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防治馬牙棗裂果的方法
一種防治馬牙棗裂果的方法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農業樹木技術領域,涉及一種防治馬牙棗裂果的方法。
技術背景
隨著社會的發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鮮食棗的營養和保健價值越來越得到人們的認可,但目前市售的鮮食棗品種絕大部分是冬棗,其成熟期較晚,在天津地區一般在9月下旬-10月上旬,市場上缺乏早中熟鮮食棗品種,因此為了彌補其不足,靜海縣在“十一五”果樹品種結構調整規劃中,選定了抗逆性強、品質優良的早中熟鮮食馬牙棗作為發展主栽品種,進行適度規模種植。馬牙棗果實外觀漂亮,大小均勻一致,皮薄,脆甜,多汁,鮮棗含糖量 35. 3%,每百克維生素c含量332. 8毫克,綜合品質可與冬棗媲美,在靜海縣成熟期為8月中下旬,是目前露地栽培鮮食棗最先上市的一個品種,現在每公斤平均價格16元,比冬棗每公斤平均價格12元高出4元,而且其結果早、易結果、產量高,其樹體較小,管理方便,經過十幾年的規模種植,棗農獲得了較高的經濟效益,但實際生產中存在突出的問題是馬牙棗裂果較重,正常年份裂果率在13%左右,嚴重年份裂果達50%以上,尤其是2007年,由于在 6、7月份天氣干旱,但到了 8月中旬卻連續陰雨近20天,此時正值馬牙棗白熟期,含糖量漸漸增加,因其果皮較薄,彈性降低,韌性較差,結果造成馬牙棗大量裂果,據對靜海縣馬牙棗園調查,嚴重地塊裂果率達,損失產量達65%以上,當年全縣種植馬牙棗1. 5萬畝,估計損失總產量約在390萬公斤,嚴重影響了馬牙棗的產量、商品率和棗農經濟效益,因此,于 2009年開始本發明人對馬牙棗裂果問題進行專題研究,在靜海縣王口鎮張家村馬廣成園內建立1. 8畝塑料冷棚,實施冷棚栽培示范,并同時實施噴施植物協同鈣和奇寶-裂縮劑等技術,通過2009-2011年3年的試驗示范結果,使大棚馬牙棗裂果率均控制在3%以下,而且畝產量平均提高17. 5%,商品果率達到98%以上,棗果每公斤價格平均提高6元,減少打藥次數 3次,3年每畝平均增收節支10033元,成效非常顯著,目前我們已掌握了系統的防治馬牙棗裂果的技術方法,并且已帶動周邊馬牙棗種植者前來學習并應用,取得良好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目前,傳統防治馬牙棗裂果的技術在生產中棗農沒有對馬牙棗裂果引起足夠的重視,也不了解馬牙棗裂果的原因,所以在防治上沒有針對性,缺乏系統的防治技術管理,因此也不能有效去進行防治,傳統的防治馬牙棗裂果的方法,主要是在盛果期和果實生長后期進行澆水,增加果園濕度,減少果實日燒;結合合理修剪改善果園通風透光條件;在果實生長后期噴施0. 2-0. 3%的氯化鈣溶液2-3次,每次間隔時間10-15天,但馬牙棗裂果始終沒有得到有效防治,通過調查就是正常年景裂果率在13%左右,嚴重影響產量和品質,影響棗農經濟效益,是棗農期盼解決的生產疑難,也是我們果樹技術人員亟待解決的技術問題。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栽培方法,在天津市靜海縣成功實現了馬牙棗設施栽培提早成熟防治裂果的技術突破,有效克服了長期困擾棗農的裂果技術難題,提高了鮮食棗的產量和品質,減少打藥次數,降低農藥殘留,為消費者提供了安全、營養的健康食品。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公開了一種防治馬牙棗裂果的方法,它是按如下的步驟進行(1)園地的選擇選擇PH7.0-7. 5的粘質壤土或沙壤土,建立有水澆條件、排灌條件良好的簡易大棚,進行設施冷棚栽培;需要0-7°C的低溫量1000—1600小時;(2)馬牙棗栽培的方法栽培行向為南北行向,栽植密度是1.0-1. 5X2. 0-2. 