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輪轂吊裝卡具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一種輪轂吊裝卡具,主要包括吊軸、套筒、方盤、機械臂、重錘、連桿、錨形機械手抓,其中吊軸位于套筒內,可以上下活動,套筒與方盤固定連接,吊軸下端與重錘固定連接,機械臂通過銷釘與方盤轉動連接,連桿一端通過銷釘與重錘轉動連接,另一端與機械臂轉動連接,錨形機械手抓固定連接在機械臂的下端。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錨形機械手抓可以方便吊裝“U”型槽位于輪轂外緣或者內緣的輪轂,節省時間和人力成本,橫向吊裝輪轂進行淬火處理,避免了受熱不均帶來的形變問題,提高產品的合格率。
【專利說明】一種輪轂吊裝卡具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起重機械中吊裝重物的裝置,尤其涉及一種吊裝輪轂的卡具。
【背景技術】
[0002]輪轂類零件在機械領域,尤其是車輛制造領域應用廣泛,一些輪轂體積重量較大,不易吊裝。輪轂類零件有以下兩類:一類是“U”型槽位于輪轂的外緣,例如皮帶輪、汽車輪,另一類是“U”型槽位于輪轂的內緣有,例如剎車鼓,然而目前使用的輪轂吊裝卡具都是僅針對某一種輪轂,例如是“U”型槽位于外緣的輪轂或者是針對“U”型槽在內緣的輪轂,沒有一種裝置可以完成對所述的兩類輪轂的吊裝,在使用時需要根據吊裝的輪轂更換不同的卡具,很是麻煩,效率也很低,而且所能吊裝的輪轂尺寸有限,因此應用范圍的較為局限。另夕卜,目前多使用人工捆綁鋼絲繩吊裝輪轂進行淬火處理,一方面人工捆綁比較耗時間,而且還存在安全問題,另一方面,由于輪轂是豎直狀態的,因此輪轂上下進入淬火液的時間差距很大,造成輪轂冷熱不均,容易熱脹冷縮發生形變,嚴重影響輪轂的生產質量。
實用新型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輪轂吊裝卡具,吊裝對象包括“U”型槽在外緣的輪轂和有“U”型槽在內緣的輪轂,而且能夠針對不同尺寸的輪轂實現水平吊裝。
[0004]本實用新型解決上述技術問題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輪轂吊裝卡具,主要包括吊軸、套筒、方盤、機械臂、重錘、連桿、錨形機械手抓,其中吊軸位于套筒內,可以上下活動,套筒與方盤中心部位焊接,吊軸下端與重錘焊接,機械臂通過銷釘與方盤的邊部轉動連接,連桿一端通過銷釘與重錘轉動連接,另一端與機械臂轉動連接,錨形機械手抓設置在機械臂的下端。
[0005]進一步的,為了減輕重量,機械臂、連桿和方盤可以采用三角鐵。
[0006]進一步的,錨形機械手抓采用方形鋼管制成,并且其表面有多個凸起,所述的突起為點狀凸起或者鋸齒狀凸起。
[0007]進一步的,重錘的尺寸遠小于方盤的尺寸,使得機械臂能夠有更大的活動范圍。
[0008]進一步的,本實用新型中的機械臂兩個為一組,以吊軸為對稱軸對稱設置在方盤上,在使用中可以用一組,也可以兩組配合使用,使用兩組時,兩組機械臂均布在方盤上。
[0009]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0010]第一,重錘以及吊軸的上下活動,帶動了機械臂的開合,進而可以輕松實現對輪轂的自動卡緊和松開;
[0011]第二,重錘的尺寸遠小于方盤的尺寸,使得機械臂能夠有更大的活動范圍,以適應各種不同尺寸的輪轂;
[0012]第三,錨形機械手抓具有多種用途,可以方便吊裝“U”型槽位于輪轂外緣或者內緣的輪轂,不用中途進行更換卡具,節省時間和人力成本;
[0013]第四,本實用新型對輪轂的吊裝均為橫向吊裝,在進行淬火處理時,既省去了人工捆綁,又避免了受熱不均帶來的形變問題,提高產品的合格率;
[0014]第五,本實用新型采用兩組機械臂對輪轂進行水平吊裝時,因為有四個機械手抓卡緊輪轂,在吊裝的過程中更加平穩,安全系數更高;
[0015]第六,本實用新型的錨形機械手抓的表面設置有多個點狀凸起或者鋸齒狀凸起,增大了錨形機械手抓與所吊裝輪轂之間的摩擦力,因此進一步增加了吊裝過程的安全系數。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6]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0017]圖中標記:1、吊軸,2、套筒,3、方盤,4、機械臂,5、重錘,6、連桿,7、錨形機械手抓。
【具體實施方式】
