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含唑胺菌酯的殺真菌組合物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農用殺菌劑領域,涉及一種含唑胺菌酯的殺真菌組合物,具體涉及一 種唑胺菌酯與唑類化合物或其鹽為活性組分的殺真菌組合物。
背景技術:
中國發明專利CN1869034A首次公開了如通式⑴所示的甲氧基丙烯酸酯類殺菌 劑
權利要求
一種殺真菌組合物,含有A、B兩種活性組分組分A選自唑胺菌酯;組分B選自苯醚甲環唑(B1)、丙環唑(B2)、戊菌唑(B3)、腈菌唑(B4)、三唑酮(B5)、烯唑醇(B6)、戊唑醇(B7)、己唑醇(B8)、氟硅唑(B9)、三唑醇(B10)、環丙唑醇(B11)、氟喹唑(B12)、粉唑醇(B13)、葉菌唑(B14)、氟環唑(B15)、亞胺唑(B16)、丙硫菌唑(B17)、種菌唑(B18)、滅菌唑(B19)、聯苯三唑醇(B20)、氧環唑(B21)、高效烯唑醇(B22)、四氟醚唑(B23)、抑霉唑(B24)、高效抑霉唑(B25)、咪鮮胺(B26)、氟菌唑(B27)或惡咪唑(B28);或其鹽;組分A和組分B兩組分之間的重量比為1∶100 100∶1;組合物中活性組分的重量含量為0.1~95%。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殺真菌組合物,其特征在于 組分A選自唑胺菌酯;組分B選自自苯醚甲環唑(Bi)、丙環唑(B2)、戊菌唑(B3)、腈菌唑(B4)、三唑酮(B5)、 烯唑醇(B6)、戊唑醇(B7)、己唑醇(B8)、氟硅唑(B9)、三唑醇(BlO)、環丙唑醇(Bll)、氟喹 唑(B12)、粉唑醇(B13)、葉菌唑(B14)、氟環唑(B15)、丙硫菌唑(B17)、種菌唑(B18)、滅菌 唑(B19)、四氟醚唑(B23)、抑霉唑(B24)、咪鮮胺(B26)、氟菌唑(B27)或惡咪唑(B28); 組分A和組分B兩組分之間的重量比為1 50-50 1。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殺真菌組合物,其特征在于 組分A選自唑胺菌酯;組分B選自苯醚甲環唑(Bi)、丙環唑(B2)、戊菌唑(B3)、腈菌唑(B4)、三唑酮(B5)、烯 唑醇(B6)、戊唑醇(B7)、己唑醇(B8)、氟喹唑(B12)、粉唑醇(B13)、葉菌唑(B14)、氟環唑 (B15)、丙硫菌唑(B17)、種菌唑(B18)、滅菌唑(B19)或咪鮮胺(B26); 組分A和組分B兩組分之間的重量比為1 20-20 1。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殺真菌組合物,其特征在于 組分A選自唑胺菌酯;組分B選自苯醚甲環唑(Bi)、丙環唑(B2)、戊菌唑(B3)、腈菌唑(B4)、三唑酮(B5)、烯 唑醇(B6)、戊唑醇(B7)或己唑醇(B8);組分A和組分B兩組分之間的重量比為1 20-20 1。
5.一種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殺真菌組合物在防治植物病原性真菌病害方面的應用。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殺真菌組合物,含有A、B兩種活性組分組分A選自唑胺菌酯;組分B選自苯醚甲環唑B1、丙環唑B2、戊菌唑B3、腈菌唑B4、三唑酮B5、烯唑醇B6、戊唑醇B7、己唑醇B8、氟硅唑B9、三唑醇B10、環丙唑醇B11、氟喹唑B12、粉唑醇B13、葉菌唑B14、氟環唑B15、亞胺唑B16、丙硫菌唑B17、種菌唑B18、滅菌唑B19、聯苯三唑醇B20、氧環唑B21、高效烯唑醇B22、四氟醚唑B23、抑霉唑B24、高效抑霉唑B25、咪鮮胺B26、氟菌唑B27或惡咪唑B28;或其鹽。組分A和組分B兩組分之間的重量比為1∶200~200∶1;組合物中活性組分的重量含量為0.1~95%。本發明殺真菌組合物特別適合防治多種植物病原性真菌病害。
文檔編號A01P3/00GK101953351SQ20091008902
公開日2011年1月26日 申請日期2009年7月20日 優先權日2009年7月20日
發明者劉長令, 單中剛, 崔勇, 李淼, 楊瑞秀, 陳亮 申請人:中國中化股份有限公司;沈陽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