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松材線蟲病枯死木的處理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我國重大有害生物綜合治理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松材線蟲病枯死木的處理方法。
背景技術:
松樹是我國目前國土綠化和生態環境建設不可代替的鄉土樹種。我國五億畝松林資源既是我國生態安全的屏障,也是農村建設小康社會的強大的物質基礎。松材線蟲病是松樹毀滅性的病害。由于松材線蟲病的毀滅性危害以及治理難度大、傳播途徑多和適生范圍廣等特點,目前世界上已經有40多個國家和地區將其列為檢疫對象。我國自1982年在南京發現松材線蟲病后,現在已經逐漸在長江流域以南的廣大省區蔓延成災。至2009年,全國已有14個省、直轄市、自治區的192個縣級行政區發生松材線蟲病,毀滅松林500多萬畝, 僅浙江省每年砍伐的松材線蟲病枯死木就達數十萬噸。我國的松材線蟲病已經成了有史以來最嚴重的生物災害,并且已經形成了人為傳播和自然擴散的巨大的初次侵染源,全國五億畝松林資源面臨生存威脅。松材線蟲是靠媒介昆蟲從罹病木中攜帶而出,又靠媒介昆蟲補充營養或產卵時侵染到健康松樹中去的。在亞洲,無論是我國,還是日本,韓國,松材線蟲最重要的傳播媒介均為 Vk墨天牛 Momochamus al terna tus Hope0松材線蟲病自1905年在日本九州的長崎縣發現以來的一百多年時間里,防治松墨天牛一直是人們研究的焦點,其中松材線蟲病枯死木的處理方法從1911年就開始實施, 至今已經整整一百年的歷史。處理松材線蟲病枯死木既清除了病原,又消滅了松墨天牛,至今仍然是防治松材線蟲病的主要方法之一。目前,松材線蟲病枯死木的處理方法主要包括物理方法和化學方法,其中農膜套袋熏蒸法,是目前認為比較經濟有效的關鍵技術之一。但是,套袋熏蒸法存在工藝比較復雜,除治成本偏高的問題,在廣東一般胸徑20cm的松材線蟲病枯死木,平均每株除治成本約為60元人民幣。隨著我國松材線蟲病疫區的逐年擴大, 和松材線蟲病枯死木發生量的逐年增加,防治經費缺口逐年擴大,目前現有的枯死木處理方法已經明顯不適應當前松材線蟲病綜合治理的需要。松材線蟲病枯死木的處理工作,呼喚更加安全、經濟、有效的新技術。
發明內容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利用生態學的原理處理松材線蟲病枯死木的方法,該方法能有效清除松墨天牛幼蟲及寄生在其體內的松材線蟲,在有土棲白蟻存在的環境在,還可將松材線蟲病枯死木完全清除掉,是方便簡易,高效安全的處理松材線蟲病枯死木的方法。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予以實現
一種松材線蟲病枯死木的處理方法,為將松材線蟲病枯死木就地伐倒,用林間枯枝落葉和/或雜草灌木和/或土壤覆蓋松材線蟲病枯死木。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改進,需將松材線蟲病枯死木周圍地表雜草灌木鏟光后,再將松材線蟲病枯死木就地伐倒,使松材線蟲病枯死木直接和土壤接觸。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改進,將松材線蟲病枯死木就地伐倒后,要將樹干以及直徑 Icm以上枯死側枝截成長18(T220cm的段,再進行覆蓋。作為本發明技術方案的改進,在林間土壤層較厚的情況下,挖一土坑,將松材線蟲病枯死木樹干以及直徑Icm以上枯死側枝放入土坑內,用土壤和/或林間枯枝落葉和/或
雜草灌木覆蓋。用土壤覆蓋時,覆土厚度為8 15cm用林間枯枝落葉或雜草灌木覆蓋時,覆蓋厚度為3(T60cm。所述土坑長180 220cm,寬 80 120cm,深 15 25cm。根據物物相關、生生相克的規律,利用生態學的原理,將松材線蟲病枯死木就地砍伐歸堆,復蓋泥土或雜草、灌木林間枯枝落葉等,人為改變松墨天牛小生境的光照強度、溫濕系數和種群的聚集強度,創造不利于松墨天牛生長和繁殖的生態環境,使松墨天牛處于亞健康狀態,同時創造利于松樹枯死木內包括二十幾種真菌,以及眾多的細菌迅速繁殖的生態環境,干擾松墨天牛與松樹枯死木內微生物區系協同進化的程序,促使松樹枯死木內潛在的昆蟲病原微生物攻擊處理亞健康狀態的松墨天牛,使松墨天牛大量罹病死亡,或者誘發產生毒素的微生物大量繁殖并產生毒素,使松墨天牛中毒死亡,達到防治松墨天牛的目的。另外,土棲白蟻在我國南方森林中觸目可見,這類白蟻對活的樹木幾乎不造成傷害,尤其不傷害松樹活立木。將伐倒的松材線蟲病枯死木堆放于林間,在3-10月期間,約徑 10天后,松樹枯死木的上蟻率就達50%左右,20天后幾乎100%誘集到白蟻的蛀食,一般徑 3-6個月后,可將體積0. 2立方米左右的松樹枯死木蛀食殆盡,達到防治松墨天牛和松材線蟲的目的。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具有如下優點
