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多功能循環水處理設備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養殖水循環處理工藝領域,特別涉及一種多功能循環水處理設備, 主要應用于高位池養蝦、養魚,也可適用于海水和淡水工廠化循環水養成和育苗、 水產養殖原水處理、海洋館和水族館循環水處理等,還可適用于海鮮、河鮮運輸 和批發市場暫養系統、科學試驗等水處理系統。
背景技術:
海水、淡水魚、蝦、貝類養殖中的循環水需要進行多種處理工藝才能循環使 用,這些處理工藝包括機械過濾、泡沫分離、增氧、生化處理、排污、殺菌消毒、 反清洗等處理步驟,該處理步驟分別采用不同功能的水處理設備完成,因此,現 有的養殖水處理設備的功能還比較單一。
在現有技術中,循環水處理系統由上述多種各自實現其功能的水處理設備組 成,其缺點在于(l)由于各水處理設備的功能比較單一,為了實現多種處理工藝, 循環水處理系統使用水處理設備的數量較多,使得整個系統的體積龐大,導致占 地面積大;(2)由于各水處理設備的安裝技術標準不同,因此對安裝場所的要求也 相對較高;(3)由于存在各水處理設備的數量多、占地面積大、安裝復雜等缺點使 得水處理系統的投資成本居高不下;(4)水處理設備的數量多,也同時造成能耗大、 運行和維修成本大大增加的缺陷。至今尚未出現針對高位池養蝦、養魚一機多功 能的水處理設備。
如圖l、 2所示是目前在水增氧過程中使用的勢能裝置, 一般在具有外部能源 的條件下使用,該勢能裝置為一具有氣體流出口 24且其橫截面為圓形的進氣管21; 在使用時,將進氣管21插入進水管20中,進氣管21的插入端連接在進水管20 管內壁的底部上而使所述插入端封閉。該裝置的缺陷在于其只能在小管徑、小 流量狀態下工作,而在大管徑、大流量狀態下工作時,因水流流速過大,水體會 沿進氣管21做環形流動(如圖2所示),使進氣管21的氣體流出口 24處所形成 的負壓區空間過小,造成進氣管21無空氣吸入,導致進氣管21呈噴水狀態以致 無法正常工作;而且,現有的勢能裝置一般安裝在水泵的進水口處,會產生以下 缺點(l)吸入的空氣會對水泵的葉輪產生汽蝕,從而降低水泵的使用壽命;(2)工 作效率降低50%。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能夠提高循環水處理效率、體積小、能耗低并可 降低投資、運行成本的多功能循環水處理設備。
本發明的目的通過以下的技術措施來實現 一種多功能循環水處理設備,包 括殼體、過濾裝置與排污裝置,其特征在于還包括勢能裝置,該殼體的上下部側 壁上分別開有用于與養殖池連通的進水口、出水口,在所述殼體內上部設有過濾 裝置,將殼體的內部空間分隔為上水室與下水室,所述上水室與進水口相通,所 述下水室與出水口相通;所述排污裝置與過濾裝置連接并與所述上水室相通;所 述進水口連接有進水管,進水管中所述進水口處設有勢能裝置,所述勢能裝置包 括進氣管與增流板,所述增流板為平板狀結構并豎立在進水管中,所述增流板的 兩側邊與進水管的管壁之間留有空隙作為進水增壓之用,所述進氣管插入進水管 中且其插入端封閉,進氣管位于進水管內部分的管壁上開有氣體流出口,該氣體 流出口背向流水,所述增流板的其中一個板面迎向流水,另一板面連接在進氣管 上所述氣體流出口相對的管外壁上。
當進水管中的水通過勢能裝置時,水流在增流板作用下流速增大,并在進氣 管處形成負壓區,經進氣管導入的氣體與進水管內的水流形成水氣混合體,該水 氣混合體通過進水口進入上水室內,實現水體溶氧的良好效果;勢能裝置還可以 設置在出水口處,對進入養殖池內的水體進行增氧,提高池中水體溶氧量;本發 明勢能裝置在各種管徑的條件下均能正常工作。
作為本發明的一種實施方式,所述過濾裝置包括過濾篩網,所述過濾篩網的
邊緣連接在殼體的內壁上,所述過濾篩網上還具有用于污物流出的出口 。
作為本發明的實施方式,所述排污裝置設置在殼體的外壁上且其為一中空腔
