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馬鈴薯起壟播種機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農業機械,具體地說是涉及一種馬鈴薯起壟播種機。
背景技術:
傳統的馬鈴薯的播種均是由人工播種,因而人工勞動強度大,播種時間長,播種不均勻,產量低。由此產生了許多播種馬鈴薯的機械,代替了人工播種馬鈴薯,而且播種均勻,速度快,為機械化收獲馬鈴薯創造了條件。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可以由手扶拖拉機或拖拉機拖動的播種馬鈴薯的機械馬鈴薯起壟播種機。
本實用新型馬鈴薯起壟播種機通過下述技術方案予以實現本實用新型馬鈴薯起壟播種機包括機架、種子加高斗、鏈條、地輪、肥料斗、牽引頭、施肥犁、種子犁構成,所述的機架前方正中焊接固定有與手扶拖拉機掛接的牽引頭,施肥犁通過施肥犁套焊接固定在機架的前端部,肥料斗通過支撐架焊接在機架上施肥犁后側并通過肥料管接頭與施肥管連接,施肥管下端與施肥犁后中部相通連接;鏈輪軸經鏈輪軸承座固定機架中部,鏈輪經鏈輪法蘭固定在鏈輪軸上;地輪軸通過地輪軸承座與地輪固定架鉸接連接,地輪固定架焊接固定在機架前部地輪鏈輪通過鏈條與鏈輪軸端部的雙鏈輪的小鏈輪連接;上鏈輪架焊接固定在機架上,上鏈輪軸通過上鏈輪軸承套固定上鏈輪架上端部,上鏈輪通過上鏈輪法蘭固定在上鏈輪軸上;鏈輪通過鏈條與上鏈輪連接;所述的種子犁焊接在機架施肥犁后端部;導料筒焊接固定在機架中部,導料筒下端與種子犁相通連接;導料筒上位于鏈輪軸上方焊接固定有導料連板,在導料連板與導料筒之間焊接有加強筋;所述的起壟輪經起壟軸橫梁固定在機架后端部。
本實用新型的優點及效果是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可以由手扶拖拉機拖動,也可以由拖拉機拖動播種馬鈴薯的機械——馬鈴薯起壟播種機,動力普遍;集播種、施肥、起壟于一身,施肥、播種均可調;播種均勻,生產效率高,每小時可播種1.5-1.8畝,播種質量好,漏播率不大于2%;起壟高度和寬度適合馬鈴薯的生長要求。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成本低,操作容易,可與馬鈴薯收獲機配套使用。
本實用新型馬鈴薯起壟播種機有如下附圖圖1為本實用新型馬鈴薯起壟播種機主視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實用新型馬鈴薯起壟播種機A-A剖視結構示意圖。
其中1、刮土板;2、機架;3、張緊輪;4、地輪軸;5、施肥犁;6、地輪;7、施肥管;8、地輪鏈輪;9、地輪軸承座;10、地輪固定架;11、施肥犁套;12、調肥插板;13、牽引頭;14、肥料管接頭;15、肥料斗;16、地輪彈簧架;17、導料筒;18、頂帽;19、種子加高斗;20、種子底斗;21、上鏈輪架;22、上鏈輪;23、上鏈輪法蘭;24、上鏈輪軸;25、上鏈輪軸承套;26、鏈條;27、加強筋;28、導料連板;29、提料小斗;30、種子料孔橡膠墊;31、起壟軸橫梁;32、起壟輪;33、雙鏈鏈輪;34、鏈輪法蘭;35、鏈輪;36、鏈輪軸;37、連筋;38、鏈輪軸承座;39、播種犁;40、彈簧軸;41、彈簧。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馬鈴薯起壟播種機技術方案作進一步描述。
如圖1、圖2所示,本實用新型馬鈴薯起壟播種機包括機架2、種子加高斗19、鏈條26、地輪6、肥料斗15、牽引頭13、施肥犁5、種子犁39構成,所述的機架2前方正中焊接固定有與手扶拖拉機掛接的牽引頭13,在機架2上手扶拖拉機掛接牽引頭13的兩側還焊接有與小四輪拖拉機掛接的牽引頭13;施肥犁5通過施肥犁套11焊接固定在機架2的前端部,肥料斗15通過支撐架焊接在機架2上施肥犁5后側并通過肥料管接頭14與施肥管7連接,施肥管7下端與施肥犁5后中部相通連接;鏈輪軸36經鏈輪軸承座38固定機架2中部,鏈輪35經鏈輪法蘭34固定在鏈輪軸36上;地輪軸4通過地輪軸承座9與地輪固定架10鉸接連接,地輪固定架10焊接固定在機架2前部地