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立體式無土栽培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立體式無土栽培裝置。
背景技術:
立柱栽培是無土栽培的一種,通過豎立起來的圓柱體作栽培載體,在上面種植各種蔬菜、花卉等植物,在不影響平面栽培情況下,使植物栽培向空間發展,從而大幅度地提高了單位面積上的種植和收獲量。這種栽培充分利用溫室空間和太陽能,為農業發展開辟了廣闊前景。目前推廣較多的是中國科學院上海植物生理生態研究所發明的立體式無土栽培裝置(專利號97234413.6),可分別用于組成水栽培柱、固體基質栽培柱,但是由于水培缽栽培系統需要的營養液體積大,限制了該產品的大規模應用。而且在實際使用時,需要頻繁供液才能滿足根系對氧氣的需求量;漂浮在營養液中的根系容易堵塞溢水管,而且暴露在光線下的營養液易于產生綠藻等;基質盆中基質的持水量比較少,基質使用的類型也受到限制。
發明內容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針對上述現有技術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種能很好地協調在蔬菜栽培過程中水、肥、氣三者間關系的立體式無土栽培裝置。
本發明的技術方案是一種立體式無土栽培裝置,由多個上下疊合的栽培盆組成,所述栽培盆為上口大、下底小的多邊形盆;所述栽培盆的內底中心由圓心向外依次設有固定管、定位環,溢水管分布于所述固定管、定位環之間;所述溢水管的高度高于所述定位環,低于所述固定管;所述固定管上設有的柱狀網芯,所述網芯的側壁上分布有小孔,頂部網芯眼與所述固定管同軸。
所述栽培盆的盆沿上設有與上面栽培盆盆底的底角相互嵌合的凹槽。
所述網芯的高度和所述凹槽的底部相平。
所述栽培盆的每個側面設有部分向內的凹陷面。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本發明的立體式無土栽培裝置由于定位環低于溢水小管,溢水孔低于固定管,可以保證底部能保存和溢水小管相同高的營養液;栽培盆的每個側面有部分向里的凹陷面,和下一個栽培盆疊放時與其一個角形成一個較大的種植區域;網芯的四周壁上均勻分布有小孔,可供透氣、根系生長所用;網芯的高度和栽培盆盆沿上的凹槽底部相平,可以共同支撐上面栽培盆的重量。每組栽培柱可以由幾個、十幾個或數十個栽培盆疊放組成,許多栽培柱可以成行成列排放或根據平面圖案排列。
本發明可以栽培生菜、菠菜、草莓等蔬菜、花卉、香草等觀葉植物,可用于溫室、露地、家庭,大規模商業化栽培,也可以用于觀光農業。
現結合實施例及其附圖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說明。
圖1為栽培盆平面結構示意圖;圖2為圖1中A-A剖面圖;其中1、栽培盆 2、網芯 3、凹槽 4、底角 5、定位環 6、溢水管 7、固定管8、網芯孔 10、網芯眼 11、凹陷面具體實施方式
根據附圖1、2,一種立體式無土栽培裝置,包括栽培盆1、網芯2。每組立體柱由多個栽培單元上下疊合組成,每個栽培單元由多邊形栽培盆1和網芯2組成,栽培盆1上口和下底都是相同的多邊形,且上口大、下底小;每個上口盆沿都有一凹槽3,凹槽3與盆的底角4正好嵌合,起固定作用;栽培盆1的內底中心有固定管7,中管穿過每個栽培單元的固定管7和網芯眼10而串聯疊放成一組立體栽培柱。固定管7的外圍周邊均勻分布有溢水管6,溢水管6外周邊為定位環5,主要固定網芯2,網芯外圍全部裝滿基質;定位環5低于溢水管6,溢水管6低于固定管7;在網芯2上均勻分布有方形小孔,稱之為網芯孔8,網芯2的外圍全部是栽培基質;網芯2的高度和凹槽3底部相平;栽培盆1的每個側面有部分向里的凹陷面11,和下一個栽培盆疊放時與其一個角形成一個種植區域,五角盆可以形成五個種植區域。供水線穿過中管下部與供水管道或水泵相連,并通過中管中心到達立柱頂部給最上面的栽培盆供水或營養液,營養液從上到下依次流入每個栽培盆,最后從最下面的栽培盆流到基座中。
采用本發明進行栽培前,先在栽培盆1中放入網芯2,網芯2卡在定位環5中,在網芯2外圍裝入栽培基質,如果采用的是各種有機或無機基質,可以通過淋滴營養液進行栽培;若在基質中添加一定量的無土栽培有機緩釋肥,這樣可以通過淋滴清水生產綠色或有機蔬菜。
