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豆精品无码国产在线播放,国产亚洲精品成人AA片新蒲金,国模无码大尺度一区二区三区,神马免费午夜福利剧场

一種赤眼蜂稻田釋放方法

文檔序號:218735閱讀:1460來源:國知局
專利名稱:一種赤眼蜂稻田釋放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稻田病蟲害防治領域,具體涉及一種赤眼蜂稻田釋放方法。
背景技術
赤眼蜂屬于膜翅目赤眼蜂屬的一種寄生性昆蟲,由于其單、復眼都是紅色,故稱為赤眼蜂。赤眼蜂的成蟲體長只有0. 3-1. Omm, 一般為黃色或黃褐色,大多數雌蜂和雄蜂通過在寄主體內進行交配活動來完成后代的繁殖。赤眼蜂的研究始于20世紀30年代,60年代后期進入高速發展期,1977年,Nagaratti和Nagaraja記錄了世界上36種蜂,1990年,據林乃詮研究表明,中國可能有90多種赤眼蜂。赤眼蜂的應用也始于60年代,1954年-1955年廣西先后開展了赤眼蜂防治甘蔗螟蟲和玉米螟;1955年-1956年湖南開展應用赤眼蜂防治二化螟、豆莢螟和甘蔗螟蟲等害蟲;隨后,其他省市也開始推廣該項技術的研究與應 用。70年代和80年代,我國大面積應用推廣達到高潮,在東北等地利用柞蠶卵作為中間繁殖寄主,使育蜂治蟲工作在生產實踐上的應用迅速發展;廣東一些地方利用米蛾(Corcyracepphalonica)卵繁殖赤眼蜂,對解決寄主不足起了積極的作用。如今,人工寄主卵大量繁殖螟黃赤眼蜂步入按工藝流程和質量標準進行工廠化生產的新階段,但赤眼蜂釋放方法各有所異。

發明內容
本發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針對赤眼蜂田間繁殖數量低、害蟲爆發性為害和蜂體生活力弱等問題,而提供一種實用具體的赤眼蜂田間釋放方法,以有效防治稻田中二化螟、稻縱卷葉螟、稻螟蛉、稻苞蟲和黏蟲等害蟲,減少稻田中螟蟲的基數,減輕對化學藥劑的的依賴。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的技術方案為
一種赤眼蜂稻田釋放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1)低量繁殖釋放在防治目標害蟲之前,釋放少量的赤眼蜂及赤眼蜂寄主卵;最佳釋放時期在水稻分蘗期,當包括二化螟、稻縱卷葉螟、稻螟蛉、稻苞蟲和黏蟲在內的鱗翅目害蟲總蛾量達到每畝100—200只或者每畝可寄生的害蟲卵總量達到10000—20000粒時釋放赤眼蜂,釋放量為每畝5000—10000只;
(2)動態控害釋放針對害蟲的發生動態進行目標害蟲控制,根據目標害蟲主害代常年發生期和害蟲發育進度,初步預測目標害蟲的發蛾期,在發蛾初期觀察害蟲發蛾和田間發蛾量情況,在害蟲發蛾始盛期釋放赤眼蜂,釋放量=蛾量X 30-田間寄生卵量X 70% ;其中,所述蛾量是指害蟲發蛾后稻田中蛾的數量,所述田間寄生卵量是指田間可被赤眼蜂寄生的害蟲蟲卵量;
(3)后期保效釋放在水稻孕穗末期至始穗期釋放一次赤眼蜂以確保后期水稻不受損害;釋放量為每畝10000—15000只;
其中,所述釋放赤眼蜂是在每畝稻田中設置9一 19個放蜂點,每個放蜂點插一根掛有放蜂器的竹竿,相鄰竹竿之間的間距為8 — 9m,竹竿與田邊的距離為3 — 4m;所述竹竿長
1.8—2. Om ;所述放蜂器與水稻植株頂部的距離為30— 50cm。所述害蟲主害代是指害蟲主要發生代,為本領域通用術語。下面結合原理及優點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說明
