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地的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農業機械【技術領域】,是一種耕地機,其包括座椅、座桿、車架、把立、前叉、車輪、腳踏板、車體、鏵式犁、第一絲杠、第一螺母和連接座,座椅固定安裝在座桿的左端,座桿的右端位于車架內;車架固定安裝在把立的左側,把立下部安裝有能夠相對于把立轉動的前叉,車輪通過軸承安裝在前叉的下端,腳踏板固定安裝在前叉上;車體的左端固定安裝在把立的外側,車體的右端通過鉸鏈機構安裝在第一螺母上,第一螺母安裝在第一絲杠上,第一絲杠通過軸承安裝在連接座上;車體的兩側分別安裝有至少一個鏵式犁。本實用新型結構合理而緊湊,使用方便,其能夠與各種小型農機配合,完成小地塊的耕地作業,降低農民的拉動強度,提高生產效率。
【專利說明】耕地機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農業機械【技術領域】,是一種耕地機。
【背景技術】
[0002]目前,在大型農場,耕地多選用機械化作業。對于較小地塊或者山區的土地而言,大型農業機械化設備無法施展,采用人力或蓄力進行耕地勞動強度大,生產效率低。因此,亟需一種小型耕地機,作業靈活,同時提高耕地效率。
【發明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耕地機,克服了上述現有技術之不足,其能有效解決現有小地塊或山區土地耕地作業中存在的大型耕地機無法進入、采用人力或蓄力費時費力、作業效率較低的問題。
[0004]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通過以下措施來實現的:一種耕地機,包括座椅、座桿、車架、把立、前叉、車輪、腳踏板、車體、鏵式犁、第一絲杠、第一螺母和連接座,座椅固定安裝在座桿的左端,座桿的右端位于車架內;車架固定安裝在把立的左側,把立下部安裝有能夠相對于把立轉動的前叉,車輪通過軸承安裝在前叉的下端,腳踏板固定安裝在前叉上;車體的左端固定安裝在把立的外側,車體的右端通過鉸鏈機構安裝在第一螺母上,第一螺母安裝在第一絲杠上,第一絲杠通過軸承安裝在連接座上;車體的兩側分別安裝有至少一個鏵式犁。
[0005]下面是對上述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進一步優化或/和改進:
[0006]上述前叉通過高度調節裝置安裝在把立的下部,高度調節裝置包括第二絲杠和第二螺母,第二絲杠的上部通過軸承安裝在把立內部,前叉的上端固定有第二螺母,第二螺母安裝在第二絲杠的下部。
[0007]上述鏵式犁的側壁上設有至少一個定位槽,車體上設有安裝鏵式犁的導軌,導軌的側面設有銷孔,鏵式犁通過插銷和定位槽的配合固定安裝在導軌上;或/和,車架為空心管狀結構,座桿的右端插入車架內部,座桿的右端設有沿軸向的至少兩個定位孔,車架的側壁設置有銷孔,座桿通過插銷和定位孔的配合固定安裝在車架內。
[0008]上述耕地機還包括搖把,搖把的傳動端通過鍵槽配合驅動第一絲杠和第二絲杠轉動;或/和,車體上設有容納槽。
[0009]上述車體的兩側分別安裝有一個鏵式犁,車體兩側的鏵式犁前后交錯設置。
[0010]本實用新型結構合理而緊湊,使用方便,其能夠與各種小型農機配合,完成小地塊的耕地作業,降低農民的勞動強度,提高生產效率。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1]附圖1為本實用新型最佳實施例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0012]附圖中的編碼分別為:1為座椅,2為座桿,3為車架,4為把立,5為前叉,6為車輪,7為腳踏板,8為車體,9為鏵式犁,10為第一絲杠,11為第一螺母,12為連接座,13為鉸鏈機構,14為第二絲杠,15為定位槽,16為導軌,17為插銷,18為容納槽。
【具體實施方式】
