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薄殼山核桃的采收加工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薄殼山核桃的采收加工方法,具體說是一種可有效提高薄殼山核桃售價的采收加工方法。
背景技術:
薄殼山核桃[Carya illinoensis (Wangech. )K. Koch],又名碧根果、美國山核桃、 長山核桃,原產美國,是世界上最重要、最有價值的干果樹種之一,果實營養價值豐富,果仁中所含的不飽和脂肪酸比油橄欖還高,是核桃(Juglans regia)的4倍,還富含對人體有益的各種氨基酸和維生素B2,既可鮮食又可榨油。近年來,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對薄殼山核桃的逐步認識,人們對薄殼山核桃的需要正在逐年增大,目前國內每年至少消費果實20萬噸,薄殼山核桃的種植面積也在逐年快速增加。
薄殼山核桃核桃適時采收非常重要,采收過早,青皮不易剝離、種仁不飽滿、出仁率和出油率低,且不耐儲藏;采收過晚,果實易脫落,同時,青皮開裂后停留在樹上的時間過長,會增加受霉菌感染的機會,導致堅果品質下降。但是,由于相關研究及配套技術的缺乏及薄殼山核桃本身存在成熟時間相對不統一等問題,目前薄殼山核桃的采收及加工還普遍采用原始方法,如目測大概熟了就收、竹竿打、曬等。這樣的采收方法存在“采收果實成熟度相差大”、“對樹體損傷大”、“提前落果產量損失”、“成品質量差”及“上市時間集中”等問題, 導致售價降低。
江蘇省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從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就開始了薄殼山核桃的引種、 實生選種和栽培工作。本發明通過總結發明人多年積累的薄殼山核桃栽培經驗,提出一種先進的薄殼山核桃果實采收加工方法,統一果實成熟度,提早采收時間,減少產量損失,提高果實品質賣相,可有效提高薄殼山核桃售價。發明內容
本發明主要解決的問題是公開統一薄殼山核桃果實成熟度、提早果實成熟時間、 減少產量損失、提高成品質量,從而可提高售價的采收加工方法。
為解決該技術采用如下技術方案
I.在采收前4周對結果枝噴施一次濃度為200mg/kg的乙烯利制劑,該制劑用 Ca (OH)2 調節 pH 值至 7.0 ;
2.噴施兩周后,在果實外種皮70%開裂時進行采收;
3.采收前,對樹下的枯枝及雜物進行清理,鋪上黑色的網布;
4.機器震搖結果枝,落在網布上的果實及時收起,挑除大的樹枝等雜物,風吹去落葉等較輕的雜物,脫皮機內脫去未開裂的外種皮,流水清洗果實清除堅果表面殘留的爛皮、 泥土及其他污染物,其方法裝入框中或其他容器中,置于水池或流水中,用竹掃帚攪洗;對個別果面污染嚴重的,還應用刷子逐個刷洗,在水池中清洗時要及時換水。
5.可選步驟漂白先把O. 5kg漂白粉加溫水3 4kg化開,濾去殘渣,然后在陶瓷缸內兌清水30 40kg配成漂白液,再將洗好的堅果放入漂白液中,攪拌8 lOmin,當殼面變白時,撈出后清洗干凈。
6.臭氧消毒用濃度為5 IOppm的臭氧水清洗5min ;
7.干燥小烤房烘烤每層攤平核桃的厚度在15cm左右,不要攤得過厚過薄;溫度控制在前2小時30°C,然后在35°C下繼續加熱4-70小時,使果實水分含量低于4. 3%。烘烤前期要將通氣孔全部打開,以便水蒸氣的蒸發排除,待加熱2-5小時后,再將通氣孔蓋嚴; 核桃剛上炕時,所含水份比較多,不能翻拌。當烘烤至核桃表面的水分已被烘干時,才能進行翻拌,一般每隔2 3h翻拌I次。
果實水分含量低于4. 3%,判斷方法可用直觀分析法。方法為隨機取10個果實,輕輕敲開外殼,如破碎的聲音清脆,表明水分含量已達到進一步銷售或儲藏要求,如破碎的聲音不清脆,或果仁在外殼裂開的同時被敲碎,則需繼續烘干。
8.將干燥后核桃裝入O. 15mm厚的聚乙烯薄膜袋內,并在包裝袋內充入濃度為 95%的氮氣,然后扎緊袋口放入0°C進行貯藏;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
