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燈芯式自動澆水花盆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燈芯式自動澆水花盆,屬于園林工具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公知的花盆盆壁為單層,種植上花草等植物后,植物生長需要的水分需要定期由人及時澆灌。這樣就出現兩個難題一是如果人們出差在外或者其他原因顧不上及時澆水,花草等植物常常會由于缺乏水分使生長受阻甚至整株植物死掉;二是人們大多喜歡欣賞花 草等植物,但是,種植技術知之甚少,不能完全知道每種植物種植的具體要求,有時水多了,有時水少了,這樣均能影響到植物的生長,經常出現看到一種植物在別人家長的很好,但是自己卻養不好甚至養不活。所以發明一種能夠較長時間供給種植的花草等植物水分并能根據植物自身生長需要自動供給水分的燈芯式自動澆水花盆,來克服用公知花盆種植花草等植物時由于人們長時間顧不上或者不懂技術而不能較好種植的難題是必要的。
發明內容
為了克服用公知花盆種植花草等植物時由于人們長時間顧不上或者不懂技術而不能較好種植的難題,本發明提供了一種燈芯式自動澆水花盆,該燈芯式自動澆水花盆利用燈芯的毛細現象,將水從底盤內吸上來,以滿足花兒生長所需的水分。使得較長時間外出或者不懂技術的人能夠不用擔心長自己的愛花種植不好。本發明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燈芯式自動澆水花盆,包括盆體,盆體底部設置盆底孔7,盆體內部的區域為盆腔14,其特征在于盆體包括外壁I、內壁2,內壁2的底部設置有導水管孔15,外壁I和內壁2之間中空,內外壁連接柱8設置在盆體下部外壁I和內壁2之間,內外壁連接沿11位于配體上部盆口處連接外壁I和內壁2 ;還包括導水管9,導水管9由盆體外部沿外壁I和內壁2之間的中空經導水管孔15通入盆腔14,細管3與導水管9進入盆腔14內的一端連接,細管3上開有細管孔4,細管內設置有細管芯5 ;盆體外設置儲水容器10,導水管9位于盆體外的一端伸入儲水容器10中。細管孔4直徑為10-100微米,細管芯5材質為棉纖維,盆體下部還包括一個托盤6。燈芯式自動澆水花盆由外壁、內壁、細管、托盤、內外壁連接柱、導水管、儲水容器、內外壁連接沿組成。外壁和內壁構成燈芯式自動澆水花盆的雙層盆壁,材質可以是塑料、陶瓷、木材等公知花盆用的材質,形狀同公知的花盆。外壁外面可以裝飾上一定的圖案,如山水、鳥獸、魚蟲等多種多樣,同公知花盆的圖案,以便人們根據自己的愛好選擇。雙層結構一方面可以保溫,為植物生長提供一個相對溫暖的環境,另一方面,還可以為導水管出入提供空間,此外,雙層之間的盆壁腔中可以放入緩施肥料,使之從導水管孔處導水管外緣縫隙進入盆腔內的土壤里,以供應植物生長過程中需要追加的肥料。內壁和外壁由內外壁連接柱和內外壁連接沿相連,內外壁之間的空腔稱為盆壁腔,可讓導水管穿過。內外壁底部正中有盆底孔,是花盆與托盤內水分交換的通道,盆內多余的水分可以通過該孔流入托盤內,以避免澆灌的水分過多,影響植物的生長。如果從托盤加水,水分也可以通過盆底孔進入盆內。托盤同公知花盆的托盤。內壁圍成的空間稱為盆腔,盆腔可裝填有土壤,是植物生長的基質。內壁底部除有盆底孔外,還有一個導水管孔,該孔是導水管進入盆腔的通道。內外壁連接柱是位于燈芯式自動澆水花盆底部外壁和內壁之間盆壁腔里的圓柱,材質同盆壁,直徑為1-10厘米,其大小根據燈芯式自動澆水花盆來定,花盆越大,內外壁連接柱的直徑越大。為了便于制作,內外壁連接柱的排列方式為三分式,即三個內外壁連接柱與花盆底部中心的連線之間的夾角為120°,內外壁連接柱則位于花盆底部中心與內壁邊緣連線的中點。