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解除加拿大紫荊種子休眠的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種子田間播種可以采用的預處理方法或種子質量檢驗過程中可以選用的預處理方法,具體涉及一種解除加拿大紫荊種子休眠的方法。
背景技術:
加拿大紫荊(Cerci1S canadensis L.),蘇木科,紫荊屬,原產美國東部,分布范圍從美國北部的新澤西州和賓夕法尼亞州西部到密歇根州南部和內布拉斯加州東南部,南到得克薩斯州和佛羅里達州。加拿大紫荊葉片心形,新生葉呈淺紅紫色,以后漸漸轉為深綠色,具有光澤。秋季落葉前,葉色呈金黃、橘紅、紫紅色,對比鮮明,異常美麗。加拿大紫荊初春先葉開花,花冠扁平,圓形,紅紫色,叢生或呈總狀花序,花簇繁茂奪目,是著名的觀賞植物。加拿大紫荊的花可以食用,也是生產花蜜的重要植物之一。木材密度大,堅硬,條紋細密。從樹皮提取的收斂劑可用于治療痢疾。·
加拿大紫荊是我國近年來廣泛引種栽植的園林綠化樹種,既可植于庭院、公園,也可植于路邊。生產上加拿大紫荊主要還是用種子進行繁殖,但該種子具有明顯的休眠習性,這給種子質量檢驗、田間播種工作帶來了很多不便。以往的研究表明,整個豆目類植物休眠的主要原因是由于種子具有致密的種皮或果皮,阻礙了水分的吸收從而抑制了種子萌發,如蝶形花科的刺槐、含羞草科金合歡屬等植物的種子,均為硬實性種子。這類種子,只要能采取某些措施使種子吸水,種子即能快速整齊的萌發。與加拿大紫荊同屬蘇木科的羊蹄甲屬植物也是如此。但加拿大紫荊的種子,除了因為種皮透性而產生的物理休眠之外,胚乳對種子的萌發也有明顯的抑制作用。因此在解除加拿大紫荊種子的休眠時除了要采取相應措施增加種皮的透性,還需解除胚乳所產生的生理休眠。所以針對加拿大紫荊種子休眠的原因,發展簡便、高效的解除其休眠的方法對加速該種子的田間萌發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發明內容
發明目的針對加拿大紫荊種子休眠的原因,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簡便、高效地解除該種子休眠的方法,這對加速種子在田間迅速、整齊地萌發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技術方案為了實現上述發明目的,本發明采用的技術方案為
一種解除加拿大紫荊種子休眠的方法首先對加拿大紫荊種子采用起始溫度為75-80°C的熱水浸種9-12h,取出已吸脹的種子,剩余硬實種粒再次用起始溫度為65-70°C的熱水反復浸種直至所有種子均已充分吸脹;然后將已吸脹的種子用450-550mg · I/1赤霉素浸種20-24h。優選,熱水的起始溫度為80°C,浸種12h,再次浸種的熱水溫度70°C。優選,赤霉素的濃度為500mg · L_\浸種24h。該方法通過硬實種粒在熱水中反復浸種能使所有種子都充分吸脹,但由于加拿大紫荊種子的種皮較厚,并且各種粒種皮厚度的差異也比較大,所以需要反復浸種才能使種子充分吸脹。但在處理過程中熱水溫度的選擇很重要,水溫過高種子會被燙死;水溫過低,既使反復浸種多次也很難使所有的種子都充分吸脹。通過反復實驗,發現先采用始溫為800C的熱水浸種,硬實種粒再反復用始溫為70°C的熱水浸種的方法較好,種子能在較短的時間內解除其物理休眠(通常4-5次的處理可以使所有的種子充分吸脹),又不會使太多的種子被熱水燙死。此處理可使種子的發芽率提高到71%。一種解除加拿大紫荊種子休眠的方法先將種子分別用濃硫酸(98%)處理iTl3min,處理期間用玻璃棒不斷攪拌溶液,以使種子均勻得到酸蝕;處理后用流水沖洗20-24h,再將種子置于0-5°C下層積處理7 14d ;層積結束后用450_550mg · L—1的赤霉素浸種 20-24h。所述的層積,基質為河沙,層積期間需要經常翻動種子,以利于通氣,并保持河沙的濕潤。優選,赤霉素的濃度為500mg · L_\浸種24h。
優選,濃硫酸為98%的濃硫酸,處理時間為If 13min。該方法的種子經適宜時間的酸蝕確實能增加種皮的透性。但處理時間過長,會使種子死亡;處理時間過短,種子的透性不能有效得以改變,并且種皮厚度確實存在著個體差異。由于層積處理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加種皮的透性,因此采用酸蝕一定時間再低溫層積的方法,能使一部分酸蝕后仍為硬粒的種子而徹底解除物理休眠,兩種預處理方法結合使用能使95%以上的種子充分吸脹(種子的物理休眠能較好地解除),但死亡粒數在10%左右(由于種子質量的原因,自身正常死亡也有8%左右)。因此酸蝕與低溫層積相結合的方法是解除加拿大紫荊種子物理休眠的較好方法。酸蝕后的種子需在流水下沖洗24h,避免殘留硫酸對種子的進一步傷害。低溫層積過程中需注意保持種子處于潮濕、通氣的狀態。該方法可使加拿大紫荊種子的發芽率提高到75%以上。