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豆精品无码国产在线播放,国产亚洲精品成人AA片新蒲金,国模无码大尺度一区二区三区,神马免费午夜福利剧场

一種珊瑚狀猴頭菌的生產方法

文檔序號:204910閱讀:639來源:國知局
專利名稱:一種珊瑚狀猴頭菌的生產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食用菌領域,具體涉及ー種珊瑚狀猴頭菌的生產方法。
背景技術
珊瑚狀猴頭菌(Hericium coralloides)又名松花蘑、玉髯等,其子實體肉質,通常有數個軟而韌的短小主枝,各主枝又多次分枝,形似珊瑚,因此稱為珊瑚狀猴頭菌。珊瑚狀猴頭菌可食用,其味鮮美,營養豐富;亦能助消化、治胃潰瘍以及有滋補強身、治神經衰弱、身體虛弱等,具有很好的藥用價值。珊瑚狀猴頭菌主要分布于我國黑龍江、吉林、內蒙古、四川、云南、西藏、新疆等地。珊瑚狀猴頭菌夏秋季生于白樺櫟、冷杉、云杉、柞木等枯木、倒木上。珊瑚狀猴頭菌通常為野生,現在已難以尋覓,因此需要馴化野生珊瑚狀猴頭菌進行人工栽培才能滿足人們的需求?,F在雖已有人エ馴化栽培的珊瑚狀猴頭菌以及ー些栽培方法,但是其生物學效率僅為40% 左右[范宇光等,中國食用菌,2010. 29(4),10-11]?,F有的珊瑚狀猴頭菌生產方法存在生產周期長、產量低等問題。

發明內容
本發明目的在于提供ー種珊瑚狀猴頭菌的生產方法。本發明另一目的在于提供ー種母種培養基。本發明還一目的在于提供ー種栽培培養料。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的技術方案如下一種珊蝴狀猴頭菌(Hericium coralloides)菌株雪玉松鸞,已于2012年03月16日在中國微生物菌種保藏管理委員會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保藏地址為北京市朝陽區北辰西路I號院3號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郵編100101),其保藏編號為CGMCC No. 5906。本發明珊瑚狀猴頭菌菌株雪玉松茸的分離馴化過程2009年本發明人于河北省承德市平泉縣柳溪鄉遼河源頭的山林中采集野生食用菌品種,宿主為野生腐朽的柞木,通過組織分離和寄主柞木內菌絲分離兩種方法獲得菌株樣本16個,然后通過對試管中菌絲的農藝性狀對比篩選,確定4個菌株用作進ー步品種選育的出發菌株。再采用系統選育方法對4個野生菌株進行選育,設計不同的培養基配方、溫度條件、濕度條件(包括培養基含水量、空氣相對濕度)、光照條件、酸堿度條件等,從中篩選出菌絲生長速度快、生長健壯的菌株,再進行抗病抗雜菌能力試驗,最終確定ー個菌株,命名為雪玉松耳。雪玉松茸的形態特征及分類鑒定雪玉松茸子實體呈花椰菜狀,新鮮時白色或淡黃色,干時淡褐色至銹褐色,直徑7-30cm,由基部連續數次分枝,最后分枝纖細,形成ー個疏散的菌叢;菌肉白色,菌刺分布于分枝全長,刺長懸垂于小枝的下側;孢子銀白色或無色,直徑4-5. 5 u m,球形或近球形,表面光滑。在顯微鏡下觀察菌絲,雙核菌絲具有鎖狀聯合(見圖I)。經與《中國東北野生食藥用真菌圖志》(戴玉成等.科學出版社.2007年)中有關珊瑚狀猴頭菌的分類特征和《中國大型真菌》(卯曉嵐主編.河南科學技術處版社.2000年)中珊瑚狀猴頭菌的照片對比,確定雪玉松茸在分類上屬于珊瑚狀猴頭菌(Hericium coralloides)。