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旱地旋耕機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農用機械,特別涉及一種旱地旋耕機。
技術背景目前,市場上和資料上使用的旋耕機的旋耕刀多為安裝在旋耕刀 軸上,旋耕刀軸由動力裝置驅動旋轉,從而帶動旋耕刀對土地實施耕 作,然而目前使用的旋耕刀多為彎曲設置的刀片,且該刀片的主切刃 與旋耕刀軸呈垂直設置,在耕作過程中,苗'于刀身的寬度及主切刃的 安裝角度存在一定的問題,造成耕作效率低,而且對于耕作旱地這種 比較堅硬的土地時,刀片易損壞,而且不能將土塊打碎,達不到耕作 的效果,而且在一般的旋耕機中,都是由動力裝置中的發動機帶動前 輪和旋耕機同時旋轉,發動機軸與旋耕刀軸相連接,發動機的轉速與 前旋耕機轉速相同,進而使得旋耕刀軸的轉速與前輪轉速相同,當在 耕地翻泥時,如果遇到泥土比較松軟的濕地,旋耕機的旋耕刀在耕地 機運行的過程中將土地進行翻泥,但若遇到沒有水份又很堅硬的旱地 上耕作時,由于旋耕刀軸和前輪的轉速相同,使得整體的旋耕機僅僅是開過旱地,耕刀無法很好的進行翻泥;旋耕機在耕作過程中由于機 體的晃動和同塊土地上泥土的堅硬度不同,有時也會導致旋耕機行駛 的方向產生偏離,此前,人們都是采用在旋耕機上安裝尾輪,在耕作 機偏離方向時進行人工調整,使旋耕機回到原有的軌道上,這樣不僅 增加了勞動強度,而且降低了工作效率,當然,也有安裝分離轉向器 進行轉向,但這種分離轉向器在使用過程中由于旋耕機中的旋耕道向 前的推力,極有可能導致分離轉向器的失靈。 發明內容為克服現有技術存在的不足,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入土阻力 小、碎土性能好、且可開溝的旱地旋耕機。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旱地旋 耕機,包括有動力裝置、旋耕刀軸及安裝在方定耕刀軸上的旋耕刀,且 在旋耕刀軸上呈螺旋狀排布,旋耕刀軸由動力裝置驅動,所述的動力 裝置包括發動機及變速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旋耕刀為片刀,所述 的旋耕刀軸上設有兩組旋耕刀,兩組旋耕刀分別向外傾斜設置,其中 靠近旋耕刀軸橫向中心兩側的兩把旋耕刀的高度略高于其它旋耕刀 的高度,所述旋耕機的兩前輪與動力裝置之間設有制動分離轉向器, 該制動分離轉向器包括離合機構及與離合機構同軸連接的制動機構。此項設置將旋耕刀軸上設置兩組旋耕刀,兩組旋耕刀分別向外傾 斜設置,這樣旋耕刀在耕地時,不僅能將土塊打碎,而且還可將土甩 到旋耕機的兩側,即兩邊分土,中間形成泡槽,使其尾輪能夠通行, 其中靠近耕刀軸橫向中心兩側的兩把旋耕刀的高度略高于其它旋耕 刀的高度,這樣設置一方面可方便開設溝槽,另一方便則是為了使溝 槽的深度進一步低于田地的高度,在田地播種時,促使田地里的積水 可直接留入溝槽中,從而提高農作物的生長周期;發所述旋耕機的兩 前輪與動力裝置之間設有分離制動分離轉向器,該制動分離轉向器包 括離合機構及設于離合機構兩端并與之同軸連接的制動機構,該制動 分離轉向器包括離合機構及與離合機構同軸連接的制動機構,設置這 樣的制動分離器是由于旋耕刀軸在高速運轉過程中,旋耕機受向前推 力的作用,使其方向失靈,會導致尾輪偏離溝槽,經過安裝該分離制動轉向器后,只需啟動該分離制動轉向器r旋耕機的方向便會回位。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設置為所述的離合機構與制動機構之間通過 花鍵半軸連接,所述的離合機構包括有中間齒輪、與中間齒輪軸向傳 動卡合的轉向齒輪、套設于花鍵半軸上并與轉向齒輪呈抵壓配合的復 位彈簧、卡設于轉向齒輪上的轉向撥叉和安裝于轉向撥叉尾端的轉向 臂,所述的轉向齒輪套設于花鍵半軸的上半部分,并與其呈軸向滑移 配合,所述的制動機構包括有制動轂、制動片、制動軸及制動調節器, 制動調節器包括制動臂和與其連接的制動調節桿,所述的制動片為具 有開口的環狀制動件,并處于制動轂內,制動轂與花鍵半軸的下半部5分固定連接,所述的制動軸設與制動片的開口內,制動軸與制動調節 器中的制動臂配合構成制動片的外壁與制動轂的內壁的貼合或分離 配合。