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生食牡蠣的凈化加工工藝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生食海產品加工工藝,更具體地說,本發明涉及一種生食牡蠣的凈化加工工藝。
背景技術:
我國是世界上貝類養殖產量最大的國家,據統計,2010年海水貝類養殖產量達到1200余萬噸,占我國海水養殖總量的75%和全國漁業總產量的23%,貝類產業已發展成為對國民經濟有重要影響的產業。但由于貝類的生物學特性,極易將海水環境中的有害污染物通過食物鏈傳遞給人類。目前,政府在海水貝類安全生產衛生方面還缺乏有效的技術監管保證體系,食用貝類容易造成身體疾病傷害和公共群體性衛生事件,1988年上海30萬人感染甲型肝炎疾病和2006年廣東、北京等地方爆發的諾如病毒感染的疾病就是非常典型的 事例。同時,歐盟從1997年7月I日起禁止進口中國的貝類和貝類產品,至今也沒有解禁。凈化作為一種降低食用貝類致病風險的方法在19世紀后期被創立,歐洲和美國在20世紀立法進行控制。采用凈化手段也是目前防控貝類中食源性致病微生物的最為有效的措施,于是世界各國紛紛建立貝類凈化工廠,如美國、澳大利亞、新西蘭,東南亞的菲律賓、泰國、馬來西亞,歐洲的英國、西班牙、法國、丹麥,以及加拿大和土耳其等。在這些國家中,有的是強制性的,有的則是自愿的。歐洲如英國、意大利、西班牙、法國、丹麥等國都要求所有的上市貝類強制進行凈化。英國進行貝類凈化已有90年的歷史,目前貝類產量10. 4萬噸,凈化工廠88座;西班牙是歐盟國家中消費貝類最多的國家,年生產25萬噸左右,僅官方凈化工廠就有63座;意大利貝類產量8. 8萬噸,凈化工廠114座,這些工廠雖然不是全部一年四季都生產,但這些工廠都是流動和對外開放式的;法國貝類產量25萬噸,建立的凈化工廠竟達1422座。歐洲的貝類凈化工廠數量之大,令人驚訝,而且工廠規模也不小,按他們的貝類產量與工廠數的平均計算,結果為每1000噸左右的產量就配套一個凈化工廠,凈化工廠的平均規模在5噸/次。我國的貝類凈化還比較落后,目前在全國形成規模的貝類凈化工廠僅有5家,由于凈化設備、凈化加工工藝等技術上的不足,凈化的貝類普遍存在活力不足和鮮度下降等問題,在國內外市場上沒有明顯的競爭力。世界各國貝類凈化工廠采用的凈化技術有所不同,可以概括為臭氧、氯化物、紫外線等三類主題技術。不同的貝類由于其生物特性和消費形式存在明顯的差異,所以在進行污染物凈化時應根據貝類自身的特點而采取合適的凈化技術。牡蠣是我國最主要的貝類養殖品種,近年來其產量持續維持在360萬噸左右,占貝類養殖總量的1/3。由于牡蠣的肉質鮮嫩,其消費形式主要以活體生食為主,消費者極易受致病微生物及食源性病毒的感染。針對牡蠣產品的這些特點,本發明研發了較為完善的凈化加工工藝,凈化加工的產品衛生質量能夠達到歐盟2004/852/EC 2004/854/EC、2004/882/EC標準和我國相關生食食品規定,能夠保障生食牡蠣的消費安全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基于臭氧(O3)消毒海水技術而建立的適于生食消費的牡蠣凈化加工工藝。本發明所述的凈化加工工藝適用于近江牡蠣{Crassostrea riraJaris)、裙牡販(C)、大連灣牡販(C talienvhanensi5)>太平洋牡販(C )、密鱗牡販(.Ostrea ofeflseJaffieJJiasa)等中國主要牡販養殖品種。本發明所述的凈化加工工藝對牡蠣中的泥沙、致病性細菌、食源性病毒等最主要污染物有效。本發明的發明目的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施的
一種生食牡蠣的凈化加工工藝,所述的加工工藝采用基于O3消毒海水技術而建立的開放式凈化系統,在能夠調節環境溫度的室內進行,所述的加工工藝按如下步驟實施
第一步抽取天然海水,經過沉淀、過濾等處理程序而得潔凈海水,將潔凈海水輸入貯水池備用;
第二步將牡蠣挑揀清洗后,分裝盛放于凈化專用筐內,后轉運并疊加置放于符合淺水 槽凈化系統技術要求的凈化池中;
第三步通過離心水泵將貯水池中的潔凈海水輸入臭氧混合器,同時導入臭氧發生器產生的O3,調節O3發生量,控制混合器內海水中O3濃度達到凈化技術要求;
第四步從臭氧混合器輸出消毒海水,經過流量計和閥門控制流量及流速后,噴射進入凈化池,按照凈化技術參數開始凈化牡蠣;
第五步凈化牡蠣后的海水,從凈化池排水口排放,不再參與循環使用;
