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華北地區蘆筍栽培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的是一種華北地區蘆筍栽培方法。
背景技術:
蘆筍為百合科天門冬屬中的多年生宿根植物。蘆筍質地細嫩、鮮美芳香、營養豐富,是一種名貴的蔬菜。其含有豐富的組織蛋白、葉酸、核酸,以及鋅、錳、鑰、硒、鉻等微量元素,并含有天門冬酰胺、槲皮黃酮、洋菝契皂角甙、香豆素和蘆丁等藥效成分,是世界公認的健康食品和抗癌食品。在南方全年生長,北方地區冬季進入休眠狀態。蘆筍適應性強,易栽培,對氣溫要求不嚴,在栽培中還有用工少、管理方便、產量高等優點,成為中國出口創匯的主要蔬菜產品之一。蘆筍在國內市場上也越來越受到國人的青睞。因此,擴大蘆筍種植,提高產量效益是發展高效農業,增加農民收入的有效途徑。然而目前關于蘆筍的栽培技術研究主要集中在南方暖溫帶以及東北寒冷氣候條件下的研究,針對華北地區的氣候特點,現有技術報道了 “北方蘆筍栽培技術要點”(《農業科技通訊》,2011年第I期,李強),然而經試驗,其并不適于華北地區溫帶季風夏季高溫少于冬季寒冷干燥的氣候特點。
發明內容
本發明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了一種適宜種植在華北地區的蘆筍栽培方法。本發明通過以下方法實現上述目的。一種華北地區蘆筍栽培方法,
(1)土壤條件蘆筍生產要求的土壤條件為地勢平坦,土層深厚,壤土或砂壤土,富含有機質,透氣性好,保水保肥能力強;地下水位較低,排灌方便;pH值呈中性微酸;土壤肥力標準為有機質彡2%、堿解氮彡140 mg/kg、有效磷彡40 mg/kg、有效鉀彡130 mg/kg ;
(2)選種選擇表現萌芽早、生長速度快、嫩莖粗細均勻、頭部鱗片緊密不易散頭、商品性好的一代種子;
(3)育苗育苗前用清水漂洗種子,以去除秕種、蟲蛀種,再用50%百菌清300倍液浸泡殺菌llh,然后用26°C 29°C的溫水浸種3. 5 d,浙干拌以少量干沙或細土,放在20 25°C 溫度下保濕催芽,每天用清水淋洗I 2次,有三成種子露白時即可播種;
(4)播種在平整好的苗床上按14cm行距開小溝,溝深3cm左右,再在小溝內每隔IOcm 點播粒種子播種后用細土覆蓋種子,播種后封實蓋嚴薄膜,增溫保墑促進全苗,幼苗出土五成左右時要及時揭去地膜,以免高溫灼苗,齊苗后要搶晴天通風散濕,做到適溫長苗,白天苗床溫度控制在20°C左右,夜晚18°C,苗齡60天左右即可整地定植;
(5)定植定植前將土地全面耕翻整平,施足基肥,以培肥力,按I.3 I. 4 m的行距,南北行向劃好直線,然后沿直線挖寬45 cm深40 50 m的定植溝,每畝施農家肥 4000-4500kg,復合肥160-190kg,磷酸鈣50kg,硫酸鉀18kg,辛硫磷顆粒劑2kg,混合拌勻, 不要填平定植溝,可低于原地面5 7 cm,定植以后再填平溝,將定植溝灌水沉實,兩溝間的壟面要做成中間高、兩邊低的小拱形,以后隨著幼苗的生長,再將壟面土逐漸回填到定植溝里,形成高出原地平線約10 cm的土壟,以利于雨期排水防澇;定值時間在7月10日-8 月10日,每畝定植1600株,株距20cm,定制完后及時澆水,使土壤及時塌實,等水滲下后,適時松土保墑;
(6)定植后管理結合中耕,在植株根部培土,能促使地下鱗芽發育,增強抗病能力;幼苗定植后30 d左右開始追肥,以后每隔30 d左右追施I次,隨著笑株的發育,施肥量也逐漸增加,幼年期追肥一般用腐熟的人糞尿或餅肥對水澆施,施肥一般距植株16-19cm,順壟開深IOcm的溝施,冬前澆越冬水后,畦面撒糞肥防寒,來年早春培入植株旁,冬季莖葉枯干后,齊地面割除枯莖集中燒毀;適時搭蓋塑料棚,于10月底及時割除全部母莖,松土施肥, 清潔田園后,開始搭蓋塑料棚,棚高寬為I. 8m和4. 5,m,棚的結構可采用竹子或鋼管;
