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新型的臥式機箱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工控機箱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新型的臥式機箱。
技術背景隨著新能源汽車的快速發展,電動汽車在全球范圍內銷量持續增長,有力帶動了電動汽車充電站的發展步伐,在世界各地電動汽車充電站紛紛涌現。隨著低碳經濟成為我國經濟發展的主旋律,電動汽車充電站作為新能源戰略和智慧電網的重要組成部分,為未來電動汽車的進一步推廣普及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而充電站必不可少的是充電機,而機箱是充電機的主控件,也說明了機箱在市場上的需求量大。臥式機箱屬于工控機箱,而工控機是計數機技術和自動控制技術結合的產物,是實現生產自動化、優質、高品、低能耗,以提高經濟效益的主要手段。在機箱的個性化方面, 各大廠商更是各顯神通。有從材質上創新的,從面板或者側板造型上創新的,所以在機箱的工藝工程的創新成為一個新的發展趨勢。良好的結構工藝性,結構與工藝是密切相關的,采用不同的結構就相應由不同的工藝,而且機箱結構設計的質量必須要有良好的工藝措施來保證。為了便于維護、調試,已經開發了一些“抽屜機構”、、“導向盲插機構”,但是現有的導向機構普遍做工復雜、成本高昂,且由于其機械特性是滾動摩擦,摩擦系數小,在需要頻繁維護、調試的情況下,確實有減輕勞動強度、降低機構磨損的好處,而對于不經常維護、調試的系統來說,則成本太高,完全沒有必要;另外,由于其機械結構復雜,雖然可以依靠質量控制來保證可靠性、安全性,但是“越復雜越容易壞”這個定義在這里也是一樣有效的,對于小尺寸機箱內重量過大時,復雜的機構可能壽命并不長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新型的臥式機箱,它材料穩定、可靠,簡易導向槽具有耐磨、耐壓性,且機箱底部設置簡易的導向槽不會對機箱內的器件造成任何影響。為了解決背景技術所存在的問題,本實用新型是采用以下技術方案它包含機箱、 專用底板、面板、第一支撐架、盲插系統、導向凹槽和第二支撐架,機箱前端設置有面板,機箱底部設置有專用底板,機箱后端一側設置有盲插系統,盲插系統底部的專用底板處設置有導向凹槽,導向凹槽下端卡接有第二支撐架,機箱下端另一側設置有第一支撐架。所述的機箱采用鋼結構,有較高的防磁、防塵、防沖擊的能力;機箱內有專用電源, 電源有較強的抗干擾能力。所述的導向凹槽為三角形凹槽。所述的第二支撐架一側端沿設置有與導向凹槽相配合的三角形凸起。本實用新型材料穩定、可靠,簡易導向槽具有耐磨、耐壓性,且機箱底部設置簡易的導向槽不會對機箱內的器件造成任何影響。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圖1的后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參照圖1-2,本具體實施方式
采用以下技術方案它包含機箱1、專用底板2、面板 3、第一支撐架4、盲插系統5、導向凹槽6和第二支撐架7,機箱1前端設置有面板3,機箱1 底部設置有專用底板2,機箱1后端一側設置有盲插系統5,盲插系統5底部的專用底板2 處設置有導向凹槽6,導向凹槽6下端卡接有第二支撐架7,機箱1下端另一側設置有第一支撐架4。所述的機箱1采用鋼結構,有較高的防磁、防塵、防沖擊的能力;機箱1內有專用電源,電源有較強的抗干擾能力。所述的導向凹槽6為三角形凹槽。所述的第二支撐架7 —側端沿設置有與導向凹槽6相配合的三角形凸起。本具體實施方式
材料穩定、可靠,簡易導向槽具有耐磨、耐壓性,且機箱底部設置簡易的導向槽不會對機箱內的器件造成任何影響。
權利要求1.一種新型的臥式機箱,其特征在于它包含機箱(1)、專用底板( 、面板C3)、第一支撐架G)、盲插系統(5)、導向凹槽(6)和第二支撐架(7),機箱(1)前端設置有面板(3),機箱(1)底部設置有專用底板O),機箱(1)后端一側設置有盲插系統(5),盲插系統(5)底部的專用底板( 處設置有導向凹槽(6),導向凹槽(6)下端卡接有第二支撐架(7),機箱 (1)下端另一側設置有第一支撐架G)。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新型的臥式機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導向凹槽(6)為三角形凹槽。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新型的臥式機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支撐架(7) 一側端沿設置有與導向凹槽(6)相配合的三角形凸起。
專利摘要一種新型的臥式機箱,它涉及工控機箱技術領域。它包含機箱(1)、專用底板(2)、面板(3)、第一支撐架(4)、盲插系統(5)、導向凹槽(6)和第二支撐架(7),機箱(1)前端設置有面板(3),機箱(1)底部設置有專用底板(2),機箱(1)后端一側設置有盲插系統(5),盲插系統(5)底部的專用底板(2)處設置有導向凹槽(6),導向凹槽(6)下端卡接有第二支撐架(7),機箱(1)下端另一側設置有第一支撐架(4)。它材料穩定、可靠,簡易導向槽具有耐磨、耐壓性,且機箱底部設置簡易的導向槽不會對機箱內的器件造成任何影響。
文檔編號H05K5/00GK202014415SQ20112005251
公開日2011年10月19日 申請日期2011年3月2日 優先權日2011年3月2日
發明者不公告發明人 申請人:江蘇嘉鈺新能源技術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