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含有醚菌酯和氟菌唑的殺菌組合物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農藥殺菌劑復配領域,涉及一種殺菌組合物,尤其是一種以醚菌酯和氟菌唑為主要活性組分的殺菌組合物及其該殺菌組合物在農業生產中的應用。
背景技術:
施用化學藥劑是防治植物真菌病害的最為有效的手段。但長期連續高劑量地施用單一的化學殺菌劑,容易造成藥劑的殘留、環境污染以及耐抗藥性真菌發展等問題。合理的化學殺菌劑復配或混配具有擴大殺菌譜,提高防治效果、延長施藥適期、減少用藥量、降低藥害、減少殘留、延緩真菌耐藥性和抗藥性的發生與發展等積極特點,殺菌劑復配或混配是解決上述問題的最為有效的方法之一。開發新品殺菌劑價格不斷攀升,而相比之下,開發與研究高效、低毒、低殘留的復配與混配具有投資少、研制周期短而受到國內外重視,紛紛加大開發研制力度。醚菌酯(kresoxim-methyl)屬新型半內吸性殺菌劑,以氣態形式擴散,既可阻止葉片、果實表面的病菌孢子萌發、芽管伸長和侵入,起到預防保護作用;又能穿透臘質層和表皮或通過氣孔進入體內,抑制已入侵病菌生長,使菌絲萎縮,抑制產孢,使已產生的孢子不能萌發,達到治療鏟除作用)殺菌劑,具有保護活性且可用作防治治療劑和鏟除劑,殺菌譜廣,具有很高的活性,大多數真菌對其高度敏感,對白粉病、炭疽病、黑星病有特效,并可防治葉斑病、輪紋病、霜霉病、疫病等。使用后,有促進作物葉片增綠,增加光合作用等效果。 混配性好,可與其它殺蟲殺菌劑混用;與常規氨基甲酰咪唑類藥劑等作用方式完全不同,沒有交互抗性。對作物安全,花期和果期使用不會產生藥害。適用于各種蔬菜、水果及花卉使用。氟菌唑該藥為麥角甾醇生物合成抑制劑。具有預防、治療、鏟除效果,內吸作用傳導性好,抗雨水沖刷,可防多種作物病定害。適用范圍適用于麥類、果樹、蔬菜等白粉病、銹病、桃褐腐病的防治。
發明內容
本發明是針對上述問題提供一個適用范圍廣、成本低、效果好的含有醚菌酯和氟菌唑的殺菌組合物。本發明還有一個目的是提供該殺菌組合物的用途。本發明的措施是通過下列措施來實現的。一種殺菌組合物,它含有醚菌酯和氟菌唑,其中醚菌酯和氟菌唑的重量比為 0. 1 50 0. 5 50。所述的殺菌組合物,其中醚菌酯和氟菌唑的較優重量比為0.1 30 1 50。所述的殺菌組合物,其中醚菌酯和氟菌唑的累積重量占制劑總量的百分比為5 70%。所述的殺菌組合物,醚菌酯和氟菌唑與助劑、載體等加工成農藥上允許的任意一種劑型。所述的殺菌組合物,其特征在于可加工成的劑型是乳油、水乳劑、懸浮劑、微膠囊劑、可濕性粉劑、水分散粒劑。所述的殺菌組合物在防治禾谷類和果樹、瓜類、蔬菜等的多種病害方面的應用。本發明的技術方案之一,所述的殺蟲組合物為乳油制劑,組分的重量百分比為醚菌酯0.1 50%氟菌唑0.5 50%常規乳化劑 10 30%常規溶劑 20 50%常規增效劑 1 5%該乳油制劑的具體生產步驟為先將醚菌酯、氟菌唑加入溶劑中完全溶解后再加入乳化劑、增效劑攪拌均勻后成均一透明的油狀液體,灌裝,即制得本發明所述的含有醚菌酯和氟菌唑的殺菌組合物的乳油制劑。本發明的技術方案之二,所述的殺菌組合物為水乳劑,組分的重量百分比為醚菌酯0.1 50%
氟菌唑0.5 50%
乳化劑3 30%
溶劑5 15%
穩定劑2 15%
防凍劑1 5%
消泡劑0.1 8%
增稠劑0.2 2%