第六步當牡蠣體內污染物水平降低到法定生食食品衛生標準或達到牡蠣凈化技術要求的時間時,停止凈化,獲取牡蠣凈化產品,完成一個批次凈化流程。本發明的發明目的還可以通過下述技術方案實現
所述的凈化用水采用天然海水,取水口應設置于最低潮位面下30cm處,鹽度數值不得超過所凈化牡蠣生長海區正常鹽度的±20%范圍,處理后所得潔凈海水應符合中國現行《漁業水質標準》的規定。所述的貯水池置于地平面以下。所述的淺水槽凈化池的坡度為2:100。所述的臭氧混合器內海水中O3濃度為O. 2± 15% mg/L。所述的凈化技術參數為海水溫度18±2°C,水交換率4次/hr,貝水比1:2。所述的牡蠣凈化時間不得少于48hr。所述的貯水池、凈化池、臭氧發生器、臭氧混合器、離心水泵及管材等均需采用防海水腐蝕的材料,且不能對牡蠣產品造成二次污染,例如UPVC、316不銹鋼。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污染物去除較為徹底,產品衛生指標能夠達到較高標準;
2.凈化后牡蠣活力強,鮮度高,具備較強市場競爭力;
3.工藝簡單,操作便利,對人體無毒副影響;
4.投資成本低,經濟效益高,市場前景好。
附圖為生食牡蠣的凈化加工工藝示意圖。圖中貯水池I、離心水泵2、臭氧混合器3、臭氧發生器4、流量計閥門5、凈化池6、地平面7。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附圖和實施案例對本發明的實質性內容作進一步詳細描述
如附圖所示一種生食牡蠣的凈化加工工藝,采用完全開放系統,在能夠調節環境溫度
的室內進行。加工工藝按如下步驟實施
第一步抽取天然海水,經過沉淀、過濾等處理程序而得潔凈海水,將潔凈海水輸入貯水池I備用,貯水池I設置在地平面7下。牡蠣不同于其它貝類,消費者對其新鮮度、飽滿度、安全性等方面的要求決定了凈化技術的特殊性,凈化用水采用餌料比較豐富的天然海水最為適宜。抽取天然海水時,將取水口設置于最低潮位面下30cm處,可以避開海水表層的污染物。牡蠣對海水的鹽度有較高要求,不同品種需要不同的鹽度,對本發明適用對象而 言,海水鹽度維持在所凈化牡蠣生長海區正常鹽度的±20%范圍為最佳。天然海水經處理后所得的潔凈海水,其中重金屬、石油烴、渾濁度等水質指標符合中國現行的《漁業水質標準》即可。采用貯水池I設在地平面7下,避免了鹽度和溫度的較大波動。第二步將牡蠣挑揀清洗后,分裝盛放于凈化專用筐內,后轉運并疊加置放于凈化池6中。凈化池6的坡度設置為2:100,除滿足生產便利的需求,主要是減少水流的阻力,便于牡蠣排泄固體物質的排放。第三步通過離心水泵2將貯水池I中的潔凈海水輸入臭氧混合器3,同時導入臭氧發生器4產生的O3,調節O3發生量,控制混合器3內海水中合適的O3濃度。O3雖然對致病性細菌及病毒有較為徹底的殺滅效果,但對牡蠣也會產生應激效應,如果濃度太高,牡蠣的生理活動就不正常,反而會降低凈化的效果。控制混合器3內海水中O3濃度在O. 2±15%mg/L的情況下,即使海水中大腸菌群的濃度達到IO6MPN和諾如病毒Ct值為28時,經IOsec的處理,海水中大腸菌群和諾如病毒的殺滅率也能達到100%,同時也沒有發現牡蠣的任何不適。第四步從臭氧混合器3輸出消毒海水,經過流量計閥門5控制流量及流速后,噴射進入凈化池,控制凈化技術參數開始凈化牡蠣。噴射進入凈化池的方式,不僅可以去除多余的不溶于水的03,也減少了對凈化牡蠣的影響,而且增加了凈化海水的溶解氧。凈化技術參數為海水溫度18±2°C,水交換率4次/hr,貝水比I : 2。第五步凈化牡蠣后的海水,從凈化池6的排水口排放,不再參與循環使用。如果凈化后的海水參與循環使用,很難控制O3處理海水使用濃度的這個工序,也很難去除海水循環時所產生的大量懸浮物泡沫。第六步當牡蠣體內污染物水平降低到法定生食食品衛生標準或達到最小凈化時間48hr時,停止凈化,從凈化池6內取出凈化筐,獲得牡蠣凈化產品,同時清洗凈化池6內的牡蠣排泄固體物,完成一個批次的凈化流程。在整個凈化工藝中所使用的設備必須采用防海水腐蝕的材料,且不能對牡蠣產品造成二次污染,例如UPVC、316不銹鋼。下面通過實施例說明本發明
實施例一
按本發明工藝要求,在山東青島團島建設的一座2噸/次規模的貝類凈化中試工廠中,取褶牡蠣、大連灣牡蠣、太平洋牡蠣、密鱗牡蠣各20Kg,經過7天暫養,再分別侵染諾如病毒呈陽性的糞便樣本和大腸菌群培養液,經過48hr凈化,大腸菌群采用GB4789. 3-94,諾如病毒采用SN/T2626-2010檢測,對比凈化前后的變化,結果顯示大腸菌群含量由104-105MPN/100g貝肉下降到<30MPN/100g,諾如病毒含量由Ct值22-25下降到Ct值>42,沒檢出任何泥沙。實施例二