體,該腔體通過排污管與過濾篩網的出口連接,腔體的底部還開有排污口;所述 排污裝置的側壁上設有溢流管,所述溢流管連通排污裝置與下水室,所述溢流管 位于排污裝置上的管口處于排污管出口的下方。
本發明溢流管可使排污裝置內的水位保持相對高度,與排污管形成水位差, 使排污管中的水與污物處于流動狀態,污物隨水流自動匯集到排污裝置中,污物 在自身的重力作用下沉積到排污裝置的底部,當污物積累到一定數量時,安裝在 排污口上的控制閥打開將污物排出。
作為本發明的改進,所述過濾篩網的下方還設有泡沬分離裝置,所述泡沫分
離裝置包括泡沬收集罩、用于與集中處理池相通的收集管,泡沫收集罩的下方空間為下水室,所述收集管與泡沫收集罩的頂部連通,所述泡沫收集罩的罩體邊緣 與殼體的內壁之間具有用于泡沫下流的間隙。
本發明過濾篩網對流過的水氣混合體內的氣泡切割后,被切割的氣泡經過泡 沫收集罩與殼體側壁之間的間隙流到下水室內,在下水室中,對水體中的蛋白質、 懸浮物進行泡沫分離,污物通過泡沫收集罩和收集管被排入集中處理池。
作為本發明的進一步改進,所述過濾篩網與泡沫收集罩之間的空間為生化處
理室,該生化處理室內填充有生化填料,生化處理室的側壁上開有用于填裝生化 填料的填料口。
作為本發明的改進,所述過濾篩網呈正立的漏斗狀,過濾篩網的下方設有與 過濾篩網形狀相適應的布水器,所述布水器為具有通孔的板狀結構,其板面敷設 在過濾篩網的下表面上,且布水器的邊緣與殼體的內壁連接。
本發明上水室內的大部份水體經過濾篩網后,通過布水器均勻分布流入生化 處理室內,生化填料起到延長水體流程的作用,同時,附著于生化填料上的生物 膜通過硝化細菌轉化,將水體中氨氮等硝化去除,從而實現生化處理功能;另外, 過濾篩網對流過的水氣混合體內的氣泡切割后,被切割的氣泡進入生化處理室, 生化填料將氣泡進行二次切割細化,并經泡沫收集罩與殼體側壁之間的間隙流入 下水室內,對水體中的蛋白質、懸浮物進行泡沫分離,經過生化填料對氣泡的二 次切割細化,泡沫分離效果更佳。
本發明所述多功能循環水處理設備還包括消毒裝置,所述消毒裝置包括臭氧 發生器和射流器,所述射流器設于殼體下部的側壁上,進氣管的進氣端開有用于 輸入臭氧的進氣口;該射流器的進氣口與臭氧發生器連接,并分別與下水室、進 水管及臭氧的進氣口連通,射流器與進水管的連接部位處于進水管上勢能裝置的 前方管段上。
在現有技術中,對原水(如海水)處理時需要采用化學制劑消毒,而本發明 的消毒裝置采用臭氧消毒,臭氧消毒技術與化學制劑消毒相比,臭氧消毒具有環 保,無藥物殘留,效率高,消毒徹底等優點,消毒后的水經過養水后,可直接進
行養殖。
在泡沫分離過程中,被二次切割的泡沫經泡沫收集罩與殼體側壁之間的間隙 流入下水室內,同時再與射流器產生的大量微小氣泡混合,進一步提高對水體中 的蛋白質、懸浮物的分離效果。
作為本發明的進一歩改進,在殼體的下部側壁上還設有反清洗管,所述反清洗管的一端與下水室連接,另一端與進水管連接用于接反清洗水源。
清洗水通過反清洗管進入下水室,并向上經過泡沫收集罩與殼體側壁之間的 間隙流入生化處理室,清洗水流從過濾篩網的下方向上涌出,使附著在過濾篩網 上的污物在逆向水流的作用下脫離過濾篩網,該污物在水流作用下,沿過濾篩網 的漏斗狀表面經排污管流入排污裝置內,最后通過排污裝置底部的排污口排出。
本發明所述上水室的側壁上連接有一增氧分流管,該增氧分流管的另一端與 所述下水室相通,增氧分流管處于上水室的管口與所述進水口正對。水流經過勢 能裝置,水氣混合體進入上水室內產生一定高壓,為了防止壓力過高影響進水流 速,設置了增氧分流管,其作用一方面是調節、平衡上水室的壓力,確保進水正 常流速;另一方面將上水室中含有多余氧的水氣混合體直接帶入養殖池中,進一 步增加養殖水的溶氧量。
作為本發明的進一步改進,本發明多功能循環水處理設備還包括反清洗自動
控制系統,所述反清洗自動控制系統包括控制器與壓力傳感器,所述壓力傳感器 設于上水室上,所述控制器與設置在進水管前段的水泵、各進出口上的控制閥聯 接;壓力傳感器監測上水室內水壓,當水壓達到設定值時向控制器發送監控信號, 控制器接收該監測信號后啟動或者停止反清洗過程。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具是有如下顯著的效果
