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工業循環水系統用殺菌滅藻剝離劑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ー種エ業循環水系統用殺菌滅藻剝離劑,適用于エ業循環水系統的殺菌滅藻以及剝離附著于管道壁、設備夾套壁上的污垢、藻類;屬于エ業循環水處理領域。
背景技術:
エ業循環冷卻水處理技術是エ業節約水資源的主要方法之一,由于エ業循環冷卻水占エ業用水量的70 80%,因此做好冷卻水的循環利用及優化是エ業節水的關鍵。而在循環冷卻水系統中,由于水源、空氣、水處理藥劑、生產中泄露的物料等因素,在充足的溶解氧、適宜的溫度條件下,微生物、細菌很容易生長和繁殖,形成污垢和泥藻對設備及管道造成結垢、腐蝕,藻類成團后進入管道及設備,造成堵塞降低冷卻水流量,從而降低冷卻水使用效率,増加生產運行成本。同時,細菌、藻類形成的粘狀沉積物會在金屬表面建立差異腐蝕電池而引起金屬的腐蝕,并且粘狀沉積物覆蓋在金屬表面,加快金屬的點腐蝕而形成銹垢。目前エ業循環冷卻水系統的殺菌滅藻劑主要可分為氧化性和非氧化性兩大類,單獨某ー種殺生劑都有其優點和缺點。氧化性殺菌劑的優點在于其價格低廉,缺點是使用后容易對水體產生環境安全問題;而非氧化性殺菌劑的優點在于其低毒、易降解,但其對循環水水體環境有一定的局限性,且殺菌時間較短,微生物易對其產生抗藥性。因此,無論從環保角度還是節水角度出發,研發出低毒、殺菌時間長、用量小、性價比高的殺菌滅藻劑剝離劑都是具有一定的意義及實用價值。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ー種適用于エ業循環冷卻水系統的殺菌滅藻剝離劑,本發明能有效解決常規殺菌滅藻剝離劑的殺菌有效時間短、細菌易產生抗藥性、剝離效果差、易對水體環境二次污染等缺陷。本發明是按以下方法實現的本發明殺菌滅藻剝離劑的原料包括(按質量分數最佳配比范圍)十四烷基ニ甲基芐基氯化銨50% 55%,四羥基甲基硫酸磷10% 15%,異噻唑啉酮15% 20%,余下為去離子水。本發明殺菌滅藻剝離劑在具體配制比例中,可采用活性物含量為15 45%的十四烷基ニ甲基芐基氯化銨占40 60%,活性含量為15 35%的四羥基甲基硫酸磷占5 15%,活性物含量為5 10%的異噻唑啉酮占10 20%,余下為去離子水。前3種物質具體可分別采用活性物含量為15 45%的十四烷基ニ甲基芐基氯化銨溶液,活性含量為15 35%的四羥基甲基硫酸磷溶液,活性物含量為5 10%的異噻唑啉酮溶液。按以上組分配制的本發明殺菌滅藻剝離劑的生產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I).將所述的十四烷基ニ甲基芐基氯化銨溶液緩慢加入四羥基甲基硫酸磷中,同時開啟攪拌,控制反應溫度在20 45°C以內,加料完成后攪拌I 2小吋。(2).將異噻唑啉酮緩慢加入步驟(I)所得到的混合液中,加料完成后攪拌O. 5小時,加入按配比計算好重量的去離子水,攪拌O. 5小吋,即得エ業循環水系統用殺菌滅藻剝離劑。本發明エ業循環冷卻水用殺菌滅藻剝離劑的殺菌滅藻剝離機理,初步認為產品中的部分成分在水中電離后帶正電荷,通過靜電力、氫鍵カ吸附帯負電的細菌體,聚集在細胞壁上產生室阻效應,導致細菌生長受抑而死亡,同時憎水烷基還能與細菌的親水基作用,改變原生膜的通透性,使細菌體表面的脂肪壁溶解,從而引起細菌死亡,粘液層脫落。產品中的另外成分通過斷開細菌及藻類蛋白質鍵,迅速抑制其生長,從而導致微生物細胞的死亡。由于產品中的各組分有著不同的殺菌滅藻剝離效果,因此形成互補,對循環冷卻水中的細菌體能夠全部殺死、剝離,同時使細菌體很難產生抗藥性。現正進一歩研究開發中。綜上所述,本發明能有效地解決常規殺菌滅藻剝離劑的殺菌有效時間短、細菌易產生抗藥性、剝離效果差、易對水體環境二次污染等問題。