制動軸橫截面為"I"形,制動軸上的兩平面與制動片開口處 的兩平面貼合構成制動片與制動轂的分離,制動軸上的兩平面與制動 片開口處的兩平面分離構成制動片外壁與制動轂內壁的貼合,所述制 動調節器中的制動臂套接固定在制動軸上,所述的花鍵半軸的上部分 和下部分上設有外花鍵,轉向齒輪和制動轂中央設有內花鍵,轉向齒 輪和制動轂的內花鍵與所述花鍵半軸的外花鍵嚙合。此項設置中通過采用剎車的工作原理,這樣設置使各零部件之間 的連接更為緊湊,而且使該旱地旋耕機具有制動調節的功能。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設置為所述的旋耕刀軸的兩端分別設有三把 彎刀,各彎刀在旋耕刀軸上呈螺旋設置,所述的每組旋耕刀中有至少 兩把旋耕刀,旋耕刀于旋耕刀軸上的安裝-角度為45度。此項設置中在旋耕刀軸的兩安裝端處分別設有三把彎刀,各彎刀 在旋耕刀軸上呈螺旋設置;這樣設置是為了滿足使用者在耕作時對田 地寬度的需要,也可防止旋耕機在往復耕作的過程中將土塊甩入開好 的溝槽內;旋耕刀組中有至少兩把旋耕刀,旋耕刀于旋耕刀軸上的安 裝角度為45度,這樣設置是了使旋耕刀在隨旋耕刀軸的旋轉過程中 能夠步步跟進,將土塊打碎。本實用新型更進一步設置為所述的轉向齒輪的端面上設有凸 臺,該凸臺上設有供轉向撥叉放置的凹槽,該凸臺上還均布設有多個 卡塊,所述的中間齒輪與轉向齒輪連接的端面上設有與轉向齒輪上卡 塊適配的卡槽,所述制動調節桿的尾端設有尾鉤,所述的轉向臂的尾 端設有鉤孔,制動調節桿的尾鉤設于轉向臂的鉤孔內,所述的制動轂 外設有一剎車外殼。此項設置中轉向齒輪的端面上設有凸臺,該凸臺上設有供轉向撥 叉放置的凹槽,該凸臺上還均布設有多個卡塊,所述的中間齒輪與轉 向齒輪連接的端面上設有與轉向齒輪上卡塊適配的卡槽,所述制動調 節桿的尾端設有尾鉤,所述的轉向臂的尾端設有鉤孔,制動調節桿的尾鉤設于轉向臂的鉤孔內,所述的制動轂外設有一剎車外殼,這樣設 置使各零部件而且連接關系簡單、緊湊。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描述
一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實用新型中旋耕刀軸的立體圖;圖3為本圖2的A-A剖視圖;圖4為本實用新型中旋耕刀軸的結構示意圖;圖5為本實用新型中分離制動轉向器的結構示意圖;圖6為本實用新型中分離制動轉向器的分離狀態示意圖;圖7為本實用新型的耕作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l、圖2、圖3、圖4所示, 一種旱地旋耕機,包括有動力裝 置1、旋耕刀軸2及安裝在旋耕刀軸2上時旋耕刀21,所述的旋耕刀 21為片刀,且在旋耕刀軸2上呈螺旋狀排布,旋耕刀軸2由動力裝 置1驅動,所述的動力裝置1包括發動機11及變速箱12,所述的旋 耕刀軸2上設有兩組旋耕刀,兩組旋耕刀分別向外傾斜設置,其中靠 近耕刀軸2橫向中心兩側的兩把旋耕刀21的高度略高于其它旋耕刀 21的高度,在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所述的每組旋耕刀中有六把旋 耕刀21,旋耕刀21于旋耕刀軸2上的安裝角度為四十五度,且各旋 耕刀21之間的刀距為0.12米,各旋耕刀21于旋耕刀軸2上均布, 其之間的夾角為六十度,這樣設置的目的是為了使其在耕作時,能夠 將土甩至旋耕機的兩端,而在旋耕機尾輪一3經過的地塊開設一個溝 槽, 一方面可使尾輪3順利通行,另一方面則可將地塊與地塊之間劃 分開來,而且旋耕刀21的安裝方式也可起到將土塊打碎的目的,且 旋耕刀軸2上的兩組旋耕刀21中相對應的旋耕刀21在使用過程中會 同時與地面接觸,這樣設置也可防止旋耕機在運行時發生左右擺動, 而造成方向偏移,需要極時調整,降低了生產效率,當然,若存在不 同的需要可對旋耕刀21在旋耕刀軸2上的安裝角度進行調整,但旋耕刀21必須均布在旋耕刀軸2上。