本發明的方法中,在赤眼蜂釋放之前,需要調查分析稻田害蟲羽化日期、產卵期、卵的發育歷期和產·卵習性,做出預測預報;然后,在調查害蟲發生密度和自然寄生率;最后,對繁蜂質量抽樣檢查,考察單粒羽化期,羽化率、雌雄比和成蜂生活力。以上作為決定放蜂量和放蜂效果檢查的依據。低量繁殖釋放是在防治目的害蟲之前,釋放少量的赤眼蜂并且補充赤眼蜂寄主卵,讓其在自然界依靠其他害蟲卵或人工補充的寄主卵來繁殖,從而逐步擴大赤眼蜂種群數量,以達到在害蟲出現時田間已有足夠赤眼蜂數量的目的,最佳釋放時期是在水稻分蘗期鱗翅目害蟲包括二化螟、稻縱卷葉螟、稻螟蛉、稻苞蟲和黏蟲總蛾量達到每畝100-200只或者每畝可寄生的害蟲卵總量達到10000-20000粒,放蜂量為每畝5000-10000只。低量繁殖釋放法適合于長期生態防控稻田、次要害蟲發生偏重的稻田和害蟲發生不整齊、世代重疊的稻田,放蜂的田間又有一定數量的寄主卵以供赤眼蜂寄生和繁殖,以下四種情況可行第一,多年生態防控,田間昆蟲類群多,赤眼蜂寄主卵豐富的稻田;第二,稻田間種植一定數量的其他作物斑塊田,有其他作物的害蟲卵可供赤眼蜂的繁殖與寄生,如豆莢螟、小菜蛾等;第三,稻田的次要食葉害蟲是赤眼蜂良好的中間繁殖寄主,如稻螟蛉、稻苞蟲等害蟲;第四,在田間害蟲卵不足的情況下,可釋放人工繁殖的米蛾卵或麥蛾卵。動態控害釋放適用所有的生態防控稻田,一般稻田間的蛾量達到每畝150-200只時,每畝放蜂10000只,如放蜂后4-7天內田間每畝蛾量超過300-400只而自然蜂量不足時,需補防一次,在田間寄生卵量達到蛾量30倍以上時即不需要放蜂;一般早稻釋放I次或不釋放,中晚稻釋放1-2次。后期保效釋放是為確保功能葉片不受卷葉螟和稻螟蛉等葉片害蟲的危害,以及二化螟等蛀穗害蟲對稻穗的危害,在孕穗末期至始穗期,需放一次保后蜂以確保后期水稻不受損害。后期保效釋放法適用所有的生態防控稻田,在水稻生育后期各種害蟲頻發,二化螟、卷葉螟和稻螟蛉等害蟲每年每季均有不同程度的發生,因此,該期的病蟲害防治是赤眼蜂釋放的關鍵時期,無論蟲量多少都有放蜂的必要,且防治效果顯著,放蜂量需要根據害蟲數量和田間赤眼蜂存量綜合確定,一般每畝10000—15000頭。釋放赤眼蜂主要采用卵卡釋放法,即把將要羽化蜂的卵卡分別貼入放蜂器內,放蜂器應具有防雨、防風、防日曬的特點,一般選用一次性防水較好的硬紙杯;然后將放蜂器的開口朝下,以便羽化的赤眼蜂自由飛出,尋找寄主;放蜂器一般用粗線或細繩吊在I. 8—
2.Om的竹竿上,尚水稻植株頂部約30—50cm,并隨水稻的生長逐步升聞。稻田間放蜂點的多少取決于赤眼蜂的擴散能力和卵卡數量,赤眼蜂由點到面以圓形向外擴散,有效半徑10-15m,并在8-10m內的寄生率最高;然而,赤眼蜂的擴散范圍與風向、風速和氣溫密切相關,順風則活動范圍更大些,適宜的溫度也有助于赤眼蜂的擴散;根據赤眼蜂的活動能力,大面積的稻田一般每畝放9-10個點,每個點插一根掛有放蜂器的長竹竿,竹竿之間間距
8-9m,田邊距離3-4m。放蜂點應根據地形的不同而均勻地布點,以梅花形分布較好,也可采用四方形。
本實用技術總結了前人推廣應用的經驗,通過研究與改進,現已形成一套使用具體的赤眼蜂田間釋放技術方案,通過低量繁殖釋放法、動態控害釋放法和后期保效釋放法可以有效防治稻田中二化螟、稻縱卷葉螟、稻螟蛉、稻苞蟲和黏蟲等害蟲。本發明增強了自然赤眼蜂田間生存能力,大幅度降低了放蜂成本,增加了控害效果,減少了稻田中螟蟲的基數,減輕對化學藥劑的的依賴是綠色有機栽培中一項實用性很強的核心技術。該技術只是一項赤眼蜂田間釋放技術。具體實施方法 實施例I
稻田釋放赤眼蜂一般選擇在陰天或晴天,雨天不宜放蜂。赤眼蜂有喜光以及在上午羽化的特性,且白天活動頻繁,晚上靜止的習性。赤眼蜂釋放后I一3天便可羽化完全,高溫時期羽化時間便會縮短。赤眼蜂寄生4一5天后,被寄生的卵粒呈黑色有關澤狀態,每畝調查5個點,每點調查20— 30株,以計算單株寄生卵的數量,推算出田間赤眼蜂數量,并根據當時的氣候條件估算出赤眼蜂的羽化率,為下次釋放赤眼蜂提供依據。 具體釋放包括如下步驟
(1)低量繁殖釋放在水稻分蘗期,當包括二化螟、稻縱卷葉螟、稻螟蛉、稻苞蟲和黏蟲在內的鱗翅目害蟲總蛾量達到每畝100— 200只或者每畝可寄生的害蟲卵總量達到10000—20000粒時釋放赤眼蜂,釋放量為每畝5000—10000只;
(2)動態控害釋放針對害蟲的發生動態進行目標害蟲控制,根據目標害蟲主害代常年發生期和害蟲發育進度,初步預測目標害蟲的發蛾期,在發蛾初期觀察害蟲發蛾和田間發蛾量情況,在害蟲發蛾始盛期釋放赤眼蜂,釋放量=蛾量X 30-田間寄生卵量X 70% ;
(3)后期保效釋放在水稻孕穗末期至始穗期釋放一次赤眼蜂以確保后期水稻不受損害;赤眼蜂的釋放量為每畝10000—15000只;