由于種源不同,采種年份不同,種皮厚度不同,種子的休眠程度也會不相同,因此各批種子具體的預處理條件可能會略有差異。但采用450-550 mg *L_1的赤霉素浸種20_24h可以基本解除種子的生理休眠,這種處理方法明顯用時較少,效果也比較好。不經處理種子不能充分吸脹,種子不能萌發。吸脹后的種子不采用赤霉素處理,發芽率也只有10%。經過上述方法解除種子的物理休眠、生理休眠之后,室內種子的發芽過程需采用沙床,防止種子萌發過程中因種皮內含物的釋出以污染發芽床。若采用脫脂棉做發芽床,需反復更換發芽床,防止種皮釋出的內含物對種子地順利萌發造成影響。上述處理方法的前半部分為解除種子的物理休眠,用赤霉素處理主要是用以解除胚乳的生理休眠。處理結束后,即可進行播種。有益效果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的解除加拿大紫荊種子休眠的方法,采用先熱水浸種后赤霉素處理可使種子的發芽率提高到71% ;采用濃硫酸酸蝕、低溫層積后再用赤霉素浸種的處理可使加拿大紫荊種子的發芽率提高到75%以上;不經處理種子不能充分吸脹,種子不能萌發;吸脹后的種子如果不采用赤霉素處理,發芽率只有10%。因此,本發明的種子預處理方法,操作簡單、快捷,可在較短時間內完成種子休眠的解除并使其萌發,為加拿大紫荊播種育苗前種子的預處理以及室內種子的質量檢驗提供了高效可靠的技術手段,應用前景廣闊,具有很好的實際應用價值,能夠產生較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圖I是熱水處理后的種子圖;圖中,種子已充分吸脹;
圖2是熱水、赤霉素處理后種子的發芽試驗結果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結合具體實施例對本發明做進一步的說明。下述實例中的發芽實驗方法,均為種子在25°C光照培養箱中培養14d的結果。實施例I
在育苗中,為了使加拿大紫荊種子能夠順利萌發,需要解除種子的物理休眠和生理休眠。解除種子的物理休眠,即解除致密種皮對種子吸水的影響,因此,原則上凡是能使種皮透性得以改善的方法都可以被選用。但在實際的使用中,存在種種問題。本實施例以熱水處理的方法,對如何解除加拿大紫荊種子休眠進行詳盡的說明。 一種解除加拿大紫荊種子休眠的方法,為先熱水浸種后再采用赤霉素處理的方法首先對加拿大紫荊種子采用起始溫度為75-80°C的熱水浸種9-12h,取出已吸脹的種子,剩余硬實種粒再次用起始溫度為65-70°C的熱水反復浸種直至所有種子均已充分吸脹,已充分吸脹的種子如圖I所示。將已吸脹的種子用赤霉素浸種,然后進行發芽試驗(25°C光照培養箱中培養14d)。具體試驗方案和結果如表I所示,發芽圖如圖2所示。表I熱水浸種、赤霉素處理后種子的發芽率
縣翻· 赤霉素溶液赤霉素蔚t* (h> 腐爛宰(%)齡率(%)
(mg-lT1》
處理 I O O 25bf _0410trf3j58
500 12 27b+8J356c+7.10
24 27fc±7_555fbc*€.U
800 12 35at3.8645df2727
24 33afl2j5850fcdfl5_S7
播理 2 500 12 20c±4_0066出±8 00
24 16cf8.7S71afl3.41
Sm3反復浸種6次后,只有24%的種子能夠膜H因此76%的
種子;采用此方法不賺除物理紙
注處理I :每次硬粒種子均用80°C的熱水浸種,直至所有的種子充分吸脹;處理2 始溫用80°C熱水浸種處理12h,硬粒種子再用70°C的熱水反復浸種直到所有的種子都充分吸脹;處理3,硬粒種子反復用40°C的水浸種。從表I的結果可以看出,采用熱水反復浸種確實能使加拿大紫荊種子充分吸脹,但吸脹種子的發芽率卻僅有10%。種子吸脹后再用赤霉素處理,發芽率明顯提高,說明赤霉素處理有利于促進種子萌發,并且是用450-550mg噸―1的赤霉素處理20_24h后即可達到較好的結果,最好的處理發芽率達到71%。發芽結束后,未萌發粒為29%。對這些未萌發粒的解剖結果表明,腐爛率(死亡率)較高,這主要是由于熱水浸種時,部分種子可能會被燙死,從而使發芽率降低。因此第二次以及隨后的浸種處理最好采用70°C的水溫浸種,如果仍像第一次那樣采用80°C的水溫,死亡率會增加到25%以上。但如果水溫再進一步降低,由于加拿大紫荊種子的種皮太厚,種子很難充分吸脹。種粒在熱水中反復浸種能使所有種子都充分吸脹,但由于加拿大紫荊種子的種皮較厚,并且各種粒種皮厚度的差異也比較大,所以需要反復浸種才能使種子充分吸脹。但在處理過程中熱水溫度的選擇很重要,水溫過高種子會被燙死;水溫過低,既使反復浸種多次也很難使所有的種子都充分吸脹。通過反復實驗,發現先采用始溫為75-80°C的熱水浸種,硬實種粒再反復用始溫為65-70°C的熱水浸種的方法較好,種子能在較短的時間內解除其物理休眠(通常4-5次的處理可以使所有的種子充分吸脹),又不會使太多的種子被熱水燙死。實施例2 在育苗中,為了使加拿大紫荊種子能夠順利萌發,需要解除種子的物理休眠和生理 休眠。