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紅麻越冬栽培與多年扦插繁殖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作物繁殖方法,具體是一種紅麻越冬栽培與多年扦插繁殖方法。
背景技術:
紅麻又稱“洋麻”,是錦葵科木槿屬一年生韌皮纖維作物。因其在長江流域及其以 北地區不能自然留種,北方麻區每年要從華南地區調入大量種子。紅麻表現出強大的雜種 優勢,其優勢率高達35% 40%。長期以來,紅麻雜種優勢利用是國內外紅麻育種的主攻 目標。2008年9月,廣西大學周瑞陽發明的“紅麻野敗型細胞質雄性不育系的選育方 法”獲得國家發明專利(ZL 200510019454.4)。按此方法已選育出了 K03A(見桂科鑒字第 [2004] 152 號)、福 3A、P3A、917A、722A、763A 和 L23A (見桂科鑒字第[2007] 177 號)等 7 個細胞質雄性不育系,紅麻雜種優勢利用取得突破性進展。但細胞質不育系的繁殖是用其與保持系的不斷回交實現的。但隨著不育系與保持 系回交世代數的增加,紅麻細胞質雄性不育系中部分植株會出現微量或少量花粉,由此影 響雜交種的純度。若能使紅麻細胞質雄性不育系和保持系在華南地區安全越冬,實現多年 生栽培,將不育系的繁殖固定于較低的回交世代,將使上述問題得到圓滿解決。但由于紅麻 為草本植物,木質部柔弱,難以實現多年生栽培;且植株高大又易于倒伏,種子產量較低。因 此,要解決紅麻雄性不育系的保純問題,必須將越冬栽培與多年無性繁殖相結合。扦插繁殖 是一種無性繁殖方式,因此,可將越冬栽培與多年扦插繁殖相結合,以保持雄性不育系的不 育度。同時,該方法還有利于紅麻三倍體、非整倍體及轉基因植株等難以有性繁殖的特 殊種質資源的長期保存與多年利用。但關于紅麻越冬栽培與多年扦插繁殖技術,國內外均 未見報道。
發明內容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紅麻越冬栽培與多年扦插繁殖的 方法。本發明提供的紅麻越冬栽培與多年扦插繁殖方法包括如下步驟1)鑒定紅麻在華南地區的自然越冬能力;2)對于不能自然越冬的紅麻品種或品系,以木芙蓉或能自然越冬的紅麻野生種為 砧木,以不能自然越冬的紅麻品種或品系為接穗進行嫁接,次年扦插繁殖越冬成功的紅麻 品種或品系的接穗;對于能夠自然越冬的紅麻品種或品系,其自然越冬后,次年至少進行一 次扦插繁殖。在本發明的一個實施方案中,直接在木芙蓉的枝條上嫁接所述的紅麻品種或品 系。在另一實施方案中,在木芙蓉的離體枝條上嫁接所述的紅麻品種或品系,再將離體枝條 進行扦插。
在本發明的另一個實施方案中,直接在能自然越冬的紅麻野生種上嫁接所述的紅 麻品種或品系。在另一實施方案中,在所述的紅麻野生種的離體枝條上嫁接所述的紅麻品 種或品系,再進行扦插。其中,作為砧木的紅麻野生種可為實生苗或其扦插苗。其中,所述的作為接穗的紅麻品種或品系為其實生苗或其扦插苗。其中,能夠自然越冬的紅麻品種或品系可以是其實生苗或其扦插苗。在本發明的一個實施方案中,將嫁接越冬或自然越冬成活的所述的紅麻品種或品 系在扦插時按如下步驟制備扦插的莖段將當年生枝條剪去頂稍40 60cm后,將剩下的枝條剪成20 30cm長并帶有腋 芽的莖段。可采用本領域公知嫁接方法將所述的紅麻品種或品系嫁接到木芙蓉或所述的紅 麻野生種上,優選采用單芽切接法或劈接法。在本發明的一個實施方案中,將嫁接完所述紅麻品種或品系的木芙蓉或紅麻野生 種的離體插條的基部在0. Iwt %的高錳酸鉀溶液中浸泡M小時,而后扦插于營養杯中,置 于塑料覆蓋的小拱棚中保濕,以利嫁接處愈合;小拱棚外用遮陽網遮陰,以防高溫燒苗。