旋耕刀軸2的兩安裝端處分別設有三把彎刀22,各彎刀22在旋 耕刀軸2上呈螺旋設置,當然,也可不在旋耕刀軸2上不安裝彎刀 22,這樣也能完成耕作,土塊的碎度不會受到影響,但是,田地之間 需要劃分,則必須開溝,如需要耕作小塊的田地時,旋耕機的兩側會 將翻起的土甩入已開好的溝槽中,如圖7—所示,第一次從田邊開始 耕作,將土分到兩邊,中間形成溝槽,則田地上有兩個半塊已經完成 耕作,然后轉向,實施第二次耕作,第二次耕作時也是一邊半塊,中 間開溝,此次耕作將第一次耕作的一邊半塊和第二次耕作一邊的半塊 形成一個整體,如果使用者需要使用1.8米寬的田地,只須將來回的 兩邊接上即可,若需要更小的可從第一次與第二次耕作時兩個半邊形 成整體之間耕作一次即可。如圖5、圖6所示,在本實用新型中,旋耕機的兩前輪4與動力 裝置1之間設有分離制動分離轉向器5,該制動分離轉向器5包括離 合機構51及設于離合機構51,兩端并與之周軸連接的制動機構52, 離合機構51與制動機構52之間的連接件為花鍵半軸6,離合機構51 包括有與主傳動軸8傳動連接的中間齒輪511、與中間齒輪511軸向 傳動卡合的轉向齒輪512、套設于花鍵半軸上并與轉向齒輪呈抵壓配 合的復位彈簧61、卡設于轉向齒輪512上的轉向撥叉513和安裝于 轉向撥叉513尾端的轉向臂515,制動機構52包括有制動轂521、制 動片522、制動軸523及制動調節器524,制動片522為環狀,制動 片522上設有供其活動張合的開口 5221,并設于制動轂521內,所 述的制動軸523橫截面為"I"形,制動軸523上的兩平面與制動片 522開口 5221處的兩平面貼合構成制動片522與制動轂521的分離, 制動軸523上的兩平面與制動片522開口一5'221處的兩平面分離構成 制動片522外壁與制動轂521內壁的貼合,這里需要說明的是,本實 用新型實施例的制動52裝置采用剎車的原理,主要采用爆剎的原理, 當然,采用脹剎的原理也是可行的,所述制動軸523的橫截面也可為 三角形或其他曲形,也是可行的;所述的制動調節器524包括制動臂5241和與其連接的制動調節桿5242,制動臂5241套接固定在制動軸 523上,所述的轉向齒輪512上設有凸臺5122,該凸臺5122上設有 放置轉向撥叉513的凹槽5123,該凸臺的端面上還均布設有卡塊 5121,中間齒輪511與轉向齒輪512連接的端面上設有與轉向齒輪 512上卡塊5121適配的卡槽5111,所述的花鍵半軸6的上部分和下 部分設有外花鍵,轉向齒輪512的中央設置有內花鍵,制動轂421的 中央也設有內花鍵,轉向齒輪512和制動轂521的內花鍵與所. 述花鍵半軸的外花鍵嚙合,轉向齒輪512在花鍵半軸6上可軸向滑動, 而制動轂521則與花鍵半軸6呈固定設置,所述制動調節桿5242的 尾端設有尾鉤5243,所述的轉向臂515的尾端設有鉤孔516,制動調 節桿5242的尾鉤5243設于轉向臂515的鉤孔516內,制動轂521外 設有一剎車外殼7。在本實用新型中,需要調整旋耕機的前輪4走向時,與剎車連接 的轉向拉桿517被拉動,在拉力的作用下,連在轉向拉桿517上的轉 向臂515同時被帶動,轉向臂515受力同時拉動制動臂5241和轉向 撥叉513,轉向撥叉513撥開轉向齒輪512與中間齒輪511之間的連 接,當上下兩個轉向齒輪512分別與中向一fe輪511脫離時,發動機 11傳出的動力便不能傳到轉向齒輪512上,同時制動臂5241受力于 制動軸523,使制動軸523轉動把制動片522撐開,制動片522的外 圓周面與制動轂521的內圓周面貼合,之間產生摩擦,從而起到剎住 前輪4的目的。
權利要求1、一種旱地旋耕機,包括有動力裝置、旋耕刀軸及安裝在旋耕刀軸上的旋耕刀,且在旋耕刀軸上呈螺旋狀排布,旋耕刀軸由動力裝置驅動,所述的動力裝置包括發動機及變速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旋耕刀為片刀,所述的旋耕刀軸上設有兩組旋耕刀,兩組旋耕刀分別向外傾斜設置,其中靠近旋耕刀軸橫向中心兩側的兩把旋耕刀的高度略高于其它旋耕刀的高度,所述旋耕機的兩前輪與動力裝置之間設有制動分離轉向器,該制動分離轉向器包括離合機構及與離合機構同軸連接的制動機構。
