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千斤頂式液壓馬達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出了一種千斤頂式液壓馬達。該馬達設置有進、出油管,以及與進出油管相通的多組活塞油缸;還設置有進、出油管橫向移位裝置和動力輸出裝置。橫向移位裝置主要由A、B頂針件、A、B偏心凸輪、A、B復位彈簧、A傘齒輪、轉軸組成;動力輸出裝置主要由曲軸及B傘齒輪組成。A傘齒輪與B傘齒輪互為等速嚙合。本實用新型應用千斤頂作用力及組件間的合理匹配,使液壓油直接作用于活塞的正方產生很大作用力,又通過連桿和曲軸將每個活塞的作用力轉向傳送到輸出軸上,不僅使液壓油的利用率和轉矩、轉速均獲得很大的提高,而且可通過調節所設置的參數,使該新品液壓馬達能有效地控制轉矩和轉速之間的平衡關系,以適應不同類型動力設備的需求。
【專利說明】一種千斤頂式液壓馬達
【技術領域】
[0001] 本實用新型涉及液壓類馬達技術,特別涉及一種千斤頂式液壓馬達。
【背景技術】 [0002]
[0003] 在現代化建設中,各種液壓機械設備的應用非常廣泛。例如,工程及建筑機械、石 油化工機械、礦山及冶金機械、船舶運輸及港口機械等,都離不開液壓系統給予有力的動力 支持。液壓馬達是液壓系統的一種執行元件,它可將所提供的液體壓力能,轉變為具有一定 轉矩和轉速輸出的機械能。現有技術的液壓馬達按其結構組成,可分為齒輪式、葉片式、柱 塞式等類型;按其輸出轉動速度又可分為高速與低速液壓馬達兩類。其中,齒輪式、葉片式 和軸向柱塞式等液壓馬達的主要特點是轉速較高、轉動慣性小、便于啟動和制動調節的靈 敏度高。然而,對于一些軸向柱塞類液壓馬達,它們輸入的油壓是通過配油盤作用到每一個 柱塞上,再由柱塞將力量傳遞到斜盤上,因斜盤具有一定的傾角,導致油壓消耗衰減,便存 在有輸出轉矩不大的不足之處。對于一些徑向柱塞液壓馬達連桿式液壓馬達雖具有輸出 轉矩大、結構簡單、工作可靠等優點,但也存在體積大、轉速低的缺陷。因此,尋求一種輸出 轉矩較大、輸出速度較快、且兩者可調控的液壓馬達,一直是業內極為關注的研究問題。
【發明內容】
[0004] 本實用新型提出了一種千斤頂式液壓馬達,目的在于通過應用千斤頂作用力的原 理和與其它組成件之間的合理匹配,以實現該新品液壓馬達具有可調控的較大輸出轉矩和 較快的輸出速度。
[0005]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解決方案
[0006] 本實用新型在機體上設置有進油管、出油管,以及與進出油管相通的多組活塞油 缸;還設置有進、出油管橫向移位裝置和動力輸出裝置。所述的進、出油管橫向移位裝置主 要由A、B頂針件、A、B偏心凸輪、A、B復位彈簧、A傘齒輪、轉軸及其上下軸承組成。所述的 動力輸出裝置主要由曲軸及B傘齒輪組成。A傘齒輪與B傘齒輪互為等速嚙合。所述出油 管位于進油管上方,進、出油管同向的盲端管體外,分別套有B、A復位彈簧,并分別通過B、A 頂針件與B、A偏心凸輪的輪緣相抵觸。
[0007] 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技術解決方案
[0008] 所述A、B偏心凸輪、A傘齒輪均以同一轉軸為軸;A傘齒輪設于轉軸下端。
[0009] 所述進油管設有多組進油支管,出油管設有多組出油支管,通過所述多組支管與 相應設置的多組活塞油缸相通;每一單元組的活塞油缸均由等同大小的A油缸和B油缸構 成。
[0010] 所述A油缸頂部設有一個A進油口和一個A出油口,B油缸頂部設有一個B進油 口和一個B出油口,當進、出油管橫向移位時,A油缸的進油口、B油缸的出油口分別與相對 應的進油管進油支管、出油管的出油支管相通,或A油缸的出油口、B油缸的進油口分別與 相對應的出油管的另一個出油支管、進油管的另一個進油支管相通。
[0011] 所述進、出油管橫向移位裝置的A、B偏心凸輪的凸緣以轉軸為中心,互為反向設 置。
[0012] 所述動力輸出裝置的曲軸設有多組等間距,等偏心距,且互為反方向設置的曲軸 拐,曲軸拐與活塞油缸的活塞通過連桿連接,一個單元組的曲軸拐與一個單元組的活塞油 缸相對應;曲軸的一端設有B傘齒輪,另一端為動力輸出端。
