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紅薯專用移栽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農用機械技術領域,具體是一種用于紅薯移栽的裝置,該裝置在動力牽引下,可以同時完成紅薯移栽的起垅、插苗、澆水、覆土、覆膜多種工序
背景技術:
傳統的紅薯移栽勞作都是人工操作,起垅、插苗、澆水、覆土、覆膜幾道工序都要人手工完成,費時費力,效率低,而且質量還難以保證。現在美國生產了一種移栽機,該移栽機只能把秧苗直立放到土里,秧苗往往是東倒西歪,而且完成工序單一,效率和質量也不夠理想。除此之外,很少有更好的用于紅薯移栽的機器和設備。因此,需要提出一種性能更好,結構更合理的紅薯專用移栽裝置。
發明內容
本發明針對上述技術問題,提供一種紅薯專用移栽裝置,該裝置結構合理,較為完善,能夠把起垅、插苗、澆水、覆土、覆膜幾道工序一起完成,而且能保證秧苗斜插在土里,特別有利于紅薯的生長結果,省工省力,成本低,質量好,效率高。本發明的目的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的紅薯專用移栽裝置,設有機架,在機架下面設有行走輪,其特征是在機架上設有一個上下往返轉動的鏈條,該鏈條的下端設有一個主動輪,上端設有一個從動輪,主動輪與機架下方的行走輪的輪軸傳動連接;在鏈條上設有數個開溝板,在每個開溝板后側面上設有一個秧苗夾,該秧苗夾設有兩個控制秧苗夾開合的滾輪,在所述鏈條的從上向下轉動的一側前面,設有兩塊豎立且對稱的滾輪擋板,該擋板設置的位置和角度正好將所述滾輪夾在中間,并且滾輪在擋板中滾動時,所述秧苗夾處于閉合夾持秧苗狀態;在鏈條從下向上轉動的一側后面,設有一個給秧苗澆水的水管和供水箱,該水管后面設有一對給秧苗覆土的括土板,該水管和括土板固定在機架上,括土板呈八字形設置,其角度、高度和左右位置均可調。本發明進一步完善和實施的補充技術方案是所述秧苗夾的前端設有夾秧槽,該夾秧槽與開溝板呈20-60度夾角,兩個滾輪設置在夾秧槽的支桿的后端,秧苗夾中間設有控制支桿和夾秧槽開合的張力彈簧,該秧苗夾通過一個柱體固定在開溝板的后側面。在所述括土板的后面,設有一個與機架固定連接的塑料薄膜覆膜架,該覆膜架的前部上方設有一個放置塑料薄膜的膜輥,該膜輥的下方設有一個導膜輥,在覆膜架的后下方設有一對分置在左右兩邊的壓膜輪,壓膜輪后面兩側設有一對分置左右兩邊的蓋土板,該壓膜滾和蓋土板的高度、角度和左右位置均可調。所述鏈條的前方,設有一個操作員的座椅,鏈條上方設有秧苗放置架,在所述機架的前端設有牽引連接件。在所述座椅的前下方設有一對左右分置的起垅犁頭,該起垅犁頭固定在機架的前下方,起垅犁頭的高度、角度和左右位置均可調。在所述鏈條的主動輪與機架下方的行走輪的輪軸之間為鏈條傳動連接,并且在主動輪與傳動鏈條之間設有離合器。所述水管上設有一個出水閥門,該閥門由一個撥桿控制開閉,該撥桿中間設有支撐軸,另一端由鏈條上設置的撥塊撥動連接。所述秧苗夾的夾秧槽與開溝板的夾角可調。本發明在使用時,道先根據需要調節好秧苗夾的夾秧槽與開溝板的角度,調節好 起垅犁頭、括土板、壓膜輪、蓋土板的高度、角度和左右位置,通過前端的牽引連接件與動力機如拖拉機掛接,秧苗放置在秧苗架上,供水箱裝滿水。運行時,操作人員將秧苗根部向前地依次放置在每個夾秧槽中,受滾輪擋板的控制,秧苗夾持在夾秧槽中,直到滾輪擋板的下端,秧苗被斜置在開溝板開出的溝內,并被回流土覆蓋,秧苗正好斜插在前面起垅犁頭打起的土垅上,澆水、進一步給秧苗覆土由后面的水管和括土板完成,后面的覆膜架將秧苗蓋上塑料薄膜,最后由人工將秧苗從塑料薄膜下摳出就可以了。