[0013]本實用新型不受下述實施例的限制,可根據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與實際情況來確定具體的實施方式。
[0014]在本實用新型中,為了便于描述,各部件的相對位置關系的描述均是根據說明書附圖1的布圖方式來進行描述的,如:前、后、上、下、左、右等的位置關系是依據說明書附圖1的布圖方向來確定的。
[0015]下面結合實施例及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描述:
[0016]如附圖1所示,該耕地機包括座椅1、座桿2、車架3、把立4、前叉5、車輪6、腳踏板7、車體8、鏵式犁9、第一絲杠10、第一螺母11和連接座12,座椅I固定安裝在座桿2的左端,座桿2的右端位于車架3內;車架3固定安裝在把立4的左側,把立4下部安裝有能夠相對于把立4轉動的前叉5,車輪6通過軸承安裝在前叉5的下端,腳踏板7固定安裝在前叉5上;車體8的左端固定安裝在把立4的外側,車體8的右端通過鉸鏈機構13安裝在第一螺母11上,第一螺母11安裝在第一絲杠10上,第一絲杠10通過軸承安裝在連接座12上;車體8的兩側分別安裝有至少一個鏵式犁9。這樣,車輪6和車體8兩側的鏵式犁9形成穩定的支撐,操作人員坐在座椅I上,通過腳踩腳踏板7帶動前叉5相對把立4擺動,控制車輪6的轉向,進而帶動車體8繞鉸鏈機構13轉動,實現耕地機的轉向;連接座12用于和小型拖拉機連接,小型拖拉機帶動耕地機行走,通過鏵式犁9進行耕地作業;第一絲杠10和第一螺母11的配合可以調整車體8及鏵式犁9沿橫向的位置,使耕地機的作業更加靈活。
[0017]可根據實際需要,對上述耕地機作進一步優化或/和改進:
[0018]如附圖1所示,上述前叉5通過高度調節裝置安裝在把立4的下部,高度調節裝置包括第二絲杠14和第二螺母,第二絲杠14的上部通過軸承安裝在把立4內部,前叉5的上端固定有第二螺母,第二螺母安裝在第二絲杠14的下部。這樣,通過轉動第二絲杠14,可以調節把立4及車體8的高度,進而調節鏵式犁9的高度,對田地進行不同深度的耕作。
[0019]如附圖1所示,上述鏵式犁9的側壁上設有至少一個定位槽15,車體8上設有安裝鏵式犁9的導軌16,導軌16的側面設有銷孔,鏵式犁9通過插銷17和定位槽15的配合固定安裝在導軌16上。這樣,在安裝鏵式犁9時,可將鏵式犁9沿導軌16上下移動,待鏵式犁9的高度合適時,將插銷17插入銷孔,插銷17和定位槽15插接配合,將鏵式犁9固定在導軌16上,調節靈活。
[0020]如附圖1所示,上述車架3為空心管狀結構,座桿2的右端插入車架3內部,座桿2的右端設有沿軸向的至少兩個定位孔,車架3的側壁設置有銷孔,座桿2通過插銷17和定位孔的配合固定安裝在車架3內。這樣,可以根據使用者的姿態和習慣,靈活地調節座桿2插入車架3內部的長度,將插銷17插入銷孔,插銷7和定位孔插接配合,將座桿2固定在車架3內。
[0021]如附圖1所示,上述耕地機還包括搖把,搖把的傳動端通過鍵槽配合驅動第一絲杠10和第二絲杠14轉動。這樣,可以通過搖把驅動第一絲杠10轉動,從而調整車體8和鏵式犁9在水平方向上的位置,提高耕地機的適應性;通過搖把驅動第二絲杠14轉動,從而調整車體8和鏵式犁9的高度位置,使耕地機適應不同地塊的耕地作業。
[0022]如附圖1所示,上述車體8上設有容納槽18。容納槽18可以用于放置搖把和其它工具,為使用者提供方便,提高工作效率。
[0023]如附圖1所示,上述車體8的兩側分別安裝有一個鏵式犁9,車體8兩側的鏵式犁9前后交錯設置。這樣,車體8兩側的兩個鏵式犁9與車輪6形成了三點支撐,保證了耕地機的穩定性,同時,車體8兩側的兩個鏵式犁9還可以增大耕地機的作業面積,從而顯著提高作業效率。
[0024]以上技術特征構成了本實用新型的最佳實施例,其具有較強的適應性和最佳實施效果,可根據實際需要增減非必要的技術特征,來滿足不同情況的需求。
[0025]本實用新型最佳實施例的使用過程:
