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茶樹菇的培養基及栽培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公開了一種茶樹菇的培養基,按重量份數比包括以下原料:山茶果殼35~55份、桑樹枝15~20份、火麻桿20~25份、麥麩10~17份、玉米粉10~15份、黃豆粉2~4份、白糖2~3份、山茶油麩3~5份、火麻麩3~5份。本發明還公開了使用上述培養基栽培茶樹菇的方法。本發明的培養基營養成分好,栽培方法節省時間,產量高,所產的茶樹菇品質好。
【專利說明】一種茶樹薛的培養基及栽培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屬于食用菌栽培【技術領域】,涉及一種茶樹菇的培養基及栽培方法。
【背景技術】
[0002]茶樹菇,屬擔子菌屬,糞銹傘科,田菇屬,是近年來發展起來的一種食用菌新品種。茶樹菇作為菌類食品很受人們的喜愛。用茶樹菇無論是做湯還是炒菜,都是個不錯的選擇。茶薪菇是一種高蛋白、低脂肪,營養豐富的食用菌,食之味美、柄脆,香氣濃郁、清脆爽口、堪稱美味佳肴。茶樹菇柄長且脆,鮮食口感極佳,經過干制,其香味更在香菇之上。菇體含還原糖29.96%、總糖54.36%、粗蛋白27.51%、氨基酸含量豐富,人體八種必需氨基酸齊全,其中賴氨酸含量高達1.75%,中醫認為,茶樹菇性平、甘溫、無毒,常用作利尿滲濕、健脾止瀉之藥,具清熱、平肝、氣喘有獨特療效。且具有良好的防癌抗癌功能,享有“中華神菇”的美稱。
[0003]由于食用、藥用的巨大需求,人們開始大批人工種植茶樹菇,目前用于種植茶樹菇的培養基以雜木屑、玉米芯、棉籽殼等為主,培養基在使用前一般要進行常壓高溫滅菌,滅菌時間一般為12~18個小時,滅菌時間很長,培養基材質以農作物稻桿為主,營養成分不高,而且有農藥殘留,所產的茶樹菇品質和產量都較為一般。
[0004]山茶、火麻都是西南地區的食用、藥用植物;山茶的種子榨取的植物油是一種高級的食用油,種子榨油后剩下的茶油麩含油茶粗皂甙,在體外對玫瑰色毛癬菌、紅色毛癬菌和鐵銹色小孢子菌有不同程度抑制作用,是一種燥濕解毒、殺蟲去積、消腫止痛藥;火麻來源于世界長壽之鄉巴馬,它的種仁榨取的植物油被稱為“長壽油”,它含有豐富的植物蛋白、卵磷脂和大量延緩衰老的維生素E、硒、鋅、錳、鍺等人體必需的微量元素,還含有被譽為“植物腦黃金”的α~亞麻酸(ALA),能夠抑制過敏,抗炎消菌。
[0005]由于在我國西南地區山茶和火麻的產量較大,在榨取植物油之后,剩下大量的油麩和植物秸桿被當做廢物扔掉,如果能夠用于發展食用菌產業具有重要意義。
【發明內容】
[0006]針對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的發明人經過創造性的勞動,針對茶樹菇的特性設計了一種培養基,還公開了使用該培養基栽培茶樹菇的方法。
[0007]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0008]一種茶樹菇的培養基,按重量份數比包括以下原料:
[0009]山茶果殼35~55份、桑樹枝15~20份、火麻桿20~25份、麥麩10~17份、玉米粉10~15份、黃豆粉2~4份、白糖2~3份、山茶油麩3~5份、火麻麩3~5份。
[0010]其中,所述茶樹菇的培養基的原料按重量份數比優選為: [0011]山茶果殼45份、桑樹枝18份、火麻桿23份、麥麩14份、玉米粉13份、黃豆粉5份、白糖2.5份、山茶油麩4份、火麻麩4份。
[0012]使用所述茶樹菇的培養基栽培茶樹菇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0013](I)將山茶果殼、桑樹枝、火麻桿粉碎,再加入其余原料均勻攪拌,在攪拌過程中噴水,直至培養基含水量占培養基重量的70~75% ;
[0014](2)在培養基中加入市售農富康發酵床菌液進行發酵;
[0015](3)將發酵好的培養基裝袋、系口后進行滅菌,將菌袋溫度上升到100°C,保持8~10個小時;
[0016](4)當培養基溫度降到30°C以下時接種茶樹菇菌種;
[0017](5)進行常規的出菇管理。
[0018]其中,步驟(2)中,農富康發酵床菌液的添加量為每噸培養基加入3公斤農富康發酵床菌液;
