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提高線紋海馬幼苗養成率的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動物養殖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提高線紋海馬幼苗養成率的方法。
背景技術:
高級不飽和脂肪酸是海水仔稚幼魚生長發育的必需營養物質,能夠有效提高魚體免疫力,保證正常生長發育。常規仔稚幼魚餌料生物包括輪蟲、鹵蟲自身的DHA等n-3不飽和脂肪酸無法滿足魚體生長的需求,必須通過營養強化餌料生物以滿足魚體營養需求。橈足類(中小型,如中華哲水蚤)是一類不飽和脂肪酸含量相對較高的生物餌料,但其顆粒粒徑大小基本在l_3mm范圍內,不能滿足出生幼海馬(餌料〈1mm)和I月齡以上海馬(餌料>3mm)的館料需求。輪蟲(0. 1-0. 5mm)和齒蟲(I-IOmm)仍是必不可少的海馬館料。營養強化技術能有效提高餌料生物的不飽和脂肪酸含量,進而促進仔稚幼魚的健康生長。并且該技術已經在大菱鲆、大黃魚等魚類甚至蝦蟹類養殖產業中被廣泛應用并已取得良好效果; 因此,海馬餌料營養強化技術必須要滿足海馬幼魚的特定營養需求。同時,餌料為海馬提供營養能量的同時,也是海馬病害的重要來源。一方面餌料生物自身攜帶的病菌可以直接引起海馬病害(尤其是腸炎病等),另一方面餌料生物附帶的有機碎屑或死亡個體,在營養強化后的餌料生物體表粘附大量營養物質,極易引起水質變壞。因此,在投喂前對動物性餌料進行合理的處理是減少海馬病害、維持健康水質的重要保證。澳大利亞學者Payne不支持利用強化(Super Selco)后的豐年蟲作為海馬館料,因為其不飽和脂肪酸含量不穩定,且成分比例(DHA EPA)不合理。但是,Wong等指出營養
強化劑(DC SelcoR )能有效提高
海馬的生長率。林強等人的研究都表明強化過程能明顯提高有海馬成活率和生長速率。但是,盡管西班牙、新西蘭、澳大利亞和巴西等國家在海馬養殖過程中都普遍對海馬餌料進行不同程度的強化,但由于強化方法的不同,其幼海馬的生長和成活率差異非常大。我們對強化后的動物性餌料的營養結構進行評估發現不同方法強化后的動物性餌料的不飽和脂肪酸關鍵成分比例(DHA EPA)是不同的,而餌料本身營養結構的穩定性也差異較大。這說明動物性餌料的強化方法對其本身營養結構的穩定性影響很大,只有合理的操作方法才能有效優化餌料營養進而促進海馬健康生長。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為了有效、穩定地優化動物性餌料體內營養結構,同時減少餌料生物引起的海馬病害和水質變壞,本專利發明了一套系統的豐年蟲營養強化和蟲體清洗技術,該技術的關鍵是合理控制強化劑濃度、時間和餌料密度,活的營養合理的強化豐年蟲,進而通過水洗和藥浴方法清洗餌料,并合理搭配不同動物性餌料之間的投喂比例,最終保證幼海馬高效健康生長,推動海馬養殖大規模產業化。本發明上述目的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予以實現(I)豐年蟲孵化豐年蟲孵化采用專業的豐年蟲孵化桶,孵化器用有機玻璃或塑料做成的圓形桶狀,底部呈漏斗形,四周桶壁避光,底部透光。將淡水侵泡40-60分鐘后的豐年蟲卵按照2-3克/升的密度放入25%。鹽度的海水中國,孵化水溫控制在27°C,充氣,20001UX光照。豐年蟲孵出時間一般為24小時,收集幼蟲前I小時加入50ppm甲醛對豐年蟲卵進行消毒。利用豐年蟲趨光性進行收集。(2)豐年蟲強化采用餌料強化劑(Super Selco)與微藻(小球藻)配合進行二次強化。具體步驟為Super Selco 0. 06g/l,小球藻濃度為I X IO7個/ml,充氣以保證溶解氧不小于5mg/L,鹽度28-35%。,豐年蟲密度50,000-100, 000個/L,強化時間為24小時。(3)豐年蟲養成鹽度不超過150%。的前提下越高越好;溫度20_28°C ;pH 7. 9-8. 5 ;密度1000個無節幼體/ L ;培養微藻保持養殖池透明度低于30cm ;水深50-80cm,循環水,每日換水1/5。餌料投喂米糠、酵母粉和蝦片粉末,粒徑小于50 ym,一萬只蟲每天投餌量為0.5-1. 0 g,8日齡豐年蟲可生長至8mm。