輪鏈輪8通過鏈條26與鏈輪軸36端部的雙鏈輪33的小鏈輪連接;上鏈輪架21焊接固定在機架2上,上鏈輪軸24通過上鏈輪軸承套25固定上鏈輪架21上端部,上鏈輪22通過上鏈輪法蘭23固定在上鏈輪軸24上;鏈輪35通過鏈條26與上鏈輪22連接;所述的種子犁39焊接在機架2上施肥犁5后端部;導料筒17焊接固定在機架2中部,導料筒17下端與種子犁39相通連接;導料筒17上位于鏈輪軸36上方焊接固定有導料連板28,在導料連板28與導料筒17之間焊接有加強筋27;種子加高斗19焊接在種子底斗20的上沿,種子底斗20焊接在機架2中部導料筒17的后方,種子加高斗19上沿與導料筒17上端部銜接相通;所述的起壟輪32經起壟軸橫梁31固定在機架2后端部。
所述的地輪軸承座9一端部開有圓孔,彈簧軸40下端從圓孔穿出,彈簧41通過地輪彈簧架16固定在彈簧軸40上。
所述的肥料斗15的肥料管接頭14處設置有調肥插板12。
所述的地輪鏈輪8與雙鏈輪22之間的鏈條26處設置有張緊輪3;種子底斗20底部固定有開有種子料孔的橡膠墊30。
所述的鏈輪36與上鏈輪22之間的鏈條26上均布設置有提料小斗29。
所述的起壟輪32一側設置有固定在起壟軸橫梁31下端的刮土板1。
如圖2所示,所述的機架2上設置有兩套種子加高斗19、鏈條26、地輪6、肥料斗15、施肥犁5、種子犁39構成的施肥和播種裝置,兩套種子加高斗19之間經連筋37連接。
實施例1。
如圖1、圖2所示,本實用新型馬鈴薯起壟播種機包括機架2、種子加高斗19、鏈條26、地輪6、肥料斗15、牽引頭13、施肥犁5、種子犁39構成,所述的機架2前方正中焊接固定有與手扶拖拉機掛接的牽引頭13,施肥犁5通過施肥犁套11焊接固定在機架2的前端部,肥料斗15通過支撐架焊接在機架2上施肥犁5后側并通過肥料管接頭14與施肥管7連接,施肥管7下端與施肥犁5后中部相通連接;鏈輪軸36經鏈輪軸承座38固定機架2中部,鏈輪35經鏈輪法蘭34固定在鏈輪軸36上;地輪軸4通過地輪軸承座9與地輪固定架10鉸接連接,地輪固定架10焊接固定在機架2前部地輪鏈輪8通過鏈條26與鏈輪軸36端部的雙鏈輪33的小鏈輪連接;上鏈輪架21焊接固定在機架2上,上鏈輪軸24通過上鏈輪軸承套25固定上鏈輪架21上端部,上鏈輪22通過上鏈輪法蘭23固定在上鏈輪軸24上;鏈輪35通過鏈條26與上鏈輪22連接;所述的種子犁39焊接在機架2上施肥犁5后端部;導料筒1 7焊接固定在機架2中部,導料筒17下端與種子犁39相通連接;導料筒17上位于鏈輪軸36上方焊接固定有導料連板28,在導料連板28與導料筒17之間焊接有加強筋27;種子加高斗19焊接在種子底斗20的上沿,種子底斗20焊接在機架2中部導料筒17的后方,種子加高斗19上沿與導料筒17上端部銜接相通;所述的起壟輪32經起壟軸橫梁31固定在機架2后端部。
所述的地輪軸承座9一端部開有圓孔,彈簧軸40下端從圓孔穿出,彈簧41通過地輪彈簧架16固定在彈簧軸40上。
所述的肥料斗15的肥料管接頭14處設置有調肥插板12。
所述的地輪鏈輪8與雙鏈輪22之間的鏈條26處設置有張緊輪3。
所述的鏈輪36與上鏈輪22之間的鏈條26上均布設置有提料小斗29;種子底斗20底部固定有種子料孔橡膠墊30。
所述的起壟輪32一側設置有固定在起壟軸橫梁31下端的刮土板1。
如圖2所示,所述的機架2上設置有兩套種子加高斗19、鏈條26、地輪6、肥料斗15、施肥犁5、種子犁39構成的施肥和播種裝置,兩套種子加高斗19之間經連筋37連接。
本實用新型馬鈴薯起壟播種機是這樣工作的將牽引頭13與手扶拖拉機牽引盒對接,在手扶拖拉機的牽引下,機架2拖動地輪6在地面滾動。先將調肥插板12插緊關閉肥料漏口,將顆粒肥料倒入肥料斗15內,開始播種后,拉開調肥插板12,調節好流量,肥料由自重從漏口進入施肥管7,再進入施肥犁5犁身筒,最后進入施肥犁5犁出的肥料犁溝內。拖拉機一旦停止前進,迅速關閉肥料漏口。播種時,地輪軸4上安裝的地輪鏈輪8帶動提料鏈輪35轉動,鏈輪35與上鏈輪22之間的鏈條26上的提料小斗29在鏈條26的帶動下,從種子底斗20底部的橡膠墊30開設的料孔穿出,從種子底斗20中提升一粒馬鈴薯種子,隨著鏈條26向上運動,過上鏈輪22項端鏈條26翻轉將馬鈴薯種子倒入導料筒17內,馬鈴薯種子靠重力墮入播種犁溝,馬鈴薯均勻的播種在犁溝內。