水余量該水乳劑的具體生產步驟為首先將原藥醚菌酯和氟菌唑、溶劑和乳化劑、助溶劑加在一起,使溶解成均勻的油相;將部分水,抗凍劑,抗微生物劑等其他的農藥助劑混合在一起成均勻的水相;在反應釜中高速攪拌的同時將油相加入水相,緩緩加水直至達到轉相點,開啟剪切機進行高速剪切,并加入剩余的水,剪切約半小時,形成水包油型的水乳劑。即制得含有醚菌酯和氟菌唑的殺菌組合物的水乳劑。本發明的技術方案之三,所述的殺菌組合物為懸浮劑,組分的重量百分比為醚菌酯 0.1 50%氟菌唑 0.5 50%分散劑 5 20%防凍劑 1 5%增稠劑 0.1 2%消泡劑0.1 0.8%水余量該懸浮劑的具體生產步驟為先將其他助劑混合,經高速剪切混合均勻,加入醚菌酯和氟菌唑,在磨球機中磨球2 3小時,使粒直徑均在5mm以下,制得本發明所述的含有醚菌酯和氟菌唑的殺菌組合物的懸浮劑制劑。
本發明的技術方案之四,所述的殺菌組合物為微膠囊劑,組分的重量百分比為醚菌酯0.1 50%
氟菌唑0.5 50%
尿素5 20%
甲醛5 20%
乳化分散劑5 20%
防凍劑1 5%
增稠劑0.1 2%
消泡劑0.1 0. 8%
水余量在裝有攪拌裝置的三口燒瓶中加入尿素和甲醛(物質的量比約為1 1.5 2. 0),用氫氧化鈉溶液調節溶液的pH值到8 9左右,然后升溫至70 80°C,反應得到穩定的脲醛樹脂預聚體。取一定量的醚菌酯與氟菌唑的原藥溶于環己烷中,并在溶液中加入乳化分散劑,伴隨劇烈攪拌,配成以含乳化分散劑的水溶液為水相的0/W型穩定乳液。將上述的脲醛樹脂預聚體加入乳液中,調節PH值,在酸催化條件下發生聚合反應,使油相物質被包裹起來,形成微膠囊顆粒。緩慢升溫,固化,溫度控制在40 50°C,固化時間lh。選擇加入適量的助劑,即可得穩定的微囊懸浮劑。本發明的技術方案之五,所述的殺菌組合物為可濕性粉劑,組分的重量百分比為醚菌酯0. 1 50%
氟菌唑0. 5 50%
分散劑3 20%
潤濕劑3 10%
填料10 --70%該殺菌組合物可濕性粉劑具體加工步驟為按上述配方將醚菌酯和氟菌唑以及分散劑、潤濕劑和填料混合,在攪拌釜中均勻攪拌,經氣流粉碎機后在混合均勻,即可制成本發明組合物的可濕性粉劑。本發明的技術方案之六,所述的殺菌組合物為水分散粒劑,組分的重量百分比為醚菌酯0. 1 50%
氟菌唑0. 5 50%
分散劑3 20%
潤濕劑3 10%
崩解劑2 5%
填料10 --70% 該殺菌組合物水分散粒劑具體加工步驟為按上述配方將醚菌酯、氟菌唑和分散劑、潤濕劑、崩解劑以及填料混合均勻,用超微氣流粉碎機粉碎,經捏合,然后加入流化床造粒干燥機中進行造粒、干燥、篩分后經取樣分析,制得本發明所述的含有醚菌酯和氟菌唑的殺菌組合物的水分散粒劑。
所述的常規乳化劑選自十二烷基苯磺酸鈣與脂肪酸聚氧乙烯醚、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磺基琥珀酸酯、苯乙烯基苯酚聚氧乙烯醚、壬基酚聚氧乙烯醚、蓖麻油聚氧乙烯醚、脂肪酸聚氧乙烯基酯、聚氧乙烯脂肪醇醚中的任一種或一種以上以任意比例組成的混合物。所述常規溶劑為二甲苯或生物柴油、甲苯、柴油、甲醇、乙醇、正丁醇、異丙醇、松節油、溶劑油、二甲基甲酰胺、二甲基亞砜、水等溶劑中的任一種或一種以上以任意比例組成的混合溶劑。所述常規增效劑是指具有增強藥劑滲透力,潤濕擴展能力,擊倒害蟲速度,提高農藥的耐雨水沖刷力,從而提高農藥殺蟲、殺菌效果的一類安全、環保、無毒、無殘留的新型助劑,可選自有機硅農藥增效劑ZC-650或有機硅農藥滲透劑擴展劑AgrowetS 10c、農用有機硅農藥增效劑Silwet408、氮酮中的任一種。