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用于抗玉米矮縮病的殼寡糖組合物及其用途和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農業化學領域,特別是涉及玉米矮縮病的防治組合物和防治方法,具體地涉及一種用于抗玉米矮縮病的殼寡糖組合物及其用途和方法。
背景技術:
玉米矮縮病是由灰飛虱傳播的一種病毒病,病株葉片濃綠、僵直、寬短而厚,心葉不能正常展開,生長遲緩,嚴重矮化。植株一旦感病,沒有理想的防治藥劑。近幾年該病在我縣夏玉米上發病較明顯,呈逐年加重趨勢,對玉米生產威脅很大。目前沒有完全既能夠環保又能夠有效防治玉米矮縮病的農藥以及科學有效的防治方法。本發明的發明人通過長期的大田研究,獲得能夠有效防治玉米矮縮病的殼寡糖農藥,發現殼寡糖是防治玉米矮縮病的有效化學物質。并且通過深入研究,獲得了防治玉米矮縮病的殼寡糖的濃度、施用方法以及施用時期。
發明內容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提供了一種用于抗玉米矮縮病的農藥組合物,該農藥組合物中包含殼寡糖,殼寡糖占該農藥組合物的重量百分比為0. 0045% -0. 0觀%。優選的,殼寡糖占該農藥組合物的重量百分比為0. 01% -0. 019%或0. 0045% -0. 0085%。上述組合物中,玉米矮縮病是玉米上能夠產生的任何病毒導致的病害,殼寡糖組合物對玉米矮縮病的防治表現在整體上的防治,單獨為防治每種矮縮病來說,其防效也非常顯著。玉米矮縮病包括但不限于黃瓜花葉病毒和煙草花葉病毒等。上述該農藥組合物可以制備液體制劑或固體制劑。液體制劑可以是農業用的任意液體制劑,固體制劑也是農業用的任意固體制劑。優選的,液體制劑為水劑,微乳劑、水分散粒劑或懸浮劑;固體制劑優選為可濕性粉劑或顆粒劑。本發明還提供了上述包含殼寡糖的農藥組合物用于防治玉米矮縮病的用途,其特征在于包含殼寡糖的農藥組合物中殼寡糖的重量百分比為0. 0045% -0. 0觀%,優選的,殼寡糖占組合物的重量百分比為0. 0045% -0. 0085%,或者優選的,殼寡糖占組合物的重量百分比為 0. 01% -0. 019%。本發明還提供了應用包含殼寡糖的組合物防治玉米矮縮病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對玉米發育的各個階段應用組合物對玉米進行處理,包括對玉米種子進行處理,或者在玉米苗期施用組合物,或者在玉米開花期施用組合物,或者在玉米開花后施用組合物,或者對玉米種子、苗期、開花前、開花后依次施用組合物,其中所述的組合物中殼寡糖的重量百分比為0. 0045% -0. 0 %,優選的,殼寡糖占組合物的重量百分比為0. 0045% -0. 0085%,或者優選的,殼寡糖占組合物的重量百分比為0. 01% -0. 019%。上述方法中,所述組合物可以制備液體制劑或固體制劑。液體制劑可以是農業用的任意液體制劑,固體制劑也是農業用的任意固體制劑。優選的,液體制劑為水劑,微乳劑、水分散粒劑或懸浮劑;固體制劑優選為可濕性粉劑或顆粒劑。本發明還提供了應用包含殼寡糖的組合物防治玉米矮縮病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對玉米種子進行處理,其中所述的組合物中殼寡糖占組合物重量的百分比為 0.01% -0.025%,優選的,殼寡糖占組合物重量的百分比為0.01% -0.019%。其中對玉米種子進行處理的方法可以是本領域常規的種子處理方法,包括但不限于拌種、浸漬、浸種或悶種。其中拌種是指將藥粉或藥液與種子混合均勻;浸漬是把藥液噴灑在種子上,并不斷翻動使種子全部潤濕,蓋上席子等覆蓋物,堆悶后播種;浸種是指把種子或種苗浸在一定濃度的藥液里,經過一定時間使種子或幼苗吸收藥劑;悶種是指將藥液與種子拌后堆悶一定時間再播種的方法。