5米,667 平方米栽植株樹178-333株;(3)扣棚時間扣膜升溫時間是2月下旬至3月初;(4)樹冠和花果調控棚內馬牙棗選用紡錘形,設施邊緣選用開心形,樹體高度控制在 2. 0-2. 5米,在樹干上按照方位角度均勻著生7-9個主枝,對進入盛果期的棗樹,為提高坐果率,在樹干基部10-15厘米處進行環剝,環剝寬度不超過主干直徑的1/10,在盛花期噴施15-20毫克/升的赤霉素1-2次,噴施2次的間隔時間是7-8天;(5)溫度和濕度的調控扣膜升溫后,要調控5個時期的溫度和濕度1是休眠期, 0-7. 2°C;2是萌芽期白天溫度15-18°C,夜間溫度7_8°C,相對濕度70-80% ;3是萌芽后白天溫度17-22°C,夜間溫度10-13°C,相對濕度50-60% ;4是花期白天溫度22_30°C,夜間溫度 15-18°C,相對濕度70-85%,5是果實發育期白天溫度25_30°C,夜間溫度15_19°C,相對濕度小于60%;同時按技術要求一年要澆好4水;在棗樹開花前、果實發育中期、中后期噴施植物協同鈣和奇寶-裂縮劑增強果皮的厚度和硬度;(6)營養調控在10月中旬-11月上旬一次性施足腐熟的有機糞肥,每667平方米用量4000-5000公斤;在花期和果實膨大期各追施果樹專用復混肥1次,每次每株追肥量 100-150 克;(7)病蟲防治在發芽和花蕾期各噴施1次稀釋到2500-3000倍的10%吡蟲啉液,再噴施2次稀釋到1500-2000倍的15%噠螨靈乳油,在棗樹開花坐果后到采收前20天,噴施2_3 次稀釋到1000-1500倍的7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每次間隔時間為15-20天。
本發明所述的馬牙棗裂果防治方法,其中步驟(5)所述的4水,指的是1是凍水,指土壤結凍前的灌水,時間在12月中下旬,株灌水量50-60公斤;2是萌芽水,指在馬牙棗萌芽前的澆水,澆水時間在4月初,株灌水量40-50公斤;3是開花水,指的是在棗樹開花量達到30-40%時進行的花期灌水,澆水時間在5月下旬,株灌水量40-50公斤;4是膨果水, 是指棗果體積膨大期的澆水,澆水時間在6月下旬,株灌水量40-50公斤。
本發明所述的馬牙棗裂果防治方法,其步驟(5)中所述的噴施植物協同鈣和奇寶-裂縮劑;是指在棗樹開花前噴施1-2次植物協同鈣,時間在5月上旬-5月20日,噴施2 次的間隔時間為10-15天;坐果后再噴施1-2次植物協同鈣,時間在6月上中旬,噴施2次的間隔時間為10-15天;植物協同鈣的稀釋濃度為400-600倍液。自6月下旬開始噴施稀釋濃度為1000-1500倍的奇寶-裂縮劑2-3次,每次間隔時間為10-15天。
本發明所述的馬牙棗裂果防治的方法,其中所述的腐熟的有機肥指的是牛糞、雞糞或豬糞。果樹專用復混肥指的是一農思特牌農用肥,該肥由天津市農樂制肥有限公司生產。
本發明更加詳細的栽培方法如下(1)園地的選擇選擇粘質壤土或沙壤土,PH7. 0-7. 5,有水澆條件,排灌條件良好,進行設施冷棚栽培需要0-7. 2 V的低溫量1000—1600小時,年日照時數2204-2690小時,光照條件充足,土壤較肥沃,有機質含量1. 2%以上,該設施是采用的簡易大棚,用混凝土作支柱, 竹木拱棚,大棚長80-100米,寬12-15米,面積960-1500平方米,棚頂高度2. 8-3. 2米;(2)馬牙棗栽培的方法栽培行向為南北行向,栽植密度是1.0-1. 5X2. 0-2. 5米,667平方米栽植株樹178-333株;(3)扣棚時間天津地區適宜的扣膜升溫時間是2月下旬至3月初;(4)樹冠和花果調控棚內馬牙棗選用紡錘形,設施邊緣選用開心形,樹體高度控制在 2. 0-2. 5米,在樹干上按照方位角度均勻著生7-9個主枝為宜,對主枝太直立的拉枝成水平向上70-80°傾斜的狀態;為提高坐果率,對進入盛果期的棗樹,可在樹干基部10-15厘米處進行環剝,環剝寬度不超過主干直徑的1/10,在盛花期每隔7天噴一次15-20毫克/升的赤霉素,噴1-2次,赤霉素由山東青島百禾源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生產,購買于天津市靜海縣農業技術推廣中心植保站。另外因棚內空氣濕度較大,缺乏傳粉媒介,所以花期需要放蜂加強授粉,在冷棚內放置1箱蜂即可。