所述的分散劑選自聚羧酸鹽、木質素磺酸鹽、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甲醛縮合物硫酸鹽、烷基苯磺酸鈣鹽、萘磺酸甲醛縮合物鈉鹽、烷基酚聚氧乙烯醚、脂肪胺聚氧乙烯醚、脂肪酸聚氧乙烯酯、甘油脂肪酸酯聚氧乙烯醚中的一種或多種。所述的濕潤劑選自十二烷基硫酸鈉、十二烷基苯磺酸鈣、拉開粉BX.、潤濕滲透劑F、烷基萘磺酸鹽、聚氧乙烯三苯乙烯苯基磷酸鹽、皂角粉、蠶沙、無患子粉中的一種或多種。所述的崩解劑選自膨潤土、尿素、硫酸銨、氯化鋁、檸檬酸、丁二酸、碳酸氫鈉中的一種或多種。所述的增稠劑選自黃原膠、羥甲基纖維素、羥乙基纖維素、甲基纖維素、硅酸鋁鎂、聚乙烯醇中的一種或多種。所述的穩定劑選自檸檬酸鈉、間苯二酚中的一種。所述的抗凍劑選自乙二醇、丙二醇、丙三醇中的一種或多種。所述的消泡劑選自硅油、硅酮類化合物、Cich2ci飽和脂肪酸類化合物、C8,脂肪醇類化合物中的一種或多種。所述的乳化分散劑包括潤濕劑、分散劑、穩定劑、增稠劑、消泡劑和防凍劑等。所述的填料選自高嶺土、硅藻土、膨潤土、凹凸棒土、白炭黑、淀粉、輕質碳酸鈣中的一種或多種。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1、本發明所用的醚菌酯是屬線粒體呼吸抑制劑,可作用于細胞色素bcl復合體上,其位于線粒體膜上,線粒體是細胞能量供應的“電站”,以ATP的形式提供能量,它是細胞新陳代謝一個極其重要的過程。醚菌酯阻斷病菌線粒體呼吸鏈的電子傳遞過程,從而抑制病菌細胞能一的供應,病菌細胞因缺乏能量而死亡。氟菌唑主要殺菌原理是通過影響甾醇生物合成,使菌體細胞膜的功能受到破壞,最終導致細胞死亡。醚菌酯與氟菌唑相互混配不會產生抵觸,可協同增效,減少用藥量,降低成本。2、本組合物適用范圍增加,適用于果樹、蔬菜以及大田作物的白粉病、炭疽病、黑星病有特效,并可防治葉斑病、輪紋病、霜霉病、疫病。3、復配的兩種殺菌劑雙重作用機理,延緩病菌抗藥性的產生。4、對已產生抗性的病原菌有很好的防效。
6具體實施例通過以下實施例進一步對本發明進行解釋,但不能限制本發明的范圍。制劑實施例1 醚菌酯0. Ig,氟菌唑50g,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磺基琥珀酸酯15g,有機硅2g,二甲苯余量,按照上述乳油加工辦法制得50. 醚菌酯·氟菌唑乳油制劑。制劑實施例2 醚菌酯5g,氟菌唑30g,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磺基琥珀酸酯15g,有機硅2g,二甲苯余量,按照上述乳油加工辦法制得35%醚菌酯·氟菌唑乳油制劑。制劑實施例3 醚菌酯10g,氟菌唑20g,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磺基琥珀酸酯15g,有機硅2g,二甲苯余量,按照上述乳油加工辦法制得30%醚菌酯·氟菌唑乳油制劑。制劑實施例4:醚菌酯25g,氟菌唑5g,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磺基琥珀酸酯35g,有機硅2g,二甲苯余量,按照上述乳油加工辦法制得30%醚菌酯·氟菌唑乳油制劑。制劑實施例5 醚菌酯50g,氟菌唑0. 5g,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磺基琥珀酸酯10g,有機硅2g,二甲苯余量,按照上述乳油加工辦法制得50. 5%醚菌酯·氟菌唑乳油制劑。制劑實施例6 醚菌酯0. lg,氟菌唑50g,苯乙烯基苯酚聚氧乙烯醚10g,脂肪酸聚氧乙烯醚20g, 正丁醇15g,穩定劑2g,硅油2g,黃原膠lg,水余量,按照上述水乳劑加工辦法制得50. 