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豆精品无码国产在线播放,国产亚洲精品成人AA片新蒲金,国模无码大尺度一区二区三区,神马免费午夜福利剧场

黃顙魚集約化魚苗繁育系統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203736閱讀:238來源:國知局
專利名稱:黃顙魚集約化魚苗繁育系統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魚類的養殖,具體地指一種黃顙魚集約化魚苗繁育系統。
背景技術
黃顙魚(Pelteobagrus fulvidraco)作為我國一種重要經濟食用魚類,其市場需求量不斷增長。目前,黃顙魚魚苗處于供不應求的狀態,雖然全國各地均開展了黃顙魚苗種的生產,但生產技術的落后制約了生產規模,導致產量低,不能滿足生產需要。傳統的魚苗人工繁育首先是依據經驗來控制魚苗生產過程,而對于生產過程中的重要關鍵控制指標則無量化標準,所以在生產上無法達到標準化;其次,傳統生產設施也落后老化,實際中多用孵化板、棕樹皮及半人工產卵用的土池塘等設施,這些因素會導致魚苗質量參差不齊,魚苗繁育量達不到規模;第三,傳統繁育方式中的養殖用水均為一次利用,無水處理環節;第四,近年來氣候極端變化,而傳統繁育方式中魚苗發育過程中的溫度不可控,導致無法全天候生產,進而嚴重影響了魚苗產量。按常規生產I億尾黃顙魚魚苗計算,傳統繁育需要五千平方米以上的水泥池、孵化池及魚苗池,不僅占地面積廣,而且用水量大,以上因素均嚴重制約了魚苗的規模化生產。現有報道中,鱖魚人工繁育試驗中利用四大家魚繁殖設備,建立池塘微循環系統, 通過物理和生物方法,改良繁育用水,成功繁殖出了鱖魚魚苗(劉寒文,白遺勝,萬建業等, 循環水人工繁育鱖魚試驗,《水產養殖》,2008,2 :14-15),但建立池塘微循環系統占地面積較大,不利于規模化生產;斑點叉尾鮰人工孵化試驗中利用由過濾裝置、紫外水質處理機和臭氧水質處理機等組成的循環水孵化系統,對水質處理效果好,亦可顯著提高魚苗孵化率(張家海,朱恩華,曾慶祥等,循環水系統孵化斑點叉尾鮰魚卵,《漁業致富指南》,2010 51-52),但孵化前魚卵塊需用60ppm亞甲基藍浸泡消毒,由此產生的廢水不可循環利用且污染環境。所以上述方法均未見在生產上推廣應用。至于黃顙魚,利用循環水大規模育苗的技術亦未見報道。

發明內容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就是提供一種黃顙魚集約化魚苗繁育系統,能夠解決上述現有技術中黃顙魚魚苗生產設施老化對魚苗質量影響的問題,且占地面積小、節水,實現了魚苗生產的工廠化、規模化,降低了魚苗繁育成本。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提供的一種黃顙魚集約化魚苗繁育系統,它包括布置在生產現場的疾病預防與控制區,用于魚體的檢疫,以及對進入系統的人員、工具和水進行消親魚分選區,包括至少一個親魚暫養池,用于對從外界進入系統的親魚進行清洗和按規格分選;親魚催產區,包括至少一個親魚催產池和至少一個注射操作臺,用于對親魚進行注射催產;人工授精區,用于完成人工采卵、人工受精、人工脫粘和清洗;魚卵孵化區,包括至少一套魚苗孵化裝置,用于將魚卵孵化成魚苗;魚苗暫養區,包括至少一個魚苗暫養池,用于魚苗的暫養和開口培育;上述各功能區依次相鄰設置。上述技術方案中,所述親魚催產池、魚苗孵化裝置、魚苗暫養池中的至少一種配置有循環水處理裝置,所述循環水處理裝置包括由回水管道依次連通的下沉集水池、蛋白質分離器、生物過濾池、紫外線水處理器、蓄水池和高位供水池,下沉集水池的入水口與親魚催產池、魚苗孵化裝置或魚苗暫養池的出水口連接,高位供水池的出水口通過配水管道與親魚催產池、魚苗孵化裝置或魚苗暫養池的入水口連接。