2、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旱地旋耕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離 合機構與制動機構之間通過花鍵半軸連接,所述的離合機構包括有中 間齒輪、與中間齒輪軸向傳動卡合的轉向齒輪、套設于花鍵半軸上并 與轉向齒輪呈抵壓配合的復位彈簧、卡設于轉向齒輪上的轉向撥叉和 安裝于轉向撥叉尾端的轉向臂,所述的轉向齒輪套設于花鍵半軸的上 半部分,并與其呈軸向滑移配合,所述的制動機構包括有制動轂、制 動片、制動軸及制動調節器,制動調節器包括制動臂和與其連接的制 動調節桿,所述的制動片為具有開口的環狀制動件,并處于制動轂內, 制動轂與花鍵半軸的下半部分固定連接,所述的制動軸設與制動片的 開口內,制動軸與制動調節器中的制動臂配合構成制動片的外壁與制動轂的內壁的貼合或分離配合。
3、 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旱地旋耕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制 動軸橫截面為"I"形,制動軸上的兩平面與制動片開口處的兩平面 貼合構成制動片與制動轂的分離,制動軸上的兩平面與制動片開口處 的兩平面分離構成制動片外壁與制動轂內壁的貼合,所述制動調節器 中的制動臂套接固定在制動軸上,所述的花鍵半軸的上部分和下部分 上設有外花鍵,轉向齒輪和制動轂中央設有'內花鍵,轉向齒輪和制動軟口'J r、JH抵勻/7l還Hl通千徹口Wm從咽口 o
4、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旱地旋耕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旋 耕刀軸的兩端分別設有三把彎刀,各彎刀在旋耕刀軸上呈螺旋設置, 所述的每組旋耕刀中有至少兩把旋耕刀,旋耕刀于旋耕刀軸上的安裝 角度為45度。
5、 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旱地旋耕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轉 向齒輪的端面上設有凸臺,該凸臺上設有供轉向撥叉放置的凹槽,該 凸臺上還均布設有多個卡塊,所述的中間齒輪與轉向齒輪連接的端面 上設有與轉向齒輪上卡塊適配的卡槽,所述制動調節桿的尾端設有尾 鉤,所述的轉向臂的尾端設有鉤孔,制動調節桿的尾鉤設于轉向臂的 鉤孔內,所述的制動轂外設有一剎車外殼。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農用機械,特別涉及一種旱地旋耕機。本實用新型采用如下技術方案一種旱地旋耕機,包括有動力裝置、旋耕刀軸及安裝在旋耕刀軸上的旋耕刀,所述的旋耕刀為片刀,且在旋耕刀軸上呈螺旋狀排布,旋耕刀軸由動力裝置驅動,動力裝置包括發動機及變速箱,旋耕刀軸上設有兩組旋耕刀,兩組旋耕刀分別向外傾斜設置,其中靠近耕刀軸橫向中心兩側的兩把旋耕刀的高度略高于其它旋耕刀的高度,旋耕機的兩前輪與動力裝置之間設有分離制動分離轉向器。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入土阻力小、碎土性能好、且可開溝的旱地旋耕機。
文檔編號A01B33/10GK201163864SQ20082003144
公開日2008年12月17日 申請日期2008年1月23日 優先權日2008年1月23日
發明者駱偉榮 申請人:駱偉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