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高效施肥機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農用機械,尤其涉及一種適用于小麥、棉花及玉米等施肥的 機械。
背景技術:
小麥、棉花及玉米等農作物在生長過程中,需要定期施肥,傳統的施肥方法是人工 撒肥,其缺點是施肥不均勻,而且肥料容易滾落到坑洼處,也極易被風吹散,達不到好的施 肥效果。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能夠提高施肥效率和施肥效果的高 效施肥機。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高效施肥機,包括盛裝有液態 肥料的儲液箱,所述儲液箱安裝于機動車體上,所述儲液箱通過吸液管連接有高壓泵,所述 高壓泵的輸出端連接有輸液管,所述輸液管端部連接有兩個安裝在所述機動車體上的噴液 桿,每個所述噴液桿上安裝有至少兩個噴頭。作為優選的技術方案,所述噴液桿安裝在所述機動車體的后部。作為對上述技術方案的改進,所述噴液桿可轉動安裝在所述機動車體上。作為對上述技術方案的改進,所述高壓泵與所述儲液箱之間還設有回液管。由于采用了上述技術方案,高效施肥機,包括盛裝有液態肥料的儲液箱,所述儲液 箱安裝于機動車體上,所述儲液箱通過吸液管連接有高壓泵,所述高壓泵的輸出端連接有 輸液管,所述輸液管端部連接有兩個安裝在所述機動車體上的噴液桿,每個所述噴液桿上 安裝有至少兩個噴頭;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利用機動車運輸肥液進行噴施,大幅度 的提高了施肥的速度,且施肥均勻,施肥效果較好。
附圖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圖中1-機動車體;2-儲液箱;3-吸液管;4-高壓泵;5-輸液管;6-噴液桿;7_噴 頭;8-回液管。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和實施例,進一步闡述本實用新型。應理解,這些實施例僅用于說明 本實用新型而不用于限制本實用新型的范圍。此外應理解,在閱讀了本實用新型講授的內 容之后,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對本實用新型作各種改動或修改,這些等價形式同樣落于本 申請所附權利要求書所限定的范圍。如附圖所示,高效施肥機,包括盛裝有液態肥料的儲液箱2,所述儲液箱2安裝于
3機動車體1上,利用機動車體1運輸肥液提高了噴肥的速度,釋放了勞動力,減輕了勞作人 員的工作強度;所述儲液箱2通過吸液管3連接有高壓泵4,所述高壓泵4的輸出端連接有 輸液管5,所述輸液管5端部連接有兩個安裝在所述機動車體上1的噴液桿6,每個所述噴 液桿6上安裝有至少兩個噴頭7,利用兩個噴液桿6同時向機動車體1兩側的農作物上噴 灑液態肥,較大幅度的提高了施肥的工作效率,且施肥均勻,施肥效果較好;再加上噴液桿 6較長,且每個噴液桿6上安裝有多個噴頭7,使一次性噴肥面積增大,進一步提高了噴肥速 度。所述高壓泵4與所述儲液箱2之間還設有回液管8,噴灑完后,將高壓泵4中殘留 的肥液回收到儲液箱2中,避免造成浪費;并且,所述噴液桿6安裝在所述機動車體1的后 部,勞作人員在液態肥噴射的前方,有助于減少勞作人員對空氣中液態肥霧氣的吸入,從而 減少勞作人員中毒的幾率,有助于他們的身體健康;所述噴液桿6可轉動安裝在所述機動 車體1上,使用完后,可以將噴液桿6旋轉到與機動車體1平行的位置,以減少本實用新型 空間的占用率,便于存放和對施肥機本身的保護。一切從本實用新型的構思出發,不經過創造性勞動所作出的結構變換均落在本實 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
權利要求高效施肥機,包括盛裝有液態肥料的儲液箱,所述儲液箱安裝于機動車體上,其特征在于所述儲液箱通過吸液管連接有高壓泵,所述高壓泵的輸出端連接有輸液管,所述輸液管端部連接有兩個安裝在所述機動車體上的噴液桿,每個所述噴液桿上安裝有至少兩個噴頭。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施肥機,其特征在于所述噴液桿安裝在所述機動車體的后部。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高效施肥機,其特征在于所述噴液桿可轉動安裝在所述機動 車體上。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施肥機,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壓泵與所述儲液箱之間還設有回液管。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高效施肥機,包括盛裝有液態肥料的儲液箱,所述儲液箱安裝于機動車體上,所述儲液箱通過吸液管連接有高壓泵,所述高壓泵的輸出端連接有輸液管,所述輸液管端部連接有兩個安裝在所述機動車體上的噴液桿,每個所述噴液桿上安裝有至少兩個噴頭;本實用新型利用機動車運輸肥液進行噴施,大幅度的提高了施肥的速度,且施肥均勻,施肥效果較好。
文檔編號A01C23/04GK201726668SQ2010202556
公開日2011年2月2日 申請日期2010年7月2日 優先權日2010年7月2日
發明者左其錦, 文金明 申請人:左其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