本發明的有益效果1、結構完善,功能齊全,設有起垅、插苗、澆水、覆土、覆膜一整套部件,能一次完成紅薯栽種的一整套工序;2、結構合理、簡單實用,而且方便可調;3、由于秧苗夾的開溝板和夾秧槽之間呈一定的角度,秧苗被斜插入土中,便于秧苗發芽生長,特別是適合紅薯的結果,因為紅薯的秧苗直插在地里是很少結果的,這一特征大大優于其他同類插秩機;4、能大大減輕插秩的勞動強度,提聞生廣效率,還能有效地提聞紅署移栽的質量,提高成活率和產量。4、大大降低生產成本,減少人工的便用,特別有利于大面積的種植。
圖I是本發明的結構示意圖;圖2是圖I中局部A放大結構示意圖。本發明產品的外形并不受此圖的限制,僅外形改變也屬于本發明專利的保護范圍。
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發明進一步說明,實施例參見附圖,紅薯專用移栽裝置,設有機架10,在機架下面設有行走輪,在機架上設有一個上下往返轉動的鏈條2,該鏈條的下端設有一個主動輪5,上端設有一個從動輪3,主動輪與機架下方的行走輪的輪軸傳動連接;在鏈條上設有數個開溝板1,在每個開溝板后側面上設有一個秧苗夾,該秧苗夾設有兩個控制秧苗夾開合的滾輪,在所述鏈條的從上向下轉動的一側前面,設有兩塊豎立且對稱的滾輪擋板4,該擋板設置的位置和角度正好將所述滾輪夾在中間,并且滾輪在擋板中滾動時,所述秧苗夾處于閉合夾持秧苗狀態;在鏈條從下向上轉動的一側后面,設有一個給秧苗澆水的水管7和供水箱,該水管后面設有一對給秧苗覆土的括土板6,該水管和括土板固定在機架上,括土板呈八字形設置,其角度、高度和左右位置均可調。所述秧苗夾的前端設有夾秧槽12,該夾秧槽與開溝板呈45度夾角,兩個滾輪15設置在夾秧槽的支桿13的后端,秧苗夾中間設有控制支桿和夾秧槽開合的張力彈簧14,該秧苗夾通過一個柱體11固定在開溝板的后側面。
在所述括土板的后面,設有一個與機架固定連接的塑料薄膜覆膜架8,該覆膜架的前部上方設有一個放置塑料薄膜的膜輥81,該膜輥的下方設有一個導膜輥82,在覆膜架的后下方設有一對分置在左右兩邊的壓膜輪83,壓膜輪后面兩側設有一對分置左右兩邊的蓋土板84,該壓膜滾和蓋土板的高度、角度和左右位置均可調。所述鏈條的前方,設有一個操作員的座椅,鏈條上方設有秧苗放 置架,在所述機架的前端設有牽引連接件。在所述座椅的前下方設有一對左右分置的起垅犁頭9,該起垅犁頭固定在機架的前下方,起垅犁頭的高度、角度和左右位置均可調。在所述鏈條的主動輪與機架下方的行走輪的輪軸之間為鏈條傳動連接,并且在主動輪與傳動鏈條之間設有離合器。所述水管上設有一個出水閥門,該閥門由一個撥桿控制開閉,該撥桿中間設有支撐軸,另一端由鏈條上設置的撥塊撥動連接。所述秧苗夾的夾秧槽與開溝板的夾角可調。以上僅是本專利的I個具體實施方式
,應當指出,對于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發明原理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改進和改變,這些改進和改變也應視為本發明專利的保護范圍。
權利要求
1.一種紅薯專用移栽裝置,設有機架(10),在機架下面設有行走輪,其特征是在機架上設有一個上下往返轉動的鏈條(2),該鏈條的下端設有一個主動輪(5),上端設有一個從動輪(3),主動輪與機架下方的行走輪的輪軸傳動連接;在鏈條上設有數個開溝板(1),在每個開溝板后側面上設有一個秧苗夾,該秧苗夾設有兩個控制秧苗夾開合的滾輪,在所述鏈條的從上向下轉動的一側前面,設有兩塊豎立且對稱的滾輪擋板(4),該擋板設置的位置和角度正好將所述滾輪夾在中間,并且滾輪在擋板中滾動時,所述秧苗夾處于閉合夾持秧苗狀態;在鏈條從下向上轉動的一側后面,設有一個給秧苗澆水的水管(7)和供水箱,該水管后面設有一對給秧苗覆土的括土板(6),該水管和括土板固定在機架上,括土板呈八字形設置,其角度、高度和左右位置均可調。