棚 內溫度不超過35°C,15天后即可帶土移栽大田,任其自然越冬。在本發明的一個實施方案中,優選的紅麻品種或品系的嫁接時間為7月上旬 7 月下旬,優選的紅麻品種或品系嫁接苗的扦插時間為次年的3月 4月。在本發明另一個實施方案中,所述的能自然越冬的紅麻品種或品系的扦插時間優 選為3月 4月和/或7月 8月。在紅麻品種或品系扦插時,選擇排灌方便的田塊作扦插田。按畦面1.6米,溝寬 0.40米分畦。扦插田應畦面平整,土壤碎松,不應有大的土垡。在一個實施方案中,為扦插 于旱地,可于扦插前5天灌透水,也可扦插后澆水直至成活;在另一個實施方案中,為扦插 于水田,則只保持水田濕潤即可,不應有明水,以免莖段腐爛。在紅麻品種或品系扦插時,株距控制在20 30cm,行距控制在40cm,扦插后保持 土壤濕潤,如土壤干燥,應及時澆水。在另一個實施方案中,扦插后用稻草覆蓋,只需扦插時 澆透水即可。利用本發明的方法實現的紅麻細胞質雄性不育系的越冬栽培和多年扦插繁殖,不 但有效簡少了不育系與保持系的回交世代數,而且有效保持了不育系的雄性不育特性,提 高了雜交種子的純度。同時,該方法還有利于紅麻三倍體、非整倍體及轉基因植株等難以有 性繁殖的特殊種質資源的長期保存與多年利用。
具體實施例方式以下實施例用于說明本發明,但不用來限制本發明的范圍。實施例1用木芙蓉枝條作砧木嫁接繁殖紅麻細胞質雄性不育保持系K0;3B經越冬能力鑒定,雄性不育保持系Κ(Χ3Β (金光無刺)的自然越冬存活率一般為 30 50%,為提高其越冬存活率,進行了嫁接處理,步驟如下。(1)砧木的處理2007年7月5日,剪取莖稈充實的南寧單瓣木芙蓉枝條(不要用 綠色的嫩枝),其直徑不超過1厘米,長度為15 20厘米左右,去除葉片后,將莖稈基部置 于0. Iwt %濃度高錳酸鉀溶液中。
(2)接穗的制備將欲作接穗的紅麻細胞質雄性不育保持系K0;3B種子于4月中旬 播種,2007年7月5日,剪取用其莖稈上有腋芽部分,去葉,置于盛有淺水層的桶中保濕,也 可用濕毛巾覆蓋保濕,以作嫁接之用。(3)嫁接采用單芽切接法進行嫁接。(4)嫁接后的管理將嫁接后的枝條的基部置于0. 濃度高錳酸鉀溶液中,使 其在高錳酸鉀溶液中的總時間不超過12小時。然后將嫁接株扦插于營養杯中,置于塑料覆 蓋的小拱棚中保濕,以利嫁接處愈合;小拱棚外用遮陽網遮陰,以防高溫燒苗。棚內溫度不 超過35°C。15天后即可帶土移栽大田。任其自然越冬。(5)2008年3月,觀察其越冬成活率為97%。將接穗越冬后的枝條剪去莖稈梢部 50cm后,將其下有腋芽的麻莖剪成20 30cm長的莖段,作扦插之用。(6)扦插田的準備選擇排灌方便的旱地作扦插田。按畦面1.6米,溝寬0.40米 分畦。扦插田應畦面平整,土壤碎松,不應有大的土垡,并于扦插前5天灌透水。(7)扦插密度及插后管理扦插密度株距20 30cm,行距40cm。扦插后應保持 土壤濕潤,扦插時澆透水分,扦插后用稻草覆蓋。扦插后2個星期即可完全成活。施肥及其 他栽培管理用常規方法即可。(8)2008年7月再進行嫁接砧木的處理同步驟(1);接穗用早春扦插繁殖的植 株,剪取用其莖稈上有腋芽部分,去葉,置于盛有淺水層的桶中保濕,也可用濕毛巾覆蓋保 濕,以作嫁接之用。嫁接采用單芽切接法。(9) 2009年3月調查,越冬成活率為98%。2009年重復2008年的步驟,于2010年 3月調查,其越冬成活率為100%。實施例2用紅麻野生種H040作砧木嫁接繁殖紅麻細胞質雄性不育保持系KOIBB(1)砧木與接穗的播種2007年7月5日將砧木紅麻野生種H040與接穗紅麻細胞 質雄性不育系K0;3B同時播種于營養杯中,待幼苗生長至10厘米左右時進行嫁接。