雪玉松茸的生長發育條件在合適培養基上,在25°C培養,10 12天菌絲可長滿20X 200mm試管斜面,菌絲灰白,在培養基表面匍匐生長,無菌索。在菌袋中,菌絲適宜生長溫度為22 28°C,優選為25°C,菌絲長滿袋后的后熟期為10 12天,子實體呈花椰菜狀,出菇溫度為18 24°C,若低于14°C或高于25°C子實體完全停止出菇,出菇期的空氣相對濕度在85 95%,雪玉松茸適宜代料栽培。與《食用珊瑚狀猴頭菌及其栽培方法》(專利號為ZL200810051349. 2)公開的珊瑚狀猴頭菌菌株(保藏編號為=CGMCC No. 2376)對比,雪玉松茸的區別為(I)雪玉松茸菌絲無菌索,而CGMCC No. 2376菌絲有菌索;(2)、雪玉松茸子實體新鮮時呈白色或淡黃色,而CGMCC No. 2376子實體新鮮時是雪白的;(3)、雪玉松茸子實體呈花椰菜狀,而CGMCCNo. 2376子實體呈霧松樹掛狀,因此可知,雪玉松茸與CGMCC No. 2376是不同的菌株。 雪玉松茸的酯酶同エ酶電泳鑒定,鑒定方法參考農業行業標準《NY/T1097-2006食用菌菌種真實性鑒定酯酶同エ酶電泳法》。結果(見圖2)雪玉松茸的酯酶同エ酶電泳圖譜中酶帶有3條,遷移率分別是0. 50,0. 65,0. 75。從以上形態特征及其他特征可知,雪玉松茸屬于珊瑚狀猴頭菌(Hericiumcoralloides),且與現有的珊瑚狀猴頭菌菌株不同,是ー個新菌株。ー種珊瑚狀猴頭菌的生產方法,包括如下步驟(I)、母種的繁殖按照重量百分比I 3%的比例將珊瑚狀猴頭菌菌種接種于母種培養基上,在23 27°C、空氣相對濕度為40 60%條件下避光培養10 12天,菌絲長滿試管斜面,得到珊瑚狀猴頭菌母種;所述的母種培養基的原料組成及其重量比例為木屑8 15g,馬鈴薯塊180 300g,葡萄糖15 20g,磷酸ニ氫鉀2 3. 5g,硫酸鎂I 2g,蛋白胨 2 3. 5g,瓊脂 15 25g,水 1000ml,pH 值 4. 5 6. 5 ;(2)按照重量百分比為3 5%的比例將步驟(I)中所得珊瑚狀猴頭菌母種接種于栽培培養料上,在22 28°C、空氣相對濕度為40 60%條件下避光培養22 28天,得珊瑚狀猴頭菌原種;所述的栽培培養料的原料組成成分及其重量百分比為木屑35 50%,玉米芯20 35%,麥麩20 30%,蔗糖0. 5 2%,石膏0. 5 2% ;再以料水比為I I. 22 I. 50的比例加入水;(3)按照重量百分比為3 5%的比例將步驟⑵中所得的珊瑚狀猴頭菌原種接種于栽培培養料上,在22 28°C、空氣相對濕度為40 60%條件下培養22 28天,得珊瑚狀猴頭菌栽培種;所述的栽培培養料的組成成分及其重量百分比同步驟(2);(4)按照重量百分比為5 8%的比例將步驟(3)中珊瑚狀猴頭菌栽培種接種于栽培培養料上,在22 28で、空氣相對濕度為40 60%條件下避光培養30 35天,菌絲長滿培養料;每天噴水I 2次,陰天或雨天不噴水;所述的栽培培養料的組成成分及其重量百分比同步驟⑵;(5)、出菇管理和采收菌絲長滿栽培培養料后7 12天,在18 24°C、空氣相對濕度為85 95%、光照為800-1000勒克斯條件下培養7 10天,每天噴水I 2次,陰天或雨天不噴水;當菌刺充分展伸并開始下垂時,采收子實體;采收時從子實體根部割下,再挖去栽培料中的菌柄根部。上述生產方法,在采完第一潮菇后,在22 28°C、空氣相對濕度為40 60%條件下避光培養8 12天,菌絲長滿培養料;然后在18 24°C、空氣相對濕度為85 95%、光照為800-1000勒克斯條件下培養10 12天,每天噴水I 2次,陰天或雨天不噴水;當菌刺充分展伸并開始下垂時,第二次采收子實體。