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黃顙魚成魚飼料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水產動物飼料,具體涉及一種黃顙魚成魚的飼料。
背景技術:
黃顙魚,在分類上隸屬鯰形目,鲿科,黃顙魚屬,在我國的江河、湖泊、池沼中均有分布。黃顙魚蛋白含量高、脂肪含量少,是一種小型的名優淡水魚類。野生的黃顙魚,體色為較鮮艷的黃色至黃褐色,其肉質細嫩、鮮美、營養豐富、無磷、無肌間刺;而且還有一定的藥用價值,具有消炎、鎮痛的作用;另外,由于黃顙魚富含礦物元素,對兒童的生長發育和老年人的防癌及抗衰老具有積極的作用。
近年來由于人們對黃顙魚的認知程度不斷提高,市場需求量不斷增加;可是由于其個體小、生長速度較慢,野生資源已不能滿足人們的消費需要,因而發展黃顙魚的人工繁殖與人工養殖技術非常重要。要進行大規模的人工養殖,就必須開發人工飼料。目前,人工養殖的黃顙魚生長速度不快,同時,池塘單養黃顙魚,有體色發白、發灰現象。
微量元素如Fe,Cu,Zn,Mn等在動物體內的含量雖少,但卻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它們是酶的輔基成份或酶的激活劑,構成軟組織中某些特殊功能的有機化合物,對魚類的體色、體型、生長、繁殖、健康、生理機能等有顯著的影響。如魚缺乏微量元素,會出現生長緩慢、貧血、皮膚及鰭發炎、糜爛,死亡率高等癥狀。因而,在飼料中適量添加微量元素,能有效促進魚的生長,也有可能改善魚的體色。目前對黃顙魚微量元素的研究資料很少。而且研究表明,無鱗魚與有鱗魚對微量元素的需要量是有所區別的。因而尋求一種適合黃顙魚的微量元素配比,對于黃顙魚人工飼料的研發有著重要意義。
發明內容
本發明目的是提供一種黃顙魚成魚飼料,可以促進人工養殖的黃顙魚的成長,并有助于保持其體色。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發明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黃顙魚成魚飼料,包括動物性蛋白源、植物性蛋白源、脂肪源、礦物質及維生素添加劑,所述礦物質包括銅、鐵、錳、鋅的鹽,以金屬元素含量計,每千克飼料中,含銅6~10毫克,鐵50~100毫克,錳20~60毫克,鋅70~120毫克。
上述技術方案中,以風干物質重量百分比計,所述動物性蛋白源中,包括20~30%的魚粉,所述植物性蛋白源中,包括10~20%的豆粕、5~15%的菜粕及5~10%的棉粕,所述脂肪源含量為1~3%,選自豆油、菜油或其混合物。
上述技術方案中,所述植物性蛋白源中,還包括有4~10%的玉米蛋白粉。
所述銅、鐵、錳、鋅的鹽,可以為無機鹽,或者是螯合氨基酸鹽。通常,所述鹽為硫酸銅、硫酸亞鐵、硫酸錳、硫酸鋅,根據其特性,一般在實際添加中使用的是其水合物,例如,一水硫酸銅、七水硫酸銅,等等。
優選的技術方案為,一種黃顙魚成魚飼料,以風干物質重量百分比計,含有魚粉 18~26%豆粕 12~20%菜粕 6~15%棉粕 6~12%麥麩 10~16%次粉 0~15%蝦殼粉2~5%玉米蛋白粉4~10%玉米 4~10%豆油 1%菜油 1%磷酸二氫鈣2%添加劑1%硫酸銅、硫酸亞鐵、硫酸錳、硫酸鋅,以金屬元素含量計,每千克飼料中,含銅6~10毫克,鐵50~100毫克,錳20~60毫克,鋅70~120毫克。
由于上述技術方案運用,本發明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下列優點由于本發明的飼料中合理添加了銅、鐵、錳、鋅的鹽,經實驗表明,采用本發明飼料養殖的黃顙魚,體長明顯變長,并能保持其原有的體色,不會出現體色發白等現象,黃顙魚皮膚中的類胡蘿卜素和葉黃素的含量略高于野生的黃顙魚。
具體實施例方式
下面結合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描述實施例一一種黃顙魚的飼料,其基礎配方由下列組分組成,以風干物質重量百分比計,含有,魚粉24%,豆粕18%,菜粕7%,棉粕8%,玉米蛋白粉5%,玉米5%,麥麩12%,次粉13%,豆油1%,菜油1%,磷酸二氫鈣2%,添加劑1%,蝦殼粉3%,所述添加劑中,含有硫酸銅、硫酸亞鐵、硫酸錳、硫酸鋅的水合物,以金屬元素含量計,每千克飼料中,含有銅6.5毫克,鐵80毫克,錳30毫克,鋅90毫克。