1 %醚菌酯·氟菌唑水乳制劑。制劑實施例7 醚菌酯5g,氟菌唑30g,苯乙烯基苯酚聚氧乙烯醚10g,脂肪酸聚氧乙烯醚20g,正丁醇15g,穩定劑2g,硅油2g,黃原膠lg,水余量,按照上述水乳劑加工辦法制得35%醚菌酯·氟菌唑水乳制劑。制劑實施例8 醚菌酯10g,氟菌唑20g,苯乙烯基苯酚聚氧乙烯醚10g,脂肪酸聚氧乙烯醚20g,正丁醇15g,穩定劑2g,硅油2g,黃原膠lg,水余量,按照上述水乳劑加工辦法制得30%醚菌酯·氟菌唑水乳制劑。制劑實施例9:醚菌酯25g,氟菌唑5g,苯乙烯基苯酚聚氧乙烯醚10g,脂肪酸聚氧乙烯醚10g,正丁醇10g,穩定劑2g,硅油2g,黃原膠lg,水余量,按照上述水乳劑加工辦法制得30%醚菌酯·氟菌唑水乳制劑。制劑實施例10 醚菌酯50g,氟菌唑0. 5g,苯乙烯基苯酚聚氧乙烯醚5g,正丁醇8g,穩定劑2g,硅油 2g,黃原膠lg,水余量,按照上述水乳劑加工辦法制得50. 5%醚菌酯·氟菌唑水乳制劑。制劑實施例11 醚菌酯0. lg,氟菌唑50g,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甲醛縮合物硫酸鹽20g,乙二醇5g,黃原膠lg,硅油0. 5g,水余量,按照上述懸浮劑加工辦法制得50. 1 %醚菌酯 氟菌唑懸浮劑制劑。制劑實施例12 醚菌酯5g,氟菌唑30g,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甲醛縮合物硫酸鹽20g,乙二醇5g,黃原膠lg,硅油0. 5g,水余量,按照上述懸浮劑加工辦法制得35%醚菌酯·氟菌唑懸浮劑制劑。制劑實施例13 醚菌酯10g,氟菌唑20g,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甲醛縮合物硫酸鹽20g,乙二醇5g,黃原膠lg,硅油0. 5g,水余量,按照上述懸浮劑加工辦法制得30%醚菌酯·氟菌唑懸浮劑制劑。制劑實施例14:醚菌酯25g,氟菌唑5g,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甲醛縮合物硫酸鹽20g,乙二醇5g,黃原膠lg,硅油0. 5g,水余量,按照上述懸浮劑加工辦法制得30%醚菌酯·氟菌唑懸浮劑制劑。制劑實施例15:醚菌酯50g,氟菌唑0. 5g,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甲醛縮合物硫酸鹽10g,乙二醇2g,黃原膠lg,硅油0. 5g,水余量,按照上述懸浮劑加工辦法制得50. 5%醚菌酯 氟菌唑懸浮劑制劑。制劑實施例16:醚菌酯0. lg,氟菌唑50g,尿素8g,甲醛10g,木質素磺酸鹽5g,十二烷基硫酸鈉 5g,乙二醇5g,黃原膠lg,硅油0. 5g,水余量,按照上述微膠囊劑加工辦法制得50. 醚菌酯·氟菌唑微膠囊劑制劑。制劑實施例17:醚菌酯5g,氟菌唑30g,尿素8g,甲醛10g,木質素磺酸鹽5g,十二烷基硫酸鈉5g, 乙二醇5g,黃原膠lg,硅油0. 5g,水余量,按照上述微膠囊劑加工辦法制得35%醚菌酯 氟菌唑微膠囊劑制劑。制劑實施例18:醚菌酯10g,氟菌唑20g,尿素8g,甲醛10g,木質素磺酸鹽5g,十二烷基硫酸鈉5g, 乙二醇5g,黃原膠lg,硅油0. 5g,水余量,按照上述微膠囊劑加工辦法制得30%醚菌酯 氟菌唑微膠囊劑制劑。制劑實施例19 醚菌酯25g,氟菌唑5g,尿素8g,甲醛10g,木質素磺酸鹽5g,十二烷基硫酸鈉5g, 乙二醇5g,黃原膠lg,硅油0. 