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裸燕麥種衣劑及其制備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裸燕麥種衣劑及其制備方法,屬于農作物病蟲防治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燕麥為禾本科燕麥屬一年生草本植物,分裸燕麥和皮燕麥兩種。世界各國栽培的燕麥以皮燕麥為主,主要作飼草用;我國栽培的燕麥以裸燕麥為主,又叫玉麥、攸麥,以食用為主,在我國西北、華北、東北和云、貴、川的高原山區均有分布,年種植面積約53萬公頃, 其中內蒙古的陰山南北,河北省的陰山、燕山余脈,山西省的太行山、呂梁山,播種面積約占全國的70%以上,其次是陜西、甘肅、寧夏、青海的六盤山、賀蘭山地區以及云南、貴州、四川的大小涼山,播種面積約占全國面積的20%以上。燕麥紅葉病和堅黑穗病是燕麥上最為常見的兩大病害,感病品種每年造成的損失達20-30%,嚴重年份甚至絕收。燕麥紅葉病是由蚜蟲傳毒引起的一種病毒病,可通過降低田間早期蚜量控制此病害的發生和嚴重度;堅黑穗病是種(土)傳性系統性真菌病害,可通過藥劑種子處理防治。目前國內外對于燕麥紅葉病和黑穗病的防治主要是通過選育抗性品種和化學防治為主,在沒有優秀的抗源材料的背景下,化學防治顯得尤為重要,而化學防治也主要是以農藥噴霧和拌種為主。在我國,裸燕麥主要種植在偏遠、瘠薄的高寒山區和二陰地區,施藥作業極為不便,不僅費時而且費力,絕大多數燕麥種植戶一般不進行防治,病蟲害任由發生,所以導致產量不高,嚴重挫傷了農民的種植積極性。種衣劑是由農藥、微肥、成膜劑、填料、相關助劑組合而成的一種農藥劑型,是一種新的種子處理技術,在小麥、玉米、棉花、甜菜、向日葵、飛播牧草等作物上已經得到廣泛應用,對防治地下害蟲及土傳性病害效果顯著,而且省時省工,與其它施藥技術相比污染相對
發明內容
本發明目的在于克服現有燕麥紅葉病和黑穗病防治方法的缺陷,提供一種裸燕麥專用的種衣劑及其制備方法,其根據燕麥紅葉病和黑穗病的發生特點,有針對性地選擇噻蟲嗪和戊唑醇為活性成分,采用相應的懸浮種衣劑加工工藝制備而成,屬于一種水基性燕麥專用種衣劑。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提供了如下的技術方案
一種裸燕麥種衣劑,其原料的重量百分配比如下噻蟲嗪15 20% ;戊唑醇0. 05 0. 1% ;分散劑2 7% ;抗結劑1 4% ;助懸劑1 6% ;成膜劑0. 1 3% ;填料1 10% ;防腐劑1 3% ;著色劑3 5% ;余量為水。優選地,所述的噻蟲嗪和戊唑醇原料含量為90%以上。所述的分散劑選自壬基酚聚氧乙烯醚、辛基酚聚氧乙烯醚、苯乙基酚聚氧乙烯醚、 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烷基苯酚聚氧乙烯醚的其中一種或多種的組合。所述的抗結劑選自硅鋁酸鈉、磷酸三鈣、二氧化硅的其中一種或多種的組合。所述的助懸劑選用黃原膠、白炭黑、聚乙烯醇、羧甲基纖維素鈉、聚乙烯吡烙烷酮的其中一種或多種的組合。所述的成膜劑選自聚乙烯醇、聚酯酸乙烯酯、改性淀粉的其中一種或多種的組合。所述的填料選自高嶺土、膨潤土、凹凸棒礦粘土、硅藻土、滑石粉的一種或多種的組合。所述的防腐劑為工業級甲醛、苯甲酸鈉或山梨酸鉀。所述的著色劑為酸性大紅或酸性紅B。本發明配方中的有效成分之一為噻蟲嗪,分子式=C8HltlClN5O3S,化學名稱 3-(2-氯-1,3-噻唑-5-基甲基)-5-甲基_1,3,5-惡二嗪-4-基叉(硝基)胺,分子量 四1. 71,通用名稱=Thiameth0Xam,純品為白色或淡黃色粉末,熔點139. 1°C,可溶于水,水中25°C溶解度約4. lg/L。噻蟲嗪是一種全新結構的第二代煙堿類高效低毒殺蟲劑,對害蟲具有胃毒、觸殺及內吸活性,用于葉面噴霧、土壤灌根及種子處理。其施藥后迅速被內吸,并傳導到植株各部位,對刺吸式害蟲如蚜蟲、飛虱、葉蟬、粉虱等有良好的防效,對由上述傳毒介體造成的植物病毒病有較好的控制作用。利用噻蟲嗪作為種衣劑有效成分防治燕麥早期蚜蟲和紅葉病國內外尚未見報道。本發明配方中的有效成分之二為戊唑醇,分子式=C16H22ClN3O,化學名稱 (RS)-1-(4-氯苯基)-4,4- 二甲基-3-(1Η-1,2,4三唑-1-基甲基)戊-3-醇,分子量 307. 8,通用名稱=Tebuc0naz0Ie,純品為無色晶體,熔點102. 4°C,微溶于水,水中25°C溶解度約3. 4mg/L0戊唑醇屬三唑類殺菌劑,是甾醇脫甲基抑制劑,具有保護、治療、鏟除三大功能,是用于重要經濟作物的種子處理或葉面噴灑的高效殺菌劑,可有效地防治禾谷類作物的多種銹病、白粉病、網斑病、根腐病、赤霉病及黑穗病。戊唑醇作為有效成分的種衣劑產品目前主要有德國拜耳公司生產的洲戊唑醇濕拌劑、6%戊唑醇懸浮種衣劑,江蘇華農種衣劑有限公司生產的洲戊唑醇干粉種衣劑,福建省莆田友緣實業有限公司生產的0. 25%戊唑醇懸浮種衣劑,吉林省八達農藥有限公司生產的20%吡 戊·福美雙懸浮種衣劑,河南中州種子科技發展有限公司10. 6%戊唑 福美雙懸浮種衣劑等等,防治對象主要為小麥散黑穗病、 小麥腥黑穗病、小麥赤霉病、玉米絲黑穗病、玉米瘤黑粉病、大麥條紋病、水稻惡苗病、水稻立枯病、水稻紋枯病等。利用戊唑醇作為種衣劑有效成分防治燕麥堅黑穗病,以及戊唑醇與噻蟲嗪配伍的種衣劑產品國內外尚未見報道。