采用本實施例的飼料,在實驗室養殖桶養殖黃顙魚2個月,魚體長明顯變長、體色有改善。
經檢測,本實施例的黃顙魚皮膚中,類胡蘿卜素含量為1956.42mg/Kg,葉黃素含量為9.2436mg/Kg。而同期檢測野生太湖黃顙魚的皮膚,類胡蘿卜素含量為1834.73mg/Kg,葉黃素含量為9.0443mg/Kg。
實施例二一種黃顙魚的飼料,其基礎配方由下列組分組成,以風干物質重量百分比計,含有,魚粉20%,豆粕16%,菜粕9%,棉粕10%,玉米蛋白粉5%,玉米5%,麥麩14%,次粉13%,豆油1%,菜油1%,磷酸二氫鈣2%,添加劑1%,蝦殼粉3%,所述添加劑中,含有銅、鐵、錳、鋅的螯合氨基酸鹽,以金屬元素含量計,每千克飼料中,含有銅8毫克,鐵100毫克,錳30毫克,鋅100毫克。
采用本實施例的飼料,在3畝的養殖水面中,養殖2個月,攝食本配方飼料的黃顙魚體長、體色都優于攝食其他飼料的魚。
實施例三一種黃顙魚的飼料,其基礎配方由下列組分組成,以風干物質重量百分比計,含有,魚粉22%,豆粕18%,菜粕8%,棉粕9%,玉米蛋白粉5%,玉米5%,麥麩12%,次粉13%,豆油1%,菜油1%,磷酸二氫鈣2%,添加劑1%,蝦殼粉3%,所述添加劑中,含有硫酸銅、硫酸亞鐵、硫酸錳、硫酸鋅的水合物,以金屬元素含量計,每千克飼料中,含有銅9.5毫克,鐵90毫克,錳40毫克,鋅90毫克。
采用本實施例的飼料,在遼寧沈陽地區,6畝的水面養殖1個月,攝食本配方飼料,魚體明顯變長,體色沒有發白。
實施例三一種黃顙魚的飼料,其基礎配方由下列組分組成,以風干物質重量百分比計,含有,魚粉20%,豆粕14%,菜粕12%,棉粕10%,玉米蛋白粉5%,玉米5%,麥麩14%,次粉13%,豆油1%,菜油1%,磷酸二氫鈣2%,添加劑1%,蝦殼粉3%,所述添加劑中,含有硫酸銅、硫酸亞鐵、硫酸錳、硫酸鋅的水合物,以金屬元素含量計,每千克飼料中,含有銅7毫克,鐵85毫克,錳40毫克,鋅100毫克。
采用本實施例的飼料,在廣東順德地區,5畝的水面養殖35天,攝食本飼料配方,黃顙魚生長顯著,體長、體高、體色等都優于攝食其他飼料的魚。
權利要求
1.一種黃顙魚成魚飼料,包括動物性蛋白源、植物性蛋白源、脂肪源、礦物質及維生素添加劑,其特征在于所述礦物質包括銅、鐵、錳、鋅的鹽,以金屬元素含量計,每千克飼料中,含銅6~10毫克,鐵50~100毫克,錳20~60毫克,鋅70~120毫克。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黃顙魚的飼料,其特征在于以風干物質重量百分比計,所述動物性蛋白源中,包括20~30%的魚粉,所述植物性蛋白源中,包括10~20%的豆粕、5~15%的菜粕及5~10%的棉粕,所述脂肪源含量為1~3%,選自豆油、菜油或其混合物。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黃顙魚的飼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植物性蛋白源中,還包括有4~10%的玉米蛋白粉。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黃顙魚的飼料,其特征在于所述鹽為硫酸銅、硫酸亞鐵、硫酸錳、硫酸鋅或其水合物。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黃顙魚的飼料,其特征在于所述鹽為螯合氨基酸鹽。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黃顙魚成魚飼料,包括動物性蛋白源、植物性蛋白源、脂肪源、礦物質及維生素添加劑,其特征在于所述礦物質包括銅、鐵、錳、鋅的鹽,以金屬元素含量計,每千克飼料中,含銅6~10毫克,鐵50~100毫克,錳20~60毫克,鋅70~120毫克。經實驗表明,采用本發明飼料養殖的黃顙魚,體長明顯變長,并能保持其原有的體色,不會出現體色發白等現象,黃顙魚皮膚中的類胡蘿卜素和葉黃素的含量略高于野生的黃顙魚。
文檔編號A23K1/16GK1843160SQ200610040418
公開日2006年10月11日 申請日期2006年5月8日 優先權日2006年5月8日
發明者葉元土, 蔣蓉, 蔡春芳, 張寶彤, 丁小峰 申請人:蘇州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