基質裝好后,用清水或營養液澆透基質即可在每個種植區12播種種子或定植小苗。播后或定植后可以平面放置養護一段時間后再疊放或直接疊放成柱體。
在疊放栽培盆前,將中管固定在基座上或儲水盆上。疊放時,栽培盆的定位管7穿過中管,最下面的栽培盆放在基座上,上面栽培盆的底角4嵌到下面栽培盆上沿的凹槽3中相互疊放,多個栽培盆疊放形成立體柱。
如果進行單柱獨立栽培,下面基座就是一個大的儲水盆,中管固定在儲水盆中,儲水盆中有水泵,水泵接上供水線,供水線穿過中管從中管中心到達管頂然后接到滴箭上,滴箭插入最上面栽培盆的基質中。
如果進行多柱栽培,中管固定在基座上,基座上有回液接管,供水線連接在供水管道上,并穿過中管從中管中心到達管頂然后接到滴箭上,滴箭插入最上面栽培盆的基質中。
營養液通過供水管線到達頂部的栽培盆并通過滴箭進入基質中,基質吸收飽和后多余的營養液儲存在栽培盆的底部,當營養液積累到再多時通過溢水管6流入到下一個栽培盆中,依次分別流入下一個栽培盆中,如果是單柱獨立栽培,最后流入最底部的儲水盆中,經水泵進行循環利用;如果是多柱栽培,則營養液最后流到基座中,再通過回液接管回到營養液池中循環利用。
使用時,可以將蔬菜或花卉等種子播種在栽培盆的基質中,也可以將菜苗、花苗等直接移栽在基質中。當植株處于苗期時,苗的根系直接生長在基質中,隨著植株的生長需水量也增大,基質內的水分會逐漸減少,負壓增大,水分在基質內從上到下形成梯度,這時底部儲存的營養液可通過網芯周圍基質經毛細管作用向上運動,不斷向上部基質中補充并被根系吸收,直至底部營養液全部被耗盡。在底部營養液被消耗完或即將被消耗完前,必須補充新的營養液。
當植物長到足夠大時,根系穿透基質經網芯2的網眼8進入網芯內的空氣層和營養液層時,根系可直接吸收網芯空間的氧氣和營養液層中的水分和營養。
權利要求
1.一種立體式無土栽培裝置,由多個上下疊合的栽培盆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栽培盆為上口大、下底小的多邊形盆;所述栽培盆的內底中心由圓心向外依次設有固定管、定位環,溢水管分布于所述固定管、定位環之間;所述溢水管的高度高于所述定位環,低于所述固定管;所述固定管上設有的柱狀網芯,所述網芯的側壁上分布有小孔,頂部網芯眼與所述固定管同軸。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立體式無土栽培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栽培盆的盆沿上設有與上面栽培盆盆底的底角相互嵌合的凹槽。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立體式無土栽培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網芯的高度和所述凹槽的底部相平。
4.根據權利要求1或3所述的立體式無土栽培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栽培盆的每個側面設有部分向內的凹陷面。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立體式無土栽培裝置。它由多個上下疊合的栽培盆組成,所述栽培盆為上口大、下底小的多邊形盆;所述栽培盆的內底中心由圓心向外依次設有固定管、定位環,溢水管分布于所述固定管、定位環之間;所述溢水管的高度高于所述定位環,低于所述固定管;所述固定管上設有的柱狀網芯,所述網芯的側壁上分布有小孔,頂部網芯眼與所述固定管同軸。本發明的網芯、栽培盆的溢水孔將栽培盆分成基質部分、液體層部分和空氣層部分,根系可以穿過網芯網孔進入空間部分和營養液層部分,以吸收到充足的氧氣、水分和營養,能充分滿足所栽培的作物根系對根際營養、水分和氧氣的需求,結構簡單。
文檔編號A01G31/02GK101049080SQ20071004080
公開日2007年10月10日 申請日期2007年5月18日 優先權日2007年5月18日
發明者卜崇興, 張艷苓, 李謙盛, 姚永康 申請人:上海孫橋農業技術有限公司, 上海孫橋現代農業聯合發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