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有機垃圾的生態堆肥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垃圾的處理裝置,尤其涉及一種有機垃圾的生態堆肥裝置。
背景技術:
隨著城鄉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生活環境的衛生要求也大幅度提升。目前 可降解有機生活垃圾經堆肥化處理后用作肥料是國內垃圾處理的主要手段,堆肥化處理的 形式主要有開放式和密封式兩種開放式堆肥工藝比較簡單,但是由于在發酵過程中會產 生臭氣、粉塵等二次污染,嚴重影響周圍環境;而為了防止對環境的二次污染,堆肥化處理 趨向于采用密封式。密封式發酵倉是目前常用的堆肥裝置之一,它一般由倉壁、倉底和蓋體組成,倉壁 一側設裝載機進出的密閉門,倉底設集水管道收集滲濾液,頂部設抽風管道收集臭氣再處 理,但是無論是密封式發酵倉還是開放式堆肥一般都存在臭氣、滲濾液的處理問題,以及堆 溫不高的問題,尤其是在冬季時,外界氣溫較低,肥堆散熱快,堆溫較低,導致堆肥微生物的 活性降低、垃圾發酵速度慢、堆肥周期長,也導致發酵倉的利用率下降,而且堆肥產物中含 有分解不充分的物質,影響堆肥產物的質量。
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發酵速度快、無二次污染且耗能小的 有機垃圾的生態堆肥裝置。本實用新型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為一種有機垃圾的生態堆肥裝 置,包括滲濾液收集槽和至少一個堆肥倉,每個所述的堆肥倉上分別密封設置有進料門和 出料門,所述的堆肥倉的倉頂設置有太陽能熱水器,每個所述的堆肥倉的倉內設置有暖氣 片,所述的太陽能熱水器的出水口通過管道與所述的暖氣片的進水口連通,所述的暖氣片 的出水口通過管道與所述的太陽能熱水器的進水口連通,每個所述的堆肥倉設置有斜坡狀 的倉底,每個所述的堆肥倉的倉底的最低端與所述的滲濾液收集槽連通,所述的滲濾液收 集槽的槽底為斜坡狀,所述的滲濾液收集槽的最低端連接有發酵池。每個所述的堆肥倉上設置有滲濾液回噴機構,所述的滲濾液回噴機構包括水泵和 滲濾液噴灑器,所述的水泵通過管道分別與所述的發酵池和所述的滲濾液噴灑器連接,所 述的滲濾液噴灑器設置在所述的堆肥倉內,所述的管道上設置有閥門。每個所述的堆肥倉上設置有除臭機構,所述的除臭機構包括水泵、設置在所述的 堆肥倉倉頂的用于填裝除臭吸附劑的除臭室和設置在所述的堆肥倉倉內的除臭劑噴灑器, 所述的堆肥倉的倉外設置有用于盛放化學除臭劑的除臭池,所述的水泵通過管道分別與所 述的除臭池和所述的除臭劑噴灑器連接,所述的管道上設置有閥門。所述的除臭機構中的水泵、除臭劑噴灑器可與所述的滲濾液回噴機構中的水泵、 滲濾液噴灑器共用。所述的堆肥倉的倉頂設置有太陽能電池板,所述的太陽能電池板與所述的水泵連接。[0010]所述的發酵池上設置有伸出池外的排液管,所述的排液管上設置有排液閥,可將發酵池內的一部分滲濾液排出,用作液體肥料。所述的進料門設置在所述的堆肥倉的倉頂,所述的出料門設置在所述的堆肥倉的 側面。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優點是由于堆肥倉的倉內設置有暖氣片,通過暖 氣片給堆肥倉內的垃圾發酵提供熱量,提高了堆肥的堆溫,使堆肥的堆溫始終保持在40 50°C,營造出了有利于微生物活動的微環境,加快了有機垃圾的發酵降解速度,且通過太陽 能熱水器給暖氣片提供熱水,水被循環利用,大大降低了能耗,有利于環保;而堆肥倉的倉 底以及滲濾液收集槽的槽底均為斜坡狀,有利于滲濾液的順利排出和收集,又由于堆肥倉 上設置有滲濾液回噴機構,將發酵池內發酵后的滲濾液抽取回噴堆肥倉內的垃圾,以改善 垃圾的含水率,為微生物的正常活動提供保證;且堆肥倉上設置有除臭機構,在除臭室內填 裝腐熟的堆肥、活性炭、竹炭等除臭吸附劑可將堆肥倉內的臭氣吸附,同時通過除臭劑噴灑 器向堆肥倉內的垃圾噴灑化學除臭劑可將臭氣分子有效氧化除臭,通過這種物理法和化學 法的聯合作用,除臭效果好,且堆肥倉上密封設置有進料門和出料門,有效防止臭味逸出, 避免了二次污染影響周圍環境;此外,同時設置多個堆肥倉,每個堆肥倉相互獨立,可獨立 循環使用每個堆肥倉,以提高該堆肥裝置的使用率。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整體立體結構示意圖;圖2為圖1的俯視圖;圖3為圖1去掉倉頂后的剖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描述。