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以武陵山野豬為父本杜洛克豬為母本的特種野豬的繁育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一種牲豬的品種選育技術領域,特別是一種以武陵山野豬為父本杜洛克豬為母本的特種野豬的繁育 方法。
背景技術:
野豬又稱山豬,由于人類獵殺與生存環境空間急劇減縮等因素,數量已急劇減少;野豬體軀健壯,四肢粗短,頭較長,耳小并直立,吻部突出似圓錐體,其頂端為裸露的軟骨墊;每腳有4趾,且硬蹄,僅中間2趾著地;尾巴細短;犬齒發達,雄性上犬齒外露,并向上翻轉,呈獠牙狀;野豬耳披有剛硬而稀疏針毛,背脊鬃毛較長而硬;整個體色棕褐或灰黑色,因地區而略有差異。屬于國家二級保護動物。野豬的肉質鮮嫩香醇、野味濃郁、瘦肉率高、脂肪含量僅為家豬的50%低,營養豐富,含有17種氨基酸和多種微量元數,亞油酸含量比家豬高2. 5倍。特種野豬是經過雜交后的一個牲豬品種,又叫肉用野豬,其外形酷似野豬并具有原種野豬穩定的遺傳基因,公母豬可長期做種繁殖而基因不變,它不同于家豬,形似野豬,故取名為特種“野豬”;特種野豬瘦肉較多、膘肉較少、口感好,富含各種氨基酸和粗纖維,尤其是亞油酸含量高,亞油酸是目前科學界認為唯一的人體最重要和必須的脂肪酸。人體本身不能合成,必須通過食品攝收而獲得的一種脂肪酸。它對人體的生長發育有著極為重要意義,也是治療冠心病的特效脂肪酸。特種野豬肉內含有較高的亞油酸和亞麻酸,具有降低血脂,有利于動脈硬化所致的冠心病和腦血管硬化性疾病的防治。特種野豬克服了純種野豬的野性,又克服了野生母野豬僅在春季發情和人工圈養下不易成活和難以發展等缺點,使之能正常飼養繁殖,既有優良種豬生長快、肉料報酬高,又保持了野豬原有的肉質鮮嫩、野味濃郁的風味特點,符合人們健康飲食的要求。武陵山野豬具有很高的繁殖率和幼崽存活率,抗病性強,耐粗飼,肉質粗野,口感獨特,富含各種氨基酸和粗纖維,具有降低血脂,防治動脈硬化的功效。但是該品種野豬不利于飼養,野生母野豬僅在春季發情,人工圈養下不易成活和難以發展。但是,以武陵山野豬為父本杜洛克豬為母本可以繁育出適于飼養和繁殖,種性穩定的特種野豬,該品種肉質粗野,口感綿長,風味獨特,是新興豬肉品種的發展方向。經檢索相關資料,尚無利用武陵山野豬培育75%野豬血緣的特種野豬的文獻報道。
發明內容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以武陵山野豬為父本杜洛克豬為母本的特種野豬的繁育方法,以滿足人們對特種野豬肉的需求。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以武陵山野豬為父本杜洛克豬為母本的特種野豬的繁育方法,包括組建種群、首代雜交、次代雜交、定種繁殖四大步驟,其特征在于具體方法如下⑴組建種群采用武陵山野豬為父本父系,其規模為5公50母,進行純種非近親繁殖,得到純種武陵山野豬;采用杜洛克豬為母本母系,其規模為10公100母,進行非近親純種繁殖,得到純種杜洛克豬。⑵首代雜交以純種武陵山野豬為父本,純種杜洛克豬為母本進行正交繁殖,獲得野豬血統為50%的首代特種野豬。⑶次代雜交以純種武陵山野豬為父本,首代特種野豬為母本進行正交繁殖,獲得野豬血統為75%的次代特種野豬。⑷定種繁殖用野豬血統為75%的次代特種野豬自相繁殖,繼續獲得野豬血統為75%的特種野豬,以后以此為定種反復繼續自相繁殖。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組建武陵山野豬種群,確保了武陵山野豬種源的純度,組建杜洛克豬種群,確保了杜洛克豬的純度,通過首代雜交和次代雜交,確保了特種野豬中純野 豬血統占75%,定種繁殖保持了 75%野豬血統的穩定性;通過這種方式繁殖的特種野豬抗逆性強,抗病性強,耐粗飼,飼養出的豬肉不含抗生素,富含各種氨基酸和粗纖維,肉質粗野,口感綿長,風味獨特。