1、本發明利用松材線蟲病枯死木內原有豐富的昆蟲病原微生物資源,根據生態學的原理,用林間枯枝落葉和/或雜草灌木和/或土壤完全覆蓋枯死木,創造有利于枯死木內昆蟲病原微生物繁殖的溫濕度環境,人為誘導昆蟲病原微生物攻擊松墨天牛,防治松墨天牛和處理松材線蟲,無須任何化學的或生物的制劑,達到防治松墨天牛和處理松材線蟲的目的, 是方便簡易,高效安全的處理松材線蟲病枯死木的技術。2、本發明用林間枯枝落葉和/或雜草灌木和/或土壤完全覆蓋枯死木,利用林間種類和數量豐富的土棲白蟻資源,根據土棲白蟻只在黑暗環境及土壤中生活并喜歡取食死亡樹木的特性,誘導土棲白蟻蛀食松墨天牛和松材線蟲賴于生存的基質,達到處理松墨天牛和松材線蟲的目的,是方便簡易,高效安全的處理松材線蟲病枯死木的技術。3、與現有農膜熏蒸套袋技術相比,本技術可以節約處理松材線蟲病枯死木50%左右的生產成本,不但可以防止農膜和農藥污染環境的副作用,而且還利用林間土棲白蟻蛀食松樹枯死木的特性,加速地表有機物質分解,促進物質循環,增加了土壤肥力。是典型的環保型處理松材線蟲病枯死木的新技術。
具體實施例方式從昆蟲疾病的病因學角度來考慮,真菌包括細菌在內引起的昆蟲疾病實際包括兩類一類是病原菌,另一類是毒素。后一類疾病不是由于活的真菌或者活細菌直接或通過傷口侵入了寄主引起的,而是在寄主昆蟲生活的環境中有真菌或細菌產生的殺蟲代謝產物即毒素所至。這些物質或者污染了食料經口,或者污染了環境使毒素經昆蟲表皮接觸使昆蟲中毒。產生具殺蟲物質的真菌或細菌不一定是病原菌,而可能是對昆蟲疾病不很重要的兼性病原菌,甚至是一些非病原菌。據報道,曲霉(Aspergillus)鐮刀菌(Fusarium)和青霉 (Penicillim)三個屬的真菌都能產生對昆蟲有毒的次生代謝產物。上述三個屬的真菌普遍存在于松材線蟲病枯死木內,由此可見,松樹枯死木內除了輪枝菌、白僵菌是已知昆蟲病原菌外,曲霉、鐮刀菌和青霉菌,都有可能產生次生代謝產物使松墨天牛中毒死亡。松墨天牛幼蟲在林間呈聚集分布,生態位的小生境通風透光,松墨天牛從卵期至成蟲羽化末出木前的各個蟲期,均以蛀入木的軸心為圓心,在外圍1-3公分的范圍內,個體間互相間隔幾公分至幾十公分,呈管道狀分布。分別為卵期及1齡幼蟲期分布在形成層表層與木栓層之間,2-3齡幼蟲期分布在形成層與木質部表層之間,3-5齡幼蟲期蛀入木質部2-3公分深的蛀道內,多數向上,極少數向下蛀食與軸心平行的蛀道,至老熟幼蟲期筑蛹室至化蛹變成蟲。這是松墨天牛與松樹林在協同進化過程中形成的時空連續性的生態學特性,一旦人為改變松墨天牛小生境的光照強度與溫濕系數,改變天牛幼蟲生態位的種群密度和個體間的聚集方式,可望創造不利于松墨天牛生存和繁殖的生態環境,使天牛處于亞健康狀態,同時創造利于松墨天牛蛀入木內的藍變菌等潛在的昆蟲病原微生物如輪枝菌, 青霉菌、鐮刀菌、曲霉,白僵菌及蘇云金桿菌等細菌迅速繁殖,侵染或者毒殺處于亞健康狀態的松墨天牛使之大量死亡,達到防治松墨天牛的目的。在地球上,白蟻已經有1.3億年的歷史,是一類生活力強,繁殖力高,生活習性特異的昆蟲。在我國,有28個省(區市)約占40%的陸地版圖均有白蟻分布,目前已記載的白蟻有746種(黃復生等,2000),但構成危害的種類不及種數的1/20,絕大多數種類分布于山林、草地,幾乎不構成為害,并且完全不危害松類活立木。利用土棲白蟻蛀食松材線蟲病枯死木,既起了清道夫的作用,又達到促進物質循環,增加土壤肥力的效果,舉手之勞即可利用種類和數量繁多的土棲白蟻為處理松材線蟲病枯死木服務,變害為寶,增加土壤肥力,有助于林木的健康成長。為了便于本領域技術人員理解,下面將結合實施例對本發明做進一步的描述。實施例一
于2006年11-12月間,在惠州市大亞灣區熊貓公司1000畝馬尾松近熟林進行試驗。將松材線蟲病枯死木伐倒后,將樹干連同直徑Icm以上的枯死側枝截成長200cm的段木,就地堆放成體積分別為10立方米、20立方米左右的木堆,表面用雜草和枯枝落葉覆蓋30cm左右,于翌年4月中旬檢查,發生明顯的黃曲霉流行病,共檢查162根段木得到1208條松墨天牛幼蟲和蛹,死亡蟲數為1187條,總死亡率為98. 3%。實施例二
于2009年6-9月在廣州市流溪河林場黃竹望工區105國道旁2200畝闊葉馬尾松混交林進行試驗,林地坡度大部分為25°以上,土層較薄,松樹生長良好。根據松材線蟲病枯死木發生數量和位置,選擇單株枯死木處理方法進行試驗。具體操作方法如下