上述生產方法步驟(I)中所述的珊瑚狀猴頭菌(Hericium coralloides)可以是雪玉松茸,已于2012年03月16日在中國 微生物菌種保藏管理委員會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保藏地址為北京市朝陽區北辰西路I號院3號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郵編100101),其保藏編號為CGMCC No. 5906。上述生產方法步驟⑴、⑵、(3)、⑷中所述的菌種是指菌絲。上述生產方法步驟(I)、⑵、(3)、⑷中所述的木屑可以是昨木(QuercusmongoIica)木屑、白樺櫟木屑、冷杉木屑、云杉木屑等;優選柞木木屑。上述生產方法步驟(2)、(3)、(4)中所述的培養溫度優選為24 26°C,進ー步優選為25 °C。上述生產方法步驟⑵、(3)、⑷中所述的空氣相對濕度優選為60%。上述生產方法步驟(2)、(3)、(4)中所述的栽培雪玉松茸的培養基的組成成分及其比例優選為木屑43%,玉米芯30%,麥麩25%,糖1%,石膏1% ;料水比為I : I. 5,即含水量為60%。上述生產方法步驟(I)中所述的母種培養基的制備方法,包括按照比例將去皮馬鈴薯切塊(直徑約Icm)和木屑置于500ml水中,沸水煮30min,4層紗布過濾,取汁液;向所得汁液中加入葡萄糖、磷酸ニ氫鉀、硫酸鎂、蛋白胨、瓊脂,攪拌均勻,加水定容至1000ml,調節pH值4. 5-6. 5,分裝試管,121°C滅菌30min ;擺斜面,備用。所述的木屑可以是柞木木屑。上述生產方法步驟(2)、(3)中所述的栽培培養料的制備方法為按照比例將各原料組分混合,攪拌均勻;再按照料水比加入水,攪拌均勻,裝瓶/袋,栽培培養料采用高壓滅菌,在125°C下保持150min ;或采用常壓滅菌,在100°C下保持14小時。上述生產方法步驟(4)中所述的栽培培養料的制備方法按照比例將各組分混合,攪拌均勻;再按照料水比加入水,攪拌均勻,裝袋;栽培袋采用聚丙烯或聚こ烯袋,栽培袋厚度一般5 6絲,菌袋折徑17cm,長35cm ;將制備好的栽培培養料裝入袋中,要求松緊適度,裝好后袋口內翻壓入中間的洞孔中,并插入空心棒,擺放于消毒筐中,即進行滅菌。一般采用常壓滅菌,從蒸鍋內上大氣后,在100°C下保持12 14小時,待冷卻后接種。接種后的栽培袋碼垛擺放,根據自然氣溫可以碼3 6層,但必須控制菌袋溫度在22 28°C,在正常生長條件下,一般在接種后菌絲長滿菌袋的時間為30天左右,當菌絲長滿菌袋后就可上架進行出菇管理,中間應留人行道約I米,便于管理采收。為了使菌袋出菇快、產量高,一般在菌絲長滿后,開始上架吋,去掉栽培袋ロ的棉塞,加強空氣流通和溫濕度的管理,特別是溫度很重要,子實體生長階段一定保持18 24°C之間,并在通氣的同時,要求有一定的散射光線,促使子實體形成,若發現菇蕾時,應立即增加濕度管理。本發明的優點和有益效果(I)本發明提供了一個新的珊瑚狀猴頭菌菌株,該菌菌絲生長速度快、生長健壯,抗病抗雜菌能力強;(2)本發明生產周期短,雪玉松茸接種后30 35天長滿菌袋,而專利《食用珊瑚狀猴頭菌及其栽培方法》(ZL200810051349. 2)的菌株需要45 55天長滿菌袋;(3)本發明出菇整齊,潮次分明。一般情況下出兩潮菇,第一潮的產量占到總產量的60%以上;(4)本發明產量高、生物學效率高,本發明雪玉松茸的生物轉化率可達50-70%,而一般珊瑚狀猴頭菌菌株的生物學效率在40%左右[范宇光等,中國食用菌,2010. 29(4),10-11]。