當種子、肥料進入犁溝后,播種機架2后部的圓盤起壟輪32開始起壟,將種子和肥料掩埋。馬鈴薯播種工作全部完成。
實施例2。
如圖1、圖2所示,本實用新型馬鈴薯起壟播種機包括機架2、種子加高斗19、鏈條26、地輪6、肥料斗15、牽引頭13、施肥犁5、種子犁39構成,所述的機架2前方兩側焊接固定有與小四輪拖拉機掛接的牽引頭13,施肥犁5通過施肥犁套11焊接固定在機架2的前端部,肥料斗15通過支撐架焊接在機架2上施肥犁5后側并通過肥料管接頭14與施肥管7連接,施肥管7下端與施肥犁5后中部相通連接;鏈輪軸36經鏈輪軸承座38固定機架2中部,鏈輪35經鏈輪法蘭34固定在鏈輪軸36上;地輪軸4通過地輪軸承座9與地輪固定架10鉸接連接,地輪固定架10焊接固定在機架2前部地輪鏈輪8通過鏈條26與鏈輪軸36端部的雙鏈輪33的小鏈輪連接;上鏈輪架21焊接固定在機架2上,上鏈輪軸24通過上鏈輪軸承套25固定上鏈輪架21上端部,上鏈輪22通過上鏈輪法蘭23固定在上鏈輪軸24上;鏈輪35通過鏈條26與上鏈輪22連接;所述的種子犁39焊接在機架2上施肥犁5后端部;導料筒17焊接固定在機架2中部,導料筒17下端與種子犁39相通連接;導料筒17上位于鏈輪軸36上方焊接固定有導料連板28,在導料連板28與導料筒17之間焊接有加強筋27;種子加高斗19焊接在種子底斗20的上沿,種子底斗20焊接在機架2中部導料筒17的后方,種子加高斗19上沿與導料筒17上端部銜接相通;所述的起壟輪32經起壟軸橫梁31固定在機架2后端部。
所述的地輪軸承座9一端部開有圓孔,彈簧軸40下端從圓孔穿出,彈簧41通過地輪彈簧架16固定在彈簧軸40上。
所述的肥料斗15的肥料管接頭14處設置有調肥插板12。
所述的地輪鏈輪8與雙鏈輪22之間的鏈條26處設置有張緊輪3。
所述的鏈輪36與上鏈輪22之間的鏈條26上均布設置有提料小斗29;種子底斗20底部固定有種子料孔橡膠墊30。
所述的起壟輪32一側設置有固定在起壟軸橫梁31下端的刮土板1。
如圖2所示,所述的機架2上設置有兩套種子加高斗19、鏈條26、地輪6、肥料斗15、施肥犁5、種子犁39構成的施肥和播種裝置,兩套種子加高斗19之間經連筋37連接。
本實用新型馬鈴薯起壟播種機是這樣工作的將牽引頭13與手扶拖拉機牽引盒對接,在手扶拖拉機的牽引下,機架2拖動地輪6在地面滾動。先將調肥插板12插緊關閉肥料漏口,將顆粒肥料倒入肥料斗15內,開始播種后,拉開調肥插板12,調節好流量,肥料由自重從漏口進入施肥管7,再進入施肥犁5犁身筒,最后進入施肥犁5犁出的肥料犁溝內。拖拉機一旦停止前進,迅速關閉肥料漏口。播種時,地輪軸4上安裝的地輪鏈輪8帶動提料鏈輪35轉動,鏈輪35與上鏈輪22之間的鏈條26上的提料小斗29在鏈條26的帶動下,從種子底斗20底部的橡膠墊30開設的料孔穿出,從種子底斗20中提升一粒馬鈴薯種子,隨著鏈條26向上運動,過上鏈輪22項端鏈條26翻轉將馬鈴薯種子倒入導料筒17內,馬鈴薯種子靠重力墮入播種犁溝,馬鈴薯均勻的播種在犁溝內。
當種子、肥料進入犁溝后,播種機架2后部的圓盤起壟輪32開始起壟,將種子和肥料掩埋。馬鈴薯播種工作全部完成。
權利要求1.一種馬鈴薯起壟播種機,包括機架(2)、種子加高斗(19)、鏈條(26)、地輪(6)、肥料斗(15)、牽引頭(13)、施肥犁(5)、種子犁(39)構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機架(2)前方正中焊接固定有與手扶拖拉機掛接的牽引頭(13),施肥犁(5)通過施肥犁套(11)焊接固定在機架(2)的前端部,肥料斗(15)通過支撐架焊接在機架(2)上施肥犁(5)后側并通過肥料管接頭(14)與施肥管(7)連接,施肥管(7)下端與施肥犁(5)后中部相通連接;鏈輪軸(36)經鏈輪軸承座(38)固定機架(2)中部,鏈輪(35)經鏈輪法蘭(34)固定在鏈輪軸(36)上;地輪軸(4)通過地輪軸承座(9)與地輪固定架(10)鉸接連接,地輪固定架(10)焊接固定在機架(2)前部地輪鏈輪(8)通過鏈條(26)與鏈輪軸(36)端部的雙鏈輪(33)的小鏈輪連接;上鏈輪架(21)焊接固定在機架(2)上,上鏈輪軸(24)通過上鏈輪軸承套(25)固定上鏈輪架(21)上端部,上鏈輪(22)通過上鏈輪法蘭(23)固定在上