本發明還提供了應用包含殼寡糖的組合物防治玉米矮縮病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玉米的苗期對玉米施用組合物,首次施用后每間隔15-20天再施用1次,再次施用次數為 0-2次,每次施用的濃度與首次施用的濃度相同或不同,每次施用的包含殼寡糖的組合物中殼寡糖的重量百分比為0. 0045% -0. 0085%。本發明還提供了應用包含殼寡糖的組合物防治玉米矮縮病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玉米的開花前對玉米施用組合物,首次施用后每間隔15-20天再施用1次,再次施用次數為 0-2次,每次施用的濃度與首次施用的濃度相同或不同,每次施用的包含殼寡糖的組合物中殼寡糖的重量百分比為0. 0045% -0. 0085%。本發明還提供了應用包含殼寡糖的組合物防治玉米矮縮病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玉米開花后對玉米施用組合物,首次施用后每間隔15-20天再施用1次,再次施用次數為 0-2次,每次施用的濃度與首次施用的濃度相同或不同,每次施用的包含殼寡糖的組合物中殼寡糖的重量百分比為0. 0045% -0. 0085%。本發明還提供了應用包含殼寡糖的組合物防治玉米矮縮病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用所述組合物對玉米種子進行處理,其中所述的組合物中殼寡糖占組合物重量的百分比為 0.01% -0.019%,然后在玉米的苗期對玉米施用組合物,首次施用后每間隔15-20天再施用1次,再次施用次數為0-2次,每次施用的濃度與首次施用的濃度相同或不同,每次施用的包含殼寡糖的組合物中殼寡糖的重量百分比為0. 0045% -0. 0085%,然后在玉米的開花前施用所述組合物,首次施用后每間隔15-20天再施用1次,再次施用次數為0-2次,每次施用的濃度與首次施用的濃度相同或不同,每次施用的包含殼寡糖的組合物中殼寡糖的重量百分比為0. 0045% -0. 0085%,然后在玉米開花后施用所述組合物,首次施用后每間隔 15-20天再施用1次,再次施用次數為0-2次,每次施用的濃度與首次施用的濃度相同或不同,每次施用的包含殼寡糖的組合物中殼寡糖的重量百分比為0. 0045% -0. 0085%。上述方法中,其中對玉米種子進行處理的方法可以是本領域常規的種子處理方法,包括但不限于拌種、浸漬、浸種或悶種。其中拌種是指將藥粉或藥液與種子混合均勻;浸漬是把藥液噴灑在種子上,并不斷翻動使種子全部潤濕,蓋上席子等覆蓋物,堆悶后播種; 浸種是指把種子或種苗浸在一定濃度的藥液里,經過一定時間使種子或幼苗吸收藥劑;悶種是指將藥液與種子拌后堆悶一定時間再播種的方法。上述方法中,施用的方法是指農藥施用時的任何有效的常用的方法,包括但不限于噴粉法、噴霧法、熏蒸法、土壤處理法或煙霧法等。其中噴粉法是指利用噴粉機所產生的風力把粉劑的農藥均勻地撒在作物或防治對象的表面;噴霧法是指以一定量的農藥與適量的水配成藥液,用噴霧器械將藥液噴灑成霧滴,均勻地分布在作物或防治對象表面;熏蒸法是指采用熏蒸劑或易揮發的藥劑,使其揮發成為能夠有效防治病蟲害的氣體;土壤處理法是指采取噴霧、噴粉、撒毒土等方法,把農藥均勻地施于地面或一定的土層內;煙霧法是指利用專用的機具把油狀農藥分散成煙霧狀態,以達到殺蟲滅菌除草的方法。上述方法中,用組合物對種子進行處理,是指將組合物與種子混合,組合物為液體的情況下,將種子浸泡于液體中,當組合物是固體制劑的時候,將種子與固體制劑混合。本發明中,殼寡糖為氨基葡萄糖通過1,4_糖苷鍵連接而成的聚合度為2-30的高分子聚合物的混合物,平均分子量為1000-3000道爾頓。殼寡糖可以通過任意方法制備,例如如下的方法脫乙酰度在70%以上的殼聚糖通過物理降解法、化學降解法、酶降解法、糖基轉移法、復合降解法等方法制備得到的聚合度為2-30的低聚殼聚糖的混合物?;蛘?,通過從真菌細胞壁或昆蟲體壁中提取得到甲殼素并通過物理降解法、化學降解法、酶降解法、 糖基轉移法、復合降解法等方法制備得到的聚合度為2-30的低聚殼聚糖的混合物。