進一步地,所述生物過濾池和紫外線水處理器之間、蓄水池和高位供水池內分別設有溫控設備。上述技術方案中,所述配水管道上設有流速控制裝置。上述技術方案中,所述回水管道和配水管道為PVC或者PE材質的管道。上述技術方案中,所述魚苗孵化裝置為氣浮式魚苗孵化裝置,它包括桶體、進水管、設置于桶體下部的排水口和設置于桶體頂部的防逃網罩,所述進水管豎向設置于桶體內,進水管的出水口位于桶體下部并朝向桶體底端;所述桶體的底部設有曝氣盤,所述曝氣盤通過氣管與氣源連通。所述黃顙魚集約化魚苗繁育系統還可包括餌料培育區,所述餌料培育區與魚苗暫養區相鄰設置并至少由一組餌料培育裝置構成,用于魚苗開口餌料培育。所述黃顙魚集約化魚苗繁育系統還可包括魚苗包裝區,所述魚苗包裝區與魚苗暫養區相鄰設置,并由包裝用水過濾設施、包裝水池和魚苗包裝發運操作區組成。進一步地,所述魚苗包裝發運操作區包括包裝水箱、出苗池、出苗操作臺和傳輸帶。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的有益效果在于I)將魚苗繁育的各功能區域按工序進行了合理布置,減小了占地面積,實現了黃顙魚魚苗的工廠化生產,提高了魚苗產量,并為其它經濟魚類的規模化生產提供了技術指弓I ;2)在親魚催產池、魚苗孵化裝置、魚苗暫養池等處設置循環水處理裝置,能夠穩定水質水溫,極大地提高魚苗質量,并節約了用水、降低了生產成本;3)水的循環使用,解決了傳統人工繁殖過程中頻繁使用藥物、生產環節中大量浪費水資源和產生廢水污染環境等問題,還具有顯著的社會效益。


圖I為本發明黃顙魚集約化魚苗繁育系統一個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圖I中親魚催產區的設備連接框圖;圖3為圖I的魚卵孵化區中氣浮式魚苗孵化裝置的結構示意圖;圖4為圖I的魚苗暫養區中魚苗收集裝置的結構示意圖;圖中,I-疾病預防與控制區,2-親魚分選區(其中2. I-親魚暫養池),3-親魚催產區(其中3. I-親魚催產池、3. 2-注射操作臺),4-人工授精區,5-魚卵孵化區,6-魚苗暫養區(其中6· I-魚苗暫養池),7-餌料培育區(其中7· I-餌料培育裝置),8-魚苗包裝區,9-回水管道,10-下沉集水池,11-蛋白質分離器,12-生物過濾池,13-紫外線水處理器,14-蓄水池,15-高位供水池,16-配水管道,17-溫控設備,18-流速控制裝置,19-水力輸送泵,20-氣浮式魚苗孵化裝置(其中20. I-桶體、20. 2-進水口、20. 3-排水口、20. 4-防逃網罩、20. 5-溢水口、20. 6-出水口、20. 7-曝氣盤、20. 8-氣管、20. 9-固定支架),21-魚苗收集裝置(其中21. I-集魚倉、21. 2-集魚倉支撐底板、21. 3-排水防逃濾水管、21. 4-濾布網、21. 5-排水孔)。
具體實施例方式以下結合附圖對本發明的具體實施例作進一步的詳細描述如圖I所示,本發明提供的一種黃顙魚集約化魚苗繁育系統,主要包括依次相鄰設置的八個功能區疾病預防與控制區I、親魚分選區2、親魚催產區3、人工授精區4、魚卵孵化區5、魚苗暫養區6、餌料培育區7和魚苗包裝區8。八個區域布置成圖I所示的矩形, 充分利用了空間并符合繁育工序。疾病預防與控制區I設置了完善的魚體檢疫流程、人員進入車間的踩踏消毒池和車間內工具消毒池、水處理消毒設備等。該區域的設置能夠有效預防孵化過程中魚病的發生,避免了傳統黃顙魚人工繁育過程中頻繁使用藥物導致的成本增加和環境污染等問題。親魚分選區2包括若干以適當距離排列的親魚暫養池2. I。當親魚從外界池塘被捕撈并送入系統時,能夠在此區域過渡以適應新的環境,讓魚體排泄廢物并清洗魚體從外界帶進的雜質,盡量避免污物帶入育苗系統。同時,按照催產的要求,對親魚按規格進行分選。每一親魚暫養池2. I都配置有一套進水管、出水管和氧氣進氣管,進出水管上的閘閥可控制水流通過或關閉,氧氣進氣管則配置氧氣管閥門,由增氧機供氧。