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白蟻巢上炭角菌屬種的分離培養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菌種的分離培養方法,特別是白蟻巢上炭角菌屬種的分離培養方法。
背景技術:
炭角菌屬有黑柄炭角菌Xylaria nigripes (Klotzsch) &icc.、痂狀炭角菌 Xylaria escharoidea (Berk. ) Sacc.等,黑柄炭角菌中文別名烏靈參、雞茯苓、地炭棍,菌核生長在廢棄的白蟻窩上。經濟用途藥用菌核,其性溫,味微苦。民間藥用,能除濕、鎮驚、 止心悸,催乳、補腎、安眠的作用。治產后失血,跌打損傷,可與肉燉食,作為補藥。由于炭角菌生長環境的特殊性,其菌種的自然繁殖遠遠不能滿足人們對該藥源植物的需求,為了解決供需矛盾,人們多采用人工栽培的方法擴大藥源,但在人工栽培中,如果以常規方法育種,菌種產量產值均較低。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即在于克服現有技術的缺點,提供一種白蟻巢上炭角菌屬種的分離培養方法,它能大大提高白蟻巢上炭角菌屬種產量,杜絕了菌種的病毒危害,保障了菌種的
產量和產值。本發明的目的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一種白蟻巢上炭角菌屬種的分離培養方法,它包括以下步驟
(1)白蟻巢的獲取方法
從生長蟻巢傘地方挖開土壤,從中取出白蟻巢,將白蟻巢裝入塑料袋內,密封保藏;
(2)炭角菌培養方法
將獲得的白蟻巢取100 300克,裝入250ml 300 ml的三角瓶內,瓶口用塑料薄膜密封;或者將白蟻巢裝入塑料袋內,密封袋口 ;在室內25 30°C下培養,培養至形成黑色棒狀子實體為止;
(3)菌種分離方法
A、培養基a配制培養基按以下組分及重量比配制馬鈴薯200g、葡萄糖20g、瓊脂 20g,按以上比例稱取,然后加入水IOOOmL ;培養基b配制培養基按以下組分及重量比配制酵母粉5g、葡萄糖20g、瓊脂20g,按以上比例稱取,然后加入水IOOOmL ;
B、分離方法
將培養出的炭角菌子實體取出,用70% 75%的酒精棉球擦洗子實體表面,然后在無菌環境下將子實體折斷,手術刀在酒精燈火焰上灼燒殺菌并冷卻后,切取子實體內部組織,放在培養基a或培養基b上;
(4)菌種培養方法
將放入子實體組織塊的培養基,在22°C 25°C下培養,培養至形成黑色子實體為止, 將形成黑色子實體的菌種,確定為炭角菌屬菌種,選擇無細菌和霉菌感染的菌種使用;(5)菌種保藏
將菌種用紙包裹,在室內20°C 30°C下保藏,間隔2 3個月轉接培養一次。通過上面的敘述可以看出,本發明具有以下優點利用本發明的分離培養方法,菌種具有不受地區、季節與氣候限制,便于工廠化生產等優勢,大大提高了白蟻巢上炭角菌屬種產量,保障了菌種的產值。
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結合具體實施方式
對本發明做進一步的描述
實施例1 一種白蟻巢上炭角菌屬種的分離培養方法,它包括以下步驟
(1)白蟻巢的獲取方法
從生長蟻巢傘地方挖開土壤,從中取出白蟻巢,將白蟻巢裝入塑料袋內,密封保藏;
(2)炭角菌培養方法
將獲得的白蟻巢取100克,裝入250ml的三角瓶內,瓶口用塑料薄膜密封;或者將白蟻巢裝入塑料袋內,密封袋口 ;在室內25°C下培養,培養至形成黑色棒狀子實體為止;
(3)菌種分離方法
A、培養基配制培養基a配制培養基按以下組分及重量比配制馬鈴薯200g、葡萄糖 20g、瓊脂20g,按以上比例稱取,然后加入水IOOOmL ;
B、分離方法
將培養出的炭角菌子實體取出,用70%的酒精棉球擦洗子實體表面,然后在無菌環境下將子實體折斷,在酒精燈火焰上灼燒殺菌并冷卻后,切取子實體內部組織,放在培養基上;
(4)菌種培養方法
將放入子實體組織塊的培養基,在22°C下培養,培養至形成黑色子實體為止,將形成黑色子實體的菌種,確定為炭角菌屬菌種,選擇無細菌和霉菌感染的菌種使用;
(5)菌種保藏
將菌種用紙包裹,在室內20°C下保藏,間隔2個月轉接培養一次。實施例2 一種白蟻巢上炭角菌屬種的分離培養方法,它包括以下步驟
(1)白蟻巢的獲取方法從生長蟻巢傘地方挖開土壤,從中取出白蟻巢,將白蟻巢裝入塑料袋內,密封保藏;
(2)炭角菌培養方法
將獲得的白蟻巢取300克,裝入300 ml的三角瓶內,瓶口用塑料薄膜密封;或者將白蟻巢裝入塑料袋內,密封袋口 ;在室內30°C下培養,培養至形成黑色棒狀子實體為止;
(3)菌種分離方法
A、培養基配制培養基b配制培養基按以下組分及重量比配制酵母粉5g、葡萄糖 20g、瓊脂20g,按以上比例稱取,然后加入水IOOOmL ;
B、分離方法
