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農藥組合物及其應用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農藥組合物及其應用,尤其涉及含有肟菌酯與酰胺類殺菌劑組合 物及其在作物病害防治上的應用。
背景技術:
霜霉病是卵菌病害,由真菌中的霜霉菌引起的植物病害。此病從幼苗到收獲各階 段均可發生,以成株受害較重。主要為害葉片,由基部向上部葉發展。發病初期在葉面形成 淺黃色近圓形至多角形病斑,空氣潮濕時葉背產生霜狀霉層,有時可蔓延到葉面。后期病斑 枯死連片,呈黃褐色,嚴重時全部外葉枯黃死亡。病菌以菌絲在種子或秋冬季生菜上為害越 冬,也可以卵孢子在病殘體上越冬。主要通過氣流、澆水、農事及昆蟲傳播。病菌孢子萌發 溫度為6 10°C,適宜侵染溫度15 17°C,田問種植過密、定植后澆水過早、過大、土壤濕 度大、排水不良等容易發病。春未夏初或秋季連續陰雨天氣最易發生,病害嚴重時可造成 20% 40%產量損失。由于病菌產生抗性,頻繁施藥又造成農民負擔加重和環境污染加劇。 在某些病害發生嚴重的區域,常規農藥單獨使用很難防治,而且效果很差,嚴重影響糧食的 豐產。因此,為克服病菌的抗藥性,急需高效、低毒、安全、環保的殺菌劑新品種。肟菌酯(trifloxystrobin)是從天然產物Strobilurins作為先導化合物成功開 發的一種新含氟殺菌劑。具有高效、廣譜、保護、治療、鏟除、滲透、內吸、耐雨水沖刷、持效期 長等特性。對1,4_脫甲基化酶抑制劑,苯甲酰胺類,二羧胺類和苯并咪唑類產生抗性的菌 株有效,與目前已有殺菌劑無交互抗性。對幾乎所有真菌綱(子囊菌綱、擔子菌綱、卵菌綱 和半知菌類)病害如白粉病、銹病、潁枯病、網斑病、霜霉病、稻瘟病等均有良好的活性。對 作物安全,因其在土壤,水中可快速降解,故對環境安全。但其作用點單一,容易產生抗性。烯酰嗎啉(dimethomorph)是專一殺卵菌綱真菌殺菌劑,其作用特點是破壞細胞 壁膜的形成,對卵菌生活史的各個階段都有作用,孢子囊梗和卵孢子的形成階段尤為敏感, 在極低濃度下(<0.25yg/ml)即受到抑制。與苯基酰胺類藥劑無交互抗性。廣泛用于蔬 菜霜霉病、疫病、苗期猝倒病、煙草黑脛病等由鞭毛菌亞門卵菌綱真菌引起的病害防治,具 內吸活性。單獨使用有比較高的抗性風險,所以常與代森錳鋅等保護性殺菌劑復配使用,以 延緩抗性的產生。精甲霜靈(metalaxyl-M)是核糖體RNA I的合成抑制劑。具有保護、治療作用的 內吸性殺菌劑,可被植物的根、莖、葉吸收,并隨植物體內水分運轉而轉移到植物的各器官。 可以防治霜霉菌、疫霉菌、腐霉菌所引起的病害。為了滿足農業生產的需要,發明人通過大量的生物測定篩選,意外發現肟菌酯和 酰胺類殺菌劑,如烯酰嗎啉、精甲霜靈以一定比例復配,不僅對霜霉病菌等植物病原菌具有 顯著地增效作用,而且可以降低使用成本,便于推廣。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高效、低毒,且具有協同作用有利于病菌抗性治理的殺
3真菌組合物,用于防治各類作物的卵菌病害。本發明實現過程如下本發明組合物以肟菌酯和烯酰嗎啉或精甲霜靈為有效成分,肟菌酯和烯酰嗎啉或 精甲霜靈的質量比例為30 1 1 50,較好的比例為10 1 1 30,其余為農藥中 允許使用和可以接受的輔助成分。本發明殺真菌組合物用已知的方法制備成適合農業使用的任意一種劑型,比較好 的劑型為可濕性粉劑、水分散粒劑、懸浮劑,制劑中有效成分的總含量為5% -90%。本發明的組合物中使用的助劑包括分散劑、乳化劑、崩解劑、抗凍劑、增稠劑、潤濕 劑等及其它有益于有效成分在制劑中穩定和藥效發揮的已知物質,都是農藥制劑中常用或 允許使用的各種成分,并無特別限定,具體成分和用量根據配方要求通過簡單試驗確定。本發明所描述的產物可以以成品制劑形式提供,即組合物中各物質已經混合,組 合物的成分也可以以單劑形式提供,使用前直接在桶或罐中直接混合,然后稀釋至所需的 濃度。本發明組合物的施用頻率和施用量隨天氣情況和作物狀態而變化,可以通過使用適 當的劑型達到防治的目的。本發明的殺真菌組合物可用于防治多種作物的霜霉病害,例如對黃瓜霜霉病、葡 萄霜霉病等有良好的防治效果。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的有益效果在于1、組合物由兩種作用機制不同的有效 成分組成,混配后具有明顯的協同作用,提高了防治效果,同時也有利于克服和延緩病菌抗 藥性的產生;2、藥劑混配后藥效提升,減少了有效成分用藥量,從而降低了成本和減輕了對 環境的污染。