鏈輪軸(24)上;鏈輪(35)通過鏈條(26)與上鏈輪(22)連接;所述的種子犁(39)焊接在機架(2)上施肥犁(5)后端部;導料筒(17)焊接固定在機架(2)中部,導料筒(17)下端與種子犁(39)相通連接;導料筒(17)上位于鏈輪軸(36)上方焊接固定有導料連板(28),在導料連板(28)與導料筒(17)之間焊接有加強筋(27);種子加高斗(19)焊接在種子底斗(20)的上沿,種子底斗(20)焊接在機架(2)中部導料筒(17)的后方,種子加高斗(19)上沿與導料筒(17)上端部銜接相通;所述的起壟輪(32)經起壟軸橫梁(31)固定在機架(2)后端部。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馬鈴薯起壟播種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地輪軸承座(9)一端部開有圓孔,彈簧軸(40)下端從圓孔穿出,彈簧(41)通過地輪彈簧架(16)固定在彈簧軸(40)上。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馬鈴薯起壟播種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肥料斗(15)的肥料管接頭(14)處設置有調肥插板(12)。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馬鈴薯起壟播種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地輪鏈輪(8)與雙鏈輪(22)之間的鏈條(26)處設置有張緊輪(3)。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馬鈴薯起壟播種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鏈輪(36)與上鏈輪(22)之間的鏈條(26)上均布設置有提料小斗(29);種子底斗(20)底部的橡膠墊(30)上開有料孔。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馬鈴薯起壟播種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起壟輪(32)一側設置有固定在起壟軸橫梁(31)下端的刮土板(1)。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馬鈴薯起壟播種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機架(2)上設置有兩套種子加高斗(19)、鏈條(26)、地輪(6)、肥料斗(15)、施肥犁(5)、種子犁(39)構成的施肥和播種裝置,兩套種子加高斗(19)之間經連筋(37)連接。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農業機械,具體地說是涉及一種馬鈴薯起壟播種機。本實用新型包括機架、種子斗、鏈條、地輪、肥料斗、牽引頭、施肥犁、種子犁構成,所述的機架前方正中焊接固定有與手扶拖拉機掛接的牽引頭,施肥犁通過施肥犁套焊接固定在機架的前端部;鏈輪軸經鏈輪軸承座固定機架中部,鏈輪經鏈輪法蘭固定在鏈輪軸上;上鏈輪架焊接固定在機架上,所述的種子犁焊接在機架施肥犁后端部。本實用新型集播種、施肥、起壟于一身,施肥、播種均可調;播種均勻,生產效率高,播種質量好,起壟高度和寬度適合馬鈴薯的生長要求。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成本低,操作容易,可與馬鈴薯收獲機配套使用。
文檔編號A01C7/00GK2932961SQ20062003640
公開日2007年8月15日 申請日期2006年11月20日 優先權日2006年11月20日
發明者趙建青, 許振林, 李全宇, 郭寶艷, 李積德, 祁煥才, 田文慶, 朱勝強, 賈飛石, 李鴻雁 申請人:樂都縣光明農機制造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