(1) 本發明將多種單一設備水處理功能集于一身,包括泡沫分離、增氧、機械 過濾、自動排污、生化處理、殺菌消毒等,在實現與現有技術相同功能的同時, 設備的體積大大減小,因而占地面積小,對現場安裝條件要求較低;
(2) 本發明用于實現各種功能的結構在運作時所消耗的外部能量較低,符合節 能減排的要求,而且各結構簡單,不僅降低了運行成本,也減少了維修費用;
(3) 發明在使用過程中,需要處理的養殖水從殼體上部的進水口進入,最后從 殼體下部的出水口流出,在出水口處增加勢能裝置,對進入養殖池內的水體進行 增氧,提高了水中的溶氧量;
(4) 由于本發明是將現有各水處理設備的功能集成為一體,且各功能的結構簡 單,節約原材料,降低了生產成本,減少了投資。
(5) 在泡沫分離過程中,被二次切割的泡沫與射流器產生的大量微小氣泡混合, 進一步提高對水體中的蛋白質、懸浮物的分離凈化程度;
(6) 本發明的反清洗自動控制系統可根據壓力傳感器傳送的監測信號,控制實 施反清洗操作,實現了反清洗的自動化控制;(7) 本發明的勢能裝置結構筒單、節約能耗,可廣泛應用各種水產水處理設備 和水產養殖系統工藝等多個領域;
(8) 本發明主要應用于高位池養蝦、養魚,也可適用于海水和淡水工廠化循環 水養成和育苗、水產養殖原水處理、海洋館和水族館循環水處理等,還可適用于 海鮮、河鮮運輸和批發市場暫養系統、科學試驗等水處理系統,因此適用范圍極 為廣泛。
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的詳細說明。 圖1是現有勢能裝置安裝在進水管中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沿圖1中D — D線的剖視示意圖; 圖3本發明的結構示意圖4是本發明的側視圖5是圖3中A放大示意圖6是沿圖5中E—E線的剖視示意圖7是圖6中勢能裝置的工作示意圖8是圖3中C放大示意圖9是本發明的俯視示意圖,去掉頂蓋。
具體實施例方式
如圖3 9所示,本發明一種多功能循環水處理設備,包括殼體l與設置在殼 體l外壁上的排污裝置ll,殼體l為一圓柱體型,上端面為頂蓋41,下端面為底 板42,該殼體l的上下部側壁上分別設有用于與養殖池連通的進水口 12、出水口 13,在殼體1中的上部設有過濾篩網2,過濾篩網2的邊緣連接在殼體1的內壁上, 過濾篩網2以上的殼體空間為上水室3;過濾篩網2的下方還設有泡沫分離裝置, 泡沫分離裝置包括泡沫收集罩31、用于與集中處理池相通的收集管,收集管包括 豎直管32和水平設置的導流管33, 二者相連接,泡沬收集罩31的下方空間為下 水室4,豎直管32與泡沫收集罩31的頂部連通,導流管33伸出殼體1夕卜,泡沫 收集罩31的罩體邊緣與殼體1的內壁之間具有用于泡沫下流的間隙33(參見圖8)。
上水室3與進水口 12相通,下水室4與出水口 13相通,殼體1的底部設有 排空出口27,過濾篩網2上還具有用于污物流出的出口,排污裝置ll為一中空腔體,該腔體通過排污管14與過濾篩網2上的出口連接,使之與上水室3相通,腔 體的底部為錐形并開有排污口 15,過濾篩網2呈正立的漏斗狀,過濾篩網2的下 方設有與過濾篩網2形狀相適應的布水器18,布水器18為具有通孔的板狀結構, 其板面敷設在過濾篩網2的下表面上,且布水器18的邊緣與殼體1的內壁連接, 過濾篩網2與布水器18在殼體1內的設置位置靠近進水口 12。
過濾篩網2與泡沫收集罩31之間的空間為生化處理室26,該生化處理室26 內填充有生化填料16,生化處理室26的側壁上開有用于填裝生化填料16的填料 13 17。
在排污裝置11的側壁上還設有溢流管19,溢流管19連通排污裝置11與下水 室4,溢流管19處于排污裝置11上的管口位于排污管14出口的下方。
