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增效葉面肥及其應用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增效葉面肥,具體的說是一種利用普通葉面肥和植物營養吸收促進劑——聚天冬氨酸生產的增效葉面肥以及該增效葉面肥在農業上的應用。
背景技術:
:根據科學工作者多年的研究證明,合理經濟施肥,是作物增產增質的重要措施之一,因為施肥是高產優質的物質基礎。近年來,施肥技術有了很大進展,為了克服肥料中的有效元素吸收效率不高的問題,近年來出現了很多種增加肥料吸收的促進劑。如中國專利CN1594241公開的"一種促進葉菜作物營養吸收的方法,,,就公開說明了聚天冬氨酸(PASP)作為營養吸收促進劑在葉菜作物中的應用,它可促進葉菜作物對土壤中原有的或施加的N、P等營養元素的吸收,從而提高葉菜類作物的生長速度和產量。上述專利技術是將聚天冬氨酸作成溶液后,直接進行浸種、澆根、或者噴灑在植物的葉面上,以促進植物對化學肥料的吸收。中國專利CN101028984公開了一種多肽復合肥,它是在復合肥中添加有聚天冬氨酸或其鹽,此專利里描述復合肥是尿基復合肥和硝基復合肥,其中尿基復合肥是指尿素、磷酸一銨、鉀肥等混合。將聚天冬氨酸或其鹽按2~100倍的重量配置比例加入水進行稀釋制成水溶液,然后加入熔融的復合肥中,進行造粒。另外還有一項專利CN1733655公開的是以聚天冬氨酸或其鹽和尿素為成分經熔融混合制成的增效尿素,其與CN101028984公開的技術基本相同。上述專利技術是將聚天冬氨酸或者其鹽應用到根施的以氮、磷、鉀等為主要營養元素的、由植物根部大量吸收的肥料中。但是,有些微量元素采用葉面施肥對農作物的吸收具有更好的效果。目前葉面肥作為強化作物的營養和防治某些缺素病狀的一種施肥措施,已得到迅速推廣和應用。葉面肥主要是將含有鋅、銅、鐵、錳、鉬等微量元素無機鹽和水配合而成,葉面肥是一種肥料利用率高且用量少的重要而有效的施肥技術,特別是作物生長初期和后期根部吸收能力較弱時,對作物噴施葉面肥及時補充營養可大大提高植物產品的質量和產量。葉面施肥是一種即經濟又理想,效果又好的施肥措施,在根施肥的基礎上,配合施葉面肥,能充分發揮葉面肥的增產、增質作用。但是葉面施肥除具有以上優勢外,也有許多不足。如葉面肥施用以后,在短時間內會蒸發干燥,或者遇上雨水將會使其完全失效,需要重新噴施,從而增加勞動強度和肥料成本。因此提高葉面肥的利用率,比提高根施肥料的利用率具有更大的現實意義。下面的專利技術即公開了幾種促進葉面肥中有效成分吸收的促進劑,或者肥料。中國專利CN1733657公開了一種復方曱殼低聚糖葉面肥,含有曱殼低聚糖成份。本發明是以海洋生物中提取的甲殼低聚糖為主要原料并添加植物生長所需要的營養物質和微量元素制成。中國專利200510010435.5公開了一種多肽液肥的配方及其制備方法,它是一種葉面肥。它由多肽粉、氨基酸粉、螯合劑、葡萄糖、鋅、銅、鐵、錳、鉬、水配制加工而成。上述兩個專利技術的配方和制造工藝都比較麻煩。聚天冬氨酸作為用于植物營養吸收的促進劑和高吸水材料,在植物根部吸收的、量大的氮磷鉀等主要肥料已得到應用,但在更有利于微量元素吸收的葉面肥中卻沒有報道。
發明內容本發明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能夠高效吸收的葉面肥,及其在農業上的應用方法。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增效葉面肥,其由重量百分比為40~1%的聚天冬氨酸或其鹽和60~99%的葉面肥構成,且上述增效葉面肥是由聚天冬氨酸或其鹽的單質或溶液加入到葉面肥中,混合均勻后的產物。上述聚天冬氨酸或其鹽,是由氨基酸單體為L-天冬氨酸、D.L-天冬氨酸各自聚合而成或進一步水解成鹽,其水解產物可以是聚天冬氨酸的鈉鹽、鉀鹽、銨鹽、鋅鹽、鎂鹽、鈣鹽或其混合鹽,分子量在2500到8000之間。上述葉面肥是指按國家標準或企業標準生產的普通葉面肥,其有效成分為氨基酸、氮、磷、鉀、銅、錳、鋅、硼、鐵、鉬的其中兩種或者兩種以上;加適量的水配置而成。本發明還提供了增效葉面肥在農業中的應用,增效葉面肥應用于大田作物、經濟作物、果蔬作物,用量為每畝1050克,施用方法是將本品加水稀釋,葉面噴施。