如圖所示,一種有機垃圾的生態堆肥裝置,包括滲濾液收集槽3和三個用隔板2分 開的堆肥倉1,每個堆肥倉1的倉頂密封設置有進料門11,每個堆肥倉1的側面密封設置出 料門12,堆肥倉1的倉頂設置有太陽能熱水器4,每個堆肥倉1的倉內設置有暖氣片5,太陽 能熱水器4的出水口通過管道與暖氣片5的進水口連通,暖氣片5的出水口通過管道與太 陽能熱水器4的進水口連通,每個堆肥倉1設置有斜坡狀的倉底13,每個堆肥倉1的倉底13 的最低端與滲濾液收集槽3連通,滲濾液收集槽3的槽底為斜坡狀,滲濾液收集槽3的最低 端連接有發酵池31,每個堆肥倉1上設置有滲濾液回噴機構和除臭機構,滲濾液回噴機構 包括水泵6和滲濾液噴灑器7,水泵6通過管道分別與發酵池31和滲濾液噴灑器7連接,滲 濾液噴灑器7設置在堆肥倉內,管道上設置有閥門8,除臭機構和滲濾液回噴機構共用同一 套水泵6和噴灑器7,除臭機構包括水泵6、設置在堆肥倉倉頂的除臭室14和除臭劑噴灑器 7,堆肥倉1的倉外設置有用于盛放化學除臭劑的除臭池15,水泵6通過管道分別與除臭池 15和除臭劑噴灑器7連接,管道上設置有閥門8,堆肥倉1的倉頂設置有太陽能電池板9,太 陽能電池板9與水泵6連接。上述實施例中,除附圖所示結構以外,發酵池31上可設置伸出池外的排液管,排 液管上設置排液閥。
權利要求1.一種有機垃圾的生態堆肥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滲濾液收集槽和至少一個堆肥倉, 每個所述的堆肥倉上分別密封設置有進料門和出料門,所述的堆肥倉的倉頂設置有太陽能 熱水器,每個所述的堆肥倉的倉內設置有暖氣片,所述的太陽能熱水器的出水口通過管道 與所述的暖氣片的進水口連通,所述的暖氣片的出水口通過管道與所述的太陽能熱水器的 進水口連通,每個所述的堆肥倉設置有斜坡狀的倉底,每個所述的堆肥倉的倉底的最低端 與所述的滲濾液收集槽連通,所述的滲濾液收集槽的槽底為斜坡狀,所述的滲濾液收集槽 的最低端連接有發酵池。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有機垃圾的生態堆肥裝置,其特征在于每個所述的堆肥倉 上設置有滲濾液回噴機構,所述的滲濾液回噴機構包括水泵和滲濾液噴灑器,所述的水泵 通過管道分別與所述的發酵池和所述的滲濾液噴灑器連接,所述的滲濾液噴灑器設置在所 述的堆肥倉內,所述的管道上設置有閥門。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有機垃圾的生態堆肥裝置,其特征在于每個所述的堆肥倉 上設置有除臭機構,所述的除臭機構包括水泵、設置在所述的堆肥倉倉頂的用于填裝除臭 吸附劑的除臭室和設置在所述的堆肥倉倉內的除臭劑噴灑器,所述的堆肥倉的倉外設置有 用于盛放化學除臭劑的除臭池,所述的水泵通過管道分別與所述的除臭池和所述的除臭劑 噴灑器連接,所述的管道上設置有閥門。
4.如權利要求2或3所述的一種有機垃圾的生態堆肥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堆肥倉 的倉頂設置有太陽能電池板,所述的太陽能電池板與所述的水泵連接。
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有機垃圾的生態堆肥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發酵池上設 置有伸出池外的排液管,所述的排液管上設置有排液閥。
6.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有機垃圾的生態堆肥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進料門設置 在所述的堆肥倉的倉頂,所述的出料門設置在所述的堆肥倉的側面。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有機垃圾的生態堆肥裝置,特點是包括滲濾液收集槽和至少一個堆肥倉,每個堆肥倉上分別密封設置有進料門和出料門,堆肥倉的倉頂設置有太陽能熱水器,每個堆肥倉的倉內設置有暖氣片,太陽能熱水器的出水口與暖氣片的進水口連通,暖氣片的出水口與太陽能熱水器的進水口連通,每個堆肥倉設置有斜坡狀的倉底,每個堆肥倉的倉底的最低端與滲濾液收集槽連通,滲濾液收集槽的槽底為斜坡狀,滲濾液收集槽的最低端連接有發酵池;優點是提高了堆肥的堆溫,營造出有利于微生物活動的微環境,加快了有機垃圾的發酵降解速度,且通過太陽能熱水器給暖氣片提供熱水,水被循環利用,大大降低了能耗,有利于環保。
文檔編號C05F17/02GK201817417SQ20102057240
公開日2011年5月4日 申請日期2010年10月22日 優先權日2010年10月22日
發明者朱建林, 李兵, 王英, 董志穎, 蔡兆琪, 陳宇輝 申請人:寧波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