進水口 12連接有進水管20,進水管20的進水口 12處設有勢能裝置簡稱P0D, 即Potential oxygen devices的英文縮寫,勢能裝置包括進氣管21、與進氣管21相 鄰固定連接的增流板22,增流板22為平板狀結構并豎立在進水管20中,它的其 中一個板面迎向流水,增流板22的兩側邊與進水管20的管壁之間留有空隙作為 進水增壓之用;進氣管21插入進水管20中,進氣管21的插入端伸出進水管20, 該管端設有密封管帽23,進氣管21位于進水管20內部分的管壁上開有氣體流出 口24,該氣體流出口 24背向流水,增流板22的另一板面固定在進氣管21上氣體 流出口 24相對的管外壁上(參見圖5、 6);進水管20的前部還設有用于輸送養殖 水的水泵25,勢能裝置利用外部能源,即水泵25,所產生的水流進行工作,處理 水由水泵25抽入進水管20中,同時,進氣管中進入10 15m3的空氣,進水管20 中的水通過勢能裝置時,水流在增流板22作用下流速增加,使得在進氣管21處 形成負壓區B (參見圖7),經進氣管21導入的氣體與進水管20內的水流形成水 氣混合體,該水氣混合體的含氧量高,此時上水室3內為高壓,使水氣混合體向 下流過過濾篩網、生化處理室等。
在以外部能源作為動力工作時,與傳統的射流裝置相比,本發明的勢能裝置 可節約能耗60%,在以勢能狀態工作時,本發明勢能裝置的能耗為零。
本實施例中,出水口 13上也設有勢能裝置,此時無需外部能源,利用自身水 位差所形成的勢能,勢能裝置進行工作,水從出水口 13流出時通過勢能裝置,水 流在增流板作用下流速增加,在進氣管處形成負壓區,經進氣管導入的氣體與出 水管內的水流形成水氣混合體,該水氣混合體流入養殖池中。
還包括消毒裝置,消毒裝置包括臭氧發生器5和射流器6,射流器6設于殼體1下部的側壁上,該射流器6分別與下水室4、進水管20及臭氧發生器5連接, 進氣管21的進氣端上還開有用于輸入臭氧的進氣口 28,射流器6上的進氣口與臭 氧發生器5的出氣口連接,臭氧發生器5的出氣口還與進氣管21上的臭氧進口 28 連接,射流器6與進水管20的連接部位處于進水管20上勢能裝置的前方管段上。 上水室3的側壁上連接有一增氧分流管8,該增氧分流管8的另一端與下水 室4相通,增氧分流管8位于上水室3的連接口與進水口 12正對,經勢能裝置進 入上水室3的水氣混合體,通過增氧分流管8進入下水室4,并從出水口 13流入 養殖池內,增氧分流管8上設有控制閥門,可對通過其中的溶氧水氣混合物的量 進行調節,在保證通過布水器、生化處理室內水量充足的情況下(一般為占總水 量的70 80%),其余的水氣混合物可由該管直接從出水口流入養殖池中,從而增 加養殖池中的溶氧量。
在殼體1的下部側壁上還設有反清洗管7,反清洗管7位于射流器6的下方, 反清洗管7的一端與下水室4連接,另一端與進水管20連接用于接清洗水源。
還包括反清洗自動控制系統,反清洗自動控制系統包括控制器9與壓力傳感 器10,壓力傳感器10設于上水室3上,控制器9與水泵25、各進出口上的控制 閥聯接;壓力傳感器10監測上水室3內水壓,當水壓達到設定值時向控制器9發 送監控信號,控制器9接收該監測信號后啟動或者停止反清洗過程。在其它實施 方式中,壓力傳感器IO可更換為壓力表,該壓力表達到水位設定值時報警,從而 啟動反清洗過程。
本實施例中,反清洗管7、進水管20、出水口 13、導流管33、排污口 15上 均設有控制閥,控制器9與水泵25、各控制閥聯接;進水管20上設置的控制閥位 于反清洗管7與進水管20連接處的后方管路上。
本發明的工作過程如下
增氧過程水泵通過養殖池底的集中排污管將需處理水抽入進水管中,處理 水經過勢能裝置時,水流在增流板的作用下流速增大,在進氣管位置形成負壓區, 由進氣管導入的氣體與進水管內的水流形成水氣混合體,共同進入上水室中;
過濾和自動排污過程從養殖池體底部排污管道抽出的含有較大較多顆料物
的待處理水體,進入上水室的水體大部份通過過濾篩網及布水器,水體中體積較 大顆粒物和其它殘留物被過濾篩網截留,該污物沿過濾篩網的漏斗斜面隨水流自 動滑入排污管中,并流入排污裝置內,溢流管使排污裝置內水位保持相對高度, 與排污管形成一定的水位差,使排污管處于水體流動狀態,在水流作用下,污物自動匯集到排污裝置內,并在自身重力作用下沉積到排污裝置底部,當污物積累 到一定數量時,排污口上的控制閥自動打開將污物排出;