親魚催產區3包括若干親魚催產池3. I、注射操作臺3. 2及循環水處理裝置。親魚催產池3. I以適當距離排列于該區域,每一親魚催產池3. I均配置一套進水管、出水管和氧氣進氣管,進水管控制著新鮮水補水以及循環水進水,氧氣進氣管配置氧氣管閥門,由增氧機供氧。注射操作臺3. 2呈長方形,其尺寸根據實際需要設置,注射操作臺3. 2可移動,其一側與高約Im的支架相連,支架上可掛注射液袋,注射液袋通過輸液管與注射器連接。循環水處理裝置如圖2所示,它包括由回水管道9依次連通的下沉集水池10、蛋白質分離器 11、生物過濾池12、紫外線水處理器13、蓄水池14和高位供水池15。下沉集水池10的入水口與親魚催產池3. I的出水口連通,下沉集水池10的出水口經水力輸送泵19與蛋白質分離器11連通。育苗產生的廢水進入下沉集水池10,經沉淀起到粗濾的作用。蛋白質分離器 11優選本申請人申請號為201120350244. 4的專利申請中記載的結構,當然,采用常規蛋白質分離器也是可行的。經下沉集水池10處理后的水通過蛋白質分離器11,去除含氮廢物和有機雜質。蛋白質分離器11的出水利用壓力差,均勻進入生物過濾池12。生物過濾池12 的結構及其填料可根據實際情況在現有技術范圍內進行調整。生物過濾池12的出水通過一套溫控設備17進入紫外線水處理器13,利用紫外線對流經該處理器水中所含的病毒、細菌等致病體進行物理破壞,使其無法復制繁殖,達到對水徹底消毒的目的。經過溫控設備17 的水恒溫進入紫外線水處理器13,可提高消毒效果。蓄水池14內也配置一套溫控設備17,主要用以儲備水的保溫。經上述過程凈化處理和消毒后的廢水在蓄水池14中進行曝氣,貯存備用。蓄水池14中的水通過水力輸送泵19送至高位供水池15。高位供水池15的出水口通過配水管道16與親魚催產池3. I連通,利用壓力差供水。循環水處理裝置實現了親魚催產池3. I中水的循環利用。上述回水管道9和配水管道16為PVC或者PE材質的管道。人工授精區4設置人工采卵操作臺、人工授精操作臺、魚卵脫粘設備和脫粘魚卵清洗設備,用于完成人工采卵、人工受精、人工脫粘和清洗的工序。魚卵孵化區5包括至少一套魚苗孵化裝置,用于將魚卵孵化成魚苗。本實施例使用的魚苗孵化裝置為氣浮式魚苗孵化裝置20,其結構及工作原理如本申請人授權公告號為 CN202043535U的實用新型專利所述,如圖3所示,它包括桶體20. I、進水管20. 2、設置于桶體20. I下部的排水口 20. 3和設置于桶體20. I頂部的防逃網罩20. 4。桶體20. I可采用優質玻璃纖維鋼或者不銹鋼材質制成。為使進入桶體20. I的水更好地向四周分散并向桶體20. I的上部翻滾流動,以杜絕水流死角,桶體20. I的下部最好采用倒錐形;進水管20. 2 豎向設置于桶體20. I內,其出水口 20. 6位于桶體20. I下部并朝向桶體20. I底端,以便能夠采用向下進水的方式;桶體20. I的上部側壁開有溢水口 20. 5,用于將桶體20. I內排出的水返回至回水池;桶體20. I的底部設有曝氣盤20. 7,曝氣盤20. 7通過氣管20. 8與氣源連通,氣源開啟時,曝氣盤20. 7將均勻的氣泡分散在桶體20. I中,既可增加桶體20. I中水的溶氧量也可作為魚卵在桶體20. I內循環翻滾的動力,節約大量的孵化用水。為支承桶體
20.I內的進水管20. 2,在桶體20. I的內壁上還設有固定支架20. 9。當然,采用其他結構的魚苗孵化裝置也是可行的,只是孵化周期可能較長。魚苗孵化裝置最好也配置上述循環水處理裝置,循環水處理裝置的結構與親魚催產區3的結構相同,只是該處下沉集水池10的入水口與魚苗孵化裝置的排水口 20. 3連通,高位供水池15的出水口通過配水管道16與魚苗孵化裝置的進水口 20. 2連通。魚苗暫養區6包括至少一個魚苗暫養池6. I,是孵化出來的魚苗暫養和開口魚苗培育的場所。魚苗暫養池6. I也配置有進水管、出水管和氧氣進氣管,進水管控制著新鮮水補水以及循環水進水,氧氣進氣管配置氧氣管閥門,由增氧機供氧。