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雙滾筒水稻聯合收割機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農業機械領域,尤其涉及一種雙滾筒水稻聯合收割機。
背景技術:
我國水稻種植地區廣,各地產量高低不一,品種多,有些水稻(如梗稻) 難以脫粒。現有的谷物收割機,多為單脫粒滾筒為主,受機型限制,滾筒長' 度和凹板篩分離面積增加有限,收割水稻時,脫粒的有效行程短,脫粒和分 分離的效果不好,不是適應性差,就是破碎率高,夾帶損失嚴重,收割損失 大,脫凈率、籽粒回收率和清潔率都不高。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針對現在技術的不足,而提供了一種雙滾筒水稻聯合 收割機,該方案在原有的脫粒滾筒的縱向 一側加有 一個與原滾筒平行的脫粒 滾筒,使脫粒和分離的路程比原來長了一倍,不僅提高了水稻脫粒作業的脫 凈率、加收率和生產率,而且還降低了脫粒作業的損失,提高了生產效率。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為雙滾筒水稻聯合收割機, 包括振動篩、機架、位于機架上的橫向軸流滾筒和凹板砰,位于機架上的橫 向軸流滾筒包括前滾筒和后滾筒,前、后滾筒的內部有滾筒軸,兩滾筒之間 通過鏈條相連接,前、后滾筒上分別有喂入口和排草口,前滾筒排草,口與后 滾筒喂入口相對應,所述前、后滾筒下面分別對應有前、后凹板篩。谷物從 前滾筒喂入口進入,在滾筒內一邊脫粒、分離一邊沿軸向排草口方向移動, 到前滾筒排草口處的作物,在離心力作用下,乂人后滾筒喂入口拋到后滾筒內, 后滾筒內的作物一邊脫粒、分離, 一邊沿軸向向排草口移動,至排草口處莖桿被排出脫谷機體。
本實用新型所述的鏈條連接在前、后滾筒軸的端部。前滾筒通過鏈條直接 帶動后滾筒,使前、后滾筒同時工作,使前滾筒排草口與后滾筒喂入口接口 處不堵塞,
本實用新型所述的振動篩位于前凹板篩和后凹板篩的下面。經前、后滾筒
脫粒、凹板篩分離的籽粒和細雜物(穎殼等)落到振動篩7上,在風機10和 振動篩7的共同作用下,籽粒被分離出來,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雙滾筒水稻聯合收割機,包括振動篩、機架、 位于機架上的橫向軸流滾筒和凹板篩,位于機架上的橫向軸流滾筒包括前滾 筒和后滾筒,前、后滾筒的內部有滾筒軸,兩滾筒之間通過鏈條相連接,前、 后滾筒上分別有喂入口和排草口,前滾筒排草口與后滾筒喂入口相對應,所 述前、后滾筒下面分別對應有前、后凹板篩。由于機架上并排的前、后兩個 橫向軸流滾筒,并且有相對應的兩個凹板篩,這樣在不改變收割機寬度的情 況下,脫粒滾筒的長度和凹板篩分離面積可增加近一倍,相應地增加了脫粒 和分離時間,極大地提高收割機的脫粒和分離性能,降低籽粒損失。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圖1的俯視圖。
圖中l-前滾筒,2-前凹板篩,3-鏈條,4-后滾筒,5-后凹板篩,6-機架, 7-振動篩,8-滾筒軸,9-前滾筒排草口, 10-后滾筒喂入口, 11-后滾筒排草 口, 12-前滾筒喂入口。
以下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
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說明具體實施方式
根據圖1和圖2所示,雙滾筒水稻聯合收割機,包括振動篩7、機架6、 位于機架6上的橫向軸流滾筒和凹板篩,位于機架6上的橫向軸流滾筒包括 前滾筒1和后滾筒4,前、后滾筒的內部有滾筒軸8,兩滾筒軸8的端部通過 鏈條3相連接,前、后滾筒上分別有喂入口和排草口,前滾筒排草口 9與后 滾筒喂入口 IO相對應,前滾筒1和后滾筒4下面分別對應有前凹板篩2、后 凹板篩5,振動篩7位于前凹板篩2和后凹板篩5的下面。谷物從前滾筒喂 入口 12進入,在前滾筒1內一邊脫粒、分離一邊沿軸向前滾筒排草口 9方向 移動,到前滾筒排草口 9處的作物,在離心力作用下,從后滾筒喂入口 10拋 到后滾筒4內,后滾筒內的作物一邊脫粒、分離, 一邊沿軸向向后滾筒排草 口 ll移動,至后滾筒排草口 11處莖桿被排出脫谷機體。
權利要求1、雙滾筒聯合收割機,包括振動篩、機架、位于機架上的橫向軸流滾筒和凹板篩,其特征在于所述位于機架上的橫向軸流滾筒包括前滾筒和后滾筒,前、后滾筒的內部有滾筒軸,兩滾筒之間通過鏈條相連接,前、后滾筒上分別有喂入口和排草口,前滾筒排草口與后滾筒喂入口相對應,所述前、后滾筒下面分別對應有前、后凹板篩。
2、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雙滾筒聯合收割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鏈條 連接在前、后滾筒軸的端部。
3、 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雙'滾筒聯合收割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 振動篩位于前凹板篩和后凹板篩的下面。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屬于農業機械領域,尤其涉及一種雙滾筒水稻聯合收割機。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為雙滾筒水稻聯合收割機,包括振動篩、機架、位于機架上的橫向軸流滾筒和凹板篩,位于機架上的橫向軸流滾筒包括前滾筒和后滾筒,前、后滾筒的內部有滾筒軸,兩滾筒之間通過鏈條相連接,前、后滾筒上分別有喂入口和排草口,前滾筒排草口與后滾筒喂入口相對應,所述前、后滾筒下面分別對應有前、后凹板篩。使脫粒和分離的路程比原來長了一倍,不僅提高了水稻脫粒作業的脫凈率、加收率和生產率,而且還降低了脫粒作業的損失,提高了生產效率。
文檔編號A01D41/00GK201426257SQ20092002169
公開日2010年3月24日 申請日期2009年4月29日 優先權日2009年4月29日
發明者劉國美, 田占軍, 郭建生 申請人:山東大豐機械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