[0019]其中,步驟(2)中,發酵方式為:保持培養基水分濕度為60~65%,發酵I~2天,當培養基料堆溫度達到55~60°C時翻堆,翻堆后繼續發酵,當溫度再次達到55~60°C時結束發酵。
[0020]其中,步驟(3)中,將發酵好的培養基以每袋720~730g的重量裝入聚乙烯菌袋;
[0021]其中,步驟(4)中,將接種茶樹菇菌種后的培養基袋用紙封口,在20~28°C的室溫下培養40~50天。
[0022]其中,步驟(5)的出菇管理包括以下操作步驟:
[0023]a.搔菌:在菌絲長滿后,去掉表面的老菌種及菌絲;
[0024]b.催蕾:將搔菌的菌袋或長滿菌絲的菌袋,直立排放,拉直袋口,在袋口上蓋上報紙,形成小菇蕾期間,提高空氣相對濕度到85~90%,早晚向地面和報紙噴水,光線控制在500~lOOOLux,溫度控制在18~25°C ;
[0025]c.管理:出菇后空氣相對濕度保持在85%~95%,每天通風,菌蓋呈半球形,菌膜未破時要及時采收,采收時應抓基部一次性將整叢大小菇一起拔下,采收后清理菌袋料面,并進行搔菌,合攏袋口,停水2~3天,然后拉開袋口,淋一次大水,并重復上述a、
b、c操作,二潮菇后,采用注營養液,可采3~5潮。
[0026]其中,步驟(5)的c操作步驟中所述的營養液按重量份數比包括以下組分:蔗糖9~10份,磷酸二氫鉀0.05~0.08份,硫酸鎂0.05~0.08份,水1000份。
[0027]通過以上技術方案,本發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0028]本發明在培養基配料中引進了山茶果殼、火麻桿、山茶油麩、火麻麩,充分利用了山茶和火麻的營養成分和藥用特點,并結合培養基的發酵,為培養基中的有益微生物創造了一個良好的生態環境,經生化作用后繼續了茶樹菇生長所需的營養物質,是生產的茶樹菇口感更好;同時滅菌時間較短,節約了時間;營養液的使用,使茶樹菇的可采摘次數增
多,產量增大。
【具體實施方式】
[0029]以下實施例用于說明本發明,但不用來限制本發明的范圍。在不背離本發明精神和本質的情況下,對本發明方法、步驟或條件所作的修改或替換,均屬于本發明的范圍。
[0030]下述實施例中的農富康發酵床菌液為從市場上購得,貨號為:0896。
[0031]實施例1
[0032]一種茶樹菇培養基,其原料的配方及重量配比如下:
[0033]山茶果殼35份、桑樹枝15份、火麻桿20份、麥麩10份、玉米粉10份、黃豆粉2份、白糖2份、山茶油麩3份、火麻麩3份。
[0034]使用上述培養基栽培茶樹菇,栽培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0035](I)培養基制備:將山茶果殼、桑樹枝、火麻桿等主要原料粉碎,均勻攪拌,然后再邊噴水邊翻攪,噴水要均勻,培養基含水量占培養基總量的70% ;
[0036](2)建堆發酵:將配制好的培養基加入農富康發酵床菌液,用量為每噸原料加入3公斤農富康發酵床菌液,堆成高lm、寬1.5m的料堆,料堆面拍平,用直徑為IOcm的木棒從料頂對著料堆中心打一洞,在料頂旁邊插上一溫度計,料堆水分濕度保持在60%,I天后,觀察料堆溫度達55°C后進行翻堆,翻堆后再進行上述操作,待料堆溫度再達55°C后發酵結束;
[0037](3)裝袋滅菌:用聚乙烯菌袋每袋裝步驟2處理過的料720g,裝料松緊度為下松上緊,及時用繩子系好口,常溫滅菌,在4小時以內將菌袋溫度上升到100°C,保持8小時;
[0038](4)接種培菌:待料溫降到30°C以下按照常規技術進行接種,在培養室進行,培養室要求消毒且干凈、干燥、通風、避光,室溫保持在20°C,在料筒的一頭接種,接種后得到菌筒,接種完成后套上直徑3厘米的環圈,并用報紙封口 ;培養時間為40天,發現雜菌污染的菌袋要搬出;
[0039](5)出菇管理:分為三個部分:
[0040]a搔菌:在菌絲長滿后,去掉表面的老菌種及菌絲; [0041]b催蕾:將搔菌的菌袋或長滿菌絲的菌袋,直立排放,拉直袋口,在袋口上蓋上報紙,形成小菇蕾期間,提高空氣相對濕度到85%,早晚向地面和報紙噴水,光線控制在500Lux,溫度控制在18 °C ;