此外,為便于魚苗的轉移,還可設置魚苗收集裝置21,本實施例的魚苗收集裝置21優選采用本申請人授權公告號為CN202153950U的實用新型專利所述,如圖4所示,它包括集魚倉21. I,該集魚倉21. I形狀與魚苗暫養池6. I底部的魚池排水管插孔相適配,以便集魚倉21. I直接安裝在魚池排水管插孔內,集魚倉21. I為圓柱狀。集魚倉21. I底部的集魚倉支撐底板21. 2中部固定安裝有排水防逃濾水管21. 3,排水防逃濾水管21. 3底端開設有排水孔21. 5,排水防逃濾水管
21.3在位于集魚倉21. I上方的管壁上開設有用于排水的通孔,在排水防逃濾水管21. 3的管壁外側還包覆有濾布網21. 4,用于阻隔魚體。采用上述結構能夠使捕撈操作與排水操作同時進行,利用排水時的水流作用完成魚體的搜集和捕撈。同時,排水防逃濾水管21. 3及其上的濾布網21. 4能夠有效防止在排水和捕撈過程中魚體進入排水管道內導致魚體流失和死亡。餌料培育區7用于魚苗開口餌料培育,它由至少一組餌料培育裝置7. I構成,每一餌料培育裝置7. I配置一套進水管、出水管,管道上的閘閥控制水流通過或關閉。魚苗包裝區8采取流水線操作,由包裝用水過濾設施、包裝水池和魚苗包裝發運操作區組成,其中,魚苗包裝發運操作區又包括包裝水箱、出苗池、出苗操作臺和傳輸帶。
本發明的工作過程大致為進入生產車間的工作人員經踩踏消毒池進行消毒滅菌,所有工具在工具消毒池中消毒備用,親魚從外界池塘捕撈進入車間生產系統前經過完善的魚體檢疫流程,然后再親魚分選區2適應新的環境,讓魚體排泄廢物并進行清洗,盡量避免污物帶入系統,同時按照催產的要求,對親魚按規格進行分選。親魚經過嚴格人工挑選后,在注射操作臺3. 2上進行注射催產,之后進入親魚催產池3. I待產,每隔一段時間觀察親魚的排卵和排精情況。等催產的親魚符合人工授精條件時,在人工授精區內4經過人工采卵、人工授精、 人工脫粘、清洗等一系列規范的生產流程后,受精卵被放入氣浮式魚苗孵化裝置20內,采用循環流水孵化,在孵化過程中控制水的流速和氧氣量,而生產用水由高位供水池15利用壓力差經配水管道16供給。受精卵脫膜后10小時左右,可將魚苗從氣浮式魚苗孵化裝置20中轉出,至魚苗暫養池6. I內,暫養一段時間后,利用魚苗收集裝置21進行魚苗收集。最后在魚苗包裝區8 用經過過濾處理的包裝用水進行包裝發運。上述過程中,配置于親魚催產池3. I、魚苗孵化裝置、魚苗暫養池6. I的循環水處理裝置的工作原理為經過一系列生產流程后產生的廢水進入下沉集水池10進行粗濾,去除固體顆粒和懸浮物,由水力輸送泵19經回水管道9輸送至蛋白質分離器11,通過物理吸附方法去除孵化、暫養等過程中產生的廢蛋白質和有機雜質,濾水利用壓力差輸送到生物過濾池12,由微生物清除水體中的廢物如氨、氮、亞硝酸鹽等,然后流經溫控設備17和紫外線水處理器13控溫消毒,凈化水質,并維持水質穩定,使各項水質指標控制在設計標準范圍內,最后流入蓄水池14進行曝氣貯水,并通過其內配置的溫控設備17控制水溫在25°C左右。凈化后的生產用水通過水力輸送泵19經回水管道9回流至高位供水池15里進行再一次循環使用,在魚苗孵化過程中,流速控制裝置18可保持水體流速穩定,確保孵化系統中孵化用水人工控制目標的實現。由于沖洗和自然損耗要用掉一部分水,所以每個循環都要補充少量新鮮水。至此,即形成黃顙魚循環水育苗系統,經過合理安排生產時間即可進行大規模生產。在一個具有868m2面積的車間內進行了黃顙魚魚苗繁育試驗。試驗結果為試產 18天,共生產魚苗8批,共催產親魚10431尾,平均催產率為91.6%,產卵3222萬粒,平均授精率75. 5%,其中出苗6批,出苗1258萬尾,平均孵化率為73. O %。魚苗進入魚苗暫養區6后,存活率達98%以上,魚苗活潑健壯,開口效果好。據初步統計,對比常規魚苗生產, 一百萬尾魚苗可節水約1500噸,且生產期間無廢水外排,達到了節水、節能、環保的目的。