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平原丘地田間行走打藥機車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一種農用機械設備,特別涉及一種適用于平原和山坡丘地的田間行走打藥機車。
二、背景技術我國農業上除草和防治農作物病蟲害的施藥機械設備的現狀一是農戶多用手搖背掛式噴霧器,利用起來比較便捷,但是勞動強度大,生產效率比較低;二是利用農用三輪車等相配套的打藥機器設備,雖然提高了生產效率,但是受農作物的植株高度限制,當植株生長到20厘米左右時,大多數打藥機器設備就不適用了 ;三是現有打藥機器設備大多數適用于平原作業,對于山坡丘地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三、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克服了現有打藥機器設備的缺點,提供了一種低碳、環保、便捷、高效, 尤其適用于山坡丘地的打藥機車。技術方案平原丘地田間行走打藥機車,它是由車體、行走系統、打藥系統和水平滑動系統等組成,其中車體是由機車架、斜立臂、前平衡橫軸套管、前平衡橫軸和前平橫搖擺軸連接組成,左、右斜立臂上端焊接在機車架后側,下端連接左、右后輪,前平衡橫軸套管套在前平衡橫軸上,前平衡橫軸分別與左、右前叉總成焊接,前水平液壓活塞缸兩端分別與前平衡橫軸套管和前平衡橫軸焊接在一起,前平衡橫軸套管通過前平橫搖擺軸與機車架前端鉸接。行走系統由柴油機、發電機、變速箱、后橋、后橋兩端、主動鏈輪、鏈條、驅動輪、前輪、后輪、轉向機、方向盤、轉向拉桿、前叉總成和后輪剎車裝置等組成,前叉總成配有減震裝置,駕駛座椅焊接在機車架上,后橋與機車架鉸接,由電動啟動柴油機,柴油機啟動后又由發電機給電瓶充電,柴油機動力皮帶輪帶動后橋,后橋兩端分別由左、右主動鏈輪通過鏈條與左、右驅動輪帶動左、右后輪轉動,實現平原丘地田間行走打藥機車行走,由轉動調節螺桿通過鏈條調節拉桿調整鏈條的松緊,向左轉向吃力的時候,把轉向桿向右拉,向右轉向吃力的時候,把轉向桿向左推,倒車時亦然,平原丘地田間行走打藥機車通過后輪剎車裝置實現剎車。打藥系統由高壓打藥機、藥液桶、藥液進藥管、藥液回流管、藥液輸出管、排桿升降臂、排桿、排管和噴頭組成,動力輸出輪帶動水泵向藥液桶中注水,柴油機動力皮帶輪帶動高壓打藥機驅動輪,使高壓打藥機由藥液輸出管向排管注藥,通過噴頭噴藥,根據植株的高矮,通過排桿升降臂調整排桿的高低,根據壟的多少,通過加長排桿、排管,增加噴頭實現噴藥。水平滑動系統由柴油機、液壓方向閥、液壓泵、液壓油箱、前平衡橫軸、前水平液壓活塞缸、藥液桶滑座、藥液桶框架、后水平液壓活塞缸組成。藥液桶鑲在藥液桶框架內,藥液桶底面積與藥液桶框架面積相等,在平地正常作業情況下,藥液桶框架位于機車架的后側
3中間位置,當平原丘地田間行走打藥機車行走在右高左低的山坡丘地時,由液壓方向閥控制前水平液壓活塞缸向左推出前平衡橫軸,使平原丘地田間行走打藥機車的左前輪和右前輪同時向左等距離移出,這樣左前輪和左后輪在同一條壟溝內正常行走、右前輪和右后輪在另外同一個壟溝內正常行走,根據需要,由液壓方向閥控制后水平液壓活塞缸向右拉進藥液桶框架,使平原丘地田間行走打藥機車的藥液桶向右滑動,起到向右配重作用,避免翻車,使平原丘地田間行走打藥機車正常向前行走。