5g,水余量,按照上述微膠囊劑加工辦法制得30%醚菌酯 氟菌唑微膠囊劑制劑。制劑實施例20:醚菌酯50g,氟菌唑0. 5g,尿素5g,甲醛5g,木質素磺酸鹽2g,十二烷基硫酸鈉2g, 乙二醇2g,黃原膠0. lg,硅油0. 5g,水余量,按照上述微膠囊劑加工辦法制得50. 5%醚菌酯·氟菌唑微膠囊劑制劑。制劑實施例21:醚菌酯0. lg,氟菌唑50g,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甲醛縮合物硫酸鹽10g,十二烷基苯磺酸鈣9g,膨潤土余量。經上述可濕性粉劑加工步驟,制成50. 的醚菌酯·氟菌唑可濕性粉劑。
制劑實施例22:醚菌酯5g,氟菌唑30g,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甲醛縮合物硫酸鹽10g,十二烷基苯磺酸鈣6g,膨潤土余量。經上述可濕性粉劑加工步驟,制成35%的醚菌酯·氟菌唑可濕性粉劑。制劑實施例23:醚菌酯10g,氟菌唑20g,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甲醛縮合物硫酸鹽15g,十二烷基苯磺酸鈣6g,膨潤土余量。經上述可濕性粉劑加工步驟,制成30%的醚菌酯·氟菌唑可濕性粉劑。制劑實施例24:醚菌酯25g,氟菌唑5g,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甲醛縮合物硫酸鹽12g,十二烷基苯磺酸鈣10g,膨潤土余量。經上述可濕性粉劑加工步驟,制成30%的醚菌酯 氟菌唑可濕性粉劑。制劑實施例25:醚菌酯50g,氟菌唑0. 5g,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甲醛縮合物硫酸鹽8g,十二烷基苯磺酸鈣5g,膨潤土余量。經上述可濕性粉劑加工步驟,制成50. 5%的醚菌酯·氟菌唑可濕性粉劑。制劑實施例26:醚菌酯0. lg,氟菌唑50g,分散劑5g,潤濕劑5g,崩解劑3g,填料余量,根據上述水分散粒劑加工方法,制得50. 醚菌酯·氟菌唑水分散粒劑制劑。制劑實施例27:醚菌酯5g,氟菌唑30g,分散劑5g,潤濕劑5g,崩解劑3g,填料余量,根據上述水分散粒劑加工方法,制得35%醚菌酯·氟菌唑水分散粒劑制劑。制劑實施例28:醚菌酯10g,氟菌唑20g,分散劑5g,潤濕劑5g,崩解劑3g,填料余量,根據上述水分散粒劑加工方法,制得30%醚菌酯·氟菌唑水分散粒劑制劑。制劑實施例29:醚菌酯25g,氟菌唑5g,分散劑5g,潤濕劑5g,崩解劑3g,填料余量,根據上述水分散粒劑加工方法,制得30%醚菌酯·氟菌唑水分散粒劑制劑。制劑實施例30:醚菌酯50g,氟菌唑0. 5g,分散劑5g,潤濕劑5g,崩解劑3g,填料余量,根據上述水分散粒劑加工方法,制得50. 5%醚菌酯·氟菌唑水分散粒劑制劑。生物實施例醚菌酯與氟菌唑不同配比聯合毒力1材料與方法1. 1材料與藥劑混配設計1. 1. 1供試菌源樣本采自漳州市龍文區朝陽鎮石井村感染白粉病的苦瓜葉片, 用0. 吐溫-80的純凈水,洗取葉片上的新鮮孢子,用雙層紗布過濾,制成孢子濃度為 1 X 105個孢子/mL的懸浮液,備用。1. 1.2供試藥劑90%醚菌酯,巴斯夫中國有限公司產品,日本曹達公司提供的 90%氟菌唑原藥。