[0013]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0014] 本實用新型應用千斤頂的工作原理,和將各組件作合理匹配,使液壓油直接作用 于活塞的正方,以產生很大的作用力,又通過連桿和曲軸將每個活塞的作用力轉向傳送到 輸出軸上。與現有技術相比,液壓油的利用率和轉矩、轉速均獲得很大的提高。由于輸出軸 的轉速主要是由進油量、活塞油缸的個數、活塞的直徑大小和曲軸拐的偏心距離所決定的; 而輸出軸的扭矩主要又取決于液壓油的工作壓力、活塞直徑大小和曲軸拐的偏心距離,例 如,同樣的油壓作用于活塞上,他的扭矩和轉速,主要取決于曲軸拐的偏心距離,偏心距離 越大,他的扭矩就越大,而轉速相應較小;相反偏心距離越小、它的扭矩也會相應的變小,而 轉速會增大。因此,根據本實用新型結構,調節以上參數的相互匹配,可有效地控制轉矩和 轉速之間的平衡關系,以適應于不同類型的動力設備的需求。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5] 附圖1為本實用新型處于工作狀態一的結構示意圖;
[0016] 附圖2為本實用新型處于工作狀態二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7] 如圖1、2所示,
[0018] 本實用新型在機體1上設置有進油管2、出油管3,以及與進出油管相通的多組活 塞油缸體4,還設置有進、出油管橫向移位裝置5,和動力輸出裝置6。所述的進、出油管橫向 移位裝置主要由A頂針件51、B頂針件52、A偏心凸輪53、B偏心凸輪54、A復位彈簧55、B 復位彈簧56、A傘齒輪57、轉軸58及其上軸承59下軸承50組成。動力輸出裝置主要由曲 軸61及B傘齒輪62組成。出油管3盲端的管體外套有A復位彈簧55,進油管2盲端的管 體外套有B復位彈簧56。進、出油管橫向移位裝置的A偏心凸輪的凸緣531、B偏心凸輪的 凸緣541以轉軸58為中心,互為反向設置。本實用新型的動力輸出裝置的曲軸設有多組等 間距,等偏心距,且互為反方向設置的曲軸拐611與612,曲軸拐611與活塞油缸41的活塞 413通過連桿414連接,曲軸拐612與活塞油缸42的活塞423通過連桿424連接;圖中,曲 軸的右端設有B傘齒輪62, B傘齒輪與動力輸出裝置的A傘齒輪57嚙合,曲軸的左端為動 力輸出端。
[0019]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問題,附圖1、2僅表示進油管的一組進油支管和出油管的一組 出油支管分別與一組活塞油缸的A油缸、B油缸之間的油路進出狀況的對應關系,并將此代 表多組的進油支管、出油支管與多組的活塞油缸之間的對應關系,以闡述本實用新型的工 作狀態。
[0020] 如附圖1所示,出油管3的A復位彈簧55處于松弛狀態,進油管2的復位彈簧56 處于壓縮狀的工作狀態一:進油管的進油支管21與A油缸41的A進油口 411相通,出油管 的出油支管31與B油缸42的B出油口 422相通,而出油管的另一個出油支管22為閉合狀, 與對應的A油缸41出油口不通;進油管的另一個進油支管32為閉合狀,與B油缸42的進 油口不通。A油缸的活塞413在油壓作用下處于下降狀,其與所連接的連桿414迫使曲軸拐 611轉動,而與B油缸42對應的曲軸拐612隨之轉動,又迫使連桿424上行,B油缸42活塞 423也上行,將B油缸42內的油液從出油口 422經出油支管31進入出油管3中。此時,B 復位彈簧56的頂針件52頂于B偏心凸輪的凸輪緣541上,B復位彈簧56處于壓緊狀態;A 復位彈簧55的頂針件51僅觸及A偏心凸輪的非凸輪緣532上,A復位彈簧55處于松弛狀 態。如此實現了 A油缸進油,B油缸的出油,與油缸活塞連接的連桿并帶動整個曲軸轉動, 輸出軸完成了半圈的轉動,在慣性的作用下,曲軸會繼續沿著原來方向運動,進入所述的工 作狀態二。
