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微灌系統施肥罐的制作方法
一種微灌系統施肥罐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灌溉設備,特別是一種微灌系統施肥罐。
背景技術:
微灌系統的施肥設備中常用的有動力注肥泵、水動力活塞泵、文丘里施肥器、壓差式施肥裝置等,這些施肥裝置在施肥裝置內肥液較少時都會出現施肥不均勻的缺陷,甚至會發生因壓力不夠而不能施肥,如文丘里施肥器,此外如動力注肥泵、水動活塞泵,均需要額外動力設備,投資大且不適用于低壓灌溉系統;壓差式施肥罐,若因罐的閥門兩端壓力控制不好出現壓差過大,造成進入系統的水量較少,水頭損失較大,肥料易沉淀,影響施肥,這種壓差式施肥罐對閥門的調節要求高,肥料由水帶入管路,肥料濃度難以控制,操作人員只能通過排液管來感知罐內肥料是否施完,不能較好地控制施肥。發明內容
本發明目的是提供一種施肥效果好且容易控制的一種微灌系統施肥罐。本發明解決技術問題的技術方案是,包括施肥罐,其特征在于:所述施肥罐一側的上部設有玻璃管,出水管的一端與此玻璃管的上端口連接,此出水管的另一端與微灌系統管路上的施肥閥的出水端連接,進水管置于施肥罐內,此進水管的上端與所述施肥閥的進水端連接,上述進水管和出水管上各設有一閥,比重大于水的浮球置于上述玻璃管內的倒錐孔中,此玻璃管上設有指示浮球位置的刻度線,在此玻璃管的底部設有排氣閥。所述進水管的出水口置于施肥罐底的中心處且不與施肥罐底面相接觸。本發明與現有技術比較具有施肥均勻,效果好且容易操作的顯著優點。
附圖是本發明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結合下述實施例對本發明作詳細說明,在微灌系統的管路I上的施肥閥2的兩端各連一進水管5和出肥液管6,其中進水管5通入施肥罐10的罐底,出肥液管與施肥罐上部外側的玻璃管8的上端口連接,此玻璃管的下部與施肥罐連通,在此玻璃管的底部設有排氣閥9,浮球7置于玻璃管的倒錐形孔中,此浮球的比重大于水的比重,它可以用金屬制成,上述進水管5和出肥液管6上各設有閥門3、4,施肥罐的頂端設有注肥料口密封蓋(現有施肥罐上的公知結構)。為了防止肥液中的殘留物堵塞灌水器,需在施肥閥的出水端的管路I上設置過濾器。
本發明的工作原理和操作方法是,將定量的肥料通過施肥罐頂部的加肥口倒入施肥罐內并將加肥口密封,打開閥3并將閥2關小,使管路上的水充分流進施肥罐中并逐漸將施肥罐充滿水,使肥料逐漸被水溶解,然后開啟閥4向管路輸送肥液送到田間的毛管向植物根部輸送肥液。本發明的工作原理是,通過管路上的施肥閥2的調節使其兩端的壓差,分流部分水到施肥罐內并將肥液送入管路中。當施肥罐中的肥液濃度增大超過設定值時,浮球會上移到設定刻度線上方,此時調節閥2使進入施肥罐的水量加大,肥液濃度下降,浮球下降至到回到設定的刻度線止。肥液濃度下降,浮球下移,反向調節閥2使其達到設定濃度值,當肥料被溶解完時,浮球大于水的比重而下降將玻璃管倒錐孔堵住,說明肥料用完,此時可將閥3、4關閉、施肥閥完全打開。本發明具有肥液濃度可調、施肥均勻且不需要外加動力設備,同時, 進水管的出口設在施肥罐的底部,具有防止廢料沉淀在罐底不能完全被溶解的優點。
權利要求
1.一種微灌系統施肥罐,包括施肥罐,其特征在于:所述施肥罐一側的上部設有玻璃管,出水管的一端與此玻璃管的上端口連接,此出水管的另一端與微灌系統管路上的施肥閥的出水端連接,進水管置于施肥罐內,此進水管的上端與所述施肥閥的進水端連接,上述進水管和出水管上各設有一閥,比重大于水的浮球置于上述玻璃管內的倒錐孔中,此玻璃管上設有指示浮球位置的刻度線,在此玻璃管的底部設有排氣閥。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微灌系統施肥罐,其特征在于:所述進水管的出水口置于施肥罐底的中心處且不 與施肥罐底面相接觸。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微灌系統施肥罐,本發明解決技術問題的技術方案要點是,包括施肥罐,所述施肥罐一側的上部設有玻璃管,出水管的一端與此玻璃管的上端口連接,此出水管的另一端與微灌系統管路上的施肥閥的出水端連接,進水管置于施肥罐內,此進水管的上端與所述施肥閥的進水端連接,上述進水管和出水管上各設有一閥,比重大于水的浮球置于上述玻璃管內的倒錐孔中,此玻璃管上設有指示浮球位置的刻度線,在此玻璃管的底部設有排氣閥。所述進水管的出水口置于施肥罐底的中心處且不與施肥罐底面相接觸。本發明與現有技術比較具有施肥均勻,效果好且容易操作的顯著優點。
文檔編號A01C23/04GK103181261SQ20111044471
公開日2013年7月3日 申請日期2011年12月28日 優先權日2011年12月28日
發明者鄧忠, 翟國亮, 馮俊杰, 宗潔, 張文正, 賈艷輝, 孫浩 申請人:中國農業科學院農田灌溉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