圖I雪玉松茸菌絲顯微圖譜,其中I顯示雙核菌絲和鎖狀聯合。圖2雪玉松茸酯酶同エ酶電泳圖譜示意圖;其中2、3、4為不同的電泳譜帶,其遷移率分別為 0. 5,0. 65,0. 75。圖3雪玉松茸出菇照片。圖4雪玉松茸出菇照片。
具體實施例方式實施例I珊瑚狀猴頭菌雪玉松茸的生產按照如下方法進行(I)母種培養基的配制將去皮馬鈴薯切塊(直徑約lcm)250g和昨木(Quercusmongo Ii ca)木屑15g置于500ml水中,沸水煮30min, 4層紗布過濾,取汁液;向所得汁液中加入葡萄糖18g,磷酸ニ氫鉀2g,硫酸鎂2g,蛋白胨2g,瓊脂18g,攪拌均勻,加水定容至1000ml,調節pH值6。分裝試管,121°C滅菌30min ;擺斜面,備用。(2)栽培培養料的配制按照重量百分比比例將柞木木屑38%,玉米芯35%,麥麩23%,蔗糖2%,石膏2%混合,攪拌均勻;再按照料水比為I : I. 3的重量比例加入水,攪拌均勻,裝瓶/袋(每袋裝料500g(水的重量沒計算在內)),采用高壓(壓カ為0. 135MPa)滅菌,在125°C保持150min ;栽培培養料常用高壓滅菌,或采用常壓滅菌,在100°C保持14小時。(3)、按照重量百分比3%的比例將珊瑚狀猴頭菌(Hericium coralloides)菌株雪玉松茸(已于2012年03月16日在中國微生物菌種保藏管理委員會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其保藏編號為CGMCC No. 5906)菌種接種于母種培養基(其組成成分及其重量比見步驟
(I))上,在25°C、空氣相對濕度為50%條件下避光培養12天,菌絲長滿試管斜面,得到珊瑚狀猴頭菌母種;(4)、按照重量百分比為5%的比例將步驟(3)中所得珊瑚狀猴頭菌母種接種于栽培培養料(其組成成分及其重量百分比見步驟(2))上,在26°C、空氣相對濕度為60%條件下避光培養28天,得珊瑚狀猴頭菌原種;(5)、按照重量百分比為5%的比例將步驟⑷中所得的珊瑚狀猴頭菌原種接種于栽培培養料(其組成成分及其重量百分比見步驟(2))上,在25°C、空氣相對濕度為50%條件下培養25天,得珊瑚狀猴頭菌栽培種;(6)、按照重量百分比為8%的比例將步驟(5)中栽培種接種于栽培培養料((其組成成分及其重量百分比見步驟(2)))上,在26°C、空氣相對濕度為50%條件下避光培養35天,菌絲長滿培養料;每天噴水I 2次,陰天或雨天不噴水;(7)、菌絲長滿栽培培養料后10天,再在20°C、空氣相對濕度為95%、光照為1000勒克斯條件下培養10天,每天噴水I 2次,陰天或雨天不噴水;當菌刺充分展伸并開始下垂時(見圖3和圖4),采收子實體;子實體為白色,呈花椰菜狀;采收時從子實體根部割下,再挖去栽培培養料中的菌柄根部,平均每袋產菇210g (每袋裝500g培養料),生物轉化率為42%。(8)、在步驟(7)采完第一潮菇后,在25°C、空氣相對濕度為60%條件下避光培養12天,菌絲長滿栽培培養料;然后在22°C、空氣相對濕度為90%、光照為1000勒克斯條件下培養10天,每天噴水I 2次,陰天或雨天不噴水;當菌刺充分展伸并開始下垂吋,第二次采收子實體,結果平均每袋產菇140g (每袋裝500g培養料),生物轉化率為28%。綜上,兩潮菇平均每袋(500g培養料)產量為350g,其生物轉化率為70%,本發明雪玉松茸產量高、生物轉化率高,并且生長周期短。實施例2珊瑚狀猴頭菌雪玉松茸的生產包括如下步驟 (I)、按照重量百分比I %的比例將珊瑚狀猴頭菌雪玉松茸菌種接種于母種培養基(其原料組成及其重量比例為昨木木屑IOg,馬鈴薯塊200g,葡萄糖15g,磷酸ニ氫鉀