本發明的核心在于將魚苗繁育的各功能區域按工序進行了合理布置,并進一步增設了循環水處理裝置,以使黃顙魚魚苗的生產占地面積小、節水,實現了了魚苗生產的工廠化、規模化,并降低了魚苗繁育成本。所以,其保護范圍并不限于上述實施例。顯然,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可以對本發明進行各種改動和變形而不脫離本發明的范圍和精神。例如各功能區域的布置,以及功能區內設備的排布不限于實施例所述,只要與魚苗培育工序匹配并節省空間、便于人員操作即可;蛋白質分離器11、魚苗孵化裝置和魚苗收集裝置21等具體設備也不限于實施例中的優選結構,采用其它現有機構也能夠實現本發明技術方案等。倘若這些改動和變形屬于本發明權利要求及其等同技術的范圍內,則本發明也意圖包含這些改動和變形在內。
權利要求
1.一種黃顙魚集約化魚苗繁育系統,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布置在生產現場的疾病預防與控制區(1),用于魚體的檢疫,以及對進入系統的人員、工具和水進行消毒;親魚分選區(2),包括至少一個親魚暫養池(2. I),用于對從外界進入系統的親魚進行清洗和按規格分選;親魚催產區(3),包括至少一個親魚催產池(3. I)和至少一個注射操作臺(3. 2),用于對親魚進行注射催產;人工授精區(4),用于完成人工采卵、人工受精、人工脫粘和清洗;魚卵孵化區(5),包括至少一套魚苗孵化裝置,用于將魚卵孵化成魚苗;魚苗暫養區(6),包括至少一個魚苗暫養池(6. I),用于魚苗的暫養和開口培育;上述各功能區依次相鄰設置。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黃顙魚集約化魚苗繁育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親魚催產池 (3. I)、魚苗孵化裝置、魚苗暫養池(6. I)中的至少一種配置有循環水處理裝置,所述循環水處理裝置包括由回水管道(9)依次連通的下沉集水池(10)、蛋白質分離器(11)、生物過濾池(12)、紫外線水處理器(13)、蓄水池(14)和高位供水池(15),下沉集水池(10)的入水口與親魚催產池(3. I)、魚苗孵化裝置或魚苗暫養池(6. I)的出水口連接,高位供水池(15) 的出水口通過配水管道(16)與親魚催產池(3. I)、魚苗孵化裝置或魚苗暫養池(6. I)的入水口連接。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黃顙魚集約化魚苗繁育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過濾池(12)和紫外線水處理器(13)之間、蓄水池(14)和高位供水池(15)內分別設有溫控設備 (17)。
4.根據權利要求2或3所述的黃顙魚集約化魚苗繁育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配水管道(16)上設有流速控制裝置(18)。
5.根據權利要求2或3所述的黃顙魚集約化魚苗繁育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水管道(9)和配水管道(16)為PVC或者PE材質的管道。6.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黃顙魚集約化魚苗繁育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魚苗孵化裝置為氣浮式魚苗孵化裝置(20),它包括桶體(20. I)、進水管(20. 2)、設置于桶體(20. I)下部的排水口(20.3)和設置于桶體(20. I)頂部的防逃網罩(20. 4),所述進水管(20.2)豎向設置于桶體(20. I)內,進水管(20.2)的出水口(20.6)位于桶體(20. I)下部并朝向桶體(20. I)底端;所述桶體(20. I)的底部設有曝氣盤(20. 7),所述曝氣盤(20. 7)通過氣管 (20. 8)與氣源連通。