(4)館料清洗對豐年蟲成體采用5_8ppm的呋喃西林溶液浸泡60分鐘,淡水浸泡5分鐘,最后利用淡水沖洗3遍。(5)投喂方式1>. 1-3日齡幼海馬用剛孵化的豐年蟲無節幼體、輪蟲和橈足類混合投喂,每天可分2-4次投喂,輪蟲投喂密度前5天保持在5-10個/毫升,保持橈足類與豐年蟲無節幼體密度為1-5個/ml,橈足類與豐年蟲比例為1:1。2〉. 4-10日齡幼海馬輪蟲密度逐漸降低至0,橈足類與豐年蟲無節幼體投喂方式為每天投喂兩次(07:00,15:00),投喂原則是白天池內餌料充足,盡量避免夜晚剩余過多餌料。橈足類密度逐漸降低至O。3>. 10日齡以上幼海馬完全使用豐年蟲作為海馬餌料,每日飽食投喂3次。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I)本發明方法大量利用易培養、低成本的豐年蟲作為幼海馬餌料能夠大大降低幼海馬養殖的成本和技術難度,降低因營養不良和餌料污染引起的海馬病害率,從而可以保證幼海馬有較高的成活率和生長率。(2)本發明方法迅速提高餌料中不飽和脂肪酸的含量,平衡不同營養成分之間的比例,降低餌料收集難度,降低海馬養殖勞動力成本;前2個月內線紋海馬幼苗成活率和生長率都能維持在較高的水平,分別為80%和生長率I. 03 mm/d。
具體實施例方式以下結合實施例來進一步解釋本發明,但實施例并不對本發明做任何形式的限定。實驗組
在2010年4月20日至7月20日間,E1、E2和E3線紋海馬幼苗各200尾,養殖過程按照本說明書前述步驟進行
豐年蟲孵化、養成,輪蟲培養利用米糠與小球藻。強化采用餌料強化劑(Super Selco,泰國英偉公司 INVE (Thailand) Ltd.)與微藻(小球藻,raJgaris ifeij')配合進行二次強化。具體參數為溫度22-280C ;pH 7. 9-8. 5 ;Super Selco 0. 6g/L,小球藻濃度為I X IO7個/mL,均勻充氣以保證溶解氧不小于5mg/L,豐年蟲密度50,000-100, 000個/L,鹽度150%。,強化時間為24小時,輪蟲密度500,000-1000, 000個/L,鹽度為30%。,強化時間為12小時。對豐年蟲成體采用5-8ppm的呋喃西林溶液浸泡60分鐘,淡水浸泡5分鐘,最后利用淡水沖洗3遍。投喂方式
IX 1-3日齡幼海馬每日分3次投喂,輪蟲投喂密度前5天保持在5 10個/毫升,保持橈足類與豐年蟲無節幼體密度為1-5個/mL,橈足類與豐年蟲比例為1:1。2〉. 4-10日齡幼海馬輪蟲密度逐漸降低至0,橈足類與豐年蟲無節幼體投喂方式為每天投喂兩次(07:00,15:00),投喂原則是白天池內餌料充足,盡量避免夜晚剩余過多餌料。橈足類密度逐漸降低至O。3>. 10日齡以上幼海馬完全使用豐年蟲作為海馬餌料,每日飽食投喂3次。 對照組A
在2010年4月20日至7月20日間,Al、A2和A3線紋海馬幼苗各200尾,養殖條件與實驗組一致。在養殖過程中,沒有用餌料強化劑(Super Selco,泰國英偉公司INVE(Thailand) Ltd.)對豐年蟲進行營養強化,僅用小球藻強化后(濃度為5X IO7個/mL)的豐年蟲和輪蟲投喂,其他強化條件與實驗組一致。餌料清洗方式與投喂方式與實驗組一致。對照組B
在2010年4月20日至7月20日間,B1、B2和B3線紋海馬幼苗各200尾,養殖過程和餌料強化方式與實驗組一致,均用館料強化劑(Super Selco,泰國英偉公司INVE (Thailand)Ltd.)與微藻(小球藻,Chlorella vulgaris ifeij')配合進行二次強化。但是,館料未經過藥浴和淡水浸泡,收集到豐年蟲后,用淡水沖洗3遍。投喂方式與實驗組一致。對照組C
在2010年4月20日至7月20日間,C1、C2和C3線紋海馬幼苗各200尾,養殖條件與實驗組一致,但在養殖過程中,豐年蟲和輪蟲沒有進行強化,培養好的餌料也沒有經過淡水沖洗等過程,而是直接將餌料投入到幼海馬養殖池中,投喂方式與實驗組一致。實驗結果
實驗組線紋海馬幼海馬90日齡成活率為85±14 %,體重為1.74±±0. 52 g,體長為6. 71 ± I. 10 cm.