[0018]一種輪轂吊裝卡具,主要包括吊軸1、套筒2、方盤3、機械臂4、重錘5、連桿6、錨形機械手抓7,其中吊軸I位于套筒2內,可以上下活動,套筒2與方盤3的中心位置焊接,吊軸I下端與重錘5焊接,機械臂4通過銷釘與方盤3的邊部轉動連接,連桿6 —端通過銷釘與重錘5轉動連接,另一端與機械臂4轉動連接,錨形機械手抓7焊接在機械臂4的下端,其中機械臂4、連桿6和方盤3采用三角鐵制成,錨形機械手抓7采用方形鋼管制成,重錘5的尺寸遠小于方盤3的尺寸,重錘5在工作中的極限位置是連桿6位于水平位置時,在極限位置時機械臂4張開角度最大,在極限位置向上移動,機械臂4張開角度逐漸減小,在極限位置向下移動,機械臂4張開角度逐漸減小,所述的機械臂4兩個為一組,在方盤3上設置兩組,其中每一組均以吊軸I為對稱軸對稱設置。
[0019]吊裝“U”型槽在外緣的輪轂時,重錘5的移動范圍在極限位置上方,拉起吊軸1,重錘5自極限位置向上移動,通過連桿6帶動機械臂4以及錨形機械手抓7,從而使錨形機械手抓7卡在輪轂外緣的“U”型槽內,繼續拉動吊軸1,重錘5繼續向上移動,同時帶動兩組機械臂4合攏,從而使錨形機械手抓7內側卡緊輪轂,并在輪轂自身重力作用下鎖緊錨形機械手抓7,將輪轂吊起;吊裝結束后將輪轂放在地面,松開吊軸1,重錘5在自身以及吊軸I的重力作用下向下移動,機械臂4逐漸張開,錨形機械手抓7與輪轂分離即可移走輪轂。
[0020]吊裝“U”型槽在內緣的輪轂時,重錘5的移動范圍在極限位置下方,拉動吊軸I牽引重錘5向上移動,使兩組機械臂4張開并卡在輪轂內緣的“U”型槽內,然后繼續拉動吊軸1,錨形機械手抓7因為輪轂的尺寸限制不能繼續張開,從而鎖緊輪轂并將其吊起;吊裝結束后,將輪轂放在地面,松開吊軸1,重錘5在自身重力作用下向下移動,機械臂4逐漸合攏,從輪轂內取出,即可移走輪轂。
[0021]以上所述的僅是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例。顯然,本實用新型不限于以上實施例,還可以有許多變形。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能從本實用新型公開的內容直接導出或聯想到的所有變形,均應認為是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
【權利要求】
1.一種輪轂吊裝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吊軸(I)、方盤(3)、末端設置有錨形機械手抓(7)的機械臂(4)和連桿(6),所述的機械臂(4)兩個為一組對稱的連接在方盤(3)上,對稱軸為所述的吊軸(1),所述的方盤(3)中心位置設置有套筒(2),其邊部與機械臂(4)轉動連接,所述吊軸(I)的下端穿出套筒(2)后連接有重錘(5),重錘(5)通過連桿(6)與機械臂(4)的中部位置轉動連接,通過吊軸(I)和重錘(5)的上下運動實現機械臂(4)的開合,進而使錨形機械手抓(7)卡住所吊裝的輪轂。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輪轂吊裝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錨形機械手抓(7)表面設置多個凸起。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輪轂吊裝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凸起為點狀凸起或者鋸齒狀凸起。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輪轂吊裝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套筒(2)與方盤(3)之間為焊接,所述的吊軸(I)下端與重錘(5)之間為焊接。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輪轂吊裝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重錘(5)的尺寸小于所述的方盤(3)的尺寸。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輪轂吊裝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方盤(3)、機械臂(4)、連桿(6 )采用三角鐵制成。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輪轂吊裝卡具,其特征在于:每個吊裝卡具包含一組或兩組所述的機械臂(4)。
【文檔編號】B66C1/44GK203833480SQ201420032731
【公開日】2014年9月17日 申請日期:2014年1月20日 優先權日:2014年1月20日
【發明者】許媛媛, 閆焉服, 王新陽, 祝文公, 王新各, 王紅娜, 夏月慶 申請人:河南科技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