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甘露子的大棚溫室種植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蔬菜的溫室大棚種植方法,屬于蔬菜種植領域,具體地說是甘露子的大棚溫室種植方法。
背景技術:
甘露子別名寶塔菜、地蠶、草石蠶,多年生草本;唇形花科、水蘇屬,I年生草本植物,以地下塊莖供食,因味甘甜叫“甘露子”,又因外形似蠶蛹故名“草石蠶”。地下有匍匐枝,成熟時頂端膨大成螺旋狀的直立方形肉質塊莖,卵形至長橢圓狀卵形葉子葉子對生;夏季開淡紫色唇形花,輪傘花序生花6朵至多數,由2 13輪在莖頂列成穗狀花序。塊莖肉質脆嫩,以涼拌為主,可制蜜餞、醬潰、腌潰品、罐頭、甜果等,是馳名中外的“八寶菜”、“什錦菜”之一。藥用價值有祛風熱利濕,活血散瘀;用于黃疸,尿路感染,風熱感冒,肺結核;外用治瘡毒腫痛,蛇蟲咬傷。由于甘露子是食用其塊根的作物,其肉質根深扎于土壤中,在生長過程中,會因土壤板結或缺氧,發生軟腐病。這種惡性病害一旦發生便難于控制,這也是甘露子用傳統技術種植的不利因素所在。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種甘露子的大棚溫室種植方法,根據甘露子生長所需的環境,尤其是土壤下層環境,采用一種既可根據甘露子不同生長期調節溫度,同時又可有效控制土壤的濕度和透氣性的種植、栽培方法,以確保甘露子在溫室中正常生長,避免惡性病害的發生,以改變甘露子靠天種植的傳統方法,從而科學、可靠地實現甘露子的大棚溫室種植,且成本低,效益高并且能大面積推廣等目的。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所述甘露子的大棚溫室種植方法,其特征在于:—、建溫室;在溫床床面以下0.4 0.8m左右深處設置一濾水層,其上蓋不低于5cm的土后再等距離鋪設供熱循環水管作為供熱層;然后在水管上蓋,般不低于IOcm的土作為散熱層;散熱層以上分別為生姜種植和覆蓋層;在床體四周自濾水層以上至床面還設置一保溫層;在床體上搭棚架蓋簿膜,從而建成溫室主體;二、將鍋爐,循環水儲箱及循環水泵設置于溫室主體外的鍋爐房內,并將溫室供熱循環水管的進水口與鍋爐熱水出口接通,而將其出水口接于循環水儲箱內循環水泵的進,出水頭則分別與循環水儲箱及鍋爐進水腔連接,而形成供熱系統;三、栽種:選擇芽眼大的優質甘露子,切塊后經浸泡滅菌涼干,然后芽眼向上立植于床體散熱層上部,種質甘露子上部覆蓋營養土,覆蓋層厚一般以20cm左右為宜;四、供熱:植種完后,啟動鍋爐供熱;當床溫井至要求值后,改為保溫供熱,保溫供熱的輸入水溫一般為60°C 80°C ;而在此后的生長過程中則根據出芽期,控芽期及生長前后期等不同生長期的日間所需溫度,控制其供熱量;而夜間則停止供熱,以確保晝夜溫差亦滿足其生長要素;
五、日常管理:a.地溫調節控制:出芽期,床體種植層內的溫度一般控制在250 28°C范圍內為好;此后的控芽期則將溫度降至20°C 22°C ;進入生長前期又將溫度升至25°C 28°C以.促進其生長至進入生長后期止,然后再將溫度降至22°C左右直至收獲;b.在整生長期根據土的干濕情況,一般澆灌2 4次水;上述所述濾水層以麥桿、玉米秸桿鋪設為好,厚度以2 5cm為宜,而所述等距離鋪設供熱循環水管作為散熱層,其水管與水管之間的距離一般為15 25cm。所述整個散熱層設置兩套循環水管一每個水管的進水端分別設予床體的外側,而出水端則均設于床體中部,使其熱水均從外側向內循環,以利保持床體溫度的均勻性.生姜在上述溫室中生長,所述植種后至出芽期約I周左右;出芽后的控芽期約2周左右以便生姜芽積蓄足夠的養料而仔姜的生長前期一般分別為3周和2周,亦即整個生長期約為8周左右即可收獲。為了滿足鍋爐自流供水的壓力,確保其供熱量,鍋爐出水口距溫室床面的高度一般不應低于1.5m。而循環水儲箱的高度一般不超過鍋爐出水口與床面距離的1/2 ;且循環水管以采用塑料水管為好,對于溫室溫度監視和控制,既習采用常規溫度計插于種植層,通過人工觀察和調節熱水供水閥來控制;亦可采用溫度傳感器和電磁閥自動調節和控制床體的溫度。本發明所述甘露子的大棚溫室種植方法,其有益效果在于:由于在溫室的床體下增設了濾水層,從而有效地控制了溫室土壤的濕度采用鍋爐循環供熱,既便于控制和調節床溫,又具有升溫較電熱溫床快,采用后者若8m2床面布2瓦電熱線;溫度10°C上升到25°C需12小時即溫度上升僅1°,25°C/小時。而供熱成本又遠低于電熱溫室。因此,本發明具有既可有效控制溫室土壤的濕度而又可根據甘露子不同生長期有效調節其溫度,確保其在溫室中正常生長,避免惡性病害的發生,擺脫了甘露子靠天種植的傳統方法,實現了甘露子大棚溫室種植商品化及投入產出 比高并大面積推廣。