具體實施例方式為了使本發明的目的、技術方案及優點更加清楚明白,本發明用以下具體實施例 進行說明,但本發明絕非限于這些例子。以下所述僅為本發明較好的實施例,僅僅用以解釋 本發明,并不能因此而理解為對本發明專利范圍的限制。應當指出的是,凡在本發明的精神 和原則之內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和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之內。因 此,本發明專利的保護范圍應以所附權利要求為準。將不同農藥的有效成分組合制成農藥,是目前開發和研制新農藥以及防治農業上 抗性病菌的一種有效和快捷的方式。不同品種的農藥混合后,通常表現出三種作用類型相 加作用、增效作用和拮抗作用。但具體為何種作用,無法預測,只有通過大量試驗才能知道。 復配增效很好的配方,由于明顯提高了實際防治效果,降低了農藥的使用量,從而大大地延 緩了病菌抗藥性的產生速度,是綜合防治病害的重要手段。發明人通過大量的篩選試驗,運用孫云沛法對肟菌酯和烯酰嗎啉或精甲霜靈組合 物進行不同配比的增效作用分析,發現在一定的配比范圍內,肟菌酯和酰胺類殺菌劑組合 對霜霉病菌具有明顯的協同增效作用,而不僅僅是兩種藥劑的簡單相加,具體用以下生物 測定實例加以說明。生物測定實例1 肟菌酯與烯酰嗎啉復配對葡萄霜霉病菌的室內毒力測定及配比 篩選試驗方法選擇長好2張完整葉片、長勢一致盆栽葡萄苗,用記號筆寫上標簽編號,插入盆內,按序排放,供試驗用。取新鮮典型癥狀病葉,用10°C左右去離子水洗下病葉 背面霜霉病菌孢子囊,用單層紗布過濾,配成孢子囊懸浮液,孢子囊濃度2-3. 0 X IO5個/ml。 然后再將其放入15°C左右低溫處3小時左右,促使大量孢子囊釋放出游動孢子。用接種噴 霧器(壓力0. IMPa)在葡萄苗葉背均勻噴霧接種。接種后,將盆苗移至20-25°C、相對濕度 95%左右人工氣候箱或有光照保濕箱,保濕誘發,一周左右,視空白對照發病情況進行分級 調查。以病情指數計算防治效果,并求出毒力回歸方程及EC5tl值。病情分級標準
0級葉片無病斑
1級病斑面積占整個葉片面積的5%以下;
3級病斑面積占整個葉片面積的6-10% ;
5級病斑面積占整個葉片面積的11-25% ;
7級病斑面積占整個葉片面積的26-50% ;
9級病斑面積占整個葉片面積的50%以上。
計算方法
病情指數(%)= Σ (各級病葉數χ相對級數)xlOO
調查總葉數χ 9
防治效果(%)=(對照病情指數一處理病情指數)XlOO/對照病情指數用最小乘二法計算毒力回歸方程及其EC5tl值,然后再計算毒力指數和共毒系數(CTC)。依孫云沛法計算出各藥劑的毒力指數及混劑的共毒系數(CTC值)。CTC彡80為 拮抗作用,80 < CTC < 120為相加作用,CTC ^ 120為增效作用。共毒系數(CTC)=混劑實 測毒力指數(ATI) /混劑理論毒力指數X 100 (TTI)。實測毒力指數(ATI)=標準藥劑EC5tl/供試藥劑EC5tlX 100理論毒力指數(TTI) = A藥劑毒力指數X混劑中A的百分含量+B藥劑毒力指數X混劑中B的百分含量測定結果表明,肟菌酯與烯酰嗎啉在配比30 1 1 50之間,具有明顯的增效 作用,尤其在10 1 1 30之間,增效作用更明顯,共毒系數在150以上(表1)。表1肟菌酯與烯酰嗎啉復配對葡萄霜霉病菌的室內毒力測定結果
權利要求
一種農藥組合物,其特征在于有效成分為肟菌酯(A)和一種酰胺類殺菌劑(B)。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農藥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酰胺類殺菌劑為烯酰嗎啉、精 甲霜靈中的一種。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殺菌組合物,其特征在于有效成分A與B質量比為 30 1-1 50。
4.根據權利要求3,其特征在于有效成分A與B質量比為10 1-1 30。
5.權利要求1至4中任一項所述的農藥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農藥組合物中還含 有農藥制劑輔助成分,以便將農藥組合物制成適合農業上使用的劑型,其中有效成分的質 量百分含量為5% -90%。
6.根據權利要求5,其特征在于所述輔助成分為分散劑、乳化劑、崩解劑、抗凍劑、增 稠劑、潤濕劑中的一種或幾種。
7.根據權利要求6,其特征在于所述農藥組合物的劑型是可濕性粉劑、懸浮劑或水分 散粒劑。
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殺菌組合物在防治作物卵菌病害上的用途。
9.根據權利要求8的用途,其特征在于所述農藥組合物用于防治蔬菜和水果的霜霉 病、疫病、苗期猝倒病、煙草黑脛病。全文摘要
本發明涉及一種農藥組合物及其應用,其有效成分為肟菌酯(A)和一種酰胺類殺菌劑(B),酰胺類殺菌劑選自烯酰嗎啉、精甲霜靈等,A與B的質量比例為3 0∶1-1∶5 0。肟菌酯和酰胺類殺菌劑復配后具有明顯的協同增效作用,主要用于防治作物卵菌病害。
文檔編號A01P3/00GK101953347SQ201010200368
公開日2011年1月26日 申請日期2010年6月3日 優先權日2010年6月3日
發明者張承來, 戴娜, 景輝, 王新軍, 羅水凌, 趙萍 申請人:深圳諾普信農化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