或者, 通過由氨基葡萄糖通過1,4_糖苷鍵化學合成聚合而成的聚合度為2-30的聚合物的混合物。目前殼寡糖均為不同聚合物的高分子聚合物的混合物,也就是說殼寡糖中并不是單一聚合度的寡糖形式,而是每種聚合度的殼寡糖單糖都可能存在。所以無論通過何種方法制備得到,或者通過上述制備方法制備得到的市售產品,只要其是氨基葡萄糖通過1,4-糖苷鍵連接而成的聚合度為2-30、平均分子量為1000-3000道爾頓的高分子聚合物的混合物就是本發明所述的殼寡糖,其可以含有乙?;擎I合乙酰基的糖單元不超過40%的量,優選不超過30%的量,尤其優選不超過20%的量。目前市售的殼寡糖基本上都為上述殼寡糖術語所闡述的殼寡糖產品。本發明的上述組合物和方法在防治玉米矮縮病的時候,在表現上能夠降低或消除所有矮縮病能夠導致的癥狀,例如病株最明顯的癥狀是節間顯著縮短,表現為矮化癥,民稱為“矮玉米”、“生姜玉米”、“萬年青玉米”、“龍芯六谷”、“油頭六谷”等。病株高度僅為健株的四分之一到二分之一。病株葉色濃綠,葉片粗厚短寬、直立,故全株呈粗矮形。患病植株的莖通常挺直,亦有少數莖有扭曲現象。葉背面、葉鞘和苞葉表面都有呈線狀隆起的條紋, 沿著葉脈發展。條紋長寬因玉米部位而略有不同。隆起的條紋一般平直,少數線條上面還可以看到瘤狀突起。條紋初為蠟白色,后逐步變成淡褐色以至褐色。一般病株在莖部三、四片葉開始出現條紋,有的植株在莖部一、二片葉就開始出現條紋。這種矮化顯著的病株,基本上不能形成果穗?;疾〕跗?,由于玉米處于苗期,尚未拔節,植株只是葉色濃綠,尚未發現其它癥狀可以識別,只有等到拔節后葉背出現蠟白色隆起的條紋后才能判斷。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本發明發現了用于抗玉米矮縮病的包含殼寡糖的農藥組合物,該農藥組合物能夠抗玉米矮縮病,特別是發現了特定濃度的殼寡糖在抗玉米矮縮病時的特異效果,解決抗玉米矮縮病的重要問題,尤其是用包含殼寡糖的農藥組合物在處理玉米的種子和植株后,不僅抗玉米矮縮病,而且不會對作物產生藥害,沒有農藥殘留,實現了環保式的玉米矮縮病的防治。本發明特別的貢獻還在于通過研究發現了應用殼寡糖防治玉米矮縮病的良好時機和濃度,大大提高了殼寡糖防治玉米矮縮病的效果。
具體實施例方式為了理解本發明,下面以實施例進一步說明本發明,但不限制本發明。實施例1 將5%殼寡糖溶液用水分別稀釋到相應的應用濃度,濃度按照重量百分比濃度計算,在結果記錄中以ppm(百萬分之)濃度計算,在下面的結果記錄中50ppm表示的是重量百分比濃度為0.005%。清水處理作為對照。將稀釋后的溶液按照需求分階段處理玉米種子和玉米植株,種子處理為種子浸泡,浸泡時間為M小時。其它階段的處理方式為殼寡糖水劑噴施處理,噴施處理的間隔時間為15天。每個處理通過3塊試驗田(667平方米)進行觀察和檢測,處理種子的樣本在作物發芽后長到30天后統計病癥,對于生長期的各個階段處理的統計在施藥后至收獲期統計。分別統計每塊試驗田的玉米病株發生的百分率,只要產生了矮縮病的特征就將其植株定義為矮縮病植株。具體處理情況和效果如下表1種子浸泡處理對玉米矮縮病的防治效果
權利要求
1.一種用于抗玉米矮縮病的農藥組合物,該農藥組合物中包含殼寡糖,殼寡糖占該農藥組合物的重量百分比為0. 0045% -0. 0觀%。優選的,殼寡糖占該農藥組合物的重量百分比為 0. 01% -0. 019%或 0. 0045% -0. 0085%。
2.包含殼寡糖的農藥組合物用于防治玉米矮縮病的用途,其特征在于包含殼寡糖的農藥組合物中殼寡糖的重量百分比為0. 0045 % -0. 0 %,優選的,殼寡糖占組合物的重量百分比為0. 0045 % -0. 0085 %,或者優選的,殼寡糖占組合物的重量百分比為 0. 01% -0. 019%。
3.應用包含殼寡糖的組合物防治玉米矮縮病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對玉米發育的各個階段應用組合物對玉米進行處理,包括對玉米種子進行處理,或者在玉米苗期施用組合物,或者在玉米開花期施用組合物,或者在玉米開花后施用組合物,或者對玉米種子、苗期、開花前、開花后依次施用組合物,其中所述的組合物中殼寡糖的重量百分比為 0. 0045% -0. 0 %,優選的,殼寡糖占組合物的重量百分比為0. 0045% -0. 0085%,或者優選的,殼寡糖占組合物的重量百分比為0. 01% -0. 019%。