當平原丘地田間行走打藥機車行走在左高右低的山坡丘地時,由液壓方向閥控制前水平液壓活塞缸向右拉進前平衡橫軸,使平原丘地田間行走打藥機車的左前輪和右前輪同時向右等距離移出,這樣左前輪和左后輪在同一條壟溝內正常行走、右前輪和右后輪在另外同一個壟溝內正常行走,根據需要,為了避免翻車,由液壓方向閥控制后水平液壓活塞缸向左推出藥液桶框架,使平原丘地田間行走打藥機車的藥液桶向左滑動,起到向左配重作用,避免翻車,使平原丘地田間行走打藥機車正常向前行走。柴油機動力皮帶輪與發電機、液壓泵、高壓打藥機驅動輪、離合器之間,動力輸出輪與水泵之間均由三角皮帶實現傳動。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1、結構緊湊、操作便捷,輪距只有120厘米,容易躲避電桿等障礙物,機車架與地面之間高度為90厘米,適應于圓蔥、大蔥、姜、蒜、土豆、黃豆和玉米(早期)等農作物的除草和病蟲害打藥防治打藥作業,適應性強。2、兩個前輪可以同時向左或向右等距離移出,藥液桶既可以向左又可以向右滑動,起到配重作用,能夠避免翻車,特別適應于山坡丘地和不同地塊,增加了田間打藥范圍。3、只用1人即可駕駛操作,節省勞力,提高了生產效率。4、節約能源、低碳,用18馬力柴油機就能帶動打藥機車。
圖1為平原丘地田間行走打藥機車的左側面結構示意圖圖2為平原丘地田間行走打藥機車的右側面結構示意圖圖3為平原丘地田間行走打藥機車的后側面結構示意圖圖4為平原丘地田間行走打藥機車的前側面結構示意圖圖5為平原丘地田間行走打藥機車的附視面結構示意圖圖6為平原丘地田間行走打藥機車的前輪平行滑動結構示意圖圖7為平原丘地田間行走打藥機車的藥液桶框架平行滑動結構示意圖圖中1為左前輪、2為機車架、3為發電機、4為柴油機、5為柴油機動力皮帶輪、6 為液壓泵、7為高壓打藥機驅動輪、8為方向盤、9為變速檔桿、10為離合器、11為駕駛座椅、 12為藥液桶、13排桿升降臂、14為藥液輸出管、15為排管、16為噴頭、17為排桿、18為左立臂、19為左后輪、20為左驅動輪、21為左鏈盒、22為左鏈條調節拉桿、23為左鏈條、24為左主動鏈輪、25為左鏈條調節螺桿、26高壓打藥機、27為液壓油箱、28為轉向制動、四為左前叉總成、30為變速箱、31為液壓方向閥、32為右前叉總成、33為右前輪、34為轉向拉桿、35 為轉向機、36為動力輸出輪、37為右鏈條調節螺桿、38為右主動鏈輪、39為水泵、40為右鏈條調節拉桿、41為右鏈條、42為右鏈盒、43為右后輪、44為右驅動輪、45為右立臂、46為藥液桶滑座、47為后水平液壓活塞缸、48為右后輪剎車裝置、49為后橋兩端、50為后橋、51為左后輪制動裝置、52為前平衡橫軸、53為前平衡橫軸套管、M為前水平液壓活塞缸、55為前平橫搖擺軸、56為藥液桶框架。
五具體實施方式
本實用新型平原丘地田間行走打藥機車是這樣實現的,見圖1、圖2、圖3、圖4、圖 5、圖6、圖7,它是由車體、行走系統、打藥系統和水平滑動系統等組成,其中車體是由機車架2、左斜立臂18、右斜立臂45、前平衡橫軸套管53、前平衡橫軸52和前平橫搖擺軸55連接組成組成,左斜立臂18、右斜立臂45上端焊接在機車架2后側,下端連接左后輪19、右后輪43,前平衡橫軸套管53套在前平衡橫軸52上,前平衡橫軸52分別與左前叉總成四、右前叉總成32焊接,前水平液壓活塞缸M兩端分別與前平衡橫軸套管53和前平衡橫軸52 焊接在一起,前平衡橫軸套管53通過前平橫搖擺軸55與機車架2前端鉸接。