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船載海洋養殖系統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海洋工業化海水養殖技術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船載海洋養殖系統。
背景技術:
目前,我國的海水養殖主要有池塘養殖、直排式流水養殖、封閉循環水養殖和網箱養殖。傳統養殖池塘結構簡單、設施簡陋,進出水均不處理,污染環境且易受外界水質影響,以損害環境質量為代價,是不可持續的養殖方式。直排式流水養殖方式大量耗用優質水資源,尤其是地下水資源,造成地下水位下降、地陷等諸多問題,這種對深井海水的一次性利用的生產方式,不符合資源和能源高效利用的社會要求。封閉循環水養殖經過多年的發展,在淡水養殖領域的技術已趨于成熟,但由于海水鹽度毒性和硝化細菌滲透壓的問題,海水養殖系統的生物過濾技術進展緩慢,導致封閉循環水系統的運行不穩定,養殖效果難以控制。網箱養殖的網箱結構、錨定系統、飼料倉儲、維護管理等技術的研究尚未開展,特別是抗風浪、抗流性能的研究不夠深入,由于臺風造成的經濟損失十分慘重。由于傳統海水養殖方式無法解決嚴重的病害問題,在養殖過程中藥物和抗生素使用泛濫,生產的水產品由于沒有嚴格執行相關衛生檢測標準,常常在出口貿易中由于衛生不達標等問題而損失慘重。據統計,我國水產品總量占世界水產品總量的35%,但國際交易量只占6% 8%,其中衛生問題是瓶頸。曾先后出現的“多寶魚事件”、“毒鱖魚事件”等,不僅影響我國消費者對水產養殖品的消費信心,而且也嚴重影響了水產養殖品的對外貿易。因此亟需研制海洋養殖系統在遠海對水產品進行安全的養殖。
發明內容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船載海洋養殖系統,能夠使得有機水產品和綠色水產品在船載海洋養殖系統內進行可行的養殖。本發明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提供一種船載海洋養殖系統,包括船體,所述船體內設有水艙,所述水艙的舷側靠舭部設置有第一水平管道,所述第一水平管道內設有用于進水用的水泵和閘閥;所述水艙的舷側靠水線設置有第二水平管道,所述第二水平管道中間設置有用于排水用的閘閥。所述水艙的底部為坡面結構。所述水艙的底部雙層底設置垂向管道,所述垂向管道中間設置有閘閥。所述水艙內設有四個用于調整水位的水泵。所述水艙內設有用于注水和排水的泵管系統。所述船體內共有14個水艙,其中,12個大水艙,2個小水艙。所述水艙分為依左右舷對稱的兩個養殖艙,所述船體內部共有七個養殖艙,從船體尾部至頭部依次為第一養殖艙、第二養殖艙、第三養殖艙、第四養殖艙、第五養殖艙、第六養殖艙和第七養殖艙。所述養殖艙分為上下兩層,集約化高效養殖魚艙設置在下層,幼魚養殖車間設置在上層。所述集約化高效養殖魚艙內部設有可升降鋼網平臺,所述可升降鋼網平臺在養殖過程中降至養殖魚艙底部,養殖生物達到商品規格后,可升降鋼網平臺升起,以便捕撈收
-M-犾。所述集約化高效養殖魚艙內部設有水體凈化裝置,設置生物填料,在母船進入港口或海灣躲避臺風,水質較差的情況下,采用氣提方式進行系統水體循環。所述集約化高效養殖魚艙內部設有可升降分級格柵,所述可升級分級格柵用于分級養殖個體較小的養殖生物,以最大程度利用養殖空間。所述集約化高效養殖魚艙底部布設有與機艙內曝氣增氧設備相連的曝氣管路。 所述集約化高效養殖魚艙內還設有自動化投飼系統。所述船體具有水下取水系統,所述水下取水系統用于抽取適合養殖生物的水溫的海水至所述水艙。所述船體具有水下取水系統,所述水下取水系統還包括水域監測裝置,所述水域監測裝置用于實時檢測海面以下不同深度海水的水溫和水質。有益效果由于采用了上述的技術方案,本發明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以下的優點和積極效果本發明采用養殖魚艙來做海水高檔魚類養殖,可以獲得非常好的盈利,相比陸上和岸邊網箱養殖,本發明避免了成本越來越高的水處理;離岸距離足夠遠,可以使養殖用海水免受外界惡劣環境和污染的影響,保證了在注重水產品安全、品質時代處于優勢地位。船載海洋養殖系統可以應急躲避臺風,降低養殖風險。
圖I是本發明的養殖魚艙的內部剖視圖;圖2是本發明中設有海水循環水系統的養殖魚艙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結合具體實施例,進一步闡述本發明。應理解,這些實施例僅用于說明本發明而不用于限制本發明的范圍。此外應理解,在閱讀了本發明講授的內容之后,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對本發明作各種改動或修改,這些等價形式同樣落于本申請所附權利要求書所限定的范圍。本發明的實施方式涉及一種船載海洋養殖系統,包括養殖工船,該養殖工船的船體內設有水艙。養殖工船可通過對石油運輸船進行改裝后得到。全船共有14個水艙,其中,12個大水艙,2個小水艙,水艙分為依左右舷對稱的兩個養殖艙。