其中,所述蛾量是指害蟲發蛾后稻田中蛾的數量,所述田間寄生卵量是指田間可被赤眼蜂寄生的害蟲蟲卵量;
所述釋放赤眼蜂是在每畝稻田中設置9一 19個放蜂點,每個放蜂點插一根掛有放蜂器的竹竿,相鄰竹竿之間的間距為8 — 9m,竹竿與田邊的距離為3 — 4m ;所述竹竿長I. 8—
2.Om ;所述放蜂器與水稻植株頂部的距離為30— 50cm。本發明方法的試驗結果表明二化螟綠色生產區大面積防控效果為69. 61%—77. 29%,化學防治區防效為49. 80%—93. 14%。稻縱卷葉螟2009— 2011年綠色生產區大面積防控效果為69. 34% — 87. 10%,化學防治區防效為46. 52% — 86. 10%。由于稻螟赤眼蜂在田間能夠持續控制稻縱卷葉螟種群的密度,防效較為穩定,同一地點年度間差異較小,而使用化學藥劑和施藥時間的差異及其抗藥性等原因,導致化學防治效果不穩定,差異較大。
權利要求
1.一種赤眼蜂稻田釋放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釋放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1)低量繁殖釋放在水稻分蘗期,當鱗翅目害蟲總蛾量達到每畝100—200只或者每畝可寄生的害蟲卵總量達到10000— 20000粒時釋放赤眼蜂,釋放量為每畝5000—10000只; (2)動態控害釋放針對害蟲的發生動態進行目標害蟲控制,根據目標害蟲主害代常年發生期和害蟲發育進度,初步預測目標害蟲的發蛾期,在發蛾初期觀察害蟲發蛾和田間發蛾量情況,在害蟲發蛾始盛期釋放赤眼蜂,釋放量=蛾量X30-田間寄生卵量X 70% ; (3)后期保效釋放在水稻孕穗末期至始穗期釋放一次赤眼蜂以確保后期水稻不受損害; 其中,所述蛾量是指害蟲發蛾后稻田中蛾的數量,所述田間寄生卵量是指田間可被赤眼蜂寄生的害蟲蟲卵量。
2.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鱗翅目害蟲包括二化螟、稻縱卷葉螟、稻螟蛉、稻苞蟲和黏蟲。
3.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期保效釋放中赤眼蜂的釋放量為每畝 10000—15000 只。
4.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釋放赤眼蜂是在每畝稻田中設置9一19個放蜂點,每個放蜂點插一根掛有放蜂器的竹竿,相鄰竹竿之間的間距為8 — 9m,竹竿與田邊的距尚為3—4m。
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竹竿長I.8-2. Om ;所述放蜂器與水稻植株頂部的距離為30— 50cm。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赤眼蜂稻田釋放方法,包括低量繁殖釋放、動態控害釋放和后期保效釋放。本實用技術提高了赤眼蜂田間繁殖數量和蜂體生活力。解決了赤眼蜂田間繁殖數量低、害蟲爆發性為害和蜂體生活力弱等問題,減少了稻田中螟蟲的基數,減輕對化學藥劑的依賴,是一種有機水稻生產不可缺少的綠色環保防控方法。
文檔編號A01M99/00GK102845366SQ201210331518
公開日2013年1月2日 申請日期2012年9月10日 優先權日2012年9月10日
發明者張玉燭, 劉洋 申請人:湖南省水稻研究所, 張玉燭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娱乐| 呼伦贝尔市| 山阳县| 鄂托克前旗| 于都县| 九龙县| 黄冈市| 积石山| 龙陵县| 黄陵县| 台州市| 临夏县| 磐石市| 邛崃市| 旬邑县| 九江市| 四川省| 鄂托克旗| 株洲市| 临潭县| 镇原县| 三门峡市| 云浮市| 瑞丽市| 贡嘎县| 哈尔滨市| 读书| 武夷山市| 汉寿县| 平山县| 武陟县| 略阳县| 丰县| 遂溪县| 甘谷县| 东兰县| 宜州市| 海淀区| 岐山县| 拜泉县| 友谊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