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杏鮑菇菌渣用于栽培茶樹菇的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涉及食用菌生產【技術領域】,尤其是一種杏鮑菇菌渣用于栽培茶樹菇的方法,依次包括以下步驟:溫室使用前的處理,杏鮑菇菌渣的處理,培養基的配制,培養基的發酵,茶樹菇的播種,培養發菌,出菇管理,采收。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實現了杏鮑菇菌渣的再次利用,減少了廢菌渣堆放造成的環境污染,同時實現了西北地區種植茶樹菇的目的,使西北地區的人們能夠享用到營養價值較高的茶樹菇,降低西北地區購買茶樹菇的成本。
【專利說明】一種杏鮑薛菌渲用于栽培茶樹薛的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食用菌生產【技術領域】,尤其是一種杏鮑菇菌渣用于栽培茶樹菇的方法。
【背景技術】
[0002]茶樹菇是擔子菌亞門,擔子綱、蘑菇菌目、糞傘科、田頭菇屬,又名柱狀田頭菇、楊樹菇、茶薪菇、柱狀環銹傘、柳松茸等,營養豐富,蛋白質含量高達19.55%,所含蛋白質中有18種氨基酸,總氨基酸含量為16.86%,人體必需的8種氨基酸含量齊全,并且有豐富的B族維生素和鉀、鈉、鈣、鎂、鐵、鋅等礦質元素,原產福建、江西交接的武夷山區。
[0003]茶樹菇的栽培主要以茶餅粉、雜木屑、玉米芯、棉籽殼等為主要原料,相對成本較高,影響種菇效益。而且近年來的食用菌生產規模不斷擴大,每年均會產生大量的廢棄原料,有的直接當做柴火燃燒,有的當部分糧食,飼喂牲口,這些處理方法不僅造成環境污染,而且造成優質肥料的浪費。
【發明內容】
[0004]本發明的目的在于解決上述技術難題,提供了一種杏鮑菇菌渣用于栽培茶樹菇的方法,以實現食用菌生產廢料再利用和西北地區種植茶樹菇的目的。
[0005]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采取的技術方案如下:
[0006]一種利用杏鮑菇菌渣栽培茶樹菇的方法,依次包括以下步驟:
[0007]步驟一:溫室使用前`的處理:(I)整平地面,泡水沉實,最好北高南低;(2)準備好噴霧器,蓋好遮陽網、防蟲網等;(3)對溫室地面、墻、棚膜等進行徹底消毒殺蟲后在地面撒一層石灰;
[0008]步驟二:杏鮑菇菌渣的處理:將去除菌皮的杏鮑菇菌渣粉碎成細顆粒;
[0009]步驟三:培養基的配制:培養基原料粉碎后按重量百分比為40%的杏鮑菇菌渣,25 %的棉籽殼,15 %的玉米芯,12 %的麩皮,5 %的玉米,1.5 %的石灰,0.5 %的食鹽,
0.995%的石膏和0.005%的營養添加劑(菇大壯)混合拌勻、加水,調節含水量為60%~65% ;
[0010]步驟四:培養基的發酵:
[0011](I)將配制好的培養基,堆積發酵;
[0012](2)將堆積發酵后的培養基裝袋后移到溫室內,每畦菌寬度為1.2m,堆料厚度為
0.30至0.40m,保持溫度在10-30°C,開始播種;
[0013]步驟五:播種:將發酵好的茶樹菇菌種均勻撒在培養基表面,壓平料面,使菌種與培養基接觸良好;
[0014]步驟六:培養發菌:前4-7天增強光照,保持溫室內在18至25°C,晝夜溫差保持8°C以上,噴霧保濕,空氣相對濕度在70%以下,并注意通風;
[0015]步驟七:出菇管理:菌絲生長滿培養基后,溫度控制在15至25°C,空氣相對濕度75%至95%,光照以看清報紙為度,定時通風換氣;
[0016]步驟八:采收:當菇蕾生長到第5-7天即可采菇。
[0017]本發明具的有益效果:
[0018](I)本發明實現了杏鮑菇菌渣的再次利用,減少了菌渣堆放造成的環境污染。
[0019](2)本發明實現了西北地區種植茶樹菇的目的,使西北地區的人們能夠享用到營養價值較高的茶樹燕,降低西北地區購買茶樹燕的成本。