內外壁連接沿則是在內外壁上口緣將內外壁連接在一起的結構,材質和厚度同內外壁, 長度為整個花盆上口緣的1/4,在上口緣處對稱排列,將整個上口緣分成四部分。細管直徑為0. 5厘米,是一種上面有很多細管孔里面充填有細管芯的細管,與導水管盆腔內的一端相連。細管孔是位于細管壁上的一些小孔,直徑為10-100微米,是水分從細管擴散進入土壤的孔道。細管芯為棉纖維,與細管之間形成可以自動吸水的毛細管。細管芯長度大于細管的長度,長出的部分在細管與導水管連接時被塞入導水管,以便從導水管吸取水分。導水管是一根玻璃管,直徑為0. 5厘米,盆腔內一端口處稍粗,使之與細管相連。導水管采用U 形管原理,可以將儲水容器中的水輸送到盆腔內細管的下端。當細管內的水分因土壤顆粒的吸附或者植物蒸騰后造成土壤顆粒間水分向上擴散產生的力而進入土壤后,導水管內的水分就進入細管,同時將儲水容器內的水吸入導水管,達到植物根據自身生長需要而自動供水的目的。儲水容器形狀多樣,優選為圓柱形桶,直徑同花盆盆底的直徑,高度為花盆的高度,在日常生活中,可用盆、桶、瓶等能夠盛水的容器所代替。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為,雙層結構的設計一方面可以保溫,為植物生長提供一個相對溫暖的環境,另一方面,還可以為導水管出入提供空間,此外,雙層之間的盆壁腔中可以放入緩施肥料,使之從導水管孔處導水管外緣縫隙進入盆腔內的土壤里,以供應植物生長過程中需要追加的肥料。細管芯與細管形成的毛細管,可自動供給植物生長所需要的水分。 儲水容器和導水管可以較長時間為植物生長供應水分,使人們不用擔心長時間外出或不懂種植技術等情況發生時不能養護花草等植物。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明進一步說明。圖I為本發明的整體結構示意圖。圖中I.外壁,2.內壁,3.細管,4.細管孔,5.細管芯,6.托盤,7.盆底孔,8.
內外壁連接柱,9.導水管,10.儲水容器,11.內外壁連接沿,12.盆壁腔口,13.盆壁腔, 14.盆腔,15.導水管孔。
具體實施例方式燈芯式自動澆水花盆由外壁I、內壁2、細管3、細管芯5、內外壁連接柱8、導水管 9、儲水容器10、內外壁連接沿11組成。外壁I和內壁2構成燈芯式自動澆水花盆的雙層盆壁,材質可以是塑料、陶瓷、木材等公知花盆用的材質,形狀同公知的花盆。外壁I外面可以裝飾上一定的圖案,如山水、鳥獸、魚蟲等多種多樣,同公知花盆的圖案,以便人們根據自己的愛好選擇。內壁2和外壁I由內外壁連接柱8和內外壁連接沿11相連,內外壁之間的空腔稱為盆壁腔13,可讓導水管9穿過。內外壁底部正中有盆底孔7。托盤6同公知花盆的托盤。內壁2圍成的空間稱為盆腔14,盆腔14可裝填有土壤,是植物生長的基質。內壁2底部除有盆底孔7外,還有一個導水管孔15,該孔是導水管9進入盆腔14的通道。內外壁連接柱8是位于燈芯式自動澆水花盆底部外壁I和內壁2之間盆壁腔13里的圓柱,材質同盆壁,直徑為1-10厘米,其大小根據燈芯式自動澆水花盆來定,花盆越大,內外壁連接柱8的直徑越大。為了便于制作,內外壁連接柱8的排列方式為三分式,即三個內外壁連接柱8與花盆底部中心的連線之間的夾角為120°,內外壁連接柱8則位于花盆底部中心與內壁邊緣連線的中點。內外壁連接沿11則是在盆壁腔口 12處將內外壁連接在一起的結構,材質和厚度同內外壁,長度為整個盆壁腔口 12的1/4,在盆壁腔口 12處對稱排列,將整個盆壁腔口 12分成四部分。細管3直徑為O. 5厘米,是一種上面有很多細管孔4里面充填有細管芯5的管道,與導水管9盆腔內的一端相連。細管孔4是位于細管3壁上的一些小孔,直徑為10-100微米,是水分從細管擴散進入土壤的孔道。