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谷粒自動裝筐及除雜打谷機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水稻脫谷機械。
現有農村使用的腳踏或動力打谷機,需要專人進行除去雜草和谷粒裝筐工作,勞動繁重,費時費力。近年來出現一種自動除雜裝袋打谷機,雖然能自動除雜和自動進行谷粒裝袋作業,但是,它只裝有水平往復運動的平面篩,需另外安裝機械手扒去雜草,且谷粒需傳送裝置送到裝袋處,因此結構復雜,制造成本高。此外,存在機械手易將谷粒與雜草一起扒的缺陷,因而谷粒損失率高。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谷粒自動裝筐及除雜打谷機,做到結構簡單、制造容易、谷粒損失率低。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這樣實現的在現有動力打谷機的基礎上,環繞脫谷滾筒安裝弧形振動篩,振動篩下部的活動桿插入主、副振動輪上偏離輪中心線的振動孔內,脫谷滾筒上裝有大齒輪或大皮帶輪、主動連桿,以齒輪傳動或皮帶傳動、連桿傳動方式帶動主、副振動輪,造成振動孔偏心旋轉,從而帶動弧形振動篩劇烈振動。振動篩下方安有裝谷斗。把蘿筐放到裝谷斗出口處,谷粒將自動進入蘿筐內,雜草將自動沿弧形振動篩下滑機架外。由于弧形振動篩的振動頻率較高,因此谷粒的回收率高,損失少。
與已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特點是自動將谷粒裝筐,自動除雜,省時省力且結構簡單、制造成本低,谷粒損失率低,特別適合南方小丘農田使用。
以下結合附圖和實施例詳細描述本實用新型的具體結構和工作原理。
圖1是谷粒自動裝筐及除雜打谷機左視剖面結構示意圖。
圖2是谷粒自動裝筐及除雜打谷機主視剖面結構示意圖。
實施例一 齒輪傳動式如圖所示,機架1上裝有左擋板2、右擋板3、后檔板4、動力裝置5和脫谷滾筒6,不同之處在于脫谷滾筒6一端有大齒輪7,與之嚙合的主振動輪8位于大齒輪7前下方,主振動輪8對面同樣高度處裝有副振動輪9,環繞脫谷滾筒6的弧形振動篩10下邊的活動桿14兩端分別插入主振動輪8和副振動輪9上位置偏離輪中心線的振動孔11內,弧形振動篩10上邊處的軸套15套在支承桿12上,支承桿12兩端分別固定在左擋板2和右擋板3上,下有出口的裝谷斗13位于弧形振動篩10下方。
當動力裝置5帶動脫谷滾筒6旋轉打谷時,大齒輪7帶動主振動輪8高速旋轉,其上的振動孔11帶動活動桿14,從而使弧形振動篩10在上下、前后兩個方向上發出劇烈振動,落在弧形振動篩10上的谷粒迅速篩入裝谷斗,自動進入放置其下的蘿筐內,雜草將自動沿弧形振動篩10下滑出機外。
實施例二 皮帶傳動式本實施例的結構與實施一基本相同,只是將大齒輪7用大皮帶輪代替,主振動輪8用小皮帶輪代替,利用皮帶傳動。皮帶輪制作雖然比齒輪容易,但是使用不及齒輪傳動方便。
實施例三 連桿傳動式本實施例是在脫谷滾筒6中心軸伸出左擋板2外的一端處固裝代替大齒輪7用的主動連桿固定端,在副振動輪9中心伸出機架外的一端固裝從動連桿固定端,傳動連桿兩端分別鉸接在主動連桿活動端和被動連桿活動端上。其余結構與實施例一基本相同。
連桿雖然制作更簡單,能大幅度降低制作成本,但是連桿傳動比只能1∶1,使弧形振動篩的振動頻率低,谷粒不易篩出,雜草不易下滑,生產效率降低,因此不是最佳實施方式。
權利要求1.一種谷粒自動裝筐及除雜打谷機,它的機架(1)上面有左擋板(2)、右擋板(3)、后擋板(4)、動力裝置(5)和脫谷滾筒(6),其特征在于脫谷滾筒(6)一端有大齒輪(7),與之嚙合的主振動輪(8)位于大齒輪(7)前下方,主振動輪(8)對面同樣高度處裝有副振動輪(9),環繞脫谷滾筒(6)的弧形振動篩(10)下邊的活動桿(14)兩端分別插入主振動輪(8)和副振動輪(9)上位置偏離輪中心線的振動孔(11)內,弧形振動篩(10)上邊處的軸套(15)套在支承桿(12)上,支承桿(12)兩端分別固定在左擋板(2)和右擋板(3)上,下有出口的裝谷斗(13)位于弧形振動篩(10)下方。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谷粒自動裝筐及除雜打谷機,其特征在于大齒輪(7)、主振動輪(8)可分別用大皮帶輪、小皮帶輪代替,利用皮帶傳動。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谷粒自動裝筐及除雜打谷機,其特征是在脫谷滾筒(6)中心軸伸出左擋板(2)外的一端處固裝代替大齒輪(7)用的主動連桿固定端,在副振動輪(9)中心軸伸出機架外的一端固裝從動連桿固定端,傳動連桿兩端分別鉸接在主動連桿活動端和被動連桿活動端上。
專利摘要一種谷粒自動裝筐及除雜打谷機,它的脫谷滾筒6一端有大齒輪7,與之嚙合的主振動輪8位于大齒輪7前下方,主振動輪8對面同樣高度處裝有副振動輪9,環繞脫谷滾筒6的弧形振動篩10下邊的活動桿14兩端分別插入主振動輪8和副振動輪9上位置偏離輪中心線的振動孔11內,弧形振動篩10上邊處的軸套15套在支承桿12上,支承桿12兩端分別固定在左擋板2和右擋板3上,下有出口的裝谷斗13位于弧形振動篩10下方。本實用新型的特點是自動將谷粒裝筐,自動除雜,省時省力且結構簡單、制造成本低、谷粒損失率低,特別適合南方小丘農田適用。
文檔編號A01F7/00GK2519598SQ0123
公開日2002年11月6日 申請日期2001年7月29日 優先權日2001年7月29日
發明者周新波 申請人:周新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