如此,船體內部共有七個養殖艙,從船體尾部至頭部依次為第一養殖艙、第二養殖艙、第三養殖艙、第四養殖艙、第五養殖艙、第六養殖艙和第七養殖艙。如圖I所示,所述水艙的舷側靠舭部設置有第一水平管道1,所述第一水平管道I內設有用于進水用的水泵和閘閥;所述水艙的舷側靠水線設置有第二水平管道2,所述第二水平管道2中間設置有用于排水用的閘閥。所述水艙的底部雙層底設置垂向管道3,所述垂向管道3中間設置有閘閥。所述水艙的底部為坡面結構,污物可沿坡面下滑至排污口排污。由此可見,在養殖魚艙底部雙層底設置垂向管道3,其中間設置閘閥,打開后可以排污。舷側靠舭部設置水平管道,內設水泵和閘閥,作為進水用。舷側靠水線設置水平管道,其中間設置閘閥,作為排水用。每個水艙內還設置有水泵,水泵可按每天換10次水來設計,用來對水艙內的水位進行調節。在閘閥全打開的情況下,內外水是相互貫通的。為了確保油船改建后不會應為閘閥長期使用后水密不嚴造成超過結構吃水,首尾兩對養殖艙內設有用于注水和排水的泵管系統,因此該兩個養殖艙(即第一養殖艙和第七養殖艙)可以不開設管道或者管道內的閘閥一直處于關閉狀態,依靠原有貨油泵管系改建后來注排水。這樣全船實用水艙總體積可為75000立方。所述養殖艙可分為上下兩層,集約化高效養殖魚艙5設置在下層,幼魚養殖車間4設置在上層。其中,集約化高效養殖魚艙5采用集約化養殖技術對魚類進行養殖,集約化養 殖是采用先進的飼養管理方法,在小水體內為高密度養殖魚類創造最適的在小水體內為高密度養殖魚類創造最適的生長、發育環境,通過加快魚類生長速度生長、發育環境,通過加快魚類生長速度和提高魚類群體產量而在較短時間內獲得和提高魚類群體產量而在較短時間內獲得高產、高效的養殖方式。如圖2所示,養殖期間,集約化高效養殖魚艙5內部的可升降鋼網平臺51降至養殖魚艙底部,魚艙通過水泵換水保持水質,水艙的底部為坡面結構,通過排污口及時排污。養殖生物達到商品規格后,可升降鋼網平臺51升起,作為起捕平臺進行捕撈收獲。養殖魚艙內部設有水體凈化裝置,設置生物填料52,在母船進入港口或海灣躲避臺風,水質較差的情況下,采用氣提方式進行系統水體循環。集約化高效養殖魚艙5內部設有可升降分級格柵53,分級養殖個體較小的養殖生物,以最大程度利用養殖空間。其中,所述集約化高效養殖魚艙5底部布設有與機艙內曝氣增氧設備相連的曝氣管路54,如此可以保證集約化高效養殖魚艙內具有充分的氧氣。所述集約化高效養殖魚艙5內還設有自動化投飼系統,可通過自動化控制對養殖魚艙進行投飼。所述船體具有水下取水系統,所述水下取水系統用于抽取適合養殖生物的水溫的海水至所述水艙,所述船體具有水下取水系統,所述水下取水系統還包括水域監測裝置,所述水域監測裝置用于實時檢測海面以下不同深度海水的水溫和水質。由于不同的魚類需要采用不同的水溫的海水進行養殖,通過水域監測裝置可以實時檢測海面以下不同深度海水的水溫和水質,再通過水下取水系統根據集約化高效養殖魚艙內養殖的魚類來確定需要何種水溫和水質的海水,并將該海水抽入到水艙中,對魚類進行養殖。由此可見,本發明中的循環水系統的構建還采用生物填料,在養殖艙的側壁懸掛一組生物填料,采用蜂窩狀塑料規整填料作為硝化細菌載體進行生物過濾,并在養殖艙底部設曝氣管路,利用氣提進行水體循環,同時完成增氧。該海水循環水系統安裝、操作、維護簡單方便,整套系統的運轉無需水泵,風機是主要的動力設備,既可以增氧,又可以氣提提水進行水體循環。不難發現,本發明用船載海洋養殖系統來做海水高檔魚類養殖,可以獲得非常好的盈利,相比陸上和岸邊網箱養殖,本發明避免了成本越來越高的水處理;離岸距離足夠遠,可以使養殖用海水免受外界惡劣環境和污染的影響,保證了在注重水產品安全、品質時代處于優勢地位,船載海洋養殖系統可以應急躲避臺風,降低養殖風險 。
權利要求
1.一種船載海洋養殖系統,包括船體,所述船體內設有水艙,其特征在于,所述水艙的舷側靠舭部設置有第一水平管道(I),所述第一水平管道(I)內設有用于進水用的水泵和閘閥;所述水艙的舷側靠水線設置有第二水平管道(2),所述第二水平管道(2)中間設置有用于排水用的閘閥。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船載海洋養殖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水艙的底部為坡面結構。
3.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船載海洋養殖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水艙的底部雙層底設置垂向管道(3),所述垂向管道(3)中間設置有閘閥。
4.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船載海洋養殖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水艙內設有用于調整水位的水泵。
5.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船載海洋養殖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水艙內設有用于注水和排水的泵管系統。