按本發明工藝要求,在廣東湛江建設的一座5噸/次規模的牡蠣凈化工廠中,取近江牡蠣50Kg,經過2天暫養,再分別侵染諾如病毒呈陽性的糞便樣本和大腸菌群培養液,經過48hr凈化,大腸菌群采用GB4789. 3_94、諾如病毒采用SN/T2626-2010檢測,對比凈化前后的變化,結果顯示大腸菌群含量由2. 4X105MPN/100g貝肉下降到<30MPN/100g,諾如病毒 含量由Ct值22下降到Ct值>42,沒檢出任何泥沙。
權利要求
1.一種生食牡蠣的凈化加工工藝,所述的加工工藝采用基于臭氧(O3)消毒海水技術而建立的開放式凈化系統,在能夠調節環境溫度的室內進行,其特征是所述的加工工藝按如下步驟實施 第一步抽取天然海水,經過沉淀、過濾等處理程序而得潔凈海水,將潔凈海水輸入貯水池備用; 第二步將牡蠣挑揀清洗后,分裝盛放于凈化專用筐內,后轉運并疊加置放于符合淺水槽凈化系統技術要求的凈化池中; 第三步通過離心水泵將貯水池中的潔凈海水輸入臭氧混合器,同時導入臭氧發生器產生的O3,調節O3發生量,控制混合器內海水中O3濃度達到凈化技術要求; 第四步從臭氧混合器輸出消毒海水,經過流量計和閥門控制流量及流速后,噴射進入凈化池,按照凈化技術參數開始凈化牡蠣; 第五步凈化牡蠣后的海水,從凈化池排水口排放,不再參與循環使用; 第六步當牡蠣體內污染物水平降低到法定生食食品衛生標準或達到牡蠣凈化技術要求的時間時,停止凈化,獲取牡蠣凈化產品,完成一個批次凈化流程。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種生食牡蠣的凈化加工工藝,其特征是所述的凈化用水采用天然海水,取水口應設置于最低潮位面下30cm處,鹽度數值不得超過所凈化牡蠣生長海區正常鹽度的±20%范圍,處理后所得潔凈海水應符合中國現行《漁業水質標準》的規定。
3.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種生食牡蠣的凈化加工工藝,其特征是所述的貯水池置于地平面以下。
4.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種生食牡蠣的凈化加工工藝,其特征是所述的淺水槽凈化池的坡度為2:100。
5.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種生食牡蠣的凈化加工工藝,其特征是所述的臭氧混合器內海水中O3濃度為O. 2 ±15% mg/L。
6.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種生食牡蠣的凈化加工工藝,其特征是所述的凈化技術參數為海水溫度18±2°C,水交換率4次/hr,貝水比I : 2。
7.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種生食牡蠣的凈化加工工藝,其特征是所述的牡蠣凈化時間不得少于48hr。
8.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種生食牡蠣的凈化加工工藝,其特征是所述的貯水池、凈化池、臭氧發生器、臭氧混合器、離心水泵及管材等均需采用防海水腐蝕的材料,且不能對牡蠣產品造成二次污染,例如UPVC、316不銹鋼。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基于臭氧(O3)處理海水技術而建立的生食牡蠣凈化加工工藝。該發明工藝為完全開放系統,在能夠調節環境溫度的室內進行。該工藝分六個步驟實施抽取天然海水進行預處理,達到牡蠣凈化用水技術要求;將牡蠣挑揀、清洗、裝筐后,放入凈化池;把預處理后的凈化用水輸入臭氧混合器,同時調控海水中的O3濃度;把含合適濃度O3的海水按照工藝參數噴射到凈化池中凈化牡蠣;凈化后的海水經處理后排放,不得參與循環使用;直至牡蠣體內污染物水平達到生食食品衛生標準或凈化最短時間48hr后,即完成一個批次的凈化工藝過程。本發明具有污染物去除徹底、凈化后產品活力強、工藝簡單、投資較低等優點。
文檔編號A01K61/00GK102893933SQ201210373380
公開日2013年1月30日 申請日期2012年9月27日 優先權日2012年9月27日
發明者姜朝軍, 喬慶林 申請人: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東海水產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