具體實施例方式以下各實施例中采用的采用活性物含量為15 45%的十四烷基ニ甲基芐基氯化銨溶液(CAS :139-08-2)、活性物含量為15 35 %的四羥基甲基硫酸磷溶液(CAS 55566-30-8)、活性物含量為5 10%的異噻唑啉酮溶液(CAS =2682-20-4)均為市售商品。實例ー三ロ燒瓶中加入75ml活性物含量為15%的四羥基甲基硫酸磷溶液,開啟攪拌,緩慢加入125ml活性物含量為15%的十四烷基ニ甲基芐基氯化銨溶液,溫度控制在25°C攪拌I小時,緩慢加入50ml活性物含量為5%異噻唑啉酮溶液,攪拌O. 5小時,加入50ml去離子水,攪拌O. 5小時,制成本制劑。實例ニ 三ロ燒瓶中加入65ml活性物含量為25%的四羥基甲基硫酸磷溶液,開啟攪拌,緩慢加入135ml活性物含量為25%的十四烷基ニ甲基芐基氯化銨溶液,溫度控制在35°C攪拌I. 5小吋,緩慢加入50ml活性物含量為10%異噻唑啉酮溶液,攪拌O. 5小時,加入50ml去離子水,攪拌O. 5小時,制成本制劑。實例三三ロ燒瓶中加入55ml活性物含量為35%的四羥基甲基硫酸磷溶液,開啟攪拌,緩慢加入145ml活性物含量為35%的十四烷基ニ甲基芐基氯化銨溶液,溫度控制在45°C攪拌I. 8小吋,緩慢加入50ml活性物含量為10%的異噻唑啉酮溶液,攪拌O. 5小時,カロ入50ml去離子水,攪拌O. 5小時,制成本制劑。實例四三ロ燒瓶中加入45ml活性物含量為35%的四羥基甲基硫酸磷溶液,開啟攪拌,緩慢加入155ml活性物含量為45%的十四烷基ニ甲基芐基氯化銨溶液,溫度控制在35°C攪拌2小時,緩慢加入50ml活性物含量為5%的異噻唑啉酮溶液,攪拌O. 5小時,加入50ml去離子水,攪拌O. 5小時,制成本制劑。取本發明實施例四所得產品與其他殺菌滅藻剝離劑進行對比試驗(其他實施例實驗結果類似),試驗結果如下表權利要求
1.一種工業循環水系統用殺菌滅藻剝離劑,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以下按質量百分比組成的原料十四烷基二甲基芐基氯化銨50 % 55 %,四羥基甲基硫酸磷10 % 15 %,異噻唑啉酮15% 20%,余下為去離子水。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殺菌滅藻剝離劑,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十四烷基二甲基芐基氯化銨的活性物含量為15 45%,所述的四羥基甲基硫酸磷的活性物含量為15 35%,所述的異噻唑啉酮的活性物含量為5 10%。
3.根據權利要求I或2所述的剝離劑的制作方法,其特征是包括以下步驟 (1)將十四烷基二甲基芐基氯化銨溶液緩慢加入四羥基甲基硫酸磷中,同時開啟攪拌,控制反應溫度在20 45°C以內,加料完成后攪拌I 2小時; (2)將異噻唑啉酮緩慢加入步驟(I)所得到的混合液中,加料完成后攪拌0.5小時,力口入按配比量的去離子水,攪拌0. 5小時,即得工業循環水系統用殺菌滅藻剝離劑。
全文摘要
一種工業循環水系統用殺菌滅藻剝離劑,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以下按質量百分比組成的原料十四烷基二甲基芐基氯化銨50%~55%,四羥基甲基硫酸磷10%~15%,異噻唑啉酮15%~20%,余下為去離子水。所述的十四烷基二甲基芐基氯化銨的活性物含量可為15~45%,所述的四羥基甲基硫酸磷的活性物含量可為15~35%,所述的異噻唑啉酮的活性物含量可為5~10%。本剝離劑的殺菌率可達99%以上,并對管道及設備中的污泥、污垢有很好的剝離作用,同時具有滅菌時間長、克服細菌抗藥性的優點。
文檔編號A01N43/80GK102626102SQ20121007880
公開日2012年8月8日 申請日期2012年3月23日 優先權日2012年3月23日
發明者余勇, 朱濤, 李慶新, 祝國強 申請人:湖北集萃化工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