對照組A :海馬幼苗在90日內的成活率為55±9. 1%,體重為I. 54±0.93 g,體長為 6. 35±1. 52 cm。對照組B:海馬幼苗在90日內的成活率為68±7. 7%,體重為1.61±0. 26 g,體長為 6. 53±1. 76 cm。對照組C:海馬幼苗在90日內的成活率為32±8. 5%,體重為1.41±0.44 g,體長為 6. 12±1. 22 cm。結論
綜合以上實驗表明,本專利技術通過對豐年蟲進行有效、穩定的營養強化,然后對餌料進行浸泡清洗,能夠顯著地提高線紋海馬幼苗的生長和成活率。
權利要求
1.一種提高線紋海馬幼苗養成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1)豐年蟲孵化豐年蟲孵化采用豐年蟲孵化桶,孵化器用有機玻璃或塑料做成的圓形桶狀,底部呈漏斗形,四周桶壁避光,底部透光;將淡水侵泡4(Γ60分鐘后的豐年蟲卵按照2^3克/升的密度放入25%。鹽度的海水中,孵化水溫控制在27 °C,充氣,2000lux光照;豐年蟲孵出時間為24小時,收集幼蟲前I小時加入50ppm甲醛對豐年蟲卵進行消毒;利用豐年蟲趨光性進行收集; (2)豐年蟲強化采用餌料強化劑SuperSelco與小球藻配合進行二次強化,具體步驟為Super Selco O. 06g/L,小球藻濃度為I X IO7個/ml,充氣以保證溶解氧不小于5mg/L,鹽度28 35%。,豐年蟲密度50,000^100, 000個/L,強化時間為24小時; (3)豐年蟲養成鹽度不超過150%。;溫度:20^280C;pH :7. 9 8. 5 ;密度:1000個無節幼體/L ;培養微藻保持養殖池透明度低于30cm ;水深5(T80 cm,循環水,每日換水1/5 ;餌料投喂米糠、酵母粉和蝦片粉末,粒徑小于50 μ m,一萬只蟲每天投餌量為O. 5 1. O g,8日齡豐年蟲可生長至8mm ; (4)餌料清洗對豐年蟲成體采用5 8ppm的呋喃西林溶液浸泡60分鐘,淡水浸泡5分鐘,最后利用淡水沖洗3遍; (5)投喂方式廣3日齡幼海馬用剛孵化的豐年蟲無節幼體、輪蟲和橈足類混合投喂,每天可分2 4次投喂,輪蟲投喂密度前5天保持在5 10個/毫升,保持橈足類與豐年蟲無節幼體密度為廣5個/ml,橈足類與豐年蟲比例為1:1 ; ΓΙΟ日齡幼海馬輪蟲密度逐漸降低至0,橈足類與豐年蟲無節幼體投喂方式為每天投喂兩次,投喂原則是白天池內餌料充足,避免夜晚剩余過多餌料;橈足類密度逐漸降低至O ; 10日齡以上幼海馬完全使用豐年蟲作為海馬餌料,每日飽食投喂3次。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提高線紋海馬幼苗養成率的方法。本發明所述方法是利用不飽和脂肪酸乳化劑和微藻對海馬主體性動物性餌料-豐年蟲進行營養強化,彌補餌料物營養結構的不均衡性,尤其是其不飽和脂肪酸含量的提高和平衡。基于本方法對餌料強化后,對幼海馬進行連續投喂,明顯地提高了海馬對餌料地攝食率;與此同時,通過對強化餌料的浸泡清潔,而對應的海馬成活率與生長率也顯著升高。
文檔編號A23K1/18GK102754610SQ20121012170
公開日2012年10月31日 申請日期2012年4月24日 優先權日2012年4月24日
發明者林強, 秦耿, 譚燁輝, 黃良民 申請人: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