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輕型電動水稻插秧機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農業機械領域,特別涉及一種輕型電動水稻插秧機。
背景技術:
水稻是我國種植面積最大、單產最高、總產最多的糧食作物,其產量在世界排行第一,我國有60%的人口以大米為主食,水稻在我國的糧食生產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因此水稻生產機械化具有重大意義,而機插秧是水稻生產機械化中最薄弱環節。目前適合機插秧的育苗方式有洗根大苗、帶土小苗和帶土中苗。其中洗根大苗對秧田育秧方式、秧苗素質和大田整地等要求與人工手插基本相同,洗根大苗根系發達,插秧后返青快、成活率高、生長期短,也是我國水稻三熟制地區和部分雙季稻地區一般要求的機插秧育苗方式。與小苗盤式機插秧相比,由于洗根大苗不適合高速機械插秧,目前市面上洗根大苗插秧機主要機型為手動式2行機械,插秧效率低,操作者工作強度大。影響機插秧效率的另外一個原因是南方水田地形復雜,小田塊較多,而目前市面上的高速插秧機價格貴,體型笨重,通過性差,不易進入水田,實用性差,農戶購買積極性也不大。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現有技術中存在的缺點,提供一種插秧效率高、省力、成本低的輕型電動水稻插秧機。本發明的目的通過下述技術方案實現一種輕型電動水稻插秧機,包括驅動機構、插秧機構和仿形手柄;所述驅動機構包括水輪驅動箱體2、水輪支撐臂3和水輪4,水輪支撐臂3的下端固定于水輪軸7上、上端是活動的并支撐于水輪驅動箱體2的底部,水輪驅動箱體2的內部裝有水輪驅動電機和蓄電池,水輪驅動電機傳動軸13通過傳送帶與水輪軸7相連接,用于驅動水輪4行走,水輪驅動箱體2的側邊通過螺釘固定有連接器5 ;所述插秧機構包括船板8、插秧器11、連接臂14和插秧器驅動電機10,船板8上安裝有兩個插秧器11,連接臂14的一端與驅動機構的連接器5相連接、另一端通過一個固定于船板8上的自由度傳動軸9與船板8相連接,插秧器驅動電機10固定于連接臂14的上方、并通過傳動帶與自由度傳動軸9相連接;仿形手柄15通過手柄延長桿I與水輪驅動箱體2相連接,仿形手柄15上安裝有控制開關,用于控制水輪驅動電機的起、停和轉速。仿形手柄15是以水輪軸7為圓心的弧形形狀手柄。操作者手扶插秧機作業時,雙手握在仿形手柄15的某個合適位置,當泥深改變時,仿形手柄15隨之上下移動。由于驅動機構以水輪軸7為圓心進行小角度的轉動,仿形手柄15沿著自身軌跡進行運動,操作者雙手改變握合點即可適應泥深變化,從而達到仿形效果。水輪4與水輪軸7之間有水輪加強筋6,用于加固水輪的承受力。連接器5和連接臂14均可拆卸,正常工作時用螺釘壓緊連接,連接器5和連接臂14之間的角度是固定的,角度范圍為90 150度。
插秧機構的傳動軸9為套筒結構,其外套筒將插秧器驅動電機10的動力同軸傳遞給2個插秧器11,其內軸與外套筒保持滑動。船板8的前方安裝有檔板12,用于前進時壓檔泥和防止水輪4甩帶泥水的作用。手柄延長桿I是固定連接水輪驅動箱體2和仿形手柄15。本發明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如下優點和效果( I)本發明插秧機適合洗根大苗機插秧作業,具有4行插秧效率,高于市面上2行手動插秧機,與其他4行手扶式插秧機相比,具有重量體積小的優點,適合復雜地形和交通不便地區的水稻機插秧作業。
(2)本發明插秧機用仿形手柄代替一般4行水稻插秧機的液壓仿形機構,簡化了機械結構,降低了成本,操作簡單,其仿形手柄可以適應不同泥深時機體角度變化。(3)本發明插秧機采用2臺獨立電機驅動,采用轉速跟蹤控制,簡化了傳統插秧機的機械傳動機構,可以減輕重量、壓縮成本和降低故障率。
圖I為本發明輕型電動水稻插秧機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發明輕型電動水稻插秧機的3D效果圖。其中1、手柄延長桿;2、水輪驅動箱體;3、水輪支撐臂;4、水輪;5、連接器;6、水輪加強筋;7、水輪軸;8、船板;9、傳動軸;10、插秧器驅動電機;11、插秧器;12、擋板;13、7jC輪驅動電機傳動軸;14、連接臂;15、仿形手柄;16、控制開關。