(2)嫁接采用劈接法進行嫁接。(3)嫁接后的管理將嫁接株置于塑料覆蓋的小拱棚中保濕,以利嫁接處愈合;小 拱棚外用遮陽網遮陰,以防高溫燒苗。棚內溫度不超過35°C。15天后即可帶土移栽大田。 任其自然越冬。(4)于2008年3月調查,其越冬成活率為95%。將接穗越冬后的枝條剪去莖稈梢 部50cm后,將其下有腋芽的麻莖剪成20 30cm長的莖段,作扦插之用。(5)扦插田的準備選擇排灌方便的水田作扦插田。按畦面1. 6米,溝寬0. 40米 分畦。扦插田應畦面平整,土壤碎松,不應有大的土垡。保持水田濕潤即可,不應有明水,以 免莖段腐爛。(6)扦插密度及插后管理扦插密度株距20 30cm,行距40cm。扦插后應保持 土壤濕潤,如土壤干燥,應及時澆水。扦插后2個星期即可完全成活。施肥及其他栽培管理 用常規方法即可。(7)2008年7月下旬進行嫁接剪取莖稈充實的紅麻野生種枝條,其直徑不超過1 厘米,長度為15 20厘米左右,去除葉片后,將其基部置于0. 1 %濃度高錳酸鉀溶液中;接 穗用早春扦插繁殖的植株(步驟(4)),剪取用其莖稈上有腋芽部分,去葉,置于盛有淺水層 的桶中保濕,也可用濕毛巾覆蓋保濕,以作嫁接之用;采用單芽切接法嫁接。
5
(8)于2009年3月調查,越冬成活率為97%。2009年重復2008年的步驟,2010 年3月調查,其越冬成活率為98%。實施例3每年兩次扦插繁殖紅麻細胞質雄性不育系K03A經越冬性鑒定發現,紅麻細胞質雄性不育系K03A的自然越冬存活率在80%以上, 不需進行嫁接處理,可自然越冬。(1)播種時期2007年3月15日播種紅麻細胞質雄性不育系K03A,采用常規栽培
管理方法進行栽培管理。(2)扦插莖段2007年8月5日,取步驟(1)的紅麻植株,剪去莖稈梢部50cm后, 將其下有腋芽的麻莖剪成20 30cm長的莖段,作扦插之用;(3)扦插田的準備應選擇排灌方便的田塊作扦插田。按畦面1. 6米,溝寬0. 40米 分畦。扦插田應畦面平整,土壤碎松,不應有大的土垡。如扦插于旱地,則于扦插前5天灌 透水,也可扦插后澆水直至成活;如扦插于水田,則只保持水田濕潤即可,不應有明水,以免 莖段腐爛。(4)扦插密度及插后管理扦插密度株距20 30cm,行距40cm。扦插后應保持土 壤濕潤,如土壤干燥,應及時澆水。如扦插后用稻草覆蓋,則只需扦插時澆透水分即可。扦 插后2個星期即可完全成活。施肥及其他栽培管理同常規栽培管理。任其自然越冬。(5)次年早春扦插次年3月將接穗越冬后的枝條剪去莖稈梢部50cm后,將其下 有腋芽的麻莖剪成20 30cm長的莖段,作扦插之用。(6)扦插田的準備選擇排灌方便的旱地作扦插田。按畦面1.6米,溝寬0.40米 分畦。扦插田應畦面平整,土壤碎松,不應有大的土垡,并于扦插前5天灌透水。(7)扦插密度及插后管理扦插密度株距20 30cm,行距40cm。扦插后應保持 土壤濕潤,扦插時澆透水分,扦插后用稻草覆蓋。扦插后2個星期即可完全成活。施肥及其 他栽培管理用常規方法即可。施肥及其他栽培管理用常規方法即可。(8) 2008年3月調查,其越冬成活率為93 %,與2008年8月進行第二次扦插,扦插 方法同前。(9)2009年3月調查,越冬成活率為95%,重復2008年的步驟,2010年3月調查, 其越冬成活率為97%。以上所述僅是本發明的優選實施方式,應當指出,對于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 員來說,在不脫離本發明技術原理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改進和潤飾,這些改進和潤飾 也應視為本發明的保護范圍。