[0021] 如圖2所示的工作狀態二,是由于B傘齒輪62與A傘齒輪57嚙合,曲軸61的轉 動使進、出油管橫向移位裝置的轉軸58同步轉動,A復位彈簧55的頂針件51頂于A偏心 凸輪的凸輪緣531上,A復位彈簧55處于壓緊狀態,反之,B復位彈簧56的頂針件52僅 觸及B偏心凸輪的非凸輪緣542上,B復位彈簧55處于松弛狀態。進、出油管按照復位彈 簧預設定的松弛和壓緊之間的距離而產生了位移,進油管2的另一個進油支管32移至B油 缸42的進油口 421呈相通狀,出油管3的另一個出油支管22移至A油缸41的出油口 412 處呈相通狀,。而與A油缸相對應的進油支管21處于閉合狀態,與B油缸相對應的出油支 管31處于閉合狀態。如此,又實現了 A油缸出油;B油缸的進油。B油缸的活塞423在油壓 作用下處于下降狀,其與所連接的連桿424迫使曲軸拐612轉動,而與A油缸41對應的曲 軸拐611隨之轉動,又迫使連桿414上行,A油缸41活塞412也上行,將A油缸41內的油 液從出油口 412經出油管3的另一個出油支管22進入出油管3中。
[0022] 須要說明的是,上述進、出油支管的閉合與導通狀態,均與進、出油管發生位移時, 進、出油支管與進、出油管各自的外腔管(圖中未示)壁所預設孔口位置相關,所述支管口與 孔口相吻則呈導通狀,相背則呈閉合狀。
[0023] 上述單元組所代表的整機兩個工作狀態往復循環周而復始,使本實用新型輸出軸 獲取高轉速、大扭矩的動力輸出。本實用新型還可設計調節活塞油缸的個數及直徑大小,和 曲軸拐的偏心距離等參數的相互匹配,有效控制轉速和扭矩之間的平衡關系,以適應不同 類型設備的動力需求。
[0024] 綜上,本實用新型可達到預期的實用新型目的。
【權利要求】
1. 一種千斤頂式液壓馬達,其特征在于:它是在機體上設置有進油管、出油管,以及與 進出油管相通的多組活塞油缸;還設置有進、出油管橫向移位裝置和動力輸出裝置,所述的 進、出油管橫向移位裝置主要由A、B頂針件、A、B偏心凸輪、A、B復位彈簧、A傘齒輪、轉軸 及其上下軸承組成;所述的動力輸出裝置主要由曲軸及B傘齒輪組成,A傘齒輪與B傘齒輪 互為等速嚙合;所述出油管位于進油管上方,進、出油管同向的盲端管體外,分別套有B、A 復位彈簧,并分別通過B、A頂針件與B、A偏心凸輪的輪緣相抵觸。
2.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千斤頂式液壓馬達,其特征在于:所述A、B偏心凸輪、A 傘齒輪均以同一轉軸為軸;A傘齒輪設于轉軸下端。
3.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千斤頂式液壓馬達,其特征在于:所述進油管設有多組 進油支管;出油管設有多組出油支管,通過所述多組支管與相應設置的多組活塞油缸相通; 且每一單元組的活塞油缸均由等同大小的A油缸和B油缸構成。
4. 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千斤頂式液壓馬達,其特征在于:所述A油缸頂部設有 一個A進油口和一個A出油口;B油缸頂部設有一個B進油口和一個B出油口,當進、出油 管橫向移位時,A油缸的進油口、B油缸的出油口分別與相對應的進油管進油支管、出油管 的出油支管相通;或A油缸的出油口、B油缸的進油口分別與相對應的出油管的另一個出油 支管、進油管的另一個進油支管相通。
5.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千斤頂式液壓馬達,其特征在于:所述進、出油管橫向移 位裝置的A、B偏心凸輪的凸緣以轉軸為中心,互為反向設置。
6.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千斤頂式液壓馬達,其特征在于:所述動力輸出裝置的 曲軸設有多組等間距,等偏心距,且互為反方向設置的曲軸拐,曲軸拐與活塞油缸的活塞通 過連桿連接,一個單元組的曲軸拐與一個單元組的活塞油缸相對應;曲軸的一端設有B傘 齒輪,另一端為動力輸出端。
【文檔編號】B66F3/25GK203903893SQ201420311704
【公開日】2014年10月29日 申請日期:2014年6月12日 優先權日:2014年6月12日
【發明者】王玉喜 申請人:王玉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