將培養出的炭角菌子實體取出,用75%的酒精棉球擦洗子實體表面,然后在無菌環境下將子實體折斷,手術刀在酒精燈火焰上灼燒殺菌并冷卻后,切取子實體內部組織,放在培
養基上;(4)菌種培養方法
將放入子實體組織塊的培養基,在25°C下培養,培養至形成黑色子實體為止,將形成黑色子實體的菌種,確定為炭角菌屬菌種,選擇無細菌和霉菌感染的菌種使用;
(5)菌種保藏
將菌種用紙包裹,在室內30°C下保藏,間隔3個月轉接培養一次。實施例3 一種白蟻巢上炭角菌屬種的分離培養方法,它包括以下步驟
(1)白蟻巢的獲取方法
從生長蟻巢傘地方挖開土壤,從中取出白蟻巢,將白蟻巢裝入塑料袋內,密封保藏;
(2)炭角菌培養方法
將獲得的白蟻巢取200克,裝入300 ml的三角瓶內,瓶口用塑料薄膜密封;或者將白蟻巢裝入塑料袋內,密封袋口 ;在室內下培養,培養至形成黑色棒狀子實體為止;
(3)菌種分離方法
A、培養基配制培養基a配制培養基按以下組分及重量比配制馬鈴薯200g、葡萄糖 20g、瓊脂20g,按以上比例稱取,然后加入水IOOOmL ;
B、分離方法
將培養出的炭角菌子實體取出,用75%的酒精棉球擦洗子實體表面,然后在無菌環境下將子實體折斷,在酒精燈火焰上灼燒殺菌并冷卻后,切取子實體內部組織,放在培養基上;
(4)菌種培養方法
將放入子實體組織塊的培養基,在23°C下培養,培養至形成黑色子實體為止,將形成黑色子實體的菌種,確定為炭角菌屬菌種,選擇無細菌和霉菌感染的菌種使用
(5)菌種保藏
將菌種用紙包裹,在室內下保藏,間隔2. 5個月轉接培養一次。實施例4 一種白蟻巢上炭角菌屬種的分離培養方法,它包括以下步驟
(1)白蟻巢的獲取方法
從生長蟻巢傘地方挖開土壤,從中取出白蟻巢,將白蟻巢裝入塑料袋內,密封保藏;
(2)炭角菌培養方法
將獲得的白蟻巢取250克,裝入300 ml的三角瓶內,瓶口用塑料薄膜密封;或者將白蟻巢裝入塑料袋內,密封袋口 ;在室內27°C下培養,培養至形成黑色棒狀子實體為止;
(3)菌種分離方法
A、培養基配制培養基b配制培養基按以下組分及重量比配制酵母粉5g、葡萄糖 20g、瓊脂20g,按以上比例稱取,然后加入水IOOOmL ;
B、分離方法
將培養出的炭角菌子實體取出,用72%的酒精棉球擦洗子實體表面,然后在無菌環境下將子實體折斷,手術刀在酒精燈火焰上灼燒殺菌并冷卻后,切取子實體內部組織,放在培養基上;
(4)菌種培養方法
將放入子實體組織塊的培養基,在下培養,培養至形成黑色子實體為止,將形成黑色子實體的菌種,確定為炭角菌屬菌種,選擇無細菌和霉菌感染的菌種使用;(5)菌種保藏
將菌種用紙包裹,在室內27°C下保藏,間隔2個月轉接培養一次。
權利要求
1. 一種白蟻巢上炭角菌屬種的分離培養方法,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以下步驟(1)白蟻巢的獲取方法從生長蟻巢傘地方挖開土壤,從中取出白蟻巢,將白蟻巢裝入塑料袋內,密封保藏;(2)炭角菌培養方法將獲得的白蟻巢取100 300克,裝入250mL 300 mL的三角瓶內,瓶口用塑料薄膜密封;或者將白蟻巢裝入塑料袋內,密封袋口 ;在室內25 30°C下培養,培養至形成黑色棒狀子實體為止;(3)菌種分離方法A、培養基a配制培養基按以下組分及重量比配制馬鈴薯200g、葡萄糖20g、瓊脂 20g,按以上比例稱取,然后加入水IOOOmL ;培養基b配制培養基按以下組分及重量比配制酵母粉5g、葡萄糖20g、瓊脂20g,按以上比例稱取,然后加入水IOOOmL ;B、分離方法將培養出的炭角菌子實體取出,用70% 75%的酒精棉球擦洗子實體表面,然后在無菌環境下將子實體折斷,手術刀在酒精燈火焰上灼燒殺菌并冷卻后,切取子實體內部組織,放在培養基a或培養基b上;(4)菌種培養方法將放入子實體組織塊的培養基,在22°C 25°C下培養,培養至形成黑色子實體為止, 將形成黑色子實體的菌種,確定為炭角菌屬菌種,選擇無細菌和霉菌感染的菌種使用;(5)菌種保藏將菌種用紙包裹,在室內20°C 30°C下保藏,間隔2 3個月轉接培養一次。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白蟻巢上炭角菌屬種的分離培養方法,它包括以下步驟(1)白蟻巢的獲取方法;(2)炭角菌培養方法;(3)菌種分離方法;(4)菌種培養方法;(5)菌種保藏。利用本發明的分離培養方法,菌種具有不受地區、季節與氣候限制,便于工廠化生產等優勢,大大提高了白蟻巢上炭角菌屬種產量,保障了菌種的產量和產值。
文檔編號C05G3/00GK102334419SQ20111021606
公開日2012年2月1日 申請日期2011年7月30日 優先權日2011年7月30日
發明者王波, 甘炳成, 鮮靈, 黃忠乾 申請人:四川省農業科學院土壤肥料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