具體實施例方式以下實例為本發明作詳細闡述。實施例1—、建溫室;在溫床床面以下0.5m左右深處設置一濾水層,其上蓋不低于5cm的土后再等距離鋪設供熱循環水管作為供熱層;然后在水管上蓋,般不低于IOcm的土作為散熱層;散熱層以上分別為生姜種植和覆蓋層;在床體四周自濾水層以上至床面還設置一保溫層;在床體上搭棚架蓋簿膜,從而建成溫室主體;二、將鍋爐,循環水儲箱及循環水泵設置于溫室主體外的鍋爐房內,并將溫室供熱循環水管的進水口與鍋爐熱水出口接通,而將其出水口接于循環水儲箱內循環水泵的進,出水頭則分別與循環水儲箱及鍋爐進水腔連接,而形成供熱系統;三、栽種:選擇芽眼大的優質甘露子,切塊后經浸泡滅菌涼干,然后芽眼向上立植于床體散熱層上部,種質甘露子上部覆蓋營養土,覆蓋層厚一般以20cm左右為宜;四、供熱:植種完后,啟動鍋爐供熱;當床溫井至要求值后,改為保溫供熱,保溫供熱的輸入水溫一般為60°C 80°C ;而在此后的生長過程中則根據出芽期,控芽期及生長前后期等不同生長期的日間所需溫度,控制其供熱量;而夜間則停止供熱,以確保晝夜溫差亦滿足其生長要惑。
五、日常管理:a.地溫調節控制:出芽期,床體種植層內的溫度一般控制在250 28°C范圍內為好;此后的控芽期則將溫度降至20°C 22°C ;進入生長前期又將溫度升至25 °C 28 °C以,促進其生長至進入生長后期止,然后再將溫度降至22°C左右直至收獲;b.在整生長期根據土的干濕情況,一般澆灌2 4次水;上述所述濾水層以麥桿、玉米秸桿鋪設為好,厚度以2 5cm為 宜,而所述等距離鋪設供熱循環水管作為散熱層,其水管與水管之間的距離一般為15 25cm。
權利要求
1.甘露子的大棚溫室種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搭建溫床,將甘露子種植于溫床上,按其不同生長期所需的溫度及時調解,以適于其生長。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甘露子的大棚溫室種植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溫床床面以下0.4 0.Sm左右深處設置一濾水層,其上蓋不低于5cm的土后再等距離鋪設供熱循環水管作為供熱層;然后在水管上蓋,般不低于IOcm的土作為散熱層。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甘露子的大棚溫室種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植種完后,啟動鍋爐供熱;當床溫井至要求值后,改為保溫供熱,保溫供熱的輸入水溫一般為60°C 80°C。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甘露子的大棚溫室種植方法,其特征在于:出芽期,床體種植層內的溫度一般控制在250 28°C范圍內為好;此后的控芽 期則將溫度降至20°C 22°C;進入生長前期又將溫度升至25°C 28°C以.促進其生長至進入生長后期止,然后再將溫度降至22°C左右直至收獲。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甘露子的大棚溫室種植方法,涉及一種蔬菜的溫室大棚種植方法,屬于蔬菜種植領域。其特征在于根據甘露子生長所需的環境,尤其是土壤下層環境,采用一種既可根據甘露子不同生長期調節溫度,同時又可有效控制土壤的濕度和透氣性的種植、栽培方法,以確保甘露子在溫室中正常生長。其有益效果在于有效控制溫室土壤的濕度根據甘露子不同生長期有效調節其溫度,確保其在溫室中正常生長,避免惡性病害的發生,擺脫甘露子靠天種植的傳統方法,實現了甘露子大棚溫室種植商品化及投入產出比高并大面積推廣。
文檔編號A01G1/00GK103109652SQ20111036517
公開日2013年5月22日 申請日期2011年11月17日 優先權日2011年11月17日
發明者朱彤 申請人:朱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