4.應用包含殼寡糖的組合物防治玉米矮縮病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對玉米種子進行處理,其中所述的組合物中殼寡糖占組合物重量的百分比為0.01% -0. 025%,優選的,殼寡糖占組合物重量的百分比為0. 01% -0. 019%。
5.應用包含殼寡糖的組合物防治玉米矮縮病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玉米的苗期對玉米施用組合物,首次施用后每間隔15-20天再施用1次,再次施用次數為0-2次,每次施用的濃度與首次施用的濃度相同或不同,每次施用的包含殼寡糖的組合物中殼寡糖的重量百分比為 0. 0045% -0. 0085% ο
6.應用包含殼寡糖的組合物防治玉米矮縮病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玉米的開花前對玉米施用組合物,首次施用后每間隔15-20天再施用1次,再次施用次數為0-2次,每次施用的濃度與首次施用的濃度相同或不同,每次施用的包含殼寡糖的組合物中殼寡糖的重量百分比為 0. 0045 % -0. 0085 %。
7.應用包含殼寡糖的組合物防治玉米矮縮病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玉米開花后對玉米施用組合物,首次施用后每間隔15-20天再施用1次,再次施用次數為0-2次,每次施用的濃度與首次施用的濃度相同或不同,每次施用的包含殼寡糖的組合物中殼寡糖的重量百分比為 0. 0045 % -0. 0085 %。
8.應用包含殼寡糖的組合物防治玉米矮縮病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用所述組合物對玉米種子進行處理,其中所述的組合物中殼寡糖占組合物重量的百分比為0.01% -0.019%, 然后在玉米的苗期對玉米施用組合物,首次施用后每間隔15-20天再施用1次,再次施用次數為0-2次,每次施用的濃度與首次施用的濃度相同或不同,每次施用的包含殼寡糖的組合物中殼寡糖的重量百分比為0. 0045% -0. 0085%,然后在玉米的開花前施用所述組合物,首次施用后每間隔15-20天再施用1次,再次施用次數為0-2次,每次施用的濃度與首次施用的濃度相同或不同,每次施用的包含殼寡糖的組合物中殼寡糖的重量百分比為 0. 0045% -0. 0085%,然后在玉米開花后施用所述組合物,首次施用后每間隔15-20天再施用1次,再次施用次數為0-2次,每次施用的濃度與首次施用的濃度相同或不同,每次施用的包含殼寡糖的組合物中殼寡糖的重量百分比為0. 0045% -0. 0085%。
全文摘要
本發明涉及一種用于抗玉米矮縮病的殼寡糖組合物及其用途和方法,具體地,涉及一種用于抗玉米矮縮病的農藥組合物,該農藥組合物中包含殼寡糖,殼寡糖占該農藥組合物的重量百分比為0.0045%-0.028%。本發明還提供了上述包含殼寡糖的農藥組合物用于防治玉米矮縮病的用途,其特征在于包含殼寡糖的農藥組合物中殼寡糖的重量百分比為0.0045%-0.028%。本發明的組合物解決了抗玉米矮縮病的重要問題,尤其是用包含殼寡糖的農藥組合物在處理玉米的種子和植株后,不僅抗玉米矮縮病,而且不會對作物產生藥害,沒有農藥殘留。
文檔編號A01G13/00GK102388882SQ201110333630
公開日2012年3月28日 申請日期2011年10月28日 優先權日2011年10月28日
發明者張余勝, 張善學, 徐俊光, 杜麗芬, 肖斌, 陸紅霞, 陳丁丁 申請人:海南正業中農高科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