(5)溫度和濕度的調控扣膜升溫后,要嚴格按照馬牙棗不同生育期需求通過遮蓋、通風、澆水等措施控制溫度和濕度。主要是5個時期的溫度和濕度調控1是休眠期, 0-7. 2°C;2是萌芽期白天溫度15-18°C,夜間溫度7_8°C,相對濕度70-80% ;3是萌芽后白天溫度17-22°C,夜間溫度10-13°C,相對濕度50-60% ;4是花期白天溫度22_30°C,夜間溫度 15-18°C,相對濕度70-85%,5是果實發育期白天溫度25_30°C,夜間溫度15_19°C,相對濕度小于60%。對設施內的馬牙棗澆水澆樹盤就可以,不要大水漫灌,澆水次數不宜過多,每次澆水一定要澆透水,澆水后及時深翻樹盤使根系透氣。(6)營養調控在10月中旬-11月上旬一次性施足腐熟的有機肥(如牛糞、雞糞、豬糞等),每667平方米用量4000-5000公斤;在花期即5月下旬和果實膨大期即6月下旬各追施果樹專用復混肥一農思特牌農用肥1次,該肥由天津市農樂制肥有限公司生產,肥料從生產廠家購買,每次每株追肥量100-150克,在樹盤外圍挖小穴施入即可,施肥后結合進行澆水。
(7)病蟲防治由于有塑料棚的遮蓋,使棚內和外界露地棗園沒有蟲害和病害的交叉感染,所以只要在扣棚后及時周到有針對性的對病、蟲打藥,病蟲害就能得到有效控制。 在我們進行的示范棚內,在發芽和花蕾期各打了 1遍吡蟲啉,就有效防治了綠盲蝽象和食芽蟓甲的危害,可露地已經打藥4-5遍,1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使用濃度為2500-3000倍液。 另外在棚內注意防治紅蜘蛛的危害,一般打2遍藥,有效藥劑是15%噠螨靈乳油1500-2000 倍。棚內病害也要預防,在棗樹開花坐果后到采收前20天,每隔15-20天,噴施1遍高效低毒廣譜性內吸殺菌劑7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適宜濃度為1000-1500倍。
(8)噴施植物協同鈣和奇寶-裂縮劑防治裂果植物協同鈣噴施時期是在棗樹開花前噴施1-2次,時間在5月上旬-5月20日;在坐果后噴施1-2次,時間在6月上中旬;如噴2次,其間隔時間為10-15天,噴施濃度為400-600 倍;奇寶-裂縮劑的噴施時間是自6月下旬開始,共噴施2-3次,每次間隔時間為10-15天, 噴施濃度為1000-1500倍。
本發明所述4水,指的是1是凍水,指土壤結凍前的灌水,這次一定要澆大水, 灌足灌透,時間在12月中下旬,株灌水量50-60公斤;2是萌芽水,指在馬牙棗萌芽前的澆水,此時根系已經開始活動,樹液開始流動,地上部分即將萌芽,是棗樹需水的關鍵時期,有利于提高馬牙棗萌芽的整齊度,促進早春器官的迅速生長。澆水時間在4月初,株灌水量 40-50公斤;3是開花水,指的是在棗樹開花量達到30-40%時,進行的花期灌水,棗樹花期要求的空氣濕度在80%以上,但在我們天津地區棗樹花期正是高溫、干旱的天氣,常會使棗花形成"焦花",影響坐果,花期澆水,可增加空氣濕度,有利于棗樹授粉受精,提高坐果率,澆水時間在5月下旬,株灌水量40-50公斤;4是膨果水,是指棗果體積膨大期的澆水,時間應在生理落果期前澆施,此時澆水不但能迅速膨大果實,而且對減少生理落果和防日灼病還能起到重要的作用,澆水時間在6月下旬,株灌水量40-50公斤。
特別加以說明的是(1)馬牙棗裂果的原因馬牙棗裂果是棗果水分變化波動太大而引起的一種生理性的裂果,多發生在馬牙棗白熟期前后,裂果主要是因馬牙棗果實生長前期土壤過分干旱,而當時氣溫較高,果實蒸騰加大,果實失去的水分得不到及時補充,使果皮發生日燒,在果皮表面形成很多不能愈合的微小裂口,這些裂口遇到連續降雨或夜間凝露的天氣,長時間逗留在過面上的雨露就會通過日燒傷口滲入果肉內,致使果肉細胞膨脹,當漲到一定程度時果皮就會以日燒傷口為中心發生膨裂,裂口有縱裂、橫裂、交錯裂,這些裂棗腐爛失去商品價值。針對裂果原因,給馬牙棗創造一個水份、溫度、光照等比較溫和平緩的環境,是減輕和克服馬牙棗裂果的必需條件。