I薄殼山核桃的提前上市能夠滿足市場需求,給農民帶來很大的巨大的經濟效益, 然而果實即將成熟前的20天 ,是堅果重、出仁率、含油率及其它主要營養成分增長的高峰期。若提前采收,難于脫青皮,種仁不飽滿,含油率低,味澀,商品率不高,有研究表明,在最適采收期前2周采收,單果重降低14. 3%,仁重下降18. 3%,出仁率降低4. 2% ;早采3周, 單果重降低22. 25%,仁重下降19. 45%,出仁率下降8. 35%,常造成“豐產不豐收”的現象, 國外學者也有采用乙烯利催熟,往往會造成葉片大量早期脫落而削弱樹勢,另外,還容易使芽當年萌發并影響下年產量和樹體安全過冬。此方法國內運用較少。發明人根據多年研究成果和實踐經驗選擇了合適濃度的乙烯利和調節PH值方法,使果柄處形成離層,外果皮提前開裂、果實品質整齊、成熟時間統一。外果皮提前開裂有利于提早果實采收上市時間,提高果實售價。果實品質整齊容易進行后續處理。成熟時間統一可一次采收而不是多次采收, 節省人工及設備成本??傊?,有利于節省生產成本提高薄殼山核桃果實售價。使外種皮提前開裂,促進果實成熟,又不會導致落葉,小影響物質積累及次年結果,從而取得了提早上市、 提聞售價的良好效果。噴施乙稀利制劑可使薄殼山核桃提早上市2周左右,可有效提聞果實的售價。
乙烯利制劑試驗實施例
為研究乙烯利制劑對薄殼山核桃外種皮開裂、使用后葉片情況,葉片早衰及次年結果的影響情況,分別對單獨乙烯利制劑,乙烯利堿調節制劑進行樹體噴施試驗,其中乙烯利堿調節制劑濃度均為200mg/kg,結果如下
權利要求
1.一種薄殼山核桃的采收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 (1)在采收前4周對結果枝噴施一次濃度為200mg/kg的乙烯利制劑,所述制劑用Ca (OH)2 調節 pH 值至 7.0 ; (2)噴施兩周后,在果實外種皮70%開裂時進行采收; (3)采收前,對樹下的枯枝及雜物進行清理,鋪上黑色的網布; (4)機器震搖結果枝,落在網布上的果實及時收起,挑除樹枝、落葉,脫皮機內脫去未開裂的外種皮,流水清洗;所述流水清洗的方法為清除堅果表面殘留的爛皮、泥土及其他污染物;將果實裝入框中或其他容器中,置于水池或流水中,用竹掃帚攪洗。
(5)臭氧消毒用濃度為5 IOppm的臭氧水清洗5min; (6)干燥烤房烘烤每層攤平核桃的厚度在15cm左右,溫度控制在30°C烘烤2小時,然后在35°C繼續烘烤4-70小時,使果實水分含量低于4. 3%。烘烤時要將烤房的通氣孔全部打開,以便水蒸氣的蒸發,待加熱2小時后,再將通氣孔蓋嚴,每隔2 3小時翻拌I次。
(7)將干燥后核桃裝入O.15mm厚的聚乙烯薄膜袋內,并在包裝袋內充入濃度為95%的氮氣,然后扎緊袋口放入O V進行貯藏。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薄殼山核桃的采收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臭氧消毒前可以添加漂白工序,其步驟為先把O. 5kg漂白粉加溫水3 4kg化開,濾去殘渣,然后在陶瓷缸內兌清水30 40kg配成漂白液,再將洗好的果實放入漂白液中,攪拌8 lOmin,當果實殼面變白時,撈出后清洗干凈。
3.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薄殼山核桃的采收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中水分含量的直觀分析法為隨機取10個果實,輕輕敲開外殼,破碎的聲音清脆表明水分含量已達到要求,如破碎的聲音不清脆,則需繼續烘干。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薄殼山核桃的采收加工方法,由如下步驟組成在采收前4周對結果枝噴施一次濃度為200mg/kg的乙烯利制劑,且用Ca(OH)2調節pH值至7.0;噴施兩周后,在果實外種皮70%開裂時進行采收;采收前,對樹下的枯枝及雜物進行清理,鋪上黑色的網布;機器震搖結果枝,落在網布上的果實及時收起,去除雜物,脫皮機內脫去未開裂的外種皮,流水清洗果實;漂洗,臭氧消毒,烘干機烘干,使果實水分含量低于4.3%,最后貯藏。采用本發明可統一薄殼山核桃果實成熟期,減少自然落果,提早果實上市日期,提高產量,避免日曬造成的裂果和果色變化,提高果實品質,從而有效提高薄殼山核桃售價。
文檔編號A01D46/26GK102918997SQ201210436078
公開日2013年2月13日 申請日期2012年11月1日 優先權日2012年11月1日
發明者賈曉東, 郭忠仁, 李永榮, 張計育, 劉永芝, 王翔, 宣繼萍, 王濤, 莫正海 申請人:江蘇省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