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結合實施例對本發明做進一步詳細的描述,但本發明的實施方式不限于此。實施例輕型電動水稻插秧機,包括驅動機構、插秧機構和仿形手柄。所述驅動機構包括水輪驅動箱體2、水輪支撐臂3和水輪4。水輪支撐臂3的下端固定于水輪軸7上、上端是活動的并支撐于水輪驅動箱體2的底部。水輪驅動箱體2的內部裝有水輪驅動電機和蓄電池,水輪驅動電機傳動軸13通過傳送帶與水輪軸7相連接,用于驅動水輪4行走,水輪驅動箱體2的側邊通過螺釘固定有連接器5。水輪4與水輪軸7之間有水輪加強筋6,用于加固水輪的承受力。所述插秧機構包括船板8、插秧器11、連接臂14和插秧器驅動電機10。船板8上安裝有兩個插秧器11。船板8的前方安裝有檔板12,用于前進時壓檔泥和防止水輪4甩帶泥水的作用。連接臂14的一端與驅動機構的連接器5相連接、另一端通過一個固定于船板8上的自由度傳動軸9與船板8相連接。連接器5和連接臂14均可拆卸,正常工作時用螺釘壓緊連接,連接器5和連接臂14之間的角度是固定的,角度范圍為90 150度。插秧器驅動電機10固定于連接臂14的上方、并通過傳動帶與傳動軸9相連接。傳動軸9為套筒結構,其外套筒將插秧器驅動電機10的動力同軸傳遞給2個插秧器11,其內軸與外套筒保持滑動。仿形手柄15是以水輪軸7為圓心的弧形形狀手柄,通過手柄延長桿I與水輪驅動箱體2相連接。仿形手柄15上安裝有控制開關,用于控制水輪驅動電機的起、停和轉速。操作者手扶插秧機作業時,雙手握在仿形手柄15的某個合適位置,當泥深改變時,仿形手柄15隨之上下移動。由于驅動機構以水輪軸7為圓心進行小角度的轉動,仿形手柄15沿著自身軌跡進行運動,操作者雙手改變握合點即可適應泥深變化,從而達到仿形效果。工作時,將插秧機放置水田中起始位置,準備插秧作業,將秧苗分別放置在2個插秧器11的秧盤中。此時驅動水輪4被支撐在水田硬底上,船板8浮在水田泥面上。當水輪4行走在不同泥深的水田中,船板8始終浮在泥面,同時水輪支撐臂3根據泥的深淺程度來前傾或后仰一個角度。操作者手扶插秧機作業,雙手握在仿形手柄15的某個合適位置。操作者通過仿形手柄15上的控制開關16來控制水輪驅動電機的起、停和轉速調節,控制行走速度適合操作者在泥中步行速度;當泥深改變時仿形手柄15以水輪軸7為圓心,上下移動,雙手隨之調整舒適位置即可。根據插秧機作業秧苗種類需要的株距,插秧器驅動電機10的 轉速跟蹤水輪驅動電機傳動軸13控制,按照一定的轉速比工作,保證在不同行進速度下具有相同的插秧株距。
權利要求
1.一種輕型電動水稻插秧機,其特征在于包括驅動機構、插秧機構和仿形手柄;所述驅動機構包括水輪驅動箱體、水輪支撐臂和水輪,水輪支撐臂的下端固定于水輪軸上、上端是活動的并支撐于水輪驅動箱體的底部,水輪驅動箱體的內部裝有水輪驅動電機和蓄電池,水輪驅動電機傳動軸通過傳送帶與水輪軸相連接,用于驅動水輪行走,水輪驅動箱體的側邊通過螺釘固定有連接器;所述插秧機構包括船板、插秧器、連接臂和插秧器驅動電機,船板上安裝有兩個插秧器,連接臂的一端與驅動機構的連接器相連接、另一端通過一個固定于船板上的自由度傳動軸與船板相連接,插秧器驅動電機固定于連接臂的上方、并通過傳動帶與自由度傳動軸相連接;仿形手柄通過手柄延長桿與水輪驅動箱體相連接,仿形手柄上安裝有控制開關,用于控制水輪驅動電機的起、停和轉速。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輕型電動水稻插秧機,其特征在于仿形手柄是以水輪軸為圓心的弧形形狀手柄。
3.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輕型電動水稻插秧機,其特征在于水輪與水輪軸之間有水輪加強筋。
4.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輕型電動水稻插秧機,其特征在于插秧機構的自由度傳動軸為套筒結構,其外套筒將插秧器驅動電機的動力同軸傳遞給2個插秧器,其內軸與外套筒保持滑動。
5.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輕型電動水稻插秧機,其特征在于船板的前方安裝有檔板。
6.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輕型電動水稻插秧機,其特征在于插秧器驅動電機轉速采用跟蹤水輪驅動電機轉速控制。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輕型電動水稻插秧機,包括驅動機構、插秧機構和仿形手柄;所述驅動機構包括水輪驅動箱體、水輪支撐臂和水輪;所述插秧機構包括船板、插秧器、連接臂和插秧器驅動電機;仿形手柄通過手柄延長桿與水輪驅動箱體相連接,仿形手柄上安裝有控制開關,用于控制水輪驅動電機的起、停和轉速。本發明插秧機用仿形手柄代替一般4行水稻插秧機的液壓仿形機構,簡化了機械結構,降低了成本,操作簡單,其仿形手柄可以適應不同泥深時機體角度變化,具有重量體積小的優點,適合復雜地形和交通不便地區的水稻機插秧作業。
文檔編號A01C11/02GK102907202SQ20121038972
公開日2013年2月6日 申請日期2012年10月15日 優先權日2012年10月15日
發明者張鐵民, 閆國琦, 孫健, 張清濤, 梁莉 申請人:華南農業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