權利要求
1.一種紅麻越冬栽培與多年扦插繁殖方法,包括如下步驟1)鑒定紅麻在華南地區的自然越冬能力;2)對于不能自然越冬的紅麻品種或品系,以木芙蓉或能自然越冬的紅麻野生種為砧 木,以不能自然越冬的紅麻品種或品系為接穗進行嫁接,次年扦插繁殖越冬成功的紅麻品 種或品系的接穗;對于能夠自然越冬的紅麻品種或品系,其自然越冬后,次年至少進行一次 扦插繁殖。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直接在所述的木芙蓉或所述的紅麻野生 種的枝條上嫁接所述的紅麻品種或品系,或在它們離體的枝條上嫁接所述的紅麻品種或品 系,再將離體枝條進行扦插。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作為接穗的紅麻品種或品系為 其實生苗或其扦插苗。
4.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能夠自然越冬的紅麻品種或品 系為其實生苗或其扦插苗。
5.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將嫁接越冬或自然越冬成活的紅麻品 種或品系在扦插時按如下步驟制備扦插莖段將當年生枝條剪去頂稍40 60cm后,將剩下的枝條剪成20 30cm長并帶有腋芽的 莖段。
6.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嫁接方法為單芽切接法或劈接法。
7.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將嫁接完成的所述離體插條的基部在 0. Iwt %的高錳酸鉀溶液中浸泡6 12小時,而后扦插于營養杯中,置于塑料覆蓋的小拱棚 中保濕,以利嫁接處愈合;小拱棚外用遮陽網遮陰,以防高溫燒苗,棚內溫度不超過35°C, 15天后即可帶土移栽大田,任其自然越冬。
8.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紅麻品種或品系的嫁接時間為 7月上旬 7月下旬,所述的紅麻品種品系嫁接苗的扦插時間為3月 5月。
9.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能自然越冬的紅麻品種或品系 的扦插時間為3月 5月和/或7月 8月。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紅麻越冬栽培與多年扦插繁殖方法,包括如下步驟1)鑒定紅麻在華南地區的自然越冬能力;2)對于不能自然越冬的紅麻品種或品系,以木芙蓉或能自然越冬的紅麻野生種為砧木,以不能自然越冬的紅麻品種或品系為接穗進行嫁接,次年早春扦插繁殖越冬成功的紅麻品種或品系的接穗;對于能夠自然越冬的紅麻品種或品系,其自然越冬后,次年早春和/或夏季進行扦插繁殖。本發明的方法實現了紅麻細胞質雄性不育系的越冬栽培和多年扦插繁殖,不但有效簡少了不育系與保持系的回交世代數,而且有效保持了不育系的雄性不育特性,提高了雜交種子的純度。
文檔編號A01G1/06GK102144499SQ201110043350
公開日2011年8月10日 申請日期2011年2月22日 優先權日2011年2月22日
發明者周瓊, 周瑞陽, 陳鵬 申請人:廣西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