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結合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說明。實施例I。2007年9月,在武陵山腹地灰千梁子大山中,搜捕危害農莊的野豬55頭,其中5頭公豬,50頭野豬,進行圈養,經過3代繁殖,到2009年7月,除去賣出的,得到純種武陵山野公豬100頭;同時購買110頭杜洛克豬,進行圈養,到2009年7月,留下1000頭純種杜洛克母豬;當年7-8月,以10頭純種武陵山野豬為父本,100頭純種杜洛克豬為母本進行正交繁殖,年底獲得野豬血統為50%的首代特種野豬1896頭;2010年7月,再10頭以純種武陵山野豬為父本,100頭首代特種野豬為母本進行正交繁殖,年底獲得野豬血統為75%的次代特種野豬1675頭;2011年,用次代特種野豬自相繁殖,繼續獲得野豬血統為75%的特種野豬,至今以此為定種反復繼續自相繁殖。經檢驗,通過這種方式繁殖的特種野豬抗逆性強,抗病性強,耐粗飼,飼養出的豬肉不含抗生素,富含各種氨基酸和粗纖維,肉質粗野,口感綿長,風味獨特。實施例2。2007年9月,在武陵山腹地灰千梁子大山中,搜捕危害農莊的野豬55頭,其中5頭公豬,50頭野豬,進行圈養,經過3代繁殖,到2009年7月,除去賣出的,得到純種武陵山野公豬100頭;同時購買110頭杜洛克豬,進行圈養,到2009年7月,留下1000頭純種杜洛克母豬;當年7-8月,以另外10頭純種武陵山野公豬為父本,另外100頭純種杜洛克豬為母本進行正交繁殖,年底獲得野豬血統為50%的首代特種野豬1992頭;2010年7月,再10頭以純種武陵山野豬為父本,100頭首代特種野豬為母本進行正交繁殖,年底獲得野豬血統為75%的次代特種野豬1678頭;2011年,用次代特種野豬自相繁殖,繼續獲得野豬血統為75%的特種野豬,至今以此為定種反復繼續自相繁殖。經檢驗,通過這種方式繁殖的特種野豬抗逆性強,抗病性強,耐粗飼,飼養出的豬肉不含抗生素,富含各種氨基酸和粗纖維,肉質粗野,口感綿長,風味獨特。
實施例3
2007年9月,在武陵山腹地灰千梁子大山中,搜捕危害農莊的野豬55頭,其中5頭公豬,50頭野豬,進行圈養,經過3代繁殖,到2009年7月,除去賣出的,得到純種武陵山野公豬100頭;同時購買110頭杜洛克豬,進行圈養,到2009年7月,留下1000頭純種杜洛克母豬;當年7-8月,以另外10頭純種武陵山野公豬為父本,另外100頭純種杜洛克豬為母本進行正交繁殖,年底獲得野豬血統為50%的首代特種野豬1932頭;2010年7-8月,再10頭以純種武陵山野豬為父本,100頭首代特種野豬為母本進行正交繁殖,年底獲得野豬血統 為75%的次代特種野豬1698頭;2011年,用次代特種野豬自相繁殖,繼續獲得野豬血統為75%的特種野豬,至今以此為定種反復繼續自相繁殖。經檢驗,通過這種方式繁殖的特種野豬抗逆性強,抗病性強,耐粗飼,飼養出的豬肉不含抗生素,富含各種氨基酸和粗纖維,肉質粗野,口感綿長,風味獨特。
權利要求
1.以武陵山野豬為父本杜洛克豬為母本的特種野豬的繁育方法,包括組建種群、首代雜交、次代雜交、定種繁殖四大步驟,其特征在于具體方法如下 ⑴組建種群采用武陵山野豬為父本父系,其規模為5公50母,進行純種非近親繁殖,得到純種武陵山野豬;采用杜洛克豬為母本母系,其規模為10公100母,進行非近親純種繁殖,得到純種杜洛克豬; ⑵首代雜交以純種武陵山野豬為父本,純種杜洛克豬為母本進行正交繁殖,獲得野豬血統為50%的首代特種野豬; ⑶次代雜交以純種武陵山野豬為父本,首代特種野豬為母本進行正交繁殖,獲得野豬血統為75%的次代特種野豬; ⑷定種繁殖用野豬血統為75%的次代特種野豬自相繁殖,繼續獲得野豬血統為75%的特種野豬,以后以此為定種反復繼續自相繁殖。
全文摘要
以武陵山野豬為父本杜洛克豬為母本的特種野豬的繁育方法,包括組建種群、首代雜交、次代雜交、定種繁殖四大步驟,其有益效果是組建武陵山野豬種群,確保了武陵山野豬種源的純度,組建杜洛克豬種群,確保了杜洛克豬的純度,通過首代雜交和次代雜交,確保了特種野豬中純野豬血統占75%,定種繁殖保持了75%野豬血統的穩定性;通過這種方式繁殖的特種野豬抗逆性強,抗病性強,耐粗飼,飼養出的豬肉不含抗生素,富含各種氨基酸和粗纖維,肉質粗野,口感綿長,風味獨特。
文檔編號A01K67/027GK102726348SQ201210257419
公開日2012年10月17日 申請日期2012年7月25日 優先權日2012年7月25日
發明者張家學 申請人:重慶市黔江區嘉佳畜禽養殖專業合作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