將松材線蟲病枯死木就地伐倒,截成長約200cm的段木,將樹干連同直徑Icm以上的枯死側枝統一收拾干凈,用鋤頭將林下雜草灌木鏟光,當土層較厚時,挖一深約20cm,長寬約200cmX IOOcm的長方形坑,將枯死段木連同枯死側枝一起放入坑內,其余枯死木依次堆放其上;當土層較薄時,無須挖坑,只需將地表雜物鏟掉,讓枯死木直接與地面接觸即可。然后用土覆蓋IOcm左右,或者用林下枯枝落葉,雜草灌木覆蓋50cm左右,并壓實,要特別注意兩頭枯死木覆蓋厚度,不使外露。于6-9月間用此法處理163株松材線蟲病枯死木,一般處理10天后檢查,白蟻上堆率50%左右,20天后檢查,上堆率100%,一般經3—6個月后,體積 0. 2立方米左右的松材線蟲病枯死木可被白蟻蛀食殆盡,達到既消滅了松墨天牛,又清除松材線蟲的目的。翌年試驗地松材線蟲病枯死木發生量為38株,防治效果86. 7%。
實施例三
于2011年7月底在增城市新塘鎮簡村白水村800畝馬尾松近熟林進行試驗,共處理 864株松材線蟲病枯死木,用復土法處理192堆,復草法處理93堆,處理10天后檢查,白蟻上堆率38%,松墨天牛死亡率31%,對照死亡率8%,處理25天后檢查,白蟻上堆率100%,松墨天牛死亡率51. 8%,對照死亡率12. 1%,預計12月底松墨天牛死亡率可達90%以上。
權利要求
1.一種松材線蟲病枯死木的處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將松材線蟲病枯死木就地伐倒, 用林間枯枝落葉和/或雜草灌木和/或土壤覆蓋松材線蟲病枯死木。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松材線蟲病枯死木的處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將松材線蟲病枯死木周圍地表雜草灌木鏟光后,再將松材線蟲病枯死木就地伐倒,使松材線蟲病枯死木直接和土壤接觸。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松材線蟲病枯死木的處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將松材線蟲病枯死木就地伐倒后,將樹干以及直徑Icm以上枯死側枝截成長18(T220cm的段,再進行覆至ΓΤΠ ο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松材線蟲病枯死木的處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林間土壤層較厚的情況下,挖一土坑,將松材線蟲病枯死木樹干以及直徑Icm以上枯死側枝放入土坑內,用土壤和/或林間枯枝落葉和/或雜草灌木覆蓋。
5.根據權利要求3或4所述的松材線蟲病枯死木的處理方法,其特征在于用土壤覆蓋時,覆土厚度為8 15cm。
6.根據權利要求3或4所述的松材線蟲病枯死木的處理方法,其特征在于用林間枯枝落葉或雜草灌木覆蓋時,覆蓋厚度為3(T60cm。
7.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松材線蟲病枯死木的處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土炕長 18(T220cm,寬 8(Tl20cm,深 15 25cm。
全文摘要
本發明涉及我國重大有害生物綜合治理領域。一種松材線蟲病枯死木的處理方法,為將松材線蟲病枯死木就地伐倒,用林間枯枝落葉和/或雜草灌木和/或土壤覆蓋松材線蟲病枯死木。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改進,需將松材線蟲病枯死木周圍地表雜草灌木鏟光后,再將松材線蟲病枯死木就地伐倒。在林間土壤層較厚的情況下,可以挖一土坑,將松材線蟲病枯死木樹干以及直徑1cm以上枯死側枝放入土坑內,用土壤和/或林間枯枝落葉和/或雜草灌木覆蓋。本發明利用生態學的原理,人為誘導松材線蟲病枯死木內的昆蟲病原微生物攻擊松墨天牛,誘導土棲白蟻蛀食松墨天牛和松材線蟲賴于生存的基質,是方便簡易,高效安全的處理松材線蟲病枯死木的方法。
文檔編號A01M99/00GK102428907SQ201110267039
公開日2012年5月2日 申請日期2011年9月9日 優先權日2011年9月9日
發明者陳紀文 申請人:惠州市神龍松材線蟲病綜合治理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