生化處理過程上水室大部份水體經過濾篩網并通過布水器上的通孔均勻分 布流入生化處理室內,生化填料起到增加水力停留時間和延長水體流程的作用, 附著于生化填料上的生物膜通過硝化細菌轉化,將水體中氨氮等硝化去除,從而 實現生化處理功能;
泡沫分離過程過濾篩網對流過的水氣混合體氣泡進行切割,被切割的氣泡 進入生化處理室內,生化處理室內的生化填料再將氣泡進行二次切割細化,氣泡 從泡沫收集罩與殼體側壁之間的間隙流到下水室內,同時再與射流器產生的大量 微小氣泡混合,在下水室對水體中的蛋白質、懸浮物進行泡沫分離,經泡沫收集 罩、收集管將污物排入集中處理池;
反清洗過程當過濾篩網2堵塞不能正常工作時,上水室3中壓力傳感器10 向控制器9發送監控信號,控制器9接收該監測信號后啟動反清洗過程,打開反 清洗管7上的控制閥,關閉進水口 12和出水口 13上的控制閥,并關閉導流管33 上的閥門,打開排污裝置上的排污口 15上的控制閥,水流經反清洗管7進入下水 室4和生化處理室26,反清洗水流從過濾篩網2的下方向上涌出,污物在逆向水 流作用下脫離過濾篩網2后,沿著過濾篩網2,并在水流作用下,污物通過排污管 14流入排污裝置11內,再通過排污口15排出。
消毒、殺菌、滅藻過程在原水處理時,臭氧發生器產生的臭氧經射流器和 進水管上的勢能裝置進入上、下水室,在水氣混合體流動過程中,臭氧與水體充 分混合,達到對處理水體的殺菌、消毒、滅藻的目的,經過臭氧消毒后的水體經 過養水之后可直接進入養殖池中。
本實施例采用雙泵結構,即水泵、進水管、位于進水管中的勢能裝置、反清 洗管及射流器所組成的進水機構共兩套,兩個進水管分別連接在位于殼體上的兩
個進水口上,使用方式是在養殖前期,水體處理量要求較低,為降低運行能耗,
只啟用一臺水泵工作, 一部分水流經射流器進入下水室,另一部分水流經進水管
中的勢能裝置進入上水室;而在養殖中后期,水體處理量需求較大,采用雙泵進 水,即兩臺水泵同時工作(參見圖9)。
權利要求
1、一種多功能循環水處理設備,包括殼體、過濾裝置與排污裝置,其特征在于還包括勢能裝置,該殼體的上下部側壁上分別開有用于與養殖池連通的進水口、出水口,在所述殼體內上部設有過濾裝置,將殼體的內部空間分隔為上水室與下水室,所述上水室與進水口相通,所述下水室與出水口相通;所述排污裝置與過濾裝置連接并與所述上水室相通;所述進水口連接有進水管,進水管中所述進水口處設有勢能裝置,所述勢能裝置包括進氣管與增流板,所述增流板為平板狀結構并豎立在進水管中,所述增流板的兩側邊與進水管的管壁之間留有空隙作為進水增壓之用,所述進氣管插入進水管中且其插入端封閉,進氣管位于進水管內部分的管壁上開有氣體流出口,該氣體流出口背向流水,所述增流板的其中一個板面迎向流水,另一板面連接在進氣管上所述氣體流出口相對的管外壁上。
2、 根據權利要求l所述的多功能循環水處理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過濾裝 置包括過濾篩網,所述過濾篩網的邊緣連接在殼體的內壁上,所述過濾篩網上還 具有用于污物流出的出口。
3、 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多功能循環水處理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污裝 置設置在殼體的外壁上且其為一中空腔體,該腔體通過排污管與所述過濾篩網的 出口連接,腔體的底部還開有排污口;所述排污裝置的側壁上設有溢流管,所述 溢流管連通排污裝置與下水室,所述溢流管位于排污裝置上的管口處于排污管出 口的下方。
4、 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多功能循環水處理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過濾篩 網的下方還設有泡沫分離裝置,所述泡沫分離裝置包括泡沫收集罩、用于與集中 處理池相通的收集管,泡沫收集罩的下方空間為下水室,所述收集管與泡沫收集 罩的頂部連通,所述泡沫收集罩的罩體邊緣與殼體的內壁之間具有用于泡沫下流 的間隙。
