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白蟻檢測樁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捕捉有害動物的器具技術領域,具體為白蟻檢測樁。
背景技術:
目前防治土棲白蟻,主要采用毒餌包與引誘堆的誘殺方法,即將毒餌包夾放在雜草中放入坑內或者用雜草堆成小堆,中間撒放毒餌。但是采用這種誘殺方法,藥物浪費大,易受雨淋沖刷而降低藥效,對土壤也造成污染,并且攜帶不方便,操作復雜,藥餌只能一次使用,需要花費大量的人力資源和操作時間,成本高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為了解決現有技術中存在的問題,設計提供了一種操作簡便、省時省工的白蟻檢測樁的技術方案。
所述的白蟻檢測樁,其特征在于該檢測樁由頂蓋、樁身組成,頂蓋與樁身活動配合,樁身為中空結構,樁身的殼壁上設有斜孔。
所述的白蟻檢測樁,其特征在于樁身的橫截面為矩形、三角形或多邊形。
所述的白蟻檢測樁,其特征在于樁身的樁頭為尖棱形。
所述的白蟻檢測樁,其特征在于樁身殼壁上設有向上斜置的斜孔。
上述的白蟻檢測樁,構思巧妙、結構簡單,便于攜帶,操作方便,省時省工,且能重復使用,成本低,誘殺白蟻的效果好。
圖1為本實用新型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所示,該檢測樁由頂蓋1、樁身2組成,頂蓋1與樁身2活動配合,樁身2為中空結構。頂蓋1與樁身2可以是鑲嵌式、嵌接式或其它活動連接方式。頂蓋1上設有凹槽或凸柄,方便用手把項蓋1打開加入藥餌。樁身2的殼壁上設有斜孔3,斜孔3可為直徑為4-6cm,角度為30-60度的斜向上的通孔。斜孔3也可以為方形、三角形、心形或其它形狀,均勻分布在樁身2上、也可以是不規則的分布。斜孔3的斜向設置,一方面利于放置在樁身2內的藥餌不會滲入土壤中、減少了對土壤的污染、提高了藥效,另一方面也能使被誘的白蟻能進入檢測樁內,利于檢測或撲殺。樁身2的橫截面為矩形、三角形或多邊形,則與之配合的頂蓋1也為相應形狀。樁身2的樁頭4為尖棱形或其它能使檢測樁在選擇的檢測撲殺地點能順利的插入土壤中。該白蟻檢測樁,在對白蟻進行誘殺或檢測的時候,不受環境和氣候的影響,可選擇在白蟻活動地點直接插入,每人每天可插30畝左右,極大提高了防治效率;也可在無蟻害的區域,只放誘餌作為檢測裝置,檢查觀察白蟻的動態。該檢測樁可用金屬、植物纖維、塑料制造,并且沒有受到白蟻取食的檢測樁還能重復使用,節約了成本。
權利要求1.白蟻檢測樁,其特征在于該檢測樁由頂蓋(1)、樁身(2)組成,頂蓋(1)與樁身(2)活動配合,樁身(2)為中空結構,樁身(2)的殼壁上設有斜孔(3)。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白蟻檢測樁,其特征在于樁身(2)的橫截面為矩形、三角形或多邊形。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白蟻檢測樁,其特征在于樁身(2)的樁頭(4)為尖棱形。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白蟻檢測樁,其特征在于樁身(2)殼壁上設有向上斜置的斜孔(3)。
專利摘要白蟻檢測樁,屬于捕捉有害動物的器具技術領域。其特征在于該檢測樁由頂蓋、樁身組成,頂蓋與樁身活動配合,樁身為中空結構,樁身的殼壁上設有斜孔。上述的白蟻檢測樁,構思巧妙、結構簡單,便于攜帶,操作方便,省時省工,且能重復使用,成本低,誘殺白蟻的效果好。
文檔編號A01M17/00GK2747885SQ2004201078
公開日2005年12月28日 申請日期2004年10月28日 優先權日2004年10月28日
發明者郭建強 申請人:德清縣白蟻防治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