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紅薯、土豆割秧粉碎機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農用機械,尤其是涉及紅薯、土豆割秧粉碎機。
背景技術:
紅薯、土豆在收獲之前需要將其藤秧割斷,并運送到田地之外,然后方可進行刨掘工作。目前藤秧割斷工作由人工來完成,使用的勞力多,而且勞動強度大、效率低,割下藤秧仍需大量的人力來完成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自動化程度高的紅薯、土豆割秧粉碎機。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可采取下述技術方案本實用新型所述的紅薯、土豆割秧粉碎機,它包括框架結構的機架,在所述機架上從左至右依次設置有由動力源驅動的切割器、撥輥、粉碎筒;所述切割器為分別垂直于地面設置在機架左端兩側的切割盤;在所述撥輥下方的機架上傾斜設置有一切割盤;所述粉碎筒的筒壁上部為板狀結構,下部為箅狀結構。
為適應田地的凸凹地面,所述撥輥的撥桿為彈性桿或伸縮桿結構。
本實用新型的優點在于實現紅薯、土豆割秧粉碎的機械化。使用時,使設置在機架左端兩側的切割盤朝前將機架固定在拖拉機的前部,拖拉機在行進過程中,在動力源的驅動下機架左端兩側的切割盤沿著地壟兩側將藤秧割斷,同時設置在所述撥輥下方機架上的傾斜切割盤將藤秧根部割斷,撥輥將割下的藤秧撥入所述粉碎筒內粉碎,割秧、粉碎一次完成,大大提高了割秧效率、節約了大量的人力,同時也省去了藤秧的運輸工作。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所示,本實用新型所述的紅薯、土豆割秧粉碎機,它包括具有U形框架結構的機架1,在所述機架1上從左至右依次設置有由動力源驅動的切割器2、撥輥3、粉碎筒4;所述切割器2為分別垂直于地面設置在機架1左端兩側的切割盤;在所述撥輥3下方的機架1上傾斜設置有一切割盤5;所述粉碎筒4的筒壁上部為板狀結構,下部為箅狀結構。為適應田地的凸凹地面,所述撥輥3的撥桿6為伸縮桿結構。
權利要求1.一種紅薯、土豆割秧粉碎機,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框架結構的機架(1),在所述機架(1)上從左至右依次設置有由動力源驅動的切割器(2)、撥輥(3)、粉碎筒(4);所述切割器(2)為分別垂直于地面設置在機架(1)左端兩側的切割盤;在所述撥輥(3)下方的機架(1)上傾斜設置有一切割盤(5);所述粉碎筒(4)的筒壁上部為板狀結構,下部為箅狀結構。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紅薯、土豆割秧粉碎機,其特征在于所述撥輥(3)的撥桿(6)為彈性桿或伸縮桿結構。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紅薯、土豆割秧粉碎機,它包括框架結構的機架,在所述機架上從左至右依次設置有由動力源驅動的切割器、撥輥、粉碎筒;所述切割器為分別垂直于地面設置在機架左端兩側的切割盤;在所述撥輥下方的機架上傾斜設置有一切割盤;所述粉碎筒的筒壁上部為板狀結構,下部為箅狀結構。由于采取上述結構,從而實現了紅薯、土豆割秧粉碎的機械化。使用時,使設置在機架左端兩側的切割盤朝前將機架固定在拖拉機的前部,拖拉機在行進過程中,在動力源的驅動下機架左端兩側的切割盤沿著地壟兩側將藤秧割斷,同時設置在所述撥輥下方機架上的傾斜切割盤將藤秧根部割斷,撥輥將割下的藤秧撥入所述粉碎筒內粉碎,割秧、粉碎一次完成,同時也省去了藤秧的運輸工作。
文檔編號A01D43/10GK2822153SQ20052003
公開日2006年10月4日 申請日期2005年9月5日 優先權日2005年9月5日
發明者李新善 申請人:李新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