(7)病蟲害防治蘆筍苗期易遭受根腐病、立枯病、褐斑病、莖枯病、蠐螬、螻蛄、地老虎、 甜菜夜蛾和雜草的危害,影響苗的生長發育,必須做好防治工作,在苗生長期間,每10天左右噴施一遍多菌靈、甲基托布津預防;防治蠐螬、螻蛄、地老虎地下害蟲,用炒香的碎豆餅或麥麩子75 kg/hm2加碎青菜葉75kg/hm2與敵百蟲3kg/hm2摻混均勻制成毒館,在傍晚均勻撒入苗基部邊誘殺,還可每畝用3%辛硫磷顆粒劑2-5kg處理土壤。有益效果
上述栽培具備以下優點
I、本發明與現有技術相比,以模式化的方式系統地提出蘆筍栽培成套技術措施,可操作性強,使用方便。2、本發明主要依據相關的農業氣候條件,蘆筍植株生長發育特點,所以栽培效果穩定可罪,戶笑品質有保障。3、本發明中結合華北氣候特點,限定了特定的浸泡殺菌時間,種子的浸種時間和溫度,保濕催芽的溫度,播種時苗床內的溫度的控制,追肥的時間和頻率以及清潔田園后塑料棚的設置提高了蘆筍的成活率以及產品品質,提高了農民的收益。
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結合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的說明,下述各實施例僅用于說明本發明,對本發明并沒有限制。 一種華北地區蘆筍栽培方法,
(1)土壤條件蘆筍生產要求的土壤條件為地勢平坦,土層深厚,壤土或砂壤土,富含有機質,透氣性好,保水保肥能力強;地下水位較低,排灌方便;pH值呈中性微酸;土壤肥力標準為有機質彡2%、堿解氮彡140 mg/kg、有效磷彡40 mg/kg、有效鉀彡130 mg/kg ;
(2)選種選擇表現萌芽早、生長速度快、嫩莖粗細均勻、頭部鱗片緊密不易散頭、商品性好的一代種子;
(3)育苗育苗前用清水漂洗種子,以去除秕種、蟲蛀種,再用50%百菌清300倍液浸泡殺菌llh,然后用26°C 29°C的溫水浸種3. 5 d,浙干拌以少量干沙或細土,放在20 25°C 溫度下保濕催芽,每天用清水淋洗I 2次,有三成種子露白時即可播種;
(4)播種在平整好的苗床上按14cm行距開小溝,溝深3cm左右,再在小溝內每隔IOcm 點播粒種子播種后用細土覆蓋種子,播種后封實蓋嚴薄膜,增溫保墑促進全苗,幼苗出土五成左右時要及時揭去地膜,以免高溫灼苗,齊苗后要搶晴天通風散濕,做到適溫長苗,白天苗床溫度控制在20°C左右,夜晚18°C,苗齡60天左右即可整地定植;
(5)定植定植前將土地全面耕翻整平,施足基肥,以培肥力,按I.3 I. 4 m的行距,南北行向劃好直線,然后沿直線挖寬45 cm深40 50 m的定植溝,每畝施農家肥 4000-4500kg,復合肥160-190kg,磷酸鈣50kg,硫酸鉀18kg,辛硫磷顆粒劑2kg,混合拌勻, 不要填平定植溝,可低于原地面5 7 cm,定植以后再填平溝,將定植溝灌水沉實,兩溝間的壟面要做成中間高、兩邊低的小拱形,以后隨著幼苗的生長,再將壟面土逐漸回填到定植溝里,形成高出原地平線約10 cm的土壟,以利于雨期排水防澇;定值時間在7月10日-8 月10日,每畝定植1600株,株距20cm,定制完后及時澆水,使土壤及時塌實,等水滲下后,適時松土保墑;
(6)定植后管理結合中耕,在植株根部培土,能促使地下鱗芽發育,增強抗病能力;幼苗定植后30 d左右開始追肥,以后每隔30 d左右追施I次,隨著笑株的發育,施肥量也逐漸增加,幼年期追肥一般用腐熟的人糞尿或餅肥對水澆施,施肥一般距植株16-19cm,順壟開深IOcm的溝施,冬前澆越冬水后,畦面撒糞肥防寒,來年早春培入植株旁,冬季莖葉枯干后,齊地面割除枯莖集中燒毀;適時搭蓋塑料棚,于10月底及時割除全部母莖,松土施肥, 清潔田園后,開始搭蓋塑料棚,棚高寬為I. 8m和4. 5,m,棚的結構可采用竹子或鋼管;
(7)病蟲害防治蘆筍苗期易遭受根腐病、立枯病、褐斑病、莖枯病、蠐螬、螻蛄、地老虎、 甜菜夜蛾和雜草的危害,影響苗的生長發育,必須做好防治工作,在苗生長期間,每10天左右噴施一遍多菌靈、甲基托布津預防;防治蠐螬、螻蛄、地老虎地下害蟲,用炒香的碎豆餅或麥麩子75 kg/hm2加碎青菜葉75kg/hm2與敵百蟲3kg/hm2摻混均勻制成毒館,在傍晚均勻撒入苗基部邊誘殺,還可每畝用3%辛硫磷顆粒劑2-5kg處理土壤。