6.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黃顙魚集約化魚苗繁育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魚苗暫養區(6)還設有魚苗收集裝置(21),用于魚苗的轉移。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黃顙魚集約化魚苗繁育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魚苗收集裝置(21)包括集魚倉(21. I),所述集魚倉(21. I)底部的集魚倉支撐底板(21.2)上固定安裝有排水防逃濾水管(21. 3),所述排水防逃濾水管(21. 3)底端開設有排水孔(21. 5),排水防逃濾水管(21.3)在位于所述集魚倉(21. I)上方的管壁上開設有用于排水的通孔,排水防逃濾水管(21.3)的管壁外側包覆有濾布網(21. 4),用于阻隔魚體。
8.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黃顙魚集約化魚苗繁育系統,其特征在于還包括餌料培育區(7),所述餌料培育區(7)與魚苗暫養區(6)相鄰設置并至少由一組餌料培育裝置(7. I) 構成,用于魚苗開口餌料培育。
9.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黃顙魚集約化魚苗繁育系統,其特征在于還包括魚苗包裝區(8),所述魚苗包裝區(8)與魚苗暫養區(6)相鄰設置,并由包裝用水過濾設施、包裝水池和魚苗包裝發運操作區組成。
10.根據權利要求9所述的黃顙魚集約化魚苗繁育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魚苗包裝發運操作區包括包裝水箱、出苗池、出苗操作臺和傳輸帶。
全文摘要
一種黃顙魚集約化魚苗繁育系統,包括布置在生產現場的疾病預防與控制區,用于魚體的檢疫,以及對進入系統的人員、工具和水進行消毒;親魚分選區,包括至少一個親魚暫養池,用于對從外界進入系統的親魚進行清洗和按規格分選;親魚催產區,包括至少一個親魚催產池和至少一個注射操作臺,用于對親魚進行注射催產;人工授精區,用于完成人工采卵、人工受精、人工脫粘和清洗;魚卵孵化區,包括至少一套魚苗孵化裝置,用于將魚卵孵化成魚苗;魚苗暫養區,包括至少一個魚苗暫養池,用于魚苗的暫養和開口培育;上述各功能區依次相鄰設置。本發明的系統設施較新,且占地面積小、節水,實現了魚苗生產的工廠化、規模化,降低了魚苗繁育成本。
文檔編號A01K63/06GK102578018SQ20121007241
公開日2012年7月18日 申請日期2012年3月19日 優先權日2012年3月19日
發明者劉漢勤, 林茂寒, 陳福斌 申請人:武漢百瑞生物技術有限公司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黄浦区| 通州市| 镇远县| 壤塘县| 哈密市| 勃利县| 周至县| 宿迁市| 中宁县| 福安市| 宝鸡市| 锡林浩特市| 四平市| 鹿邑县| 临漳县| 烟台市| 宜宾县| 平和县| 西华县| 郧西县| 瑞丽市| 鄢陵县| 册亨县| 台东市| 大城县| 滁州市| 双牌县| 延安市| 丰原市| 六安市| 沂南县| 卫辉市| 赤壁市| 宜昌市| 北流市| 南溪县| 鹤峰县| 芜湖县| 江西省| 武乡县| 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