由于采用了上述技術方案,本發明取得的技術進步是聚天冬氨酸與作物需要的營養元素混合使用,可以提高植物葉面對各種營養元素的吸收速度和吸收量。通過在葉面肥中添加一定比例的聚天冬氨酸,可以促進葉面對氮、磷、鉀、銅、錳、鋅、硼、鐵、鉬、氨基酸等各種營養元素的吸收。本發明的增效葉面肥配比簡單,不需要其它復雜的原料,所有有效的肥料元素和聚天冬氨酸都是可水溶性的物質,將這些物質配成水溶液后即可使用。聚天冬氨酸是安全、無毒、可生物降解的植物營養吸收促進劑,它與葉面肥配合使用,來促進作物葉面對營養元素的吸收,從而提高作物的質量和產量;同時,由于聚天冬氨酸是一種氨基酸的聚合物,具有一定的生物活性,一定分子量的聚天冬氨酸對作物細胞的生長具有促進作用。經過試驗與檢測,本發明的增效葉面肥在農業上使用具有突出的優勢和特點1、本發明所使用的聚天冬氨酸屬于安全、無毒無公害、可生物降解的綠色高分子化合物,具有較高的環保效果,曾獲得美國"總統綠色化學挑戰獎"。2、本技術可以直接利用原來葉面肥的生產線進行生產,因此生產投入少;其配置方法只需在原來葉面肥產品中加入聚天冬氨酸即可,不需要其它復雜的原材料,因此生產成本低,并能大大提高肥料利用率,使農民節約肥料,減少投入。3、將本發明的產品應用于農業試驗表明,確實可促進農作物對氮、磷、鉀和微量元素的吸收,提高肥料利用率10%~40%左右;可使農作物增產;同時可增強農作物的抗逆能力,改善農作物的品質等功效。使農民真正受益,具有良好的經濟前景和社會效益。具體實施方式下面結合具體實施方案對本發明做進一步詳細說明實施例1本實施例的增效葉面肥的配比為尿素187.5g,聚天冬氨酸307g,硝酸鉀18g,硼砂5g,鉬酸銨1.5g,味精100g,水381g。普通葉面肥的配比為尿素187.5g,硝酸鉀18g,硼砂5g,鉬酸銨1.5g,味精100g,水688g。將上述物料放入2000ml燒杯中并攪拌,使各成分充分溶解,混合均勻,過濾,分裝。使用時將本品加水稀釋,一畝地的用量為20~30g,葉面噴施。將本發明的增效葉面肥與普通葉面肥在大棚黃瓜上的進行了對照試驗,試驗設置l個實驗組,3個對比組處理;每個組的土地面積18平方米,每組三個地塊,每個重復內地塊按隨機方式排列。其中對比組1采用一—常規施肥,不進行葉面施水或者葉面施肥。對比組2——常規施肥+噴施清水,生長旺盛期每畝噴施25公斤清水2次,間隔7天。對比組3——常規施肥+噴施普通葉面肥,生長旺盛期每畝噴施20g普通葉面肥(溶于25公斤清水)2次,間隔7天。實驗組——常規施肥+噴施增效葉面肥,生長旺盛期每畝噴施20g增效葉面肥(溶于25公斤清水)2次,間隔7天。結果顯示施用增效葉面肥的黃瓜與施用普通葉面肥的黃瓜比較,葉色濃綠,葉片寬大、長勢快,根系發達,口感好。各項指標如表l:表l產量比較(單位公斤/畝)地點處理重復l重復2重復3平均增產(%)石家莊白佛村對比組18086.78105.48092.4譜4.8--對比組28329.18319.78291.48313.42.7對比組38814.58805.78810.88810.38.8實驗組9614.59920.89683.99739.720.3從表中可以看出,施用增效葉面肥比施用普通葉面肥平均增產11.5%。實施例2本實施例的增效葉面肥的配比為尿素160g,聚天冬氨酸10g,硝酸鉀10g,硼砂5g,鉬酸銨1.5g,硫酸鋅5g,硫酸鐵5g,硫酸銅5g,味精lGGg,水698.5g。普通葉面肥的配比為尿素160g,硝酸鉀10g,硼砂5g,鉬酸銨1.5g,疏酸鋅5g,硫酸鐵5g,硫酸銅5g,味精100g,水708.5g。本品適用于補充作物中缺少的氮、鉀、硼、鉬、鋅、鐵、銅、氨基酸等,一畝地的用量為25~40g。本發明的增效葉面肥與普通葉面肥在大棚生菜上進行了對照試驗。試驗方法同實施例l,得到如表2的各項指標表2產量比較(單位公斤/畝)地點處理重復l重復2重復3平均增產(%)石家莊對比組12186.72205.42192.42194.8--白佛村對比組22339.12319.72381.72313.55.4對比組32514.52505.72510.82510.314.4實驗組2910.52924.82983.62939.633.9從表中可以看出,施用增效葉面肥比施用普通葉面肥生菜平均增產19.5%。施用增效葉面肥的生菜與施用普通葉面肥的生菜比較,葉色濃綠,葉片寬大、長勢快,根系發達,口感好。