權利要求
1.一種華北地區蘆筍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1)土壤條件蘆筍生產要求的土壤條件為地勢平坦,土層深厚,壤土或砂壤土,富含有機質,透氣性好,保水保肥能力強;地下水位較低,排灌方便;pH值呈中性微酸;土壤肥力標準為有機質彡2%、堿解氮彡140 mg/kg、有效磷彡40 mg/kg、有效鉀彡130 mg/kg ;(2)選種選擇表現萌芽早、生長速度快、嫩莖粗細均勻、頭部鱗片緊密不易散頭、商品性好的一代種子;(3)育苗育苗前用清水漂洗種子,以去除秕種、蟲蛀種,再用50%百菌清300倍液浸泡殺菌llh,然后用26°C 29°C的溫水浸種3. 5 d,浙干拌以少量干沙或細土,放在20 25°C 溫度下保濕催芽,每天用清水淋洗I 2次,有三成種子露白時即可播種;(4)播種在平整好的苗床上按14cm行距開小溝,溝深3cm左右,再在小溝內每隔IOcm 點播粒種子播種后用細土覆蓋種子,播種后封實蓋嚴薄膜,增溫保墑促進全苗,幼苗出土五成左右時要及時揭去地膜,以免高溫灼苗,齊苗后要搶晴天通風散濕,做到適溫長苗,白天苗床溫度控制在20°C左右,夜晚18°C,苗齡60天左右即可整地定植;(5)定植定植前將土地全面耕翻整平,施足基肥,以培肥力,按I.3 I. 4 m的行距,南北行向劃好直線,然后沿直線挖寬45 cm深40 50 m的定植溝,每畝施農家肥 4000-4500kg,復合肥160-190kg,磷酸鈣50kg,硫酸鉀18kg,辛硫磷顆粒劑2kg,混合拌勻, 不要填平定植溝,可低于原地面5 7 cm,定植以后再填平溝,將定植溝灌水沉實,兩溝間的壟面要做成中間高、兩邊低的小拱形,以后隨著幼苗的生長,再將壟面土逐漸回填到定植溝里,形成高出原地平線約10 cm的土壟,以利于雨期排水防澇;定值時間在7月10日-8 月10日,每畝定植1600株,株距20cm,定制完后及時澆水,使土壤及時塌實,等水滲下后,適時松土保墑;(6)定植后管理結合中耕,在植株根部培土,能促使地下鱗芽發育,增強抗病能力;幼苗定植后30 d左右開始追肥,以后每隔30 d左右追施I次,隨著笑株的發育,施肥量也逐漸增加,幼年期追肥一般用腐熟的人糞尿或餅肥對水澆施,施肥一般距植株16-19cm,順壟開深IOcm的溝施,冬前澆越冬水后,畦面撒糞肥防寒,來年早春培入植株旁,冬季莖葉枯干后,齊地面割除枯莖集中燒毀;適時搭蓋塑料棚,于10月底及時割除全部母莖,松土施肥, 清潔田園后,開始搭蓋塑料棚,棚高寬分別為I. 8m和4. 5,m,棚的結構可采用竹子或鋼管;(7)病蟲害防治蘆筍苗期易遭受根腐病、立枯病、褐斑病、莖枯病、蠐螬、螻蛄、地老虎、 甜菜夜蛾和雜草的危害,影響苗的生長發育,必須做好防治工作,在苗生長期間,每10天左右噴施一遍多菌靈、甲基托布津預防;防治蠐螬、螻蛄、地老虎地下害蟲,用炒香的碎豆餅或麥麩子75 kg/hm2加碎青菜葉75kg/hm2與敵百蟲3kg/hm2摻混均勻制成毒館,在傍晚均勻撒入苗基部邊誘殺,還可每畝用3%辛硫磷顆粒劑2-5kg處理土壤。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華北地區蘆筍栽培方法,該方法包括土壤條件選種、育苗、播種、定植、定植后管理和病蟲害防治的步驟。本發明與現有技術相比,以模式化的方式系統地提出蘆筍栽培成套技術措施,可操作性強,使用方便,且依據相關的農業氣候條件,蘆筍植株生長發育特點,所以栽培效果穩定可靠,蘆筍品質有保障。
文檔編號A01G1/00GK102577824SQ20121007036
公開日2012年7月18日 申請日期2012年3月17日 優先權日2012年3月17日
發明者李玉弟 申請人:常熟市尚湖農業生態園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