1. 1.3試驗方法參照農業部發布的農藥室內生物活性試驗準則的防治瓜類白粉病試驗-盆栽法。采用“苦瓜-白玉1代”雜交種子,直播在直徑為25cm的營養盆,每盆4 株,單株葉片生長4 5片;藥前24h用預備的孢子懸浮液均勻噴施于葉面接種。將供試原藥經適量丙酮溶解,用0. 吐溫80的水溶液配制成不同濃度,根據初測醚菌酯EC5tl值為 41. 05mg/L,氟菌唑EC50值為128. 09mg/L,以相應EC5tl值為中心向兩端加倍或減半等比延伸,各設5個處理濃度梯度。按不同處理將相應藥液均勻噴施于葉面至全部濕潤,待藥液自然風干后移至22 24°C的恒溫室培養8d。每處理3盆,4次重復,設不含藥劑的有機溶劑處理作空白對照。待空白對照的病葉率達到80%以上,分級調查各處理發病情況,計算病情指數和防治效果。采用DPS 2000數據處理軟件計算毒力回歸方程式、EC5tl等值。2.1增效作用的鑒定以Gisi等(1985年)的方法進行了增效測定。Gisi等用各單劑的EC5tl值及藥劑的混合比按下式計算混劑的理論EC5tl值(th),再將此理論值與實測的EC50值相比(R值= EC50理論值/EC50實測值),如結果大于1. 5時,則可認為具增效作用。EC50 (th) = (a+b) /a/EC⑷,+b/EC⑶EC00,(A 劑的 EC5tl,實測值)EC(B),(B 劑的 EC50,實測值)2. 1. 1試按照醚菌酯與氟菌唑混配總有效成分含量設為25%醚菌酯氟菌唑按原藥質量比設 1 4、1 7、1 9、1 11、1 14,即 5%+20%、3. 125%+21. 875%、2. 5% +22. 5%,2. 08% +22. 92%、1.67% +23. 33%等5個比例進行混配。5個醚菌酯·氟菌唑混配組合,于預先加入3mL稀鹽酸的滅菌三角瓶中充分振蕩使其溶解,加入適量無菌水制成 50(^8/!^母液各50!^備用。在預備試驗的基礎上,將醚菌酯·氟菌唑各混配組合及醚菌酯、氟菌唑各設5個濃度梯度,并以相同濃度的稀鹽酸作空白對照,各處理重復3次。按照1. 1. 3試驗方法進行,并分級調查各處理發病情況,計算病情指數和防治效果。采用DPS 2000數據處理軟件計算毒力回歸方程式、EC50等值。數據見表1。表1不同配比的醚菌酯·氟菌唑混劑對白粉病抑制毒力及增效作用
處理試劑配比毒力回歸方程相關系 、w. 數 Γ值EC50 (mg/L)SR醚菌酯 氟菌唑1 4Υ=1.4639Χ+2·41640.970566.631.351 7Υ=1.5967Χ+2.2010.992960.6311.671:9Υ=1.2276Χ+2.81920.976473.9031.431:11Υ=1.2992Χ+2.47040.998285.7131.271:14Y=I.4759Χ+2.16230.975480.1621.40氟菌唑單劑一y=2.8391+1.07x0.9188128.09一醚菌酯單劑一y=3.26+1.08x0. 979841.05一
2結果與分析醚菌酯與氟菌唑混配的各混劑增效系數均大于1,但醚菌酯氟菌唑的1 7混配組合SR值最高為1. 67,大于1. 5,表現為協同增效作用,其余的4個混配組合SR值均小于 1.5而大于1,表現為相加作用。3田間試驗測黃瓜白粉病和番茄灰霉病3.1試驗方法3. 1.1施藥方法試驗共施藥三次,對照區噴等量清水。配藥時,先用少量水將藥劑充分溶解后,再加入適量水進行全株噴霧處理,均勻噴霧。用WF-16型背負式手動噴霧器噴藥,噴頭為單個扇形霧噴頭,出水孔徑1mm,工作壓力為0. 2-0. 4Mpa,噴霧量為0. 36-0. 48L/min。小區噴液量按675升/公頃施用,以藥液濕潤葉片且枝條上藥液不下滴為度。3. 1.2調查方法黃瓜自粉病每小區隨機取四點,每點調查2株的全部葉片,每片葉按病斑占葉面積的百分率分級,記錄總葉數、各級病葉數,計算葉片發病率、病情指數,與對照病指比較, 計算相對防效。