行走系統由柴油機4、發電機3、變速箱30、后橋50、后橋兩端49、左主動鏈輪24、 右主動鏈輪38、左鏈條23、右鏈條41、左驅動輪20、右驅動輪44、左前輪1、右前輪33、左后輪19、右后輪43、轉向機35、方向盤8、轉向拉桿34、左前叉總成四、右前叉總成32、左后輪剎車裝置51和右后輪剎車裝置48等組成,左前叉總成四、右前叉總成32配有減震裝置,駕駛座椅11焊接在機車架上,后橋50與機車架2鉸接,由電動啟動柴油機4,柴油機4啟動后又由發電機3給電瓶充電,柴油機動力皮帶輪5帶動后橋50,后橋兩端49分別由左主動鏈輪對、右主動鏈輪38通過左鏈條23、右鏈條41與左驅動輪20、右驅動輪44帶動左后輪 19、右后輪43轉動,實現平原丘地田間行走打藥機車行走,由轉動左調節螺桿25、右調節螺桿37通過左鏈條調節拉桿22、右鏈條調節拉桿40調整左鏈條23、右鏈條41的松緊,向左轉向吃力的時候,把轉向桿觀向右拉,向右轉向吃力的時候,把轉向桿觀向左推,倒車時亦然,平原丘地田間行走打藥機車通過左后輪剎車裝置51和右后輪剎車裝置48實現剎車。打藥系統由高壓打藥機沈、藥液桶12、藥液進藥管、藥液回流管、藥液輸出管14、 左排桿升降臂13a、右排桿升降臂13b、排桿17、排管15和噴頭16組成,動力輸出輪36帶動水泵39向藥液桶12中注水,柴油機動力皮帶輪5帶動高壓打藥機驅動輪7,使高壓打藥機 26由藥液輸出管14向排管15注藥,通過噴頭16噴藥,根據植株的高矮,通過左排桿升降臂 13a、右排桿升降臂1 調整排桿17的高低,根據壟的多少,通過加長排桿17、排管15,增加噴頭16的數量實現噴藥。水平滑動系統由柴油機4、液壓方向閥31、液壓泵6、液壓油箱27、前平衡橫軸52、 前水平液壓活塞缸討、藥液桶滑座46、藥液桶框架56、后水平液壓活塞缸47組成。藥液桶 12鑲在藥液桶框架46內,藥液桶12底面積與藥液桶框架46面積相等,在平地正常作業情況下,藥液桶框架46位于機車架2的后側中間位置,當平原丘地田間行走打藥機車行走在右高左低的山坡丘地時,由液壓方向閥31控制前水平液壓活塞缸M向左推出前平衡橫軸 52,使平原丘地田間行走打藥機車的左前輪1和右前輪33同時向左等距離移出,這樣左前輪1和左后輪19在同一條壟溝內正常行走、右前輪33和右后輪43在另外同一個壟溝內正常行走,根據需要,由液壓方向閥31控制后水平液壓活塞缸47向右拉進,使平原丘地田間行走打藥機車的藥液桶12向右滑動,起到向右配重作用,避免翻車,使平原丘地田間行走打藥機車正常向前行走。當平原丘地田間行走打藥機車行走在左高右低的山坡丘地時,由液壓方向閥31控制前水平液壓活塞缸M向右拉進前平衡橫軸52,使平原丘地田間行走打藥機車的左前輪1和右前輪33同時向右等距離移出,這樣左前輪1和左后輪19在同一條壟溝內正常行走、右前輪33和右后輪43在另外同一個壟溝內正常行走,根據需要,由液壓方向閥31控制后水平液壓活塞缸47向左推出,使平原丘地田間行走打藥機車的藥液桶12 向左滑動,起到向左配重作用,避免翻車,使平原丘地田間行走打藥機車正常向前行走。 柴油機動力皮帶輪5與發電機3、液壓泵6、高壓打藥機驅動輪7、離合器10之間, 動力輸出輪36與水泵39之間均由三角皮帶實現傳動。
