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稻麥聯合收獲打捆機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農機具,特別是一種稻麥聯合收獲打捆機。
背景技術:
現有的稻麥聯合收割機和秸稈打捆機是分開進行作業的。由于聯合收割機作業后留茬較高且稻麥秸稈成行鋪放較厚,影響后續作業,農民常用火燒脫粒后的秸稈,既破壞了土質,又污染了環境。隨著國家環境保護政策的進一步貫徹執行,我國稻麥主產區先后出臺了禁止焚燒秸稈的制度。但是由于目前多數聯合收割機沒有給農民提供好的秸稈處理辦法,單靠行政命令執行起來有許多困難?,F有的打捆機是在聯合收割機作業后,拖拉機再次進入田間進行作業,將收獲脫粒后的秸稈打成捆,然后運出去。這一方面增加了作業工序,使作業支出增加,農民不愿意這樣做;另一方面,需要增加人力并使燃油消耗增加,尤其是當前世界范圍內石油緊張,這不利于建設節約型社會;同時由于在夏季要搶農時,增加了作業時間,影響后續農業生產。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出了一種聯合收獲打捆機復式作業機具,實現稻麥收獲和秸稈打捆一體化作業的聯合收獲打捆機。
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的,一種稻麥聯合收獲打捆機,它包括聯合收割機和打捆機,其特點是打捆機設在聯合收割機出草口的下部,打捆機上部設有進草口,在聯合收割機出草口與打捆機進草口之間設有秸稈輸送機構,秸稈輸送機構設有秸稈通道,在通道內裝有排草輥,打捆機進草口處設有一個落草擺動門,落草擺動門與擺動驅動機構相接。
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還可以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進一步實現,所述排草輥并排設置兩個,每個排草輥上沿其軸向對稱的設有兩個排草板。
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還可以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進一步實現,擺動驅動機構設有曲柄連桿機構,曲柄連桿機構與一個擺臂鉸接,擺臂與落草擺動門的轉軸固定連接。
本實用新型是將稻麥機械化收獲及稻麥秸稈打捆作業組合,實現稻麥收獲和秸稈打捆一體化作業,將以上兩項作業組合成為復式作業機具。實現節約能源的目的,并使聯合收割機同時具備秸稈打捆的功能,為減少秸稈的焚燒提供可用的新機型。將收獲與打捆機結合在一個整件中,使機手和農民能在一次操作中完成收獲和打捆作業。為秸稈的進一步應用提高先進的技術裝備,減少秸稈焚燒對環境的污染。我國耕地面積4億畝,本項目產品市場前景廣闊,其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均十分顯著。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簡圖。
圖2為秸稈輸送機構結構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傳動原理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一種稻麥聯合收獲打捆機,它包括聯合收割機和打捆機1,通過改變稻麥聯合收割機的底盤結構,加大發動機的功率,增加秸稈輸送機構4,并改變傳動機構,使機具整體平衡,達到收獲和打捆聯合作業的目的。打捆機1設在聯合收割機出草口5的下部,打捆機1上部設有進草口3,在聯合收割機出草口5與打捆機進草口3之間設有秸稈輸送機構4,秸稈輸送機構4設有秸稈通道8,在通道8內裝有排草輥9,打捆機進草口3處設有一個落草擺動門2,落草擺動門2與擺動驅動機構7相接。排草輥9并排設置兩個,每個排草輥9上沿其軸向對稱的設有兩個排草板10。擺動驅動機構4設有曲柄連桿機構,曲柄連桿機構與一個擺臂鉸接,擺臂與落草擺動門2的轉軸固定連接。
其傳動原理為發動機11通過分動箱將動力分配為三個分支,一個分支傳遞到自動卸糧絞籠12,一個分支傳到脫粒清選部件13,另一分支通過萬向連接軸14傳動機構、變速箱15連接到打捆機1減速箱傳動軸,再經過傳動鏈連接到落草擺動門2的擺動驅動機構7;排草輥9通過傳動帶與聯合收割機的脫粒機構6相接。
權利要求1.一種稻麥聯合收獲打捆機,它包括聯合收割機和打捆機(1),其特征在于打捆機(1)設在聯合收割機出草口(5)的下部,打捆機(1)上部設有進草口(3),在聯合收割機出草口(5)與打捆機進草口(3)之間設有秸稈輸送機構(4),秸稈輸送機構(4)設有秸稈通道(8),在通道(8)內裝有排草輥(9),打捆機進草口(3)處設有一個落草擺動門(2),落草擺動門(2)與擺動驅動機構(7)相接。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稻麥聯合收獲打捆機,其特征在于所述排草輥(9)并排設置兩個,每個排草輥(9)上沿其軸向對稱的設有兩個排草板(10)。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稻麥聯合收獲打捆機,其特征在于擺動驅動機構(7)設有曲柄連桿機構,曲柄連桿機構與一個擺臂鉸接,擺臂與落草擺動門(2)的轉軸固定連接。
專利摘要一種稻麥聯合收獲打捆機,它包括聯合收割機和打捆機,打捆機設在聯合收割機出草口的下部,打捆機上部設有進草口,在聯合收割機出草口與打捆機進草口之間設有秸稈輸送機構,秸稈輸送機構設有秸稈通道,在通道內裝有排草輥,打捆機進草口處設有一個落草擺動門,落草擺動門與擺動驅動機構相接。本實用新型是將稻麥機械化收獲及稻麥秸稈打捆作業組合,實現稻麥收獲和秸稈打捆一體化作業,將以上兩頂作業組合成為復式作業機具。實現節約能源的目的,并使聯合收割機同時具備秸稈打捆的功能,為減少秸稈的焚燒提供可用的新機型。
文檔編號A01D39/00GK2922425SQ20062007
公開日2007年7月18日 申請日期2006年6月22日 優先權日2006年6月22日
發明者趙愛東, 蔣曉 申請人:趙愛東, 蔣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