3.5g,硫酸鎂lg,蛋白胨3. 5g,瓊脂25g,水1000ml,pH值4. 5 6. 5)上,在23°C、空氣相對濕度為40%條件下避光培養10天,菌絲長滿試管斜面,得到雪玉松茸母種。(2)、按照重量百分比為3%的比例將步驟⑴中所得雪玉松茸母種接種于栽培培養料(其原料組成成分及其重量百分比為柞木木屑43%,玉米芯25%,麥麩30%,蔗糖1%,石膏1% ;再以料水比為I : 1.50的比例加入水)上,在23°C、空氣相對濕度為40%條件下避光培養23天,得雪玉松茸原種。(3)、按照重量百分比為3%的比例將步驟⑵中所得的雪玉松茸原種接種于栽培培養料(其組成成分及其重量百分比見步驟(2))上,在23°C、空氣相對濕度為40%條件下培養23天,得雪玉松茸栽培種。(4)、按照重量百分比為5%的比例將步驟(3)中雪玉松茸栽培種接種于栽培培養料(其組成成分及其重量百分比見步驟(2))上,在23°C、空氣相對濕度為40%條件下避光培養30天,菌絲長滿培養料;每天噴水I 2次,陰天或雨天不噴水。(5)、菌絲長滿栽培培養料后8天,在24°C、空氣相對濕度為90%、光照為800勒克斯條件下培養8天,每天噴水I 2次,陰天或雨天不噴水;當菌刺充分展伸并開始下垂時,采收子實體;采收時從子實體根部割下,再挖去栽培料中的菌柄根部,結果平均產量每袋(500g料(水沒計算在內)200g。(6)、在采完第一潮菇后,在28°C、空氣相對濕度為50%條件下避光培養10天,菌絲長滿培養料;然后在18°C、空氣相對濕度為85%、光照為900勒克斯條件下培養12天,每天噴水I 2次,陰天或雨天不噴水;當菌刺充分展伸并開始下垂時,第二次采收子實體,結果平均產量每袋(500g料(水沒計算在內)135g。綜上,兩潮菇平均產量335g/500g料,生物轉化率為67%。說明本發明產量高、生物轉化率高,生長周期短。
權利要求
1.一種珊瑚狀猴頭菌的生產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驟 (1)、按照重量百分比I 3%的比例將珊瑚狀猴頭菌菌種接種于母種培養基上,在23 27°C、空氣相對濕度為40 60%條件下避光培養10 12天,菌絲長滿試管斜面,得到珊瑚狀猴頭菌母種;所述的母種培養基的原料組成及其重量比例為木屑8 15g,馬鈴薯塊180 300g,葡萄糖15 20g,磷酸二氫鉀2 3. 5g,硫酸鎂I 2g,蛋白胨2 3. 5g,瓊脂 15 25g,水 1000ml, pH 值 4. 5 6. 5 ; (2)、按照重量百分比為3 5%的比例將步驟(I)中所得珊瑚狀猴頭菌母種接種于栽培培養料上,在22 28°C、空氣相對濕度為40 60%條件下避光培養22 28天,得珊瑚狀猴頭菌原種;所述的栽培培養料的原料組成成分及其重量百分比為木屑35 50%,玉米芯20 35%,麥麩20 30%,蔗糖0. 5 2%,石膏0. 5 2%;再以料水比為I : I. 22 I.50的比例加入水; (3)、按照重量百分比為3 5%的比例將步驟(2)中所得的珊瑚狀猴頭菌原種接種于栽培培養料上,在22 28°C、空氣相對濕度為40 60%條件下培養22 28天,得珊瑚狀矢頭囷栽培種; (4)、按照重量百分比為5 8%的比例將步驟(3)中珊瑚狀猴頭菌栽培種接種于栽培培養料上,在22 28°C、空氣相對濕度為40 60%條件下避光培養30 35天;每天噴水I 2次,陰天或雨天不噴水; (5)、菌絲長滿栽培培養料后7 12天,在18 24°C、空氣相對濕度為85 95%、光照為800-1000勒克斯條件下培養7 10天,每天噴水I 2次,陰天或雨天不噴水;當菌刺充分展伸并開始下垂時,采收子實體;采收時從子實體根部割下,再挖去栽培料中的菌柄根部。