(2)馬牙棗設施栽培技術方法馬牙棗自然休眠期較短,棗樹的需冷量需要0-7.2°C的低溫量1000—1600小時。馬牙棗花粉量大、自花結實率高、結果穩定、樹體容易控制,這些特性確定了馬牙棗是比較適宜設施栽培的品種,對其實施冷棚栽培是有科學依據的。對馬牙棗進行設施栽培,水肥管理較規范,各項技術管理措施較及時,使棗果總處于一個相對穩定的生長環境條件下,不會發生日燒現象,因在大棚內生長,可以躲開雨季和凝露天氣的影響,不會使棗果表面形成雨露滲入果肉弓I起棗果膨脹裂果。設施馬牙棗可提前成熟20-25天,其白熟期可以提前到7月底以前,成熟期提前到8月上旬,正好填補7月底-8 月初的市場沒有棗果的空白,棗農可獲得較高的收益。
本發明所選用的植物協同鈣是一種植物營養液,噴施時期是在棗樹開花前噴施1-2次,時間在5月上旬-5月20日,在坐果后噴施1-2次,時間在6月上中旬,如噴2次,其間隔時間為10-15天,噴施濃度為400-600倍,該產品由西北大學農業化學研究所研究,由陜西富百姓生化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生產,購于靜海縣農業技術推廣中心植保站。
富百姓牌植物協同鈣植物營養液,使用后能充分發揮活性多肽有機鈣與其它元素的協同效應,使鈣與氮磷鉀及其它微量元素之間形成極好的協同關系,有效增強植物吸收、 利用、制造營養的效率和光合作用效率,明顯提高植物的抗逆性,可有效預防和防治馬牙棗的裂果。噴施本劑能調節棗果營養成分,使果內汁液與皮層組織均衡生長,增加皮層組織彈性,不影響棗皮質量,有效減輕裂果,促進棗果光潔艷麗增甜,提高棗果品質,增強棗果樹免疫力,增產增收極顯著。
奇寶-裂縮劑是一種植物生長調節劑,自6月下旬開始噴施2-3次奇寶-裂縮劑, 每次間隔時間為10-15天,噴施濃度為1000-1500倍,該產品由中國農科院果樹專家經多年研試而成,由河北省滄州奇寶農化有限公司生產。主要是調理棗果在成熟前發育生長均衡, 同時運用補鈣、補硼、補鋅、補鉀的新技術方法防治裂果。
3年示范結果2009年、2010年、2011年百棗吊裂果率分別為2. 9%、2· 8%、2· 3%,在整個大棚內幾乎看不到裂果現象,果面光滑,著色鮮亮,比露地栽培馬牙棗提早20-25天成熟,在靜海成熟期為8月上旬。
該項技術的應用,在天津市靜海縣成功實現了馬牙棗設施栽培提早成熟防治裂果的技術突破,指導和帶動我縣棗樹設施栽培的順利發展,棗樹設施栽培技術的示范和引領作用成效突出,進一步提高了我縣棗樹生產的科技含量,有效克服了長期困擾棗農的裂果技術難題,提高了鮮食棗的產量和品質,減少打藥次數,維持生態平衡,降低農藥殘留,為消費者提供了安全、營養的健康食品,為今后生產綠色果品和有機果品提供了科學依據,為棗農增收致富開辟了一條新途徑,取得顯著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據中國棗行業專家分析,今后中國的鮮棗產業將以更好的口感、更高的營養、更強的國內外市場親和性, 實現跨越式大發展。鮮棗產業前景輝煌,我們今后要著力進行技術推廣。
采用本發明的方法栽培的大棚馬牙棗的技術指標如下
權利要求
