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紅棗全自動清洗烘干線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農副產品加工機械技術領域,涉及一種紅棗加工生產線設備。
背景技術:
目前,在農村許多地方紅棗的晾曬加工仍然采用傳統的陽光照射、自然風干的方法,即使是一些紅棗加工企業使用的烘干加工設備也是十分簡陋的裝置,例如紅棗烘干爐等等,不僅耗費燃料,造成環境污染,而且烘干出來的紅棗口感不好。同時,操作中需要較多的勞動力,工人勞動強度大。因此,要提高紅棗加工的產量和品質,特別是適應出口食品的相關質量要求,必須對紅棗加工機械進行徹底改進。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針對上述問題設計一種全自動的紅棗清洗烘干設備。本發明的技術方案是該設備由清洗部分和烘干部分組成,其中清洗部分包括三道清洗裝置,第一道是清洗池,清洗池內通過傳送帶上升到二次清洗機,二次清洗機的出料口銜接精細清洗機的進料口,二次清洗機和精細清洗機均帶有噴淋裝置和軟毛旋轉刷;烘干部分是一臺多層烘干機,其上部的進料口有傳送帶連接精細清洗機的出料口,多層烘干機的每一層左右兩端安有導向輪,導向輪上帶動不銹鋼絲傳送帶,每層的導向輪轉動方向與上下相鄰層方向相反,多層烘干機內設置電腦控制的熱風爐和排風機,并在多層烘干機內各方位安裝不少于4個溫、濕度檢測裝置。本發明的有益效果該設備在對紅棗精細清洗之后采用熱風爐仿自然日光晾曬進行烘干,模擬太陽光使棗果逐漸升溫,充分排潮,使烘干后的棗果符合原生態、品質好。烘干爐利用大容量多層巡回傳送,單位時間烘干速度快,日烘干能力可達10 —15噸。傳送帶使用細軟不銹鋼絲,不易創傷棗果,同時確保清洗干凈的棗果不會在烘干過程中造成二次污染,達到出口食品質量標準。
附圖I是本發明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該設備如附圖I所示,由清洗部分和烘干部分組成,其中清洗部分包括三道清洗裝置,第一道是清洗池I,清洗池I為普通清洗池,紅棗在此進行初步清洗后通過清洗池I內傳送帶2提升到二次清洗機3的進料口,進行第二道清洗。二次清洗機3的出料口銜接精細清洗機4的進料口,紅棗進入后進行第三道清洗。二次清洗機3和精細清洗機4內均安有噴淋裝置和軟毛旋轉刷,在快速水流和軟毛旋轉刷共同作用下達到每粒棗都符合衛生標準,同時不損壞棗的表皮和果肉。烘干部分是一臺多層烘干機6,其上部的進料口有傳送帶5連接精細清洗機4的出料口,傳送帶5為簾篦式,使水分在傳送過程中初步分離。多層烘干機6的每一層左右兩端安有導向輪8,導向輪8上帶動不銹鋼絲傳送帶7,每層的導向輪8轉動方向與上下相鄰層方向相反,使得紅棗在傳送過程中反復烘干。多層烘干機6內設置電腦控制的熱風爐和排風機,并在多層烘干機6內各方位安裝不少于4個溫、濕度檢測裝置。電腦將采集的溫、濕度數據與預置參數進行對比后控制熱風爐的溫度和排風扇的風量,使多層烘干機6內環境
模擬自然環境中太陽光和自然風進行調節,使烘干的紅棗達到國家質量標準的同時具有天然風干的原生態風味。
權利要求
1.紅棗全自動清洗烘干線,其特征在于該設備由清洗部分和烘干部分組成,其中清洗部分包括三道清洗裝置,第一道是清洗池(I ),清洗池(I)內通過傳送帶(2)上升到二次清洗機(3),二次清洗機(3)的出料口銜接精細清洗機(4)的進料口,二次清洗機(3)和精細清洗機(4)均帶有噴淋裝置和軟毛旋轉刷;烘干部分是一臺多層烘干機(6),其上部的進料口有傳送帶(5 )連接精細清洗機(4)的出料口,多層烘干機(6 )的每一層左右兩端安有導向輪(8),導向輪(8)上帶動不銹鋼絲傳送帶,每層的導向輪轉動方向與上下相鄰層方向相反,多層烘干機(6)內設置電腦控制的熱風爐和排風機,并在多層烘干機(6)內各方位安裝不少于4個溫、濕度檢測裝置。
2.—種紅棗自動清洗烘干方法,其特征在于電腦將在多層烘干機(6)內采集的溫、濕度數據與預置參數進行對比后控制熱風爐的溫度和排風扇的風量,使多層烘干機(6)內環境模擬自然環境中太陽光和自然風進行調節,使烘干的紅棗達到國家質量標準的同時具有天然風干的原生態風味。
全文摘要
紅棗全自動清洗烘干線,屬于農副產品加工機械技術領域,涉及一種紅棗加工生產線設備。該設備由清洗部分和烘干部分組成,其中清洗部分包括三道清洗裝置;烘干部分是一臺多層烘干機,它的每一層左右兩端安有導向輪,導向輪上帶動不銹鋼絲傳送帶,每層的導向輪轉動方向與上下相鄰層方向相反,多層烘干機內設置電腦控制的熱風爐和排風機,并在多層烘干機內各方位安裝不少于4個溫、濕度檢測裝置。本發明的優點是該設備在對紅棗精細清洗之后采用熱風爐仿自然日光晾曬進行烘干,模擬太陽光使棗果逐漸升溫,充分排潮,使烘干后的棗果符合原生態、品質好。烘干爐利用大容量多層巡回傳送,單位時間烘干速度快,日烘干能力可達10—15噸。傳送帶使用細軟不銹鋼絲,不易創傷棗果,同時確保清洗干凈的棗果不會在烘干過程中造成二次污染。
文檔編號A23N12/06GK102845814SQ20121039067
公開日2013年1月2日 申請日期2012年10月16日 優先權日2012年10月16日
發明者馬冠峰, 劉如日 申請人:安陽市如日棗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