互為倒立,滑動層的下表面的正中部位設置有輔助固定體。本實用新型不僅抗拉強度較高、牢固性較好,而且便于替換、節省使用成本。
文檔編號B66B23/24GK201785113SQ20102051258
公開日2011年4月6日 申請日期2010年8月31日 優先權日2010年8月31日
發明者王勤華 申請人:吳江市康龍橡塑制品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