【具體實施方式】 [0020]本發明一種利用杏鮑菇菌渣栽培茶樹菇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0021]步驟一:溫室使用前的處理:(I)整平地面,泡水沉實,最好北高南低;(2)準備好噴霧器,蓋好遮陽網、防蟲網等;(3)對溫室地面、墻、棚膜等進行徹底消毒殺蟲后在地面撒
一層石灰;
[0022]步驟二:杏鮑菇菌渣的處理:將去除菌皮的杏鮑菇菌渣粉碎成細顆粒;
[0023]步驟三:培養基的配制:培養基原料粉碎后按重量百分比為40%的杏鮑菇菌渣,25%的棉籽殼,15%的玉米芯,12%的麩皮,5%的玉米,1.5%的石灰,0.5%的食鹽,
0.995%的石膏和0.005%的營養添加劑(菇大壯)混合拌勻、加水,調節含水量為60%~65% ;
[0024]步驟四:培養基的發酵:
[0025](I)將配制好的培養基,堆積發酵;
[0026](2)將堆積發酵后的培養基裝袋后移到溫室內,每畦菌寬度為1.2m,堆料厚度為
0.30至0.40m,中間留人行道0.3-0.4m,保持溫度在10-30 °C,開始播種;
[0027]步驟五:播種:將發酵好的茶樹菇菌種均勻撒在培養基表面,壓平料面,使菌種與培養基接觸良好;
[0028]步驟六:培養發菌:前4-7天增強光照,保持溫室內在18至25°C,晝夜溫差保持8°C以上,噴霧保濕,空氣相對濕度在70%以下,并注意通風;
[0029]步驟七:出菇管理:菌絲生長滿培養基后,溫度控制在15至25°C,空氣相對濕度75%至95%,光照以看清報紙為度,定時通風換氣;
[0030]步驟八:采收:當菇蕾生長到第5-7天即可采菇。
[0031]茶樹菇可采菇4-7茬,時間3-4個月,水分消耗大,必須采用補水措施才能取得更高的產量,大約每采2茬補水一次,加入營養液可以明顯提高產量。每采收完畢清理環境衛生,消毒殺蟲后進入第二批生產,因茶樹菇特殊香味,容易招引害蟲,出菇期的重點必須放在防止病蟲害上,才能保證取得較高的經濟效益。
【權利要求】
1.一種利用杏鮑菇菌渣栽培茶樹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依次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一:溫室使用前的處理:(I)整平地面,泡水沉實,最好北高南低;(2)準備好噴霧器,蓋好遮陽網、防蟲網等;(3)對溫室地面、墻、棚膜等進行徹底消毒殺蟲后在地面撒一層石灰; 步驟二:杏鮑菇菌渣的處理:將去除菌皮的杏鮑菇菌渣粉碎成細顆粒; 步驟三:培養基的配制:培養基原料粉碎后按重量百分比為40%的杏鮑菇菌渣,25%的棉籽殼,15%的玉米芯,12%的麩皮,5%的玉米,1.5%的石灰,0.5%的食鹽,0.995%的石膏和0.005%的營養添加劑(菇大壯)混合拌勻、加水,調節含水量為60%~65% ;步驟四:培養基的發酵: (1)將配制好的培養基,堆積發酵; (2)將堆積發酵后的培養基裝袋后移到溫室內,每畦菌寬度為1.2m,堆料厚度為0.30至0.40m,保持溫度在10-30°C,開始播種; 步驟五:播種:將發酵好的茶樹菇菌種均勻撒在培養基表面,壓平料面,使菌種與培養基接觸良好; 步驟六:培養發菌 :前4-7天增強光照,保持溫室內在18至25°C,晝夜溫差保持8°C以上,噴霧保濕,空氣相對濕度在70%以下,并注意通風; 步驟七:出菇管理:菌絲生長滿培養基后,溫度控制在15至25°C,空氣相對濕度75%至95%,光照以看清報紙為度,定時通風換氣; 步驟八:采收:當菇蕾生長到第5-7天即可采菇。
【文檔編號】C05G3/00GK103650908SQ201210364022
【公開日】2014年3月26日 申請日期:2012年9月25日 優先權日:2012年9月25日
【發明者】殷俊林 申請人:殷俊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