權利要求
1.一種裸燕麥種衣劑,其特征在于,其原料的重量百分配比如下噻蟲嗪15 20% ;戊唑醇0. 05-0. 1% ;分散劑2 7% ;抗結劑1 4% ;助懸劑1 6% ;成膜劑0. 1 3% ;填料 1 10% ;防腐劑1 3% ;著色劑3 5% ;余量為水。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裸燕麥種衣劑,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噻蟲嗪和戊唑醇原料含量為90%以上。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裸燕麥種衣劑,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分散劑選自壬基酚聚氧乙烯醚、辛基酚聚氧乙烯醚、苯乙基酚聚氧乙烯醚、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烷基苯酚聚氧乙烯醚的其中一種或多種的組合。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裸燕麥種衣劑,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抗結劑選自硅鋁酸鈉、磷酸三鈣、二氧化硅的其中一種或多種的組合。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裸燕麥種衣劑,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助懸劑選用黃原膠、白炭黑、聚乙烯醇、羧甲基纖維素鈉、聚乙烯吡烙烷酮的其中一種或多種的組合。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裸燕麥種衣劑,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成膜劑選自聚乙烯醇、聚酯酸乙烯酯、改性淀粉的其中一種或多種的組合。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裸燕麥種衣劑,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填料選自高嶺土、膨潤土、凹凸棒礦粘土、硅藻土、滑石粉的其中一種或多種的組合。
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裸燕麥種衣劑,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防腐劑為工業級甲醛、苯甲酸鈉或山梨酸鉀。
9.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裸燕麥種衣劑,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著色劑為酸性大紅或酸性紅B。
10.權利要求1-9所述的裸燕麥種衣劑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方法如下A.在高剪切乳化分散機內,按配比加入計量的噻蟲嗪、戊唑醇、分散劑、抗結劑、成膜劑、填料、防腐劑、著色劑和補足的水,攪拌混合;B.將上述步驟A的混合液在真空密閉條件下均質分散10 50分鐘;C.再將上述步驟B的混合液加入冷卻的砂磨機內研磨0.5 1. 5小時,最后加入助懸劑,混合攪拌均勻后出料。
全文摘要
本發明涉及一種裸燕麥種衣劑及其制備方法,屬于農作物病蟲防治技術領域。其原料的重量百分配比如下噻蟲嗪15~20%;戊唑醇0.05-0.1%;分散劑2~7%;抗結劑1~4%;助懸劑1~6%;成膜劑0.1~3%;填料1~10%;防腐劑1~3%;著色劑3~5%;余量為水。將本發明的裸燕麥專用種衣劑與燕麥種子140-50的藥種比包衣后,在燕麥生長期間,可有效防治病蟲害,對蚜傳病毒所致的燕麥紅葉病以及種傳的黑穗病的控制作用顯著,具有高效、低毒、操作簡便、省工省時的優點。
文檔編號A01P7/04GK102365971SQ20111037139
公開日2012年3月7日 申請日期2011年11月21日 優先權日2011年11月21日
發明者何蘇琴, 劉歡, 劉永剛, 張海英, 趙桂琴, 郭建國, 郭滿庫 申請人:甘肅省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