6.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船載海洋養殖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船體內共有14個水艙,其中,12個大水艙,2個小水艙。
7.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船載海洋養殖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水艙分為依左右舷對稱的兩個養殖艙,所述船體內部共有七個養殖艙,從船體尾部至頭部依次為第一養殖艙、第二養殖艙、第三養殖艙、第四養殖艙、第五養殖艙、第六養殖艙和第七養殖艙。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船載海洋養殖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養殖艙分為上下兩層,集約化高效養殖魚艙(5)設置在下層,幼魚養殖車間(4)設置在上層。
9.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船載海洋養殖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集約化高效養殖魚艙(5)內部設有可升降鋼網平臺(51),所述可升降鋼網平臺(51)在養殖過程中降至集約化高效養殖魚艙底部,養殖生物達到商品規格后,可升降鋼網平臺(51)升起。
10.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船載海洋養殖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集約化高效養殖魚艙(5)內部設有水體凈化裝置,設置生物填料(52),在母船進入港口或海灣躲避臺風,水質較差的情況下,采用氣提方式進行系統水體循環。
11.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船載海洋養殖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集約化高效養殖魚艙(5)內部設有可升降分級格柵(53),所述可升降分級格柵(53)用于分級養殖個體較小的養殖生物。
12.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船載海洋養殖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集約化高效養殖魚艙(5)底部布設有與機艙內曝氣增氧設備相連的曝氣管路(54)。
13.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船載海洋養殖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集約化高效養殖魚艙(5)內還設有自動化投飼系統。
14.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船載海洋養殖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船體具有水下取水系統,所述水下取水系統用于抽取適合養殖生物的水溫的海水至所述水艙。
15.根據權利要求14所述的船載海洋養殖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船體具有水下取水系統,所述水下取水系統還包括水域監測裝置,所述水域監測裝置用于實時檢測海面以下不同深度海水的水溫和水質。
全文摘要
本發明涉及一種船載海洋養殖系統,包括船體,所述船體內設有水艙,所述水艙的舷側靠舭部設置有第一水平管道,所述第一水平管道內設有用于進水用的水泵和閘閥;所述水艙的舷側靠水線設置有第二水平管道,所述第二水平管道中間設置有用于排水用的閘閥;所述水艙內設有可升降鋼網平臺和可升降分級格柵,所述水艙內設有水體凈化系統和曝氣增氧系統。本發明避免了成本越來越高的水處理;離岸距離足夠遠,可以使養殖用海水免受外界惡劣環境和污染的影響,保證了水產品安全和品質。船載海洋養殖系統的移動能力既可以選擇水溫合適、水質優良的海域進行養殖,又可以應急躲避臺風,降低養殖風險。
文檔編號A01K61/00GK102939917SQ20121040236
公開日2013年2月27日 申請日期2012年10月19日 優先權日2012年10月19日
發明者徐皓, 陳軍, 倪琦, 車軒, 劉晃, 吳凡, 諶志新, 王志, 彭彥 申請人: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漁業機械儀器研究所, 上海漁盛漁船設計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