[0026]首先,用螺栓將耕地機的連接座12和手扶式拖拉機的掛接處連接;調節座桿2插入車架3內的長度,并用插銷17將座桿2固定在車架3內;用把手驅動第一絲杠10轉動,第一絲杠10帶動第一螺母11水平移動,第一螺母11通過鉸鏈機構13帶動車體8移動,調整車體8和鏵式犁9的位置;用把手驅動第二絲杠14轉動,第二絲杠14驅動把立4上升或下降,把立4帶動車體8及鏵式犁9升降,從而調節鏵式犁9的高度;第二絲杠14的下端與前叉5的上端通過螺紋連接,第二絲杠14轉動的過程中,第二絲杠14相對于前叉5上下移動,第二絲杠14的轉動帶動把立4及車體8上下移動。
[0027]接著,發動手扶式拖拉機,駕駛員坐在座椅I上,雙腳放置在腳踏板7上,雙手扶持在手扶拖拉機的把手上,驅動手扶式拖拉機前進,鏵式犁9滑入泥土中進行耕地作業;在掉頭的過程中,可以用把手驅動第二絲杠14轉動,將車體8及鏵式犁9抬起。
[0028]最后,耕地作業完成后,用把手驅動第二絲杠14轉動,將車體8及鏵式犁9抬起;卸下螺栓,將耕地機和手扶式拖拉機分離。
【權利要求】
1.一種耕地機,其特征在于包括座椅、座桿、車架、把立、前叉、車輪、腳踏板、車體、鏵式犁、第一絲杠、第一螺母和連接座,座椅固定安裝在座桿的左端,座桿的右端位于車架內;車架固定安裝在把立的左側,把立下部安裝有能夠相對于把立轉動的前叉,車輪通過軸承安裝在前叉的下端,腳踏板固定安裝在前叉上;車體的左端固定安裝在把立的外側,車體的右端通過鉸鏈機構安裝在第一螺母上,第一螺母安裝在第一絲杠上,第一絲杠通過軸承安裝在連接座上;車體的兩側分別安裝有至少一個鏵式犁。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耕地機,其特征在于前叉通過高度調節裝置安裝在把立的下部,高度調節裝置包括第二絲杠和第二螺母,第二絲杠的上部通過軸承安裝在把立內部,前叉的上端固定有第二螺母,第二螺母安裝在第二絲杠的下部。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耕地機,其特征在于鏵式犁的側壁上設有至少一個定位槽,車體上設有安裝鏵式犁的導軌,導軌的側面設有銷孔,鏵式犁通過插銷和定位槽的配合固定安裝在導軌上;或/和,車架為空心管狀結構,座桿的右端插入車架內部,座桿的右端設有沿軸向的至少兩個定位孔,車架的側壁設置有銷孔,座桿通過插銷和定位孔的配合固定安裝在車架內。
4.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耕地機,其特征在于還包括搖把,搖把的傳動端通過鍵槽配合驅動第一絲杠和第二絲杠轉動;或/和,車體上設有容納槽。
5.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耕地機,其特征在于還包括搖把,搖把的傳動端通過鍵槽配合驅動第一絲杠和第二絲杠轉動;或/和,車體上設有容納槽。
6.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耕地機,其特征在于車體的兩側分別安裝有一個鏵式犁,車體兩側的鏵式犁前后交錯設置。
7.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耕地機,其特征在于車體的兩側分別安裝有一個鏵式犁,車體兩側的鏵式犁前后交錯設置。
8.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耕地機,其特征在于車體的兩側分別安裝有一個鏵式犁,車體兩側的鏵式犁前后交錯設置。
9.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耕地機,其特征在于車體的兩側分別安裝有一個鏵式犁,車體兩側的鏵式犁前后交錯設置。
【文檔編號】A01B15/20GK203597018SQ201320791376
【公開日】2014年5月21日 申請日期:2013年12月5日 優先權日:2013年12月5日
【發明者】艾麥提·吐爾遜 申請人:艾麥提·吐爾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