解除種子的物理休眠,即解除致密種皮對種子吸水的影響,因此,原則上凡是能使種皮透性得以改善的方法都可以被選用。但在實際的使用中,仍存在種種問題。本實施例以濃硫酸酸蝕的方法,對如何解除加拿大紫荊種子休眠進行詳盡的說明。一種解除加拿大紫荊種子休眠的方法,為濃硫酸酸蝕、低溫層積后再用赤霉素浸種的方法將種子分別用濃硫酸(98%)處理9、ll、13min,處理期間用玻璃棒不斷攪拌溶液,以使種子均勻得到酸蝕。處理后用流水沖洗24h,再將種子置于0-5°C下層積處理7 14d,層積基質為河沙,層積期間需要經常翻動種子(一般每星期翻動2次),以利于通氣,并保持河沙的濕潤(沙的濕度以手握成團,松開即散為宜)。層積結束后用450-550mg · Γ1的赤霉素浸種 20-24h。對于種皮堅硬致密的種子,可以采用濃硫酸酸蝕增加種皮的透水性,為種子的進一步萌發提供可能。加拿大紫荊種子采用濃硫酸酸蝕、低溫層積后再進行赤霉素浸種,種子的發芽率得以提高,硬實種粒百分率明顯降低。說明濃硫酸處理結合低溫層積能有效促進加拿大紫荊種子的萌發,并且是濃硫酸處理11或13min,再層積7d或14d的發芽率均比較高,結果見表2。表2濃硫酸酸蝕、低溫層積后再用赤霉素處理種子的發芽率
權利要求
1.ー種解除加拿大紫荊種子休眠的方法,其特征在干首先對加拿大紫荊種子采用起始溫度為75-80°C的熱水浸種9-12h,取出已吸脹的種子,剰余硬實種粒再次用起始溫度為65-70°C的熱水反復浸種直至所有種子均已充分吸脹;然后將已吸脹的種子用450-550mg ·じ1赤霉素浸種20_24h。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解除加拿大紫荊種子休眠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熱水的起始溫度為80°C,浸種12h,再次浸種的熱水溫度70°C。
3.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解除加拿大紫荊種子休眠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赤霉素的濃度為500mg ·じ1,浸種24h。
4.ー種解除加拿大紫荊種子休眠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先將種子分別用濃硫酸處理iTl3min,處理期間用玻璃棒不斷攪拌溶液,以使種子均勻得到酸蝕;處理后用流水沖洗20-24h,再將種子置于0-5°C下層積處理7 14d ;層積結束后用450_550mg ·じ1的赤霉素浸種 20-24h。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解除加拿大紫荊種子休眠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層積,基質為河沙,層積期間需要經常翻動種子,以利于通氣,并保持河沙的濕潤。
6.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解除加拿大紫荊種子休眠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赤霉素的濃度為500mg ·じ1,浸種24h。
7.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解除加拿大紫荊種子休眠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濃硫酸處理時間為ll 13min。
8.根據權利要求4或7所述的解除加拿大紫荊種子休眠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濃硫酸為98%的濃硫酸。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解除加拿大紫荊種子休眠的方法,采用始溫為80℃熱水浸種,剩余硬粒再反復用70℃熱水浸種至種子充分吸脹,然后用500mg·L-1的赤霉素浸種24h,此處理可使種子的發芽率提高到71%。該方法,操作簡單、快捷,可在較短時間內完成種子休眠的解除并使其萌發,為加拿大紫荊播種育苗前種子的預處理以及室內種子的質量檢驗提供了高效可靠的技術手段,應用前景廣闊,具有很好的實際應用價值,能夠產生較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文檔編號A01C1/00GK102823360SQ20121035731
公開日2012年12月19日 申請日期2012年9月24日 優先權日2012年9月24日
發明者李淑嫻, 尹佟明, 馬秋月, 施婷婷 申請人:南京林業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