[0042]c管理:出菇后空氣相對濕度保持在85%%,每天通風4次,每次20分鐘,菌蓋呈半球形,菌膜未破時要及時采收,采收時應抓基部一次性將整叢大小菇一起拔下,采收后清理菌袋料面,并進行搔菌,合攏袋口,停水2天,然后拉開袋口,淋一次大水,并重復上述a、b、c操作,二潮菇后,采用注營養液,可采3潮。其中,營養液由蔗糖90g、磷酸二氫鉀和硫酸鎂各0.05g、水1000mL組成。
[0043]本發明通過新的培養基以及栽培方法,滅菌時間縮短,生產出來的茶薪菇產量大,鮮嫩,藥用性強。
[0044]實施例2
[0045]一種茶樹菇培養基,其原料的配方及重量配比如下:
[0046]山茶果殼50份、桑樹枝10份、火麻桿10份、麥麩10份、玉米粉10份、黃豆粉2份、白糖2份、山茶油麩3份、火麻麩3份;
[0047]一種使用上述培養基的茶樹菇栽培方法,該栽培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0048](I)培養基制備:將山茶果殼、桑樹枝、火麻桿等主要原料粉碎,均勻攪拌,然后再邊噴水邊翻攪,噴水要均勻,培養基含水量占培養基總量的75% ;
[0049](2)建堆發酵:將配制好的培養基加入農富康發酵床菌液,用量為每噸原料加入3公斤農富康發酵床菌液,堆成高1.2m、寬2m的料堆,料堆面拍平,用直徑為20cm的木棒從料頂對著料堆中心打一洞,在料頂旁邊插上一溫度計,料堆水分濕度保持在65%,2天后,觀察料堆溫度達60°C后進行翻堆,翻堆后再進行上述操作,待料堆溫度再達60°C后發酵結束;[0050](3)裝袋滅菌:用聚乙烯菌袋每袋裝步驟2處理過的料750g,裝料松緊度為下松上緊,及時用繩子系好口,常溫滅菌,在4.5小時以內將菌袋溫度上升到100°C,保持10小時;
[0051](4)接種培菌:待料溫降到30°C以下按照常規技術進行接種,在培養室進行,培養室要求消毒且干凈、干燥、通風、避光,室溫保持在28°C,在料筒的一頭接種,接種后得到菌筒,接種完成后套上直徑3厘米的環圈,并用報紙封口 ;培養時間為50天,發現雜菌污染的菌袋要搬出;
[0052](5)出菇管理:分為三個部分:
[0053]a搔菌:在菌絲長滿后,去掉表面的老菌種及菌絲;
[0054]b催蕾:將搔菌的菌袋或長滿菌絲的菌袋,直立排放,拉直袋口,在袋口上蓋上報紙,形成小菇蕾期間,提高空氣相對濕度到90%,早晚向地面和報紙噴水,光線控制在lOOOLux,溫度控制在25°C ;
[0055]c管理:出菇后空氣相對濕度保持在95%,每天通風5次,每次30分鐘,菌蓋呈半球形,菌膜未破時要及時采收,采收時應抓基部一次性將整叢大小菇一起拔下,采收后清理菌袋料面,并進行搔菌,合攏袋口,停水3天,然后拉開袋口,淋一次大水,并重復上述a、b、c操作,二潮燕后,米用注營養液,可米5潮。
[0056]本發明通過新的培養基以及栽培方法,滅菌時間縮短,生產出來的茶薪菇產量大,鮮嫩且脆,藥用性強。
[0057]實施例3
[0058]一種茶樹菇培養基,其原料的配方及重量配比如下:
[0059]山茶果殼45份、桑樹枝18份、火麻桿23份、麥麩14份、玉米粉13份、黃豆粉5份、白糖2.5份、山茶油麩4份、火麻麩4份;
[0060]一種使用上述培養基的茶樹菇栽培方法,該栽培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0061](I)培養基制備:將山茶果殼、桑樹枝、火麻桿等主要原料粉碎,均勻攪拌,然后再邊噴水邊翻攪,噴水要均勻,培養基含水量占培養基總量的72% ;
[0062](2)建堆發酵:將配制好的培養基加入農富康發酵床菌液,用量為每噸原料加入3公斤農富康發酵床菌液,堆成高1.lm、寬1.8m的料堆,料堆面拍平,用直徑為15cm的木棒從料頂對著料堆中心打一洞,在料頂旁邊插上一溫度計,料堆水分濕度保持在62%,1.5天后,觀察料堆溫度達58°C后進行翻堆,翻堆后再進行上述操作,待料堆溫度再達58°C后發酵結束;
[0063](3)裝袋滅菌:用聚乙烯菌袋每袋裝步驟2處理過的料730g,裝料松緊度為下松上緊,及時用繩子系好口,常溫滅菌,在4.2小時以內將菌袋溫度上升到100°C,保持10小時;
[0064](4)接種培菌:待料溫降到30°C以下按照常規技術進行接種,在培養室進行,培養室要求消毒且干凈、干燥、通風、避光,室溫保持在24°C,在料筒的一頭接種,接種后得到菌筒,接種完成后套上直徑3厘米的環圈,并用報紙封口 ;培養時間為45天,發現雜菌污染的菌袋要搬出;
[0065](5)出菇管理:分為三個部分:
[0066]a搔菌:在菌絲長滿后,去掉表面的老菌種及菌絲;[0067]b催蕾:將搔菌的菌袋或長滿菌絲的菌袋,直立排放,拉直袋口,在袋口上蓋上報紙,形成小菇蕾期間,提高空氣相對濕度到88%,早晚向地面和報紙噴水,光線控制在800Lux,溫度控制在21°C ;
[0068]c管理:出菇后空氣相對濕度保持在90%,每天通風5次,每次20~30分鐘,菌蓋呈半球形,菌膜未破時要及時米收,米收時應抓基部一次性將整叢大小燕一起拔下,米收后清理菌袋料面,并進行搔菌,合攏袋口,停水3天,然后拉開袋口,淋一次大水,并重復上述a、b、c操作,二潮燕后,米用注營養液,可米5潮。[0069]本發明通過新的培養基以及栽培方法,滅菌時間縮短,生產出來的茶薪菇產量大,鮮嫩且脆,藥用性強。
【權利要求】
1.一種茶樹菇的培養基,其特征在于,按重量份數比包括以下原料: 山茶果殼35~55份、桑樹枝15~20份、火麻桿20~25份、麥麩10~17份、玉米粉.10~15份、黃豆粉2~4份、白糖2~3份、山茶油麩3~5份、火麻麩3~5份。
2.按照權利要求1所述的茶樹菇的培養基,其特征在于,按重量份數比包括以下原料: 山茶果殼45份、桑樹枝18份、火麻桿23份、麥麩14份、玉米粉13份、黃豆粉5份、白糖2.5份、山茶油麩4份、火麻麩4份。
3.使用權利要求1所述的茶樹菇的培養基栽培茶樹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 (1)將山茶果殼、桑樹枝、火麻桿粉碎,再加入其余原料均勻攪拌,在攪拌過程中噴水,直至培養基含水量占培養基重量的70~75% ; (2)在培養基中加入市售農富康發酵床菌液進行發酵; (3)將發酵好的培養基裝袋、系口后進行滅菌,將菌袋溫度上升到100°C,保持8~10個小時; (4)當培養基溫度降到30°C以下時接種茶樹菇菌種; (5)進行常規的出菇管理。
4.按照權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2)中,農富康發酵床菌液的添加量為每噸培養基加入3公斤農富康發酵床菌液。
5.按照權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2)所述發酵的方式為:保持培養基水分濕度為60~65%,發酵I~2天,當培養基料堆溫度達到55~60°C時翻堆,翻堆后繼續發酵,當溫度再次達到55~60°C時結束發酵。
6.按照權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3)中,將發酵好的培養基以每袋.720~730g的重量裝入聚乙烯菌袋。
7.按照權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4)中,將接種茶樹菇菌種后的培養基袋用紙封口,在20~28°C的室溫下培養40~50天。
8.按照權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5)的出菇管理包括以下操作步驟: a.搔菌:在菌絲長滿后,去掉表面的老菌種及菌絲; b.催蕾:將搔菌的菌袋或長滿菌絲的菌袋,直立排放,拉直袋口,在袋口上蓋上報紙,形成小菇蕾期間,提高空氣相對濕度到85~90%,早晚向地面和報紙噴水,光線控制在500~lOOOLux,溫度控制在18~25°C ; c.管理:出菇后空氣相對濕度保持在85%~95%,每天通風,菌蓋呈半球形,菌膜未破時要及時采收,采收時應抓基部一次性將整叢大小菇一起拔下,采收后清理菌袋料面,并進行搔菌,合攏袋口,停水2~3天,然后拉開袋口,淋一次大水,并重復上述a、b、c操作,二潮燕后,米用注營養液,可米3~5潮。
9.按照權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5)的c操作步驟中所述的營養液按重量份數比包括以下組分:蔗糖9~10份,磷酸二氫鉀0.05~0.08份,硫酸鎂0.05~.0.08 份,水 1000 份。
【文檔編號】A01G1/04GK103787700SQ201410039506
【公開日】2014年5月14日 申請日期:2014年1月27日 優先權日:2014年1月27日
【發明者】韋承梭 申請人:韋承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