1.一種防治馬牙棗裂果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按如下的步驟進行(1)園地的選擇選擇PH7.0-7. 5的粘質壤土或沙壤土,建立有水澆條件、排灌條件良好的簡易大棚,進行設施冷棚栽培;需要0-7°C的低溫量1000—1600小時;(2)馬牙棗栽培的方法栽培行向為南北行向,栽植密度是1.0-1.5X2.0-2. 5米,667 平方米栽植株樹178-333株;(3)扣棚時間扣膜升溫時間是2月下旬至3月初;(4)樹冠和花果調控棚內馬牙棗選用紡錘形,設施邊緣選用開心形,樹體高度控制在 2. 0-2. 5米,在樹干上按照方位角度均勻著生7-9個主枝,對進入盛果期的棗樹,為提高坐果率,在樹干基部10-15厘米處進行環剝,環剝寬度不超過主干直徑的1/10,在盛花期噴施15-20毫克/升的赤霉素1-2次,噴施2次的間隔時間是7-8天;(5)溫度和濕度的調控扣膜升溫后,要調控5個時期的溫度和濕度1是休眠期, 0-7. 2°C;2是萌芽期白天溫度15-18°C,夜間溫度7_8°C,相對濕度70-80% ;3是萌芽后白天溫度17-22°C,夜間溫度10-13°C,相對濕度50-60% ;4是花期白天溫度22_30°C,夜間溫度 15-18°C,相對濕度70-85%,5是果實發育期白天溫度25_30°C,夜間溫度15_19°C,相對濕度小于60% ;同時按技術要求一年要澆好4水;在棗樹開花前、果實發育中期、中后期噴施植物協同鈣和奇寶-裂縮劑增強果皮的厚度和硬度;(6)營養調控在10月中旬-11月上旬一次性施足腐熟的有機糞肥,每667平方米用量4000-5000公斤;在花期和果實膨大期各追施果樹專用復混肥1次,每次每株追肥量 100-150 克;(7)病蟲防治在發芽和花蕾期各噴施1次稀釋到2500-3000倍的10%吡蟲啉液,再噴施2次稀釋到1500-2000倍的15%噠螨靈乳油,在棗樹開花坐果后到采收前20天,噴施2_3 次稀釋到1000-1500倍的7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每次間隔時間為15-20天。
2.權利要求1所述的馬牙棗裂果防治方法,其中步驟(5)所述的4水,指的是1是凍水,指土壤結凍前的灌水,時間在12月中下旬,株灌水量50-60公斤;2是萌芽水,指在馬牙棗萌芽前的澆水,澆水時間在4月初,株灌水量40-50公斤;3是開花水,指的是在棗樹開花量達到30-40%時進行的花期灌水,澆水時間在5月下旬,株灌水量40-50公斤;4是膨果水,是指棗果體積膨大期的澆水,澆水時間在6月下旬,株灌水量40-50公斤。
3.權利要求1所述的馬牙棗裂果防治方法,其步驟(5)中所述的噴施植物協同鈣和奇寶-裂縮劑;是指在棗樹開花前噴施1-2次植物協同鈣,時間在5月上到中旬,噴施2次的間隔時間為10-15天;坐果后再噴施1-2次植物協同鈣,時間在6月上中旬,噴施2次的間隔時間為10-15天;植物協同鈣的稀釋濃度為400-600倍液,自6月下旬開始噴施稀釋濃度為1000-1500倍的奇寶-裂縮劑2-3次,每次間隔時間為10-15天。
4.要求1所述的馬牙棗裂果防治的方法,其中所述的腐熟的有機肥指的是牛糞、雞糞或豬糞。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防治馬牙棗裂果的方法,它是通過園地的選擇、馬牙棗的栽培、扣棚時間、樹冠和花果調控、溫度和濕度的調控、營養調控、病蟲防治等步驟來完成。對進入盛果期的棗樹,在樹干基部10-15厘米處進行環剝,環剝寬度不超過主干直徑的1/10,在盛花期噴施15-20毫克/升的赤霉素1-2次,間隔時間是7-10天;在棗樹開花前、果實發育中期、中后期噴施營養劑增強果皮的厚度和硬度;本發明的栽培方法,在天津市靜海縣成功實現了馬牙棗設施栽培提早成熟防治裂果的技術突破,有效克服了長期困擾棗農的裂果技術難題,提高了鮮食棗的產量和品質,減少打藥次數,降低農藥殘留,為消費者提供了安全、營養的健康食品,為棗農增收致富開辟了一條新途徑,取得顯著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文檔編號A01G13/00GK102499001SQ20111036020
公開日2012年6月20日 申請日期2011年11月15日 優先權日2011年11月15日
發明者楊麗芳, 王芝學, 王金水, 范會鮮 申請人:天津市林業果樹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