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免耕施肥播種機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農用機械,特別涉及一種免耕施肥播種機。(二) 背景技術傳統小麥免耕播種機播種作業時,每個開溝器很易被長條狀秸稈 和雜草纏繞,甚至被堵塞,造成機械作業負荷大,嚴重時,不能連續 作業,而且開溝器翻起的土塊沒有破碎,不易保墑和鎮壓。傳統機型 的光滑面棍子鎮壓器接觸土壤的面積大,使土壤的附著力大,使鎮壓 器易粘土,加重了作業負荷,而且鎮壓深度大,起壟高度過高,易造 成澆地或大雨或施肥時,小麥苗被淤埋致死的問題,另外,在追施化 肥時,麥苗易被施肥的開溝器掀起的浮土掩埋致死。傳統的機型施肥 播種共用一個開溝器,播下的種子離化肥太近易造成燒死麥苗的問 題。(三) 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為了彌補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了一種作業連續、防 止燒苗、防止泥土埋苗的免耕施肥播種機。本實用新型是通過如下技術方案實現的本實用新型的免耕施肥播種機,包括機架、安裝在機架上部的種 子箱、肥料箱、牽引架、能夠與拖拉機的動力機輸出軸相連的變速箱, 安裝在機架底部的若干個開溝器和位于機架后下方的鎮壓器,其特殊 之處在于鎮壓器呈兩端粗、中間細的圓柱形,由兩個端面和固定在 兩端面之間的彎曲的柵條構成。這樣鎮壓器接觸土壤的面積小,使土 壤的附著力小,使鎮壓器不易粘土,減輕了作業負荷。并且,鎮壓深 度小,起壟高度適中,有效防止了小麥被土掩埋致死。本實用新型的免耕施肥播種機,靠近每個開溝器的側面設有旋轉 碎土輪。清理掉每個開溝器上的長秸稈或纏繞的雜草,減輕機器負荷, 保證了機器作業的連續性,并且對開溝器翻起的土塊進行破碎,充分保墑和易鎮壓,保證小麥苗高苗壯,該機一般是對秸稈還田的地塊實 施免耕播種。本實用新型的免耕施肥播種機,開溝器包括位于機架前下方的破 土開溝器、在左右方向間隔一定距離的施肥開溝器和播種開溝器。這 樣將種子與化肥隔離一定距離,有效避免了化肥燒死麥苗。施肥開溝 器深入地下較深,破土開溝器位于施肥開溝器前邊,可減小施肥開溝 器的阻力,從而減小整個機器的阻力。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改傳統機型的光滑面棍子鎮壓器為柵 條狀曲面圓柱型鎮壓器,鎮壓器不易粘土,減輕了作業負荷,并且起 壟高度適中,有效防止了小麥施肥、澆地時被土掩埋致死。在每個開 溝器的一側增設了一個旋轉碎土輪,能夠清理掉開溝器上的長秸稈或 纏繞的雜草,保證了機器作業的連續性,并且充分保墑和易鎮壓。改 傳統機型的施肥播種共用一個開溝器為分置開溝器,有效避免了化肥 燒死麥苗。(四)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主視示意圖,圖2為圖1的仰視示意圖右旋90。。圖中,1種子箱,2肥料箱,3牽引架,4變速箱,5傳動軸,6 鎮壓器,7調節手柄,8碎土輪,9防塵罩,IO施肥開溝器,11播種 開溝器,12破土開溝器。
具體實施方式附圖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具體實施例。本實用新型的免耕施肥播種機,包括機架、安裝在機架上部的種 子箱l、肥料箱2、牽引架3、能夠與拖拉機的動力機輸出軸相連的變 速箱4,變速箱通過傳動軸5與拖拉機的動力輸出軸湘連,安裝在機 架底部的若干個開溝器和位于機架后下方的鎮壓器6,鎮壓器呈兩端 粗、中間細的圓柱形,由兩個端面和固定在兩端面之間的彎曲的柵條 構成。鎮壓器通過調節手柄7按裝在機架上。靠近每個開溝器的側面 設有旋轉碎土輪8,該碎土輪上設有碎土片和碎土板。碎土輪上方設 有防塵罩9。開溝器包括位于機架前下方的破土開溝器12、在左右方 向間隔一定距離的施肥開溝器IO和播種開溝器11。
權利要求1.一種免耕施肥播種機,包括機架、安裝在機架上部的種子箱(1)、肥料箱(2)、牽引架(3)、能夠與拖拉機的動力機輸出軸相連的變速箱(4),安裝在機架底部的若干個開溝器和位于機架后下方的鎮壓器(6),其特征在于鎮壓器呈兩端粗、中間細的圓柱形,由兩個端面和固定在兩端面之間的彎曲的柵條構成。
2.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免耕施肥播種機,其特征在于靠近每個開溝器的側面設有旋轉碎土輪(8)。
3. 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免耕施肥播種機,其特征在于開溝器包括位于機架前下方的破土開溝器(12)、在左右方向間隔一定距 離的施肥開溝器(10)和播種開溝器(11)。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免耕施肥播種機,包括機架、安裝在機架上部的種子箱、肥料箱、牽引架、能夠與拖拉機的動力機輸出軸相連的變速箱,安裝在機架底部的若干個開溝器和位于機架后下方的鎮壓器,鎮壓器呈兩端粗、中間細的圓柱形,由兩個端面和固定在兩端面之間的彎曲的柵條構成。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鎮壓器不易粘土,減輕了作業負荷,并且起壟高度適中,有效防止了小麥施肥、澆地時被土掩埋致死。碎土輪能夠清理掉開溝器上的長秸稈或纏繞的雜草,保證了機器作業的連續性,并且充分保墑和易鎮壓。施肥播種分置開溝器,有效避免了化肥燒死麥苗。
文檔編號A01C5/06GK201167471SQ2008200220
公開日2008年12月24日 申請日期2008年1月9日 優先權日2008年1月9日
發明者丁才新, 盧淑穎, 吳洪響, 孔德安, 張紅梅, 李偉遠, 汪世良, 牛月春, 王文莉, 袁東明, 韓秀娟 申請人:袁東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