2.按照權利要求I所述的生產方法,其特征在于在采完第一潮菇后,在22 28°C、空氣相對濕度為40 60%條件下避光培養8 12天;然后在18 24°C、空氣相對濕度為85 95%、光照為800-1000勒克斯條件下培養10 12天,每天噴水I 2次,陰天或雨天不噴水;當菌刺充分展伸并開始下垂時,第二次采收子實體。
3.按照權利要求I或2所述的生產方法,其特征在于其步驟(I)中所述的珊瑚狀猴頭菌(Hericium coralloides)菌株是雪玉松鸞,已于2012年03月16日在中國微生物菌種保藏管理委員會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其保藏編號為CGMCC No. 5906。
4.按照權利要求I或2所述的生產方法,其特征在于其步驟(I)、(2)、(3)、(4)中所述的木屑是柞木木屑。
5.按照權利要求I或2所述的生產方法,其特征在于其步驟(I)、(2)、(3)、(4)中所述的培養溫度為24 26°C。
6.按照權利要求I或2所述的生產方法,其特征在于其步驟(2)、(3)、(4)中所述的空氣相對濕度為60%。
7.按照權利要求I或2所述的生產方法,其特征在于其步驟(2)中所述的栽培培養料的原料組成成分及其重量百分比為木屑43%,玉米芯30%,麥麩25%,糖再以料水比為I : I. 5的比例加入水。
8.—種母種培養基,其特征在于其原料組成及其重量比例為木屑8 15g,馬鈴薯塊180 300g,葡萄糖15 20g,磷酸二氫鉀2 3. 5g,硫酸鎂I 2g,蛋白胨2 3. 5g,瓊脂15 25g,水1000ml, pH4. 5 6. 5 ;所述木屑為柞木木屑。
9.一種栽培培養料,其特征在于其原料組成成分及其重量百分比為木屑35 50%,玉米芯20 35%,麥麩20 30%,蔗糖0. 5 2%,石膏0. 5 2 % ;再以料水比為I I. 22 I. 50的比例加入水;所述的木屑為柞木木屑。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屬于食用菌領域的一種珊瑚狀猴頭菌的生產方法,主要包括在23~27℃、空氣相對濕度為40~60%條件下避光培養10~12天的母種繁殖、以及在22~28℃、空氣相對濕度為40~60%條件下避光培養22~28天的原種和栽培種的擴大培養,以及珊瑚狀猴頭菌的栽培生產,還包括出菇管理等條件。本發明還公開了一種母種培養基和一種栽培培養料。利用本發明方法珊瑚狀猴頭菌的菌絲生長速度快,生長周期短、子實體產量高和生物轉化率高。
文檔編號A01G1/04GK102754563SQ201210149418
公開日2012年10月31日 申請日期2012年5月15日 優先權日2012年5月15日
發明者劉紹蒼, 柳鳳玉, 梁希才 申請人:平泉縣希才應用菌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驻马店市| 汽车| 四会市| 且末县| 永福县| 北辰区| 都匀市| 南和县| 绩溪县| 红桥区| 肥东县| 长沙县| 正宁县| 东辽县| 昌乐县| 兴业县| 泸西县| 福海县| 阳泉市| 安达市| 邵武市| 越西县| 宁陕县| 三都| 科尔| 石楼县| 敖汉旗| 桃园县| 门头沟区| 佳木斯市| 海伦市| 探索| 丁青县| 格尔木市| 贵德县| 久治县| 揭阳市| 宣恩县| 金溪县| 太和县| 哈尔滨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