5、 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多功能循環水處理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過濾篩 網與泡沫收集罩之間的空間為生化處理室,該生化處理室內填充有生化填料,生 化處理室的側壁上開有用于填裝生化填料的填料口 。
6、 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多功能循環水處理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過濾篩 網呈正立的漏斗狀,過濾篩網的下方設有與過濾篩網形狀相適應的布水器,所述 布水器為具有通孔的板狀結構,其板面敷設在過濾篩網的下表面上,且布水器的邊緣與殼體的內壁連接。
7、 根據權利要求1 6任一所述的多功能循環水處理設備,其特征在于所 述多功能循環水處理設備還包括消毒裝置,所述消毒裝置包括臭氧發生器和射流 器,所述射流器設于殼體下部的側壁上,進氣管的進氣端開有用于輸入臭氧的進 氣口;該射流器的進氣口與臭氧發生器連接,并分別與下水室、進水管及臭氧的 進氣口連通,射流器與進水管的連接部位處于進水管上勢能裝置的前方管段上。
8、 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多功能循環水處理設備,其特征在于在殼體的下 部側壁上還設有反清洗管,所述反清洗管的一端與下水室連接,另一端與進水管 連接用于接反清洗水源。
9、 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多功能循環水處理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水室 的側壁上連接有一增氧分流管,該增氧分流管的另一端與所述下水室相通,增氧 分流管處于上水室的管口與所述進水口正對。
10、 根據權利要求9所述的多功能循環水處理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功 能循環水處理設備還包括反清洗自動控制系統,所述反清洗自動控制系統包括控 制器與壓力傳感器,所述壓力傳感器設于上水室上,所述控制器與設置在進水管 前段的水泵、各進出口上的控制閥聯接;壓力傳感器監測上水室內水壓,當水壓達到設定值時向控制器發送監控信號,控制器接收該監測信號后啟動或者停止反 清洗過程。
全文摘要
一種多功能循環水處理設備,包括殼體、過濾裝置與排污裝置,還包括勢能裝置,殼體上下部側壁上分別開有進水口、出水口,在殼體內上部設有過濾裝置將殼體內部空間分隔為上水室與下水室,上水室與進水口相通,下水室與出水口相通;排污裝置與過濾裝置連接并與上水室相通;進水口連接有進水管,進水管中所述進水口處設有勢能裝置,勢能裝置包括進氣管與豎立在進水管中的增流板,增流板的兩側邊與進水管的管壁之間留有空隙作為進水增壓之用,進氣管位于進水管內部分的管壁上開有氣體流出口,該氣體流出口背向流水,增流板的其中一個板面迎向流水,另一板面連接在進氣管上所述氣體流出口相對的管外壁上。勢能裝置在實現水體溶氧良好效果的同時大大節約了能耗。
文檔編號A01K63/04GK101669455SQ200910192778
公開日2010年3月17日 申請日期2009年9月28日 優先權日2009年9月28日
發明者姜漢平, 李純厚, 頡曉勇 申請人: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南海水產研究所;廣州市創領水產工程設備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