細管芯5由棉纖維制成,與細管3之間形成可以自動吸水的毛細管。細管芯5長度大于細管3的長度,長出的部分在細管3與導水管9連接時被塞入導水管9,以便從導水管9吸取水分。導水管9是一根玻璃管,直徑為O. 5厘米,導水管9在盆腔14內一端口處稍粗,使之與細管3相連。導水管9采用U形管原理,可以將儲水容器10中的水輸送到盆腔14內細管3的下端。儲水容器10形狀多樣,優選為圓柱形桶,直徑同花盆盆底的直徑,高度為花盆的高度,容積較大,在日常生活中,可用盆、桶、瓶等能夠盛水的容器所代替,其作用是能盛較多的水,而且水位降到一定程度時,可以及時添加。制作燈芯式自動澆水花盆時,可以根據模具澆注或燒制成設計的形狀,也可以將現有的花盆改裝成燈芯式自動澆水花盆。改裝時,將兩個大小不同的花盆套在一起,放入導 水管9后,在小花盆底部三分式放置三個圓柱,即內外壁連接柱8,內外壁連接柱8內用螺絲穿過,用于固定構成內外壁的兩個花盆,并支撐內盆。花盆上緣用2片馬口鐵片裹住,馬口鐵片上打2個孔,然后用螺絲穿過孔后固定兩個花盆,放在托盤6內,將導水管9放入儲水容器10,在導水管9盆腔14內一端插入細管3后,形成燈芯式自動澆水花盆,即可栽植花草等植物。
權利要求
1.一種燈芯式自動澆水花盆,包括盆體,盆體底部設置盆底孔(7),盆體內部的區域為盆腔(14),其特征在于盆體包括外壁(I)、內壁(2),內壁(2)的底部設置有導水管孔(15),外壁(I)和內壁(2)之間中空,內外壁連接柱(8)設置在盆體下部外壁(I)和內壁(2) 之間,內外壁連接沿(11)位于配體上部盆口處連接外壁(I)和內壁(2);還包括導水管(9), 導水管(9)由盆體外部沿外壁(I)和內壁(2)之間的中空經導水管孔(15)通入盆腔(14),細管(3)與導水管(9)進入盆腔(14)內的一端連接,細管(3)上開有細管孔(4),細管內設置有細管芯(5);盆體外設置儲水容器(10),導水管(9)位于盆體外的一端伸入儲水容器(10) 中。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燈芯式自動澆水花盆,其特征在于細管孔(4)直徑為 10-100 微米。
3.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燈芯式自動澆水花盆,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細管芯(5)材質為棉纖維。
4.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燈芯式自動澆水花盆,其特征在于還包括一個設置在盆體下部的托盤(6)。
全文摘要
燈芯式自動澆水花盆,屬于園林工具技術領域,包括盆體,盆體底部設置盆底孔7,盆體內部的區域為盆腔14,其特征在于盆體包括外壁1、內壁2,內壁2的底部設置有導水管孔15,外壁1和內壁2之間中空,內外壁連接柱8設置在盆體下部外壁1和內壁2之間,內外壁連接沿11位于配體上部盆口處連接外壁1和內壁2;還包括導水管9,導水管9由盆體外部沿外壁1和內壁2之間的中空經導水管孔15通入盆腔14,細管3與導水管9進入盆腔14內的一端連接,細管3上開有細管孔4,細管內設置有細管芯5;盆體外設置儲水容器10,導水管9位于盆體外的一端伸入儲水容器10中。細管芯與細管形成的毛細管,可自動供給植物生長所需要的水分。
文檔編號A01G27/02GK102613021SQ201210094919
公開日2012年8月1日 申請日期2012年3月31日 優先權日2012年3月31日
發明者付榮恕, 王保忠, 董帥偉, 謝桂林, 謝桐音, 趙奎軍 申請人:常熟南師大發展研究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