病情分級標準(以葉片為單位)0級無病斑;1級病斑病面積占整個葉面積5%以下;3級病斑病面積占整個葉面積6% 10% ;5級病斑病面積占整個葉面積11% 20% ;7級病斑病面積占整個葉面積21% 40% ;9級病斑病面積占整個葉面積40%以上。番茄灰霉病每小區采用五點取樣,每點調查2-3株,調查每株的全部葉片,以每片葉上的病斑的個數來分級記錄總葉數、各級病葉數,計算葉片發病率、病情指數,與對照病指比較,計算相對防效。病情分級標準(以葉片為單位)0級無病斑;1級單葉片有病斑3個;3級單葉片有病斑4 6個;5級單葉片有病斑7 10個;7級單葉片有病斑11 20個,部分密集成片;9級單葉片有病斑密集占葉面積四分之一以上。3. 1.3調查時間和次數試驗共調查4次,藥前基數調查,第一次藥后5天,第二次藥后5天及第三次藥后 18天進行調查。3. 1.4藥效計算方法病葉率(% )=病葉數/調查總葉數X 100病情指數=Σ (各級病葉數X相對級數值)/(調查總葉數Χ9) XlOO防治效果(% ) =〔1_(空白對照區藥前病情指數X處理區藥后病情指數)/(空白對照區藥后病情指數X處理區藥前病情指數)〕XlOO3. 1.5藥害調查方法施藥后連續7d目測藥劑對作物是否有藥害。3. 2試驗結果及分析3. 2. 1各處理防治黃瓜白粉病的效果(見表2)表2各處理防治黃瓜白粉病的效果
權利要求
1.一種殺菌組合物,其特征在于含有醚菌酯和氟菌唑兩種活性組分,其中醚菌酯和氟菌唑的重量比為0. 1 50 0. 5 50 ;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殺菌組合物,其特征在于醚菌酯與氟菌唑的較優重量比為 0. 1 30 1 50 ;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殺菌組合物,其特征在于醚菌酯和氟菌唑累積所占制劑的重量百分比為5 70% ;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殺菌組合物,其特征在于醚菌酯和氟菌唑與助劑和助溶劑復配成農藥上允許的任意一種劑型。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殺菌組合物,其特征在于可加工成的劑型是乳油、水乳、懸浮劑、微膠囊劑、可濕性粉劑和水分散粒劑等劑型;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殺菌組合物,其特征在于可用于防治禾谷類和果樹、瓜類、 蔬菜等多種作物多種真菌引致的病害。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含有醚菌酯和氟菌唑的殺菌組合物及其制備方法和應用。該殺菌組合物其特征是含有醚菌酯、氟菌唑和其他助劑,其中醚菌酯與氟菌唑的重量比為0.1~50∶0.5~50。可應用于多種作物真菌引致的病害的防治。該組合物安全環保、成本低、效果好。田間藥效試驗證明該組合物具有明顯的增效作用。并且在國內外未曾有關于醚菌酯和氟菌唑混配的報導,故提出該發明。
文檔編號A01N37/50GK102197815SQ20101013076
公開日2011年9月28日 申請日期2010年3月24日 優先權日2010年3月24日
發明者馮涵麗, 劉克強, 劉鈺, 白復芹 申請人:青島海利爾藥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