權利要求1.平原丘地田間行走打藥機車其特征是它是由車體、行走系統、打藥系統和水平滑動系統等組成,其中車體是由機車架O)、左斜立臂(18)、右斜立臂(45)、前平衡橫軸套管(53)、前平衡橫軸(5 和前平橫搖擺軸(5 連接組成,左斜立臂(18)、右斜立臂0 上端焊接在機車架 (2)后側,下端連接左后輪(19)、右后輪(43),前平衡橫軸套管(5 套在前平衡橫軸(52) 上,前平衡橫軸(5 分別與左前叉總成( )、右前叉總成(3 焊接,前水平液壓活塞缸 (54)兩端分別與前平衡橫軸套管(5 和前平衡橫軸(5 焊接在一起,前平衡橫軸套管 (53)通過前平橫搖擺軸(5 與機車架( 前端鉸接行走系統由柴油機G)、發電機(3)、變速箱(30)、后橋(50)、后橋兩端(49)、左主動鏈輪(M)、右主動鏈輪(38)、左鏈條(23)、右鏈條(41)、左驅動輪(20)、右驅動輪(44)、左前輪(1)、右前輪(33)、左后輪(19)、右后輪(43)、轉向機(35)、方向盤(8)、轉向拉桿(34)、左前叉總成( )、右前叉總成(32)、左后輪剎車裝置(51)和右后輪剎車裝置G8)等組成,左前叉總成( )、右前叉總成(3 配有減震裝置,駕駛座椅(11)焊接在機車架上,后橋(50) 與機車架⑵鉸接,由電動啟動柴油機G),柴油機⑷啟動后又由發電機⑶給電瓶充電, 柴油機動力皮帶輪( 帶動后橋(50),后橋兩端09)分別由左主動鏈輪(M)、右主動鏈輪 (38)通過左鏈條(23)、右鏈條與左驅動輪(20)、右驅動輪04)帶動左后輪(19)、右后輪轉動,實現平原丘地田間行走打藥機車行走,通過左后輪剎車裝置(51)和右后輪剎車裝置G8)實現剎車打藥系統由高壓打藥機(沈)、藥液桶(12)、藥液進藥管、藥液回流管、藥液輸出管 (14)、左排桿升降臂(13a)、右排桿升降臂(1 )、排桿(17)、排管(15)和噴頭(16)組成, 動力輸出輪(36)帶動水泵(39)向藥液桶(1 中注水,柴油機動力皮帶輪( 帶動高壓打藥機驅動輪(7),使高壓打藥機06)由藥液輸出管(14)向排管(1 注藥,通過噴頭(16) 噴藥,根據植株的高矮,通過左排桿升降臂(13a)、右排桿升降臂(13b)調整排桿(17)的高低,根據壟的多少,通過加長排桿(17)、排管(15),增加噴頭(16)的數量實現噴藥柴油機動力皮帶輪( 與發電機(3)、液壓泵(6)、高壓打藥機驅動輪(7)、離合器(10) 之間,動力輸出輪(36)與水泵(39)之間均由三角皮帶實現傳動。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平原丘地田間行走打藥機車,其特征是水平滑動系統由柴油機G)、液壓方向閥(31)、液壓泵(6)、液壓油箱(27)、前平衡橫軸(52)、前水平液壓活塞缸(M)、藥液桶滑座(46)、藥液桶框架(56)、后水平液壓活塞缸07)組成,藥液桶(12)鑲在藥液桶框架G6)內,藥液桶(1 底面積與藥液桶框架G6)面積相等。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平原丘地田間行走打藥機車,它是由車體、行走系統、打藥系統和水平滑動系統等組成,其中車體是由機車架、斜立臂、前平衡橫軸套管、前平衡橫軸和前平橫搖擺軸連接組成;行走系統由柴油機、變速箱、后橋、主動鏈輪、前輪、后輪、前叉總成和剎車裝置等組成;水平滑動系統由前水平液壓活塞缸、藥液桶滑座、藥液桶框架、后水平液壓活塞缸組成;在山坡丘地作業時,兩個前輪可以同時向左或向右等距離移出,使前輪與后輪在同一壟溝內行走,藥液桶既可以向左又可以向右滑動,起到配重作用,能夠避免翻車,適應田間除草和病蟲害打藥防治的范圍廣闊。
文檔編號A01M7/00GK202179063SQ201120231799
公開日2012年4月4日 申請日期2011年7月4日 優先權日2011年7月4日
發明者張福生, 杜陽 申請人:張福生, 杜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