實施例3本實施例的增效葉面肥的配比為聚天冬氨酸200g,硝酸鉀18g,硼砂5g,鉬酸銨1.5g,硫酸鋅5g,硫酸鐵5g,硫酸銅5g,味精50g,水210.5g。普通葉面肥的配比為硝酸鉀18g,硼砂5g,鉬酸銨1.5g,疏酸鋅5g,硫酸鐵5g,硫酸銅5g,味精5Qg,水41G.5g。本品補充作物中缺少的鉀、硼、鉬、氮、鋅、鐵、銅、氨基S吏等,一畝地的用量為10~20g。本發明的增效葉面肥與普通葉面肥在大棚草莓上進行了對照試驗。實驗方法同實施例1,得到如表3的各項指標表3產量比較(單位公斤/畝)<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8</column></row><table>從表中可以看出,施用增效葉面肥比施用普通葉面肥草莓平均增產8.4%。實施例4本實施例的增效葉面肥的配比為尿素187.5g,聚天冬氨酸200g,磷酸二氫鉀18g,硼砂5g,鉬酸銨1.5g,碌u酸錳2g,味精100g,水486g。普通葉面肥的配比為:尿素187.5g,磷酸二氫鉀18g,硼砂5g,鉬酸銨1.5g,硫酸錳2g,味精100g,水686g。本品可補充作物中缺少的氮、磷、鉀、硼、鉬、錳、氨基酸等,一畝地的用量為20~30g。本發明的增效葉面肥與普通葉面肥在河北省衡水市翼縣的棉花上進行了對照試驗。試驗設置4個處理,每個小區面積30平米,重復3次,每個重復內小區按隨機方式排列,施用方法同實施例l,得到如表4的各項指標表4產量比較(單位公斤/畝)<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9</column></row><table>從表中可以看出,施用增效葉面肥比施用普通葉面肥的棉花平均增產7.6%。施用增效葉面肥具有促進棉花植株的生長發育,提高株高、果枝數、成鈴數的功效。權利要求1、一種增效葉面肥,包括葉面肥,其特征在于在葉面肥中添加肥料有效元素吸收促進劑聚天冬氨酸或其鹽;聚天冬氨酸或其鹽和葉面肥的配比的重量百分比為聚天冬氨酸或其鹽40~1%,葉面肥60~99%。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增效葉面肥,其特征在于所述聚天冬氨酸或其鹽以單質或溶液形式加入到葉面肥中;上述聚天冬氨酸或其鹽,是由氨基酸單體為L-天冬氨酸、D.L-天冬氨酸各自聚合而成或進一步水解成鹽,其水解產物可以是聚天冬氨酸的鈉鹽、鉀鹽、銨鹽、鋅鹽、鎂鹽、鉤鹽或其混合鹽,分子量在2500到8000之間。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增效葉面肥,其特征在于所述葉面肥是指按國家標準或企業標準生產的普通葉面肥,其有效成分為氨基酸、氮、磷、鉀、銅、錳、鋅、硼、鐵、鉬的其中兩種或者兩種以上。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增效葉面肥,其特征在于其應用于大田作物、經濟作物、果蔬作物。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增效葉面肥,其特征在于其施用量為每畝10~50克;其應用方法是將本品加水稀釋,葉面噴施。全文摘要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增效葉面肥,它是在葉面肥中添加聚天冬氨酸或其鹽;聚天冬氨酸或其鹽和葉面肥的配比的重量百分比為聚天冬氨酸或其鹽40~1%,葉面肥60~99%。葉面肥的有效成分為氨基酸、氮、磷、鉀、銅、錳、鋅、硼、鐵、鉬的其中兩種或者兩種以上。本發明應用于大田作物、經濟作物、果蔬。其應用方法是將本品加水稀釋,葉面噴施,用量為每畝10~50克。本發明所使用的聚天冬氨酸屬于安全、無毒無公害、可生物降解的綠色高分子化合物,具有較高的環保效果,可提高肥料利用率10%~40%左右;可使農作物增產;使農民真正受益,具有良好的經濟前景和社會效益。文檔編號C05G3/00GK101215205SQ20071018567公開日2008年7月9日申請日期2007年12月29日優先權日2007年12月29日發明者張德豐,峰李,李文曦申請人:石家莊開發區德賽化工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