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紅薯專用移栽裝置,其特征是所述秧苗夾的前端設有夾秧槽(12),該夾秧槽與開溝板呈20-60度夾角,兩個滾輪(15)設置在夾秧槽的支桿(13)的后端,秧苗夾中間設有控制支桿和夾秧槽開合的張力彈簧(14),該秧苗夾通過一個柱體(11)固定在開溝板的后側面。
3.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紅薯專用移栽裝置,其特征是在所述括土板的后面,設有一個與機架固定連接的塑料薄膜覆膜架(8),該覆膜架的前部上方設有一個放置塑料薄膜的膜輥(81),該膜輥的下方設有一個導膜輥(82),在覆膜架的后下方設有一對分置在左右兩邊的壓膜輪(83),壓膜輪后面兩側設有一對分置左右兩邊的蓋土板(84),該壓膜滾和蓋土板的高度、角度和左右位置均可調。
4.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紅薯專用移栽裝置,其特征是所述鏈條的前方,設有一個操作員的座椅,鏈條上方設有秧苗放置架,在所述機架的前端設有牽引連接件。
5.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紅薯專用移栽裝置,其特征是在所述座椅的前下方設有一對左右分置的起垅犁頭(9),該起垅犁頭固定在機架的前下方,起垅犁頭的高度、角度和左右位置均可調。
6.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紅薯專用移栽裝置,其特征是在所述鏈條的主動輪與機架下方的行走輪的輪軸之間為鏈條傳動連接,并且在主動輪與傳動鏈條之間設有離合器。
7.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紅薯專用移栽裝置,其特征是所述水管上設有一個出水閥門,該閥門由一個撥桿控制開閉,該撥桿中間設有支撐軸,另一端由鏈條上設置的撥塊撥動連接。
8.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紅薯專用移栽裝置,其特征是所述秧苗夾的夾秧槽與開溝板的夾角可調。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紅薯專用移栽裝置,設有機架、行走輪,機架上設有一個鏈條,該鏈條的主動輪與行走輪的輪軸傳動連接;在鏈條上設有數個開溝板和秧苗夾,該秧苗夾設有兩個控制開合的滾輪,在鏈條的前面設有兩塊滾輪擋板,在鏈條另一側后面,設有一個水管和括土板,所述秧苗夾的前端設有夾秧槽,該夾秧槽與開溝板呈20-60度夾角,兩個滾輪設置在夾秧槽的支桿的后端,秧苗夾中間設有控制支桿和夾秧槽開合的張力彈簧,該秧苗夾通過一個柱體固定在開溝板的后側面。另外還設有覆膜架和起垅犁頭。本發明適用于紅薯的移栽,結構完善,功能齊全,一次能完成起垅、插秧、澆水、覆土、覆膜多種工序,省工、省力,質量好,效率高,能大大降低生產成本。
文檔編號A01C11/02GK102630418SQ201210111659
公開日2012